2014年第8期 (总第128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8.2014 Genera1.No.128 【社会文化】 中西饮食民俗对比研究 刘 胡,吴迪 (黑龙江工程学院外语系,哈尔滨150050) 摘要:饮食与民俗和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有其特有的饮食民俗,而不同的饮食民俗又具有其独特 的民族性。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化,饮食所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引起人们更多关注。本文试从饮食 民俗的角度入手,东西方世界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和英国为例,从日常饮食、节日饮食及与宗教信仰相关的饮食 特点入手,比较分析中英饮食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各自的特点,并揭示研究饮食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中西饮食民俗;跨文化交际;差异 中图分类号:K892.29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2-5409(2014)08-0080-02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 宗教等”,而饮食尤为重要,因为它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首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饮食活动最终形 成了民族性的饮食民俗与文化。中西饮食民俗受地域、气候、物质生产方式、政治体制及宗教信仰、语言 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在日常饮食、节日时令饮食、宗教信仰活动及社交礼仪等几方面都存在着 显著的差异。比较并揭示差异存在的原因,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化跨文化交际研究。 一、餐饮礼仪的差异 1.在中西方饮食认同上存在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 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 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 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 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 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吃中餐时,食客们围坐在餐桌旁等饭菜,全过程是:厨师将饭菜做好以后端到餐桌之上,围坐在餐桌 旁的进餐人各取所需,各自根据各自的喜好选取相应的饭菜;餐桌上的任何一种饭菜都不属于任何一个食 客,大家为了相同的目的聚在同一张餐桌旁,面对相同的饭菜各取所需,解决饥饿问题和生存问题。吃西 餐时,食客们围坐在餐桌旁等饭菜,厨师将做好的饭菜分成相应的几份,将每一份饭菜端到相应的食客面 前,每个食客只能吃各自的那一份饭菜。不同的饮食文化,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不同。 2.在中西方座次安排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 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 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 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我国传统作 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做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并且先请客人 收稿日期:2014-06-0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42238);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2013C034) 作者简介:刘碉跨文化交际研究。 (1982一),女,哈尔滨人,讲师,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吴迪(1981一),女,哈尔滨人,讲师,从事 圃 刘弱。吴迪:中西饮食民俗对比研究 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 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 通行做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右手的位 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 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尽管在排列座次时, 国内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 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 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 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3.在进餐时的礼节上 般中国人吃饭也很有讲究。首先在进餐时,要先请客人,若站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 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El地喝。其次, 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 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 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另外,如果你口里在嚼着东西,切记,不要说话,以免喷出饭粒,造成尴尬。 相反,西方人,一般是每个人一个盘子,就不存在夹菜的问题,但是他们一般不喜欢吃东西的时候说 话,所以吃东西时尽量不说话,只有在吃甜点的时候,可以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只是,一般西餐的餐具很 复杂,如果弄错了餐具也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一般的餐具使用是这样的:菜盘两边如摆放了几副刀叉,应 先用最外边的。第一道菜吃完,侍者会将菜盘与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如果有几把不同大小的 一刀叉匙。则用途不同。 二、与节日相关的饮食民俗 节日饮食民俗主要指对应节日的历史、文化传统所形成的特定的饮食习惯和禁忌。中国从传统上讲是 农耕国家,节日与时令相对应,每个节日差不多都有相应的食品和习俗。中国人在传统的春节吃饺子,寓 意合家团圆,幸福安康;立春吃春饼、春卷,十五吃元宵,二月二吃猪头,端午节吃粽子,暑伏吃饺子、 面条、烙饼,中秋节吃月饼,冬至吃饺子,腊八喝腊八粥。节日与时令及农业生产直接相关。 而在英国,节日主要来源于宗教,部分和殖民历史相关。春分过后的的复活节,以吃羊肉和火腿为主。 复活节彩蛋也是商场即圣诞购物季过后的主要经营项目。10月底的万圣夜,因为恰逢苹果丰收季的到来, 所以太妃糖苹果为应节食品。类似的节日饮食还有粟米糖,热苹果酒及烘南瓜子。11月的感恩节,除传统 的火鸡大餐外,还有许多搭配的食物,如鹿肉、玉米面包、南瓜布丁、英国奶酪派等节日必备食物。12月 的圣诞节,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但在17世纪初,当大批的英国移民来到美洲大陆的普利茅 斯山时,有的是满山遍野的火鸡而非大鹅。因此,烤火鸡也逐渐成为西方世界圣诞大餐的主菜。除火鸡外, 还会辅以火腿、甘薯、蔬菜、水果派、葡萄干布丁及鸡尾酒等,餐食极为丰盛。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即和谐、融 合,能使事物得以发展。今天的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文化 交流,在承认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基础上吸收对方优秀的文化成果,更新自己的传统文化,亦即洋为中 用、推陈出新,使自己的文化跟上时代,臻于先进的水平,才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态度。 中西饮食的差异有其地理、历史背景,更重要的是其历史沿袭下的民俗根源。在当今时代发展,全球 化态势日趋明显的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研究中西方饮食民俗,有助于更好地学习语言,研究文化,更能有 效地促进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殷莉,韩晓玲。等.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卞浩宇.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6).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杜,1989. [5]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赵云长] BIANJIANG,lINGJIYUWENHUA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