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01】考研真题:黄庭坚的诗歌艺术继承与独创

2024-03-14 来源:客趣旅游网
【301】考研真题:黄庭坚的诗歌艺术继承与独创

古代文学考研,涉及到诗歌的时候,江西诗派是个热点。江西诗派之所以热,是因为从诞生以后,影响深远,波及人数众多。且不说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后来的曾几、吕本中,再后来的杨万里、陆游、姜夔,直到晚清的同光体都有江西诗派的影响。所以说江西诗派不仅仅是宋代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学的人多,但批评的人也不少,历史上对江西诗派批评之音:“论诗宁下涪翁拜,未做江西社里人”(元好问语)鹦鹉名士(梁启超语),形式主义等。但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江西诗派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考点。

江西诗派的领袖不是文学创作最高的苏轼,而是黄庭坚。因为苏轼天资太高,如清人赵翼所说,他是“天生一支健笔”,大笔挥洒,难以追随效仿;苏轼对文学的要求也太高“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但具体如何做,都没有详细讲。黄庭坚一方面喜欢奖励、提拔后进,一方面他把一些具体的创作方法如多读古人作品、如何谋篇布局、句法如何、如何炼字、如何炼句,循序渐进,如何利用前人作品“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等等,这样青年人觉得可学,能学。黄庭坚对前人诗歌艺术的继承上,首先要提到杜甫。因为杜甫是江西诗派的“祖”。从艺术形式而言,有两点,第一是对前人语言艺术做了有效的借鉴,即所谓的“点铁成金”,第二是创作了大量的拗体七律。其次是韩愈,具体而言第一是“陈言务去”的精神,第二是语句的奇险生硬。再次是李商隐,具体而言第一是喜欢用典,第二是精于布局。

黄庭坚在诗歌艺术独创性上有三点表现:第一是层次分明,转折陡急。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一般都包含多层次意思,安排层次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曲折的。以《戏呈孔毅父》为例。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写自己的贫贱)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写文章以经世致用为贵)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仕途的无聊)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江湖野趣)

那这四联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富贵无忘,所以寄意文章,但写文章又不被承认,所以要去归隐江湖。转折的脉络隐藏在文字之后,草蛇灰线,你要品,仔细品才行。在品的过程中,类似于猜谜,猜中了,恍然大悟,自然欣喜。

第二是句法烹炼,音节拗峭。黄庭坚的句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声律方面声调拗峭,故意写了很多的拗体。本来平仄的格式,大家都是尽力避免拗体的,但黄庭坚从杜甫的诗作中找到了这种并不占主流的审美的陌生化。杜甫诗中有159首七律,拗体只有19首,但黄庭坚311首七律中,拗体就有153首。

二是句意的凝炼新奇。或比喻新奇,或描写生动,或把平常的意思化为新奇的句子。如“心有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意思就是说虽然已经年老,但还还喜欢喝酒。

三是语法的散文化倾向。这是从韩愈那里学来的。如“邀陶渊明把酒碗,送陆敬修过虎溪”这样的句子,如同散文。

第三是语言生动新颖,洗尽铅华。写诗很少用艳丽的语言,即便写了艳丽的,也不让这种艳丽构成全诗的基调,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欢乐被凄冷驱散,一种冷清之感。描写事物,往往不从正面去刻划形貌,只是侧面烘托暗示。如写竹子,“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不写竹子的外貌,只是以古代志士仁人来比喻竹子的劲瘦。

黄庭坚诗歌的主要缺点是两个,一是用典太多,且用典范围广,出处生僻,比苏轼有过之而无不及。经史子集道藏佛经稗官小说等。所以王夫之批评他说: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二是次韵太多。黄庭坚次韵的诗567首,占到全集总数的29%,本来,次韵酬唱有人际交往的功能,也就是“群”的功能,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次韵,目的就是为了争奇斗巧。《和答元明黔南赠别》从绍圣二年(1095)一直次韵到崇宁四年(1105),次韵了十年;《次韵送公定》长达七十二韵,就有些太过了。上文根据《莫砺锋文集》第一册缩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