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部 编 版 语 文 七 年 级 下 册
期 中 测 试 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共25分)
1.(3分)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
A 哽住(gěng) 粗拙(zhuó) 揩汗(kāi) ...B 滞笨(zhì) 气氛(fēn) 亘古(gèn) .....C 校对(jiào) 殷红(yīn) 哺育(bǔ) ...D 惩罚(chéng) 污秽(suì) 挚痛(zhì) ....2.(3分)下列汉字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深宵 祈祷 沥尽心血 B 迭起 默契 大庭广众 C 狂澜 烦琐 锋芒必露 D 字帖 愧怍 深恶痛绝
3.(3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对于圣诞节该不该过,中国学生对此津津乐道。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C、为了迎接初中这次的五四文艺汇演,同学们争先恐后,精心编排了多个活动。
D、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令人赞叹不已。
4.根据要求古诗文默写(8分) (1) ,明月来相照。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4)杨花榆荚无才思, 。
(5)《木兰诗》中体现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 (6)《木兰诗》中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 , 。
5.名著阅读。(4分)
(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他的文学语言充满着____。(2分) (2)试举例分析主人公祥子的形象。(2分)
6.仿照例句另写两个句子。(4分)
母爱如水,滋养我们饥渴的心灵;母爱 , ;母爱 , 。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这散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 C、第七、八句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逊的性格特点。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12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公亦以此自矜( ) ②但微颔之( )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我酌油知之。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为什么要写卖油翁“酌油” 这段文字?(3分)
4.从文章可以看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3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13分)
翠湖心影(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晴。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扣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
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④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拔,拔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⑤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常常想起他来,并和我所认识的几个孤独、贫穷而有点怪僻的小知识分子的印象掺和在-起,越来越鲜明。总有一天,这今人物酊形象会出现在我的小说里的。
⑥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一一”,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帐,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⑦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⑧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⑨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
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2)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
2.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③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3分)
3.根据文意,请分析作者“很是想念翠湖”的原因。(3分)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翠湖的变化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3分)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14分)
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①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② 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③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④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⑤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⑦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⑧ 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⑨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洗洗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⑩ 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知道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
11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她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12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13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纳,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2分)
2.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谁?(3分)
3.第②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母亲的形象?并谈谈这些方法的作用?(3
分)
4. 第十二段中写到,平日里老师眼中 “温文尔雅的孩子”,为什么“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3分)
5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读了此文后,你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3分)
三、写作(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就要多吃一点苦,多读一些书。因为只有在春天的时候躬身播种,你才能收获满园秋色。
老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
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那就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点滴,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
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B 2、C 3、D
4、(1)深林人不知(2)此夜曲中闻折柳(3)凭君传语报平安(4)惟解漫天作雪飞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1)老舍,京味
(2)从老实健壮,诚实可爱,坚忍,有理想的青年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6、例:母爱如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母爱如火,点燃我们远大的理想。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诗词鉴赏
1.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2. C
(二) 文言文, 1.自夸 ;点头 2、略
3、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详写卖油翁酌油技艺高超,突出他以理服人、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
4、陈尧咨是一个骄傲自大,但又知错能改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告诉我们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三)现代文阅读
1.(1)翠湖和昆明城密不可分,几乎就挨着城市的中心,像眼睛与身体一样赋予城市以灵气。
(2)一是遛翠湖无须有钱,无须花费;二是翠湖风景好,可以逛很久,逛很多次。
2.这段文字极写了翠湖的鱼之多、鱼之美、鱼之自由,对夜晚鱼儿跃出水面的描写,以动衬静,以声写静,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和人与环境的和谐,表现了作者宁静悠闲的心境和对翠湖的喜爱,为后文抒发对翠湖的怀念做铺垫。(意思相近即可。)
3.翠湖美丽宁静的环境,给人以宁静闲适的心境;②翠湖独特、淳朴、自然的民风,令人怀念;③在翠湖经历的美好时光,镌刻着作者关于青春、友情的回忆(答
出两点即可得分)
4.作者对翠湖边举办迎合猎奇心理的、庸俗的、与翠湖的气质相冲突的“蛇展”表示出忧虑并提出委婉的批评,同时作者并不拒绝与市民生活、当地风俗紧密联系,与翠湖的气质相得益彰的热闹。希望翠湖能恢复以往的明爽安静,继续为昆明人民服务。(意思对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
1. ①背驼貌丑的母亲满心欢喜的给儿子送东西,儿子却觉得母亲丢人,怪母亲来校,态度恶劣。②女生嫌父亲买的衣服不好,无理对待父亲。 2.自己的父母以及所有深爱我们的亲人。
3. 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母亲背驼貌丑,行动困难,但背上的包却那样的大,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外貌、动作描写也为下文子嫌母丑埋下伏笔。
4.因为父亲买了女儿不喜欢的难看的外套,因此女儿全然失了礼貌;再者,女儿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温文尔雅,但只有在自己最亲近的人那里才可以生气发怒,觉得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 5.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