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作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现代诠释和必要改造,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更好展示展览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作文1
一直以来,博物馆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与历史,我们既能够在博物馆里看到千万年前的古物,也能了解到世界各地最前沿的艺术。“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时,全国各地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文博活动,促使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魅力、聆听历史回声,为人们带来多彩的文化体验。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各地博物馆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博物馆活力。
博物馆是文物展示的地点,更是诠释文物价值和意义的场所。从《千里江山图》展出,到舞蹈《唐宫夜宴》演等文博类节目的热播。以及越来越多的汽车、金融、电信、航天、3D打印等行业或新兴产业博物馆的出现,也极大的满足了参观者们多元化的兴趣。一个个富有创意、充满创新的节目作品,让文博、文物走进了大众、贴近了需求,成为普及文博知识、传播文物价值的重要载体。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博物馆、红色革命纪念地人潮如流。如今,博物馆正在成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重要场所。如湖北省博物馆推出的“荆楚百年英杰”展览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博事业蒸蒸日上,根源在于文物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弘扬了爱国主义文化,传承了红色记忆,使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克服艰险、努力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对历史的研究与传承,能够让文物说话、历史说话、文化说话,才能不断发扬光大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物得到保护,历史才能传承,保护文物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更多的文物
“活”起来进而“火”起来,才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基础上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让文物世代相传永放异彩。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现代诠释和必要改造,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更好展示展览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我们就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功能,为我们的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营养。 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作文2
5月19日至22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将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全国各省区市已有逾700家文化机构携演艺类展品、文创类产品参展,戏曲、非遗技艺、动漫、游戏、影视等领域的近100个热门IP形象汇集,开启一场文化盛典。上海博物馆有幸参与其中。
这些年来,上海博物馆的文创商品越来越受到大家喜欢。而我也与博物馆文创事业结缘20多年了。我原来在上海博物馆从事古画复制,1995年上海博物馆新馆创办之际,马承源馆长和汪庆正副馆长劝说我改行做文创(当时还没有文创这个说法)。并于1997年派我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学习。第一次见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商店,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在文创产品研发上,上博一直秉承“把文物带回家”的宗旨,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通过文化产品的研发来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上博文创产品注重历史性、故事性和文化性,希望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传递东方美学意蕴。
拥有百万件藏品的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IP的大宝库,通过对文化元素的提炼与灵活应用,推进产品的转型升级。从1.0版本的文物修复、复仿制产品,到2.0版本的文物元素提炼的再创作,再到3.0版本和当代虚拟技术结合的文创产品。由此衍生的卡通玩偶、文具用品、科技植入的AR、VR体验瓷器烧造过程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冒险故事。即将出品的《探索古画国》,让孩子们在绘本中学到文博知识,激发小读者的探索乐趣。
特展文创与观众的互动成为上海的文化现象。从“元青花展”“醍醐寺展”的文创衍生到“大英百物展”、“董其昌书画展”,上百种文创产品,兼顾衣食住行各方面、关注和吸引不同年龄层消费群体。像“大英百物展”“董其昌书画展”的文创小饼干、小米糕等,成了网红商品,数度卖到断货。在博物馆茶室推出的董其昌画意咖啡和茶点,现在也吸引了许多观众慕名前来品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