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要到何时
今年35岁的钢厂工人侯立保已经十几天没有上班了,他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失业。每次有人问起,他都回答说老板让他在家“休假”,等厂里有活儿时再喊他回去。 侯立保是河北省武安市一家钢厂的烧结工人。“北有迁安,南有武安”,武安与迁安同为河北省的钢铁大县,武安为邯郸市下属县级市,面积不足北京1/9,在河北乃至中国的钢铁行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席位,拥有18家钢铁企业,也是中国四大富铁矿基地之一。
一想到有人已经“休假”了三个多月还没复工,侯立保就更加着急。虽说没有正式解除劳动关系,但一放假,工资也停发了。侯立保每个月的工资是2700元。
他理解老板的苦衷:钢厂困难,活计不多,所以工人放假回家。
“但他们也不管哪些工人干得好,哪些工人干得差,直接就把我们撵回家了。”皮肤黝黑、身高马大的侯立保有些愤怒。
不少钢厂工人决心主动辞职,另谋饭碗。“可能这也正是钢厂希望看到的,通过这种方式变相裁员。”侯立保说。
记者在位于武安市南环路南侧的河北文丰钢铁有限公司一厂内看到,烟囱还在冒出滚滚浓烟,运送铁矿粉、煤炭的大货车亦不时出入厂区。而位于下白石路口的二厂则一片冷清,除了门口的三名保安,厂区内目之所及,空无一人。 但许多钢铁厂都否认裁员,有的称,将员工从炼钢炼铁等主业分流到二次创业项目岗位,这些分流出去的人依然是在敬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工作,还有一部分人分流到了海外;有的说,我们没有裁员,只是做了人员转移,员工自愿报名,目前尚未确定人员数量。 “竟然是真的”
在2015年的后半年,张萍发现,在青山,连擦皮鞋的都知道,“武钢效益不好了”。
2015年结束的时候,张萍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下简称武钢)的职业生涯,也被迫结束了。和她一样遭遇的,还有集团公司里的数万人。
他们曾共同面临这样的背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钢铁行业受到重创。但“4万亿投资拉动”的政策,减缓了对这个行业的冲击。
2013年,随着投资拉动政策“关照”的弱化,经济下行所带来的压力,也迅速传导到了央企。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也无法置身于这场危机之外。2016年3月30日,武钢
的官网上这样形容当下的形势:这是钢铁行业的“冰冻期”时代,这是钢铁价格“断崖式”下跌的时刻„„
去产能的背景下,裁员成了企业“活下去”的重要抓手。 40岁的张萍,就这样为这场变革做了最后的“贡献”。这时,她已在武钢工作22年。
“央企的孩子„„”张萍这样形容她们曾经的身份,“但现在,突然有失去妈妈的感觉,已经不适应社会了。” “从没想过公司会裁员。”18岁开始,张萍就在武钢金山店铁矿上班,结婚生子,也在这里完成。
1998年前后,当全国国企职工大裁员时,张萍所在的金山店铁矿,丝毫没有感受到裁员风波的影响。 “这回竟然是真的!”张萍至今都不敢相信。
1993年,张萍初中毕业后,以顶职的名义进入武钢上班。她顶替的是父亲的岗位。顶职政策,产生了很多“工二代”:父亲(或母亲)是工人,子女也有相应名额,进入国企做工人。
作为家中长女,通过顶职,张萍延续了父辈的身份,也延续了平稳而殷实的家庭经济水准。
顶职政策在1997年后就没有了,所以张萍一直庆幸自己早生几年。如今看来,“早生几年”在成就她过去的同时,也毁了她的今日――“年龄大”,成为她今天下岗的硬条件。 很多私营企业裁员时,常以“能力”“表现”“工作态度”
等作为考量,来决定员工去留,但也易诱发矛盾,比如“凭啥他比我优秀?”很多国企,为避免重大矛盾,以年龄为界“一刀切”,而不看工作能力和表现如何。
武钢在武汉的本部,要求女性45岁以上(含45岁),男性55岁以上(含55岁)必须“分流”。这些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居家退养”。
武钢下属的子公司、分公司,也依据“年龄”的硬指标,来决定员工去留。张萍所在的金山店铁矿就要求女性40岁以上(含40岁),男性50岁以上(含50岁)须“分流”。 因属于特殊工种,原本“操作工”的张萍,到45岁才退休,但她刚好踩到被分流的时间点。
惶恐、不安、绝望、消沉――是张萍过去三月心态变迁的写照。
“铁饭碗”破了,追忆也在员工心中,不断滋长。 1958年9月13日,武钢正式投产时,湖南、河北、黑龙江、湖北等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入。即便厂里的普工,也是各地在拿到招工指标后,万里挑一选来的。
程翔1969年被招进武钢。他说,当初招工是复员军人优先,当年,他所在的公社有3个指标。当兵出身的他,在部队立过功,也顺利成为了武钢一员。程翔至今住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武钢的“红房子”里。
“医院、学校、饭堂,一应俱全。”程翔说,刚进武钢
时,他月工资325元,不过,当时一个人每天生活费05元就已经很丰盛了。
此外,进武钢,生老病死基本全包了。他举例说,武钢有自己的职工医院,看病只需5分钱的挂号费,打针、吃药、动手术全免,而且住院还有每天024元的生活补助。小孩在武钢上学,也是免费的。
尽管低工资,但高保障让很多人以能进入武钢工作为荣,凡家中有人在武钢上班的,日子也会比别人过得好。 上世纪80年代,象征财富的自行车、缝纫机、电视等重要物件,率先出现在武钢人家里。武钢本部所在的青山区也曾成为引领时尚的风向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