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准确理解这段话是把握《边城》内蕴的一条重要线索。多数论者在立论时往往对“不悖乎人性”视而不见,而只抓住“优美、健康、自然”等亮丽的词以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美丽光环,得出《边城》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所要赞颂的是“人性美”等论断。其实,在沈从文的社会思想和美学思想中,“人性”是一个极重要的概念,是统领其小说内容的灵魂,正如作者所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他的“人性”的内涵也不仅仅是多数论者所理解的“美的人性”,而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作品所要表现的人生形式虽具有理想的特点,但并没有完全理想化,而是一种现实的自为自在的人生形式──自然,美好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
当然,仅仅根据创作谈来探讨作品的内蕴是不够的,诚如劳伦斯所说:“永远不要相信艺术家,而要相信他笔下的故事。批评家的作用在于从创作故事的艺术家手中拯救故事。”批评的关键是以作品为依据,透过作品所提供的人生视景、特别是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挖掘其内蕴。不可否认,《边城》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人性美进行热情的描绘和讴歌,从而体现作家对“理想的人性形式”,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但这毕竟只是作家的美好意愿,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内蕴。事实是,《边城》的结尾是个出人意料的变奏,一个特定的结局,却也是现实意义上的悲剧。诚如多数论者所说,这个悲剧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作品的最终指归。这种不确定性既是偶然事件所致,也是主观的人为因素所致,即人物
不自觉地、无意为之所产生的破坏性行为。作品故事的主干及结局旨在通过这种“命运的不确定性”,揭露美好人性的阴暗面──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痼疾。正是这种痼疾,在关键时刻兴风作浪,最终成为主宰人物命运的因素。沈从文是明了全部事变中的悲剧因素的,但他对“人性向善的发展”的追求,又使其不忍心痛揭人性的阴暗面,他渴望笔下的小儿女能够获得一份合理的人生安排,因此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来表现人性美的一面。
湘西的人生是沈从文小说着力表现的重要部分,对于下层人民,沈从文侧重表现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勤劳、勇敢、正直、善良而又淳朴的品德,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人性美,并在他们身上寄托着重塑民族品格的理想。他发掘了湘西乡村社会人性的金子,同时深谙这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迷信、愚昧的缺陷。这种缺陷是美好人性的阴暗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破坏性作用。当它发作时,势必破坏人们自为自在的和谐状态,成为“人与自然契合”的阻力。《边城》的爱情悲剧正是这种缺陷作用的结果。至此,《边城》的内蕴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单一的“证明人性皆善”或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节选自《名作欣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从文讲创作《边城》时,认为自己的目的是“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B.多数评论者认为《边城》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所要赞颂的是“美的人性”,边城的人民具有纯朴健康的人性,是人性美的代表。
C.作者以为多数评论者的观点不完全正确,因为他们立论时只抓住一些亮丽的词语以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美丽光环,忽略了“不悖乎人性”这一点。
D.作者的观点是“人性”是统领《边城》内容的灵魂,但沈从文所说的人性的内涵应该是一种自然,美好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劳伦斯认为永远不要相信创作故事的艺术家自己的创作谈,文学批评的关键是要以作品为依据,通过作者笔下的故事去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
B.沈从文所说的要表现“理想的人生形式”,那只是他自己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而小说出人意料的悲剧结尾,恰恰揭示了美好人性的阴暗面。
C.《边城》悲剧的结局,显示了人生在生命瞬间的不确定性,而“命运的不确定性”源于深潜于民族心灵的痼疾,这痼疾最终主宰了人物命运。
D.沈从文虽明了全部事变中的悲剧因素,但仍花费大量笔墨表现人性美的一面,是他对“人性向善的发展”的追求,使他不忍心痛揭人性的阴暗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着力表现的是蕴藏在边民身上的勤劳、勇敢、淳朴等美德,以致“边城”这个词在许多读者心中,已经凝定为“湘西人性美”的文化概念。
B.沈从文的“人性”内涵是一种“金子与沙子并存”的客观实在,“金子”是指边民身上体现的民族美德,而“沙子”指边民迷信、愚昧等负面的东西。
C.《边城》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著作,而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仅仅看到了作品中美丽的光环,看不到迷信思想投在纯朴人性中的阴影。
D.沈从文讴歌的边城人民是人性美的代表,但那是一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不可避免地有阴暗的一面,所以,《边城》充分揭露了人性的阴暗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役使 B.恨晨光之熹微 恨:怨恨 C.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D.景翳翳以将入 景:同“影”
5.下列句中加点的疑问代词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田园将芜胡不归 B.奚惆怅而独悲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起笔即呼,“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反问句表明归意已决,不容置疑;并表明归隐的原因就是田园荒芜。
B.陶渊明归家的心情非常迫切,用“舟遥遥”“问征夫”,暗自计程。尤其“恨晨光”之“恨”字,更写出作者急盼归家之情。
C.归家后场面热闹,“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满是浓郁的亲情和欢跃的气氛。而“有酒盈樽”更含蓄地写出妻子的深情。
D.在自己的田园中,诗人每日散步赏景,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眼帘,赏景中自然地流露出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①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②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③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④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 ①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有才华,性倜傥,唐玄宗时任北海(今山东益都县)太守。《旧唐书·李邕传》说其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②簸却:激扬。③恒:常常。④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8.这首诗中的大鹏鸟与庄子《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9.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尾联暗含《论语》“后生可畏”的典故有何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或命巾车, , ,亦崎岖而经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⑵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⑶老当益壮, ? 穷且益坚, 。 (王勃《滕王阁序》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25分)
三顾茅庐
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玄德惆怅不已,嘱咐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遂上马,行数
里,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乃卧龙否?”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玄德立马听之。其歌曰:“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二人歌罢,抚掌大笑。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遂下马入店。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长须者曰:“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玄德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那少年慌忙答礼曰:“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玄德惊讶曰:“先生又非卧龙耶?”少年曰:“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玄德拜辞出门。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
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玄德闻言,辞别承彦,上马而归。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选自《三国演义》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刘备一顾茅庐时,返途中遇见崔州平;二顾茅庐,途中,遇到石广元,孟公威。三顾茅庐,见到诸葛均,返回时遇见了黄承彦。
B.首段对卧龙岗的环境描写既象征诸葛亮是一条隐居的“卧龙”,也衬托出了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性格特点。
C.张飞说诸葛亮是村夫,对刘备多次拜访很是不满。这样描写是为了衬托刘备的诚心诚意,也表现了张飞正直、卤莽的个性特点。
D.离草庐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而且“拱立阶下”“半晌”等诸葛亮睡醒,
说明他非常敬重诸葛亮,把诸葛亮当成自己的老师。
E.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相貌堂堂,但装束特别,“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给人一种不道不俗、不伦不类的感觉。
2. 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相比,诸葛亮的出场描写有哪些特点? (6
分)
3.简要分析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6分)
4.已经有徐庶、司马徽等名士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了,但刘备还是三顾茅庐。有人认为刘备是诚心认定诸葛亮是人才,也有人认为刘备是担心诸葛亮徒有虚名。你的看法呢?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新校长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责令该校久假不归的几名后勤职工立刻回校报到,否则将报请市教育局将其调离。
B.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做好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工作间不容发。 C.很多俄罗斯人总是杯弓蛇影地认为中国在觊觎俄罗斯领土,而且一直怀疑中国有向俄罗斯远东地区移民扩张的危险。 D. 在今年的高考中,我终于铩羽而归。手捧着录取通知书,回首自己多年来艰辛的求学之路,我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B. 日前,因春晚而一炮走红的台湾魔术师刘谦正与湖南卫视积极磋商,计划将制作一档新的魔幻类节目,让观众再一次感受魔术的无限魅力。
C. 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记”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D. 奥巴马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主张和他谦恭自省的态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是一个真正具有国际视野、能为美国开辟崭新未来的总统。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话没错。但不必为此走向另一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 。
A. 好人读了坏书受害至深,坏人读了好书受益些微。 B. 好人读了好书取其精华,坏人读了坏书取其糟粕。 C. 好人读了好书好上加好,坏人读了坏书不可救药。 D. 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16. 下面是一间房子和“门、书桌、饭桌、沙发、窗、床”等物品的示意图,请你以“饭桌”为参照点,用说明文字向别人介绍这些物品的位置,不超过50字。 (5分)
17.将下面的长句子改写成以“消费者青睐”为开头的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做到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6分)
在美国民航业中规模并非最大且以国内城际间航线为主的西南航空公司自1973年春以来都保持稳定的增长率的奇迹是因为运用低价格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①消费者青睐 ② ③ 五、作文(共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去做客,他嫌菜没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之后,味道好极了。此人想,“菜之所以味道鲜美,是因为加了盐;加一点点盐就如此鲜美,如果加上更多的盐,味道不是更加鲜美了吗?”回家之后,他炒菜时加了一大把盐,结果菜又咸又苦,根本不能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1.(3分)A(将“创作动机”偷换为“创作目的”,偷换概念) 2.(3分)C(原文“最终成为主宰人物命运的因素”是条件之一,变成唯一条件)
3.(3分)D(“……,所以……”,强加因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19分)
4.(3分)B(“怨恨”应为“遗憾”)
5.(3分)D(“何”是“哪里”,其余三项是“为什么”) 6.(3分)A. (“田园荒芜”只是表层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心为形役”)
7.(10分)(1)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 (2)靠着南窗来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
(二)(11分)
8.(5分)李白以大鹏自喻,但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鸟,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鸟,表现了他傲世凌俗、充满自信的宏大抱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