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 第29卷第4期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i Academy of Govemance NOV.,2015 Vo1.29.No.4 文章编号:1673—9973(2015)04—0056—05 从“天下"到“民族国家’’: 中国国家观念的古今之变 李修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华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自己想象和建 构世界的秩序图像.即集宇宙天道秩序、人文政教为一体的“天下”体系。当中国仍然深陷于中国朝代更迭的超稳定结构中,沉浸于 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现代性在西方世界加速生长.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民族国家不断形成,并进而形成以民族国家为主体 的现代世界体系 公元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加速和深化了世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古典中国的“世界秩序图像”无 可避免地与西方近代以来的世界体系相碰撞 这种碰撞既是空间维度上的中西之间的碰撞.也是时间维度上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 碰撞.由此。带来的历史事实就是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危机。为应对现代性挑战。中国走上了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来宾现现代国 家构建的道路 迄今.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仍未完成 关键词:天下;中国;民族国家;国家构建 中图分类号:D0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11/j.cnki.SXSX.2015.4.0013 From“Tian-xia”to Nati0n—slate: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State View LI Xiu—ke (School of Government,Peking University,BeOing 100871,China) Abstract:Since launching Opening and reform,China has achieved high economy performance in past three decades.It’S in— evitable that China ascends as a super power in the world stage.How to perceive China’S past SUCCESS story and how to predict its eom- ing future has been the hot issue not only at home but also abroad.China initiated its modernization proces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hen confronting from the aggressive West.China’S modernity is still an unfinished plan.It’S crucial to have a rational self-cognition and a sane future orientation.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view on the state and wodd. Key words:Tian—xia;doctines Chirna;nation—state;state—building 一、导言 至今日。中国现代国家构建(State-building)仍然是一 个未完成的现代性计划 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仍要 重申国家构建 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 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在经济建设领域。但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所 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尽管世易时 移.这句话也在很大程度上道出了今日中国所面临的 二、“天下”体系:古典中国的“世界秩序图像” 任何人类社会和群体的文化要维持其存续和发 展,都需要面对和处理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时间 系问题,即“‘古今之辨”:其二是空间维度上的内部世 处境 经济上崛起的中国未来在政治上往何处去是决 维度上的自身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历时性前后纵向关 定中国现代转型成败的关键 崛起的中国秉持什么样 的国家观不仅息息相关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走向.也 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共时性横向关系问题.即今天意 影响到中国如何看待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以及如何 义上所讲的国际关系.具体到中国则就是古典时代的 融人和参与到国际秩序的建构 正是在中国发展的关 “华夷之辨”,现代的“中西之辨”;其三则是人类的生 键历史节点上.笔者探索近代中国国家观念从古典中 国的“天下”观念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转换.认为民 存与意义之间的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间的关系问题.即 “此岸”与“彼岸”之间的关系 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与 族国家在西方世界和在中国的发展都是现代性展开 各个人类社会和群体所在文明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息 的内在逻辑.是现代性的产物.也是现代性的表现 时 息相关.又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段紧密相关.呈现出集 收稿日期:2015—10—10 作者简介:李修科(1985一),男,湖北恩施人,博士研究生,乌普萨拉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国家构建,民族构建,民主构建。 56 2015年11月 NOV.,2015 第29卷第4期 李修科:从“天下”到“民族国家”:中国国家观念的古今之变 Vo1.29.No.4 体性和历史性特征 地理的中心.更居于文明的中心 “天下”从中心到四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 的形成同心圆圈层结构 [2]46这个圈层结构就是“荒服制 都体现出极高明的道德和哲学意识 笔者主要关注第 度” “荒服”划分的依据是距离王畿的空间距离和对华 二个层面的问题.即中华文明如何认知和想象其与外 夏文明归依程度,一个是物理标准,一个是文明标准, 部世界的共时性横向关系 从中心到四夷是地理上的中心到边缘.文明上的文明 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建构起中国的自我认知和 到野蛮.二者结合而建构起“荒服制度”。在“天下”秩序 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宇宙观念和世界想象是基于儒家 中,天子居“中国”,受“天命”.治“天下”。“天下”秩序与 的“天下”理论 古典中国的“天下”是一个包含三个层 皇帝制度相结合。皇帝成为天之子.以德配天.天下人 面的立体概念:第一是如何认识自己所处世界的知识 民成为皇帝的臣民。依据对华夏文化的皈依程度、距离 问题.第二是人文政教层面的制度问题.第三是宇宙 中心的远近、对皇帝的臣属关系,“天下”进而区分为内 观念和世界想象的哲学问题。从这三方面层次递进才 臣、外臣、不臣的同心圆圈层结构。“中国借德、礼、政、 能很好理解“天下”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 刑四要素的运用”嘲形成与天下万邦之间的统治关系、 知识、制度和哲学问题 亲疏关系、德化关系。“天下”体系成为包括中国本土核 首先,就认识自己所处的世界层面而言 地理大 心区域、周边羁縻府州、外围朝贡属国的从国内秩序扩 发现之前.各个文化的人们对于世界和宇宙的知识 展到国际秩序的秩序体系 都相对非常有限.各自所建构的世界观念都是经验 在“天下”的世界秩序安排中显见:首先.中国是 和想象的结合。在前现代的很长时间里,“普天之下, “天下”的中心.中国的皇帝是“天下”共主。因此,“天 莫非王土”的“天下”支配了汉族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 下”所呈现出的秩序是中心与外围的金字塔的等级秩 和想象 囿于交通工具及其他诸多现实条件地影 序和单一的权威政治中心。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响.中国古人的生活和交往半径非常有限.绝大多数 是内华夏而外夷狄的关系.是不平等的附属国和宗主 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半径很小的区域内.不太可能走 国之间的朝贡关系。在这样的政治秩序中.中国事实 出离自己生活的区域太远的所谓“四方” 因此他们 上建构地是帝国秩序.帝国秩序的维持不仅依赖帝国 认知世界的方式就无法超脱他们的日常的生括经 的文教宣传,更依赖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正是 验,进一步而言.也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生活做简单 因为这样.中国古代在处理中国与周边的关系时经常 的知识推演 “天下”是中国古人从所见的现实世界 在“种族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之一之间摇摆:当中 状况出发.延伸和想象天圆地方的世界空间结构。天 国所在的汉族政权强大时.就强调文化民族主义.鼓 是圆的,如同斗笠,地是方的,如同棋盘,圆天扣在 吹以夏华夷,讲求怀柔远人:当中国所在的汉族政权 方地之上.圆天之下即为“天下”。由于地是方的。 处于弱势时.就强调严夷夏之大防.呈现出狭隘和封 “天下”可按几何原则划为“九州” 圆天之下,方形 闭的心态。阎 其次.“华夷‘国际’秩序与观念是以儒 的“九州”无法占据的外围环绕九州部分则为“四 家礼乐教化和纲常伦理的价值体系作为判断文明和 海” 在“天下”体系中.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所指涉 野蛮的唯一尺度的 ”罔中华早期文明所处的地理环 的陆地其实就是“九州”所在。①[2]∞圆天与方地都有 境使其文明呈现出早熟性.并相对周边地区的民族和 一个几何中心.圆天的中心所在则是北斗星所在之 文化具有相对优越性.但正是因为这样。“天下”体系 处,《论语.为政》中就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就无可避免地具有文化中心主义特点.并进而带来文 所,而众星拱之”;方地的中心则就在洛阳周围,“居 化的虚骄心态.阻碍其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实现现 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日四夷”.[,】“中 代转换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这种文化优越感成为一种 国”处于“天下”的中心.“中国”之外则是“四夷”。 意识形态上的固执.阻碍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 如此一来.经验与想象相结合,普天之下、四海之 现代化 如此便不难理解清廷在马戛尔尼使华中的礼 内、九州、中心与外围等空间体系就建构起来了。在各 仪冲突中的顽固和颟顸的态度。这种文化中心主义事 个文化里面.空间和方位关系从来就不简单是个地理 实上强化了华夷之间等级和文化优劣区分.虽然中国 问题和知识问题,它涉及文化、道德、政治合法性等多 历来有“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 层面的意义建构.在古代中国更是如此。“天下”首先是 夷狄之”的“夷夏互化”的观点.但历史的常态更多是 一个空间概念.但这个概念产生之后就被赋予太多的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的“化夷为华”。这 文化和道德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维持政教秩序的制 样的观念在近代以来阻碍了中国告别“天下”.发现 度安排 这就是“天下”第二个层面的意涵。 “世界”。其三.“天下”体系中,中国处理汉族与周边各 “天下”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其所指范围 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是基于“华夷”等级秩序和文化优 也是游移的。葛兆光认为.“古代中国的‘华夷’观念,至 越感 历史上.中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既有历史的经 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那个时代,也许更早些时候, 验。但同时也有历史的负累,尤其是在近代以来,当民 中国人就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中建构了‘天下’.他们 族主义话语在国际范围内盛行时.中国不仅要用“均 想象.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 质化”的治理疆域的政策来处理汉族与周边各少数民 心。”[4]44在这个想象的“天下”体系中,“中国”不仅居于 族等中华民族构成主体之间的族际关系:更要在更大 ①渡边信一郎认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对“天下”的观念有歧异,他认为今文经学将“天下”理解为“由同一语言圈、同一交通圈、N-3c4 ̄ 圈所构成的九州:中国这样的单一政治社会”,而古文经学将“天下”理解为“包含中国与夷狄在内的复合型政治社会(帝国)”。 , 57 2015年11月 NOV..2015 第29卷第4期 李修科:从“天下”到“民族国家”:中国国家观念的古今之变 Vo1.29.No.4 范围内处理与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 华夷 代的新型民族关系的建构。时至今日.如何处理中国 在16世纪和17世纪民族国家形成之前.构成欧 的神圣罗马帝国.精神领域的罗马教廷 神圣罗马帝 观念阻碍了近代中国当中华帝国崩解后的后帝国时 洲中世纪的权力秩序格局主要是两个力量:世俗领域 的民族问题仍然是现代中国必须审慎思考的问题 “天下”还有第三层面的内容.也即其宇宙观念和 哲学问题 这方面问题主要就是“天下”体系中的天、 国是一个以哈布斯堡神圣罗马皇帝为宗主的幅员广 阔的松散帝国 帝国下面的各个王国以封建制维系着 与帝国的领主关系 神圣罗马帝国理想当然是仍然维 地、人之间的秩序安顿的问题,人性、民心、天道之间 的贯通和沟通的问题,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问题. 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之间的问题.普世性和特殊性之 护一个统一的帝国.但随着各个王国实力的增长.维 系帝国已经显得有心无力 而罗马教廷的腐败又侵害 了民族利益日益觉醒的各个王国的利益.宗教改革的 间的问题,已有很多相关著作进行研究,本文从略。[911 ̄ “天下”概念是一个完整的观念体系.是前现代的 中国人对于世界秩序的想象.它要彰显的是中国中心 观和中国正统论.是一种对人文政教制度安排的合法 性论证 作为立体概念的“天下”秩序依靠于三个基本 条件:一是天圆地方与中国中心的地理空间结构认知: 二是华夏文明优于周边文明的文明优越感:三是维持 “天下”体系的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 虽然随着古代中 国人的地理知识和经验生活的扩展.“天下”观念存在 一个现实和观念的脱节.但无论地理知识的丰富和时 局的变革.中国人仍固执坚持中国中心的“天下观” 葛 兆光认为.这是因为“除了佛教以外.中国从来没有受 到过真正的外来文明的挑战.所以中国人始终相信自 己是世界的中心.汉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顶峰。” 笔者 以为中国中心观是建构传统中国人的人文政教和宇宙 图像的基础.一旦放弃中国中心观,建基于此之上的文 明观念体系将受到致命的冲击.除非其受到巨大的外 部冲击。 随着公元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现代交通 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世界的一体化进程不断 加速,此前彼此隔绝的不同的人群、国家和文明之间 的交往、互动不但增多.新的地理和天文知识不断累 积和快速扩张 一个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的西方世界 与一个仍沉浸在“天下”想象的中华帝国不可避免的 要接触、碰撞、冲突。由于携现代性而来的西方文明是 一种强势文明.彻底动摇了维持“天下”秩序的基础 “中华中心主义”或者被人称为“中华自恋”[1ll的中国 人固执的“天下”观念在近代遭到了来自西方的民族 国家和国际关系观念的巨大冲击.中国极不情愿地被 卷入现代性生长的历史洪流中来 告别“天下”,发现 “世界”.建构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成为中国现代转型 的重要的政治发展进程 三、民族国家:一个现代性解决方案 民族国家是现代世界主导的国家形式.由不同的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构成今日的世界秩序 民族国 家作为一种组织政治共同体的形式似乎被视为理所 当然.然而民族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共同体形态其实是 相对晚近的事情。从发生学而言,现代民族国家是在 欧洲历史发展过程中演化而成,然后传播、扩散到世 界范围 “‘国家’和‘民族’是在欧洲漫长历史中经过 持续变化而演化形成”,【 2]因此.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文 化和历史源头.也很难有清晰的历史发生谱序 但在 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节点. 一些关键因素的融入是今天理解民族国家的发展和 性质的关键所在 58 呼声和行动日益分裂和威胁着教廷的权力.尤其是在 中欧f如马丁・路德在德国的宗教改革) 更重要的一点 是,在中世纪的欧洲.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权 力是分立的,尽管二者紧密相关.但在不同的时期,二 者之间权力平衡不但摇摆.双方为争夺权力,要仰仗 各个王国的支持。教廷与帝国的权力争斗.为各个王 国的壮大提供了机遇和空间.一些新的政治共同体形 式(主要是民族国家)出现。神圣罗马帝国希望重新强 化帝国的统治力和罗马教廷的宗教支配地位.与各个 势力壮大的王国在1618年爆发了规模巨大.持续时 间长的三十年战争 交战双方主要是神圣罗马帝国与 德国、法国、瑞典等同盟。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一种新的 政治组织形式即民族国家与旧的军事帝国之间的一 场战争。 三十年战争对欧洲文明来说是一场悲剧.为结束 战争.交战双方的欧洲诸国在1648年签订《威斯特法 利亚合约》。《威斯特法利亚合约》的签订是民族国家 形成中的标志性事件 首先.条约约定宗教差异不再成为战争的理由. 宗教被剥离了世俗权威.破灭了神圣罗马帝国重建统 一帝国的理想.曾经在欧洲无所不在的宗教神权政治 的影响逐渐消退.为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刺激因 素:其次.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威和统治区域大大缩小, 世俗政治不断成长.民族国家的政治形式也得以发 展;其三,条约约定尊重各个国家的独立,约定今后用 谈判的方式解决纷争.为民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平等 奠定了基础 在《威斯特法利亚合约》之后,民族国家成长中的 标志性事件是法国大革命。首先.法国大革命是现代 民族主义意识觉醒进程中的“顿悟” 在法国大革命 中.为发动群众,争夺“谁是人民亦即社会的合法代 表”.一个代表法兰西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的法兰西 民族在法国逐渐建构起来.个人追寻自由和权利的国 民认同与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逐渐结合起来 在1791 年颁布的《人权宣言》表达出来的人民主权的原则是 法国大革命的核心.国家是人民和主权人民之间订立 契约的产物.而人民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核心要素 和原则 其次。随着拿破仑的对外扩张以及其引发的 欧洲其他地区争取自由、独立和政治自决的反抗行动 的开展.现代民族主义意识不仅在法国国内不断廓 清.同时也传播和激起了法国之外的欧洲其他地区的 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131近代主权意识与主权国家观 念与现代民族主义不断互动、结合,使得Nation概念 具有了鲜明的政治含义.而State概念也具有了寻求 民族解放的合法性意义。“每个民族都梦想着自由 假 2015年11月 第29卷第4期 李修科:从“天下”到“民族国家”:中国国家观念的古今之变 NOV.,2015 Vo1.29.No.4 如有上帝管辖.他们就可以直接从上帝那里获得自 是时间向度的中国国家的现代转向 中国的现代民族 由.否则.自由的担保和象征就是主权国家”。[14]可以 主义意识觉醒和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具有后发外生型 说.法国大革命大大促进了民族和国家的结合,在“上 特征。具有独特的逻辑和进路 帝死了”的“祛彪”世界里.民族国家因其诉诸个人和 在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之前.中国的“天下”观念 民族的自由与解放而获得了世俗神圣性。“法国革命 也曾遭到来自佛教世界观的影响 佛教世界观包含区 成为了民族国家的原型因为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国 域更广阔.而且不止一个“天下”.不认为中国是世界的 唯一中心.而认为印度是世界的中心 嘲“ nz但佛教文 家确认自己是特定民族的政治表达” [151 美国革命是民族国家成长中不得不提的另一个 关键历史事件。尽管从地理意义上,美国是属于美洲, 但从文化上讲.它仍然是欧洲文化的范畴.它对民族 国家成长的影响可以归类到民族国家在欧洲的演化 过程中去 美国革命主要是同殖民母国脱离出来而独 立.这将民族命运与本国人民的意愿结合起来,它同 法国革命一道.将民族国家与人民主权和民主联接在 一化是一个弱势文化.最终选择屈服于中国固有的主流 意识形态和儒家学说,三教合一.并没能对中国的“天 下”观念带来实质性冲击 即使早期的来华传教士沙勿 略、罗明坚和利玛窦等人也采取的是一种比较温和的 传教态度.希望能通过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来 改变中国人的观念 [】田但近代崛起的西方文明毕竞不 是如同佛教文明一样的弱势文明.随着西方世界实力 起。 的不断增长.与中国交通的愿望也越来也强烈。在同中 国处理外交、通商、传教等问题上态度也越来越强硬。 从马戛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到中西之间是朝贡 还是贸易的商业冲突.到中西之间处理国际关系是依 据宗藩关系还是万国公法的规则冲突.中西两种不同 的“世界秩序图像”的观念冲突也越来也激烈。【 对习 惯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理解和处理内政外交的中国人 从民族国家在欧洲的演化可以看出.经过不断地 历史发展。现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国家平等独立、领 土完整、人民主权、民主等现代国家的构成要素。这一 个过程不仅是一种新的政治组织形式的成长,也是现 代性在政治领域发展和扩散的表现和结果.是现代性 的产物 在民族国家背后是现代的世俗国家观念和自 由、平等、权利意识的觉醒。其一,世俗国家观,国家是 人民之间订立契约的产物.国家成为一个“人造之物” (an art of human being).成为一个由人类经营和为了 人类的一项事业(a specific business of the human be. 来说.接受西方传来的这一套理论不仅意味着中华帝 国天下中心、中国优于四夷的思想世界带来“天崩地 裂”;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国的统治者来说,“天下”概念 与皇权专制通过“天人交感”原理、君臣结合原理、父子 ing and for the human being)。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 结合原理.形成了对内统驭百姓、对外安排宗藩关系的 (The Prince)中就“考虑的不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国 帝国架构.一旦其建基于“神学目的论”之上的合法性 家.而是从他自己的城市,自己国家和自己的时代出 崩解.帝国也就难以继续维持。两种不同的观念、生产 体系之间的冲突最终演变为两种体系实力的较量。惨 家不再是神性的.政治权力的来源就不再可能是来自 败的较量结果不仅从经济军事实力上.更从观念和文 超验的神灵。人民才是主权的最终来源。现代契约论 化上给中华帝国带来致命的打击 从保护个人权利出发来论证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所在. 中国人不得不接受一个痛苦的事实:中国不再是 霍布斯、洛克和卢梭功不可没。【t7】三是个人主义方法 是世界的中心.中国人观念中的世界。也将被迫从“天 论.为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和拓展人的自由。现代国家 下”走向“万国” 这一新的世界观的建构过程是“自我 捌“是一个使‘天下’ 理论的逻辑基础是从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立场出发.个 的对象化和世界的外化”的过程.[发来考虑国家问题……”。【l句二是权利本位意识.当国 人权利和自由是本位性的.而国家是功能性的。 成为‘国家’的过程”。 金观涛、杜青峰勾勒了近代中 国从“天下”、“万国”到“世界”的对世界认识变化的思 现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实质是欧洲个人和集 体的自由和权利意识的觉醒.是现代性在欧洲生长 和扩展的历史必然。随着西方世界近代在世界性范 想历程 周锡瑞历时态地概括了近代以来中国从 “朝贡体系”(the tribute system)、到半殖民地性质的 he treaty system 、到现代民族国家体系 围内的崛起.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理论通过西方国 “条约体系”(t家的殖民扩张传播和扩散到世界范围.形塑了现代 (Popular nationalism)的实际国际秩序演变过程。① 世界的构成,从而也使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理论超 中国从“天下”到“万国”之一的转变过程虽然是 一越了其地方性和区域局限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 了普遍性意义。 西方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与其关于国家和世界 秩序理论的对外扩散就无法避免地要与中华帝国及 其处理国际秩序 安排和世界想象发生碰撞。中国告 个被动和屈辱的历史进程.但“由中国中心的天下 观念变为中外联署的世界概念.当然不仅仅是地 理——空间概念的变化.更是思想格局的变化。”p町 由于中国的民族国家构建具有后发外生型特征,因此 它在实现现代建国和政治现代转型的同时。还承担了 别“天下”。发现“世界”.建立现代国家是中西两种不 反对殖民主义和满清专制王朝的多重历史使命.也因 同世界观念碰撞的结果.更是现代性在中国展开的内 此使其呈现出多重的面向 尤其是民族主义、民族国 在逻辑.是中国实现从传统政制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所 家理论和现代国际秩序观传播到中国时伴随的是西 在,这一过程不仅是空间意义上的西方文化东渐.更 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带给国人的是丧权辱国的民族记 ( ̄)Joseph W.Eshrick.China and The West:from Tribute to Treaties to Popular Nationalism,in Brantly Womack edited:China’s Rise in Histoircal Perspective.(Lanham:Rowman Little Field Publishers,inc,2010) 59 2015年11月 第29卷第4期 NOV.,2015 李修科:从“天下”到“民族国家”:中国国家观念的古今之变 Vo1.29.No.4 忆,因而一个吊诡的情形就出现了:用近代西方舶来 的民族主义、主权理论、国家理论、国际法理论来应对 局.2008. [3]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第十卷【M】.北京:中华书局, 1984:116. 和控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却又有割舍不断 的对中华帝国的怀旧情结.不时地有重返“天下”的冲 [4]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M】.北京:中 华书局.2011. 『5IN明士.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以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 为中心『M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 动.呈现出以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理论反对民族主义 和现代国际秩序的悖论之处 在今天.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要让现代性在中国 进一步展开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都接受的命题 而现代 性展开有经济、政治和伦理三个向度,三者在现代化 开 而现代性在政治层面则表现为个人和群体的自 [6】孙江,陈力卫.亚洲概念史研究:第二辑【M】.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4:22. 展开中形成复杂的互动关系,互为因果.很难截然分 【7】邢义田.中华文化源与流[M].合肥:黄山书社,2012. [8】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M】.桂 由、权利和民主的不断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国 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家是个人和以民族为集合的群体追求个人自由、公民 【9】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M].合肥:黄山 权利和民族解放的工具.也是目的 西方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是西方文明在中 世纪后期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战争、革命等历史 活动后形成:是世界“祛彪”之后.个人与集体的自由 书社.2014. [10]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 版社.2005. [1 1]Gerimie R..Barme,to Screw Foreigneos is Patriotic:Chian’S Avant—Garde Nationalists[N].The Chian Journa1.1995—07. 和权利意识觉醒的结果:它既是现代性的体现,也是 现代性的产物 尽管时间上有先后之别.形式上具有 【12]Hagen Schulze.States,Nations and Nationalism(Preface)【M】.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6. 舶来特征,而且还伴随着屈辱的民族记忆.毋庸置疑, 中围现代民族国家构建是中国现代性展开的内在逻 【13]See Hans Kohn.The Idea of Nationalism[M].New York:Macm- 辑。②中同从“天下”到“民族国家”.表面上是中西之 illan,1944. 变,实质是古今之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民族国 家都是国家发展的现代性解决方案 四、结语 【14]Benedict Anderson.Imagined Communities:Relf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M].London:Verso,1991:6. 【15]Richard Lee Hough.The Nation-State:Concepts and Chaos[M]. Lanha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2003:12. 近年以来.“在中国发现历史”[271的柯文、加州学 派等西方学者不断反思欧美学界在中国研究中的西 【16]Vicente Lull,Rafael Mico.Archaeology of the Origin of the 方中心主义问题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这是欧美 State:the Theori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 1:37. 史学界反思西方中心主义的新发展.是对以费正清为 【17] ̄incete Lull,Rafael Mico:Archaeology of the Origin of the 代表的“冲击——回应”理论一个补充.提供了理解中 State:the Theori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 1. 国历史的新的视角 但这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尤其 【18]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f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柯文、加州学派等西方 【19]王中江.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M】.成都:四川人民 学者遥相呼应.国内鼓吹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民族主 出版社.200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2. 义的声音也日渐高涨。在他们看来.传统中国似乎一 【20]何伟亚.怀柔远人:马戛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M】.北京: 贯都是好的,为传统中国蒙上一道玫瑰色 这种论调 表现在国家观念上就体现为一种“新天下主义”论调. 以为中国的“天下”是对民族国家的一种超越.近代中 国多少仁人志士追求现代民族国家构建这一实现中 国现代化的努力和奋斗都被遮蔽和消解掉了.中国要 重返“天下” 笔者通过考察民族国家在东西方世界的 【21]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21: ̄t晖.帝国与国家[C],/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上卷[M].上海: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o4. f231项飚.寻找一个新世界:中国近现代对“世界”的理解及其变 化[J].开放时代,2009,(9):103,l14. 发展.认为民族国家构建是现代性发展的内在逻辑.① [24][美]约瑟夫.歹4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郑大华,等 中国从“天下”到“国家”是中国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型.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87. 在中西之变的表象之下.更是古今之变 希腊危机和 『251金观涛,杜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叙利亚难民危机都表明.民族国家仍然是现代世界的 主要国家形式.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仍然是一个未完 成的现代性方案 『M1.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6]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86. 『27]See Paul A.Cohen.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America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0. 参考文献: 『1]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 『2]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的王权和天下秩序『M1.北京:中华书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Recent Chinese Past[M].New York: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①现代性和民族主义的关系,详阅Charles Taylor:Nationalism and Modenirty,in Robea MeKimdef McMahan edited:The Morality of Nationa1. is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7),P.p31—55;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详阅张汝伦:《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民族主义》 (《江苏社会科学》,2001,第3期,第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