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冰镜能够取火吗?
生:用冰做成一个凸透镜,对着阳光,就可以烧着干草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吗? 生:从书上看到的。
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请同学们看投影:
张华(232~300)在《博物志》中云:“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清代郑复光就做过这一实验。1819年,他取透明度极好的冰,用手工削制成透镜,因表面“甚难得圆”而招致失败。后用凹底锡壶,充以热水,放在冰块上旋转,得到形状很好的冰凸透镜,用它对日聚焦,竟使“火煤”燃烧起来,可见冰镜取火不是妄说。
师: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生: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很久以前就知道用冰磨成凸透镜的样子,来取火。 师:从郑复光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生:不怕失败,勇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生:能够改进试验方法的精神。
师:对,只有不怕失败,勇于实验,善于实验的人才能与步步迈向科学的巅峰。
[本节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举例,从生活走向物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
(二)学法指导,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实验桌上的凸透镜。 (组织观察、讨论分析得出凸透镜的形状特征) 生:中间突起,边缘薄一些 师板书: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师:我们知道了光的折射规律,那么光线穿过凸透镜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1)按照课本图4-40用激光手电照射凸透镜,记下观察到的现象; (2)光线经凸透镜后向主光轴 , 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学生通过手中的器材,可以教轻松的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对照光路画出光路图,并在图中标出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凸透镜的有关概念进一步熟悉和掌握。 (2)完成下列光路图:
师: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演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从而介绍几个相关名词:光心、焦点、焦距和主光轴。让学生对凸透镜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并熟练掌握凸透镜3条特殊光线的作图方法。
[本节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观察实物、动手实验和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能直观的、
1 / 4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5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实录
快速的认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符合其认知规律。]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先拿着凸透镜近距离的观察书上的字,再拿着凸透镜慢慢的远离书上的字,或者观察远处的物体,思考: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都是放大的吗?
生:我看到一个清晰的放大、正立的像,当我移到透镜时像会变大,再移动像就模糊不清了师:很好,你的发现真不错,其他同学这种感受吗?(有)
师: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同样移动凸透镜对比下像有何变化? 生:我看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像,移动透镜时像会变大
师:很好!同学们刚刚我们用同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看到不同的像,请你样回顾刚才的操作想一想:像为什么会不同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2、提出猜想
生: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系,也可能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系。 师:你猜想的真好,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需要验证才知道 3、设计实验: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7-68页,并思考老师提供的问题: 投影导学思考题:
(1). 实验需要哪些器材?有何作用?如何组装? (2). 需要测哪几种像? (3). 怎样找到这些像? (4). 记录哪些数据? (5). 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合作讨论,或者用器材进行操作,解决以上问题。 生:蜡烛、光屏、火柴、底座、凸透镜,把它们都放在底座上调整高度就可 师:纠正“底座”名叫光具座, 生:上台展示其实验方案。 师:点拨实验方案。
(哪是物距呢?哪是像距呢?是不是在光屏上得到像后,记录下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做完这一次实验就行了呢?为了使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可以取不同的物距多做几次,具体情况可参照你们报告单上的实验记录表格进行。) 4、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⑴调整烛焰焰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⑵必须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师:这是实验时大家必须注意的。第一条,为什么要求在同一高度呢?这样可以保证像能成在光屏上。第二条,只有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光屏所在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生: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生中大致会出现三种情况:A 、没有找到像;B、找到了放大或缩小的像;C、光屏上烛焰的轮廓不清晰,本不是像。对A种情况,老师稍加提示,使之转变成第二种情况。针对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像产生的误解,教师要明确的指出:有的同学找到的不是像,同学们也许会感觉疑惑,急于想知道自己找到的是不是像,老师这时再通过演示实验强调如何找像,什么是像。
2 / 4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5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实录
师:指导实验: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两倍焦距(2f)处,你猜会观察到什么样的像。(试试看)
把凸透镜恰好放在距物体一倍焦距(f)处,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先猜,后试试) 请学生把实验中得出的数据填入学案的表格内。
凸透镜焦距f=10cm 次数 1 2 3 4 5 物距范围 物距(cm) u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实虚 像距v(cm) u>2f 2f>u>f u<f 6 5、数据分析与论证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凸透镜成不同的像时,物距和焦距之间有什么规律。 课件出示:
⑴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个因素有关?
⑵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⑶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⑷像的正倒: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生:讨论分析总结,并展示。
学生在讨论后可以得出成各种不同像时的规律,在综合结论时学生对于大于1倍还是2倍焦距可能存在疑问和不足,在这里可设计两个问题:
①让学生将成倒立放大像时的物距和成倒立缩小像时的物距比较,都大于焦距,但大的程度是否相同?
②将蜡烛在略小于2倍焦距处经过2倍焦距向略大于2倍焦距处移动,让学生观察像的变化。 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 6、拓展与交流
师:在学生完成成像规律的总结后,让学生动手研究以下问题: ①把蜡烛分别放在焦点和2倍焦距处,观察所成的像,并思考蜡烛放在1倍焦点处为什么不成像?
②将凸透镜1半遮住,观察成像有何变化。
③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靠近,观察成像大小及光屏的位置有何变化。 生:小组探究,讨论交流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在焦点上不成像、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像,并引导学生并讨论这两个点作为分界点的作用,认识“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加深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第二个问题将凸透镜1半遮住,透过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会变暗,并不像学生
3 / 4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4.5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堂实录
想象的变成一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凸透镜成像原理;中考中要求学生理解像距和物距的定性关系,第三个问题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靠近,可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物近像变大变远、物远像变小变近”的道理。 (三)、模拟演示,再现规律
多媒体动画再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加强对实验规律的理解。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整个探究过程,看经历了哪些环节? (四)归纳小结,深化目标,布置作业。
1、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1)凸透镜的定义。(2)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什么是焦点、光心、焦距和主光轴。
2、告诉学生: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3、课后练习以及阅读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凹透镜有哪些特点?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