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坳瑶黄泥鼓舞的社会变迁关系探析

2020-10-23 来源:客趣旅游网
首都休育学院 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坳瑶黄泥鼓舞的社会变迁关系探析 Research on the Social Changes of Ao-yao Clay Drum Dance 陈支越 CHEN Zhiyue 摘要:以下古陈村黄泥鼓舞活动为切入点,通过田野调研对传统文化的变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生 产方式变迁是传统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权威多元”是传统文化承载的组织基础;家庭经济、政府扶持、 社会企业资金是传统文化运作的经济基础。研究认为:民间宗教仪式是传统文化延续的内部动力;开放 与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外部动力。 关键词:坳瑶黄泥鼓舞;社会变迁;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 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O5—0401—06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With the clay drum dance activities of Xiaguchen village as the starting point,the present thesis studies on the chang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field researc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production styles is the main cause of traditional cultura1 changes。that“Authoritative Diversity”is 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e。and that family economy,government support and social enter— prise funds all serve as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folk religious rituals are the internal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hile openness and innovation are the external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A yao clay drum dance;social change;social function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 导致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先决条件,社会变迁与民俗体育文化 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 变迁并不是完全同步或同向的。此外,季斌_6 就村落个案对民 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本次大会新提出的主题。报告还提 俗体育在社会变迁中的演变进行描述性探究。从已有研究来 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 看,存在不足之处是,多以宏观性、书斋文献研究,微观个案、田 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野调查研究较少,同时,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未能有效地学习和 繁荣。近年来,提高国家整体软实力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研 吸取人类学、社会学等他学科中的理论精华,从而建构起自身 究的热点。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 的理论体系,能指导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理论较为贫乏。本文 然而,在以现代奥林匹克的“精英体育”模式发展的全球化 以坳瑶黄泥鼓舞变迁为例,试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体育人类 体育格局影响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也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学应用研究的思考。 传统体育文化正被撕裂和流失。郑国华对广西l1个少数民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传统体育的调查发现:2000--2002年,广西共有传统体育项目 1.1研究对象 283项,其中,仍然还在民间开展的体育项目有236项,占总项 本文调查地选择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下古陈村。 数的83.39 ;然而,2005年的回访调查中,仍然在民间开展的 1.1.1瑶族分布及调查地概况 体育项目(排除商业开发性质的表演)仅占总项目的28.4 [1]。 目前,中国瑶族总人口有260万,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缺失的速度是惊人的,这不得不引 云南、贵州、江西等6省份130多个县市。瑶族还是一个国际性 起体育学界的重视。2008年以来,体育学界对社会转型中传统 民族,分布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法国、美国、加拿大,总人 体育文化研究论文有30篇,研究大致分为2类:一类从宏观角 口有6O万。瑶族世居山岭,居住分散,以种植杂粮为主。社会 度探讨传统体育文化,对构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系、民族传 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铸成瑶族文化具有多 统体育发展战略、实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路径等研究,他们 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金秀瑶族自治被确认为“世界瑶都”,瑶 有汤立许[2]、邓括[3]、黄中伟[ ;另一类是通过田野调查,以村 族文化资源在世界瑶族、中国瑶族研究中有独特的地位。金秀 落民族体育文化“小传统”为个案,对社会变迁与文化变迁关系 大瑶山也是费孝通开创他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起点。金秀瑶 进行探讨,具有代表性的有涂传飞_5 提出社会自然环境变迁是 族有5个支系:茶山瑶、花篮瑶、坳瑶、盘瑶和山子瑶。坳瑶是5 个瑶族支系中文化最丰富、底蕴最深的,并保存有完好的民间 收稿日期:2012—11~23 习俗、仪式、歌舞和健身娱乐等传统文化。基于此,广西民族博 作者简介:陈支越(1964一),女,河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 物馆在下古陈村建立了“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下古陈距六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南宁530007 巷乡政府有12 km,全村38户共230人,9O%的人口为坳瑶,以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530007,China. 盘姓居多。 第Vo:L 25糯 No. 5/Se p叽tem。be r 20月13皿●■誓■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1.1.2调查地选择的理论依据 广西金秀的瑶族从元末明初分别进入大瑶山,后定居于 2记忆中的坳瑶黄泥鼓舞 2.I坳瑶黄泥鼓起源 第25卷 此,建村立社。不少村落已有五六百年历史,文化积累丰厚 。 金秀大瑶山是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来源地。 这是费老晚年奉献给世人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也是我们研究中 国民族文化的理论基础。林耀华称“它为我们认识中国民族和 文化的总特征提供了一件有力的认识工具和理解全局的钥 从前,番王作乱,评王养的“龙犬”——盘瓠(盘王)把番王 咬死。评王便把三公主许配给盘瓠,盘瓠带着公主到深山居 住,生6男6女。后来盘王入山打猎,被山羊撞下悬崖而死。盘 王妻儿为纪念盘王,用德弓树做了一个约24寸(约80 cm)的大 鼓(母鼓),用柏纳树做了6个39寸(约129 cm)的长鼓(公鼓), 绑上山羊皮,再糊上黄泥浆。王妃背起母鼓,六儿子拿起公鼓 匙”_8]。费孝通坦言:“我的《多元一体格局》文章的根子可以追 溯到1935年赴广西大瑶山的实地调查。我在大瑶山的实践中 能看到民族认同的层次,再联系上中华民族的形成,金秀瑶山 里现有的瑶族居民是不同时期从山外迁入的。这些从不同地 区迁入的人,都是在山外站不住脚的土著民族,进山之后凭险 而得生存下来,他们对内和平合作,对外同仇敌忾,形成了一 体,成为一个具有民族认同意识的共同体,在我心中,也成了一 个多元一体的雏形。-[93由于金秀大瑶山瑶族以言语、文化、团 体意识、内婚范围的区别为基础,形成花篮瑶、坳瑶、茶山瑶、板 瑶、山子瑶等团体。这些族团之间因经济地位有相同也有相 异,形成了一个大的“瑶族”共同体。金秀大瑶山“瑶族”的共同 体可以被看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缩影”,也是一个很好的民族 文化研究的“聚居点”。 1.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人类学常用的田野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 在人类学研究方法上,费先生一贯主张,解决具体问题必 须从认清具体事实出发,科学的知识来自实际的观察和系统的 分析,也就是用事实来说话;因此,实地调查具体社区里人们的 生活是认识社会的入门之道_1 。列维・斯特劳斯也指出,人类 学把研究限定在一个单一的社会上可以作出极有价值的工 作[1 。所以,要研究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研究人员有必要把 自己的调查限定在小社区的一个“小传统”中进行。由于中国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根”在民族地区,因此,研究传统体育文 化也应当从村落人手。目前的研究状况,以一个具体社区的某 一民族体育为个案研究较为切合实际。这也是马林诺夫斯基 和拉德克利夫・布朗鼓励以费孝通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人类学 学者所从事的民族文化工作的研究途径。 当然,中国民族体育文化有着多样性和差异性,下古陈村 黄泥鼓舞无疑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它是否可以被视为中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缩影”?在村落研究中发现不同观 念、社会、象征的模式并存,说明村落研究有潜力为阐明“复杂 的中国社会”提供充分的素材。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村落研究 要包容不同的社会力量,体现民间地方模式与官方超地方模式 的交错。采用村落研究法对某个民族体育个案进行深描,显然 也有可能反映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部分共性[5]。本研究以坳 瑶黄泥鼓舞为个案进行分析,并不能完整地代表整个当代中国 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这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研究;但本文 力求通过地方性研究,将社会变迁中下古陈黄泥鼓舞与当下的 社会环境、人们日常生活的共时性互相关系进行阐释,以期为 当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走向提供可参考依据。 囡 鎏 。 边敲边跳,6个女儿拿着揩泪的手帕,悲伤地边哭边唱,共同追 思父王。从此,黄泥鼓一代一代传下来,逢年过节,喜庆丰收或 祭祀祈祷,驱魔赶邪,瑶族人民都要打黄泥鼓,唱盘王歌,深切 怀念他们的祖先l_1 。盘王死后瑶人继续开垦立寨,在千家峒生 活,但拒绝向朝廷交税,并与朝廷官兵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 后只剩下10多户人家,头人盘翁带领族人乘上一条木船向西 迁徙,途中遇上大浪和漩涡,小船只能在原地打旋,无法前进。 于是,人们打起黄泥鼓,跳起黄泥鼓舞,唱起盘王歌求助于盘 王。果然,风平浪静,漩涡散开,木船平安行驶到达岸边。从 此,黄泥鼓舞代代传承下来,今天已经成为瑶族的群众娱乐性 的活动。 2.2黄泥鼓舞及其仪式程序 从以上的起源传说来看,跳黄泥鼓舞是瑶族盘王祭祀活动 中的生者与盘王祖先具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即“礼缘情生”, 其中的“礼”,就是做盘王活动的整个仪式,“祭神祭祖”是人们 内心的一种外在的表达方式,人们相信,盘王有控制人们生死 的超自然的神威[1 。人们的生老病死、祸福兴衰完全掌控于盘 王,人 ̄fNKJ对盘王产生敬与怵的双重情感。在下古陈一般两三 年才做一次盘王仪式。 下古陈做盘王仪式①包括:1)开坛,迎接盘王;2)安坛,祭拜 盘王;3)交头牲,请盘王用餐;4)度兵马,为盘王增添兵马;5)看 堂,请盘王看歌舞表演;6)送神,送盘王回家。 黄泥鼓舞在第5部分“看堂”中得以呈现出来。首先,师公 喃一更,由2名木娘吹响木叶。喃完一更后开始装黄泥鼓和跳 黄泥鼓舞。跳一更是母鼓②先入场,随后公鼓进场。坳瑶黄泥 鼓因用黄泥糊鼓面,增加了鼓面的湿润和厚度,敲起来特别洪 亮而得名。坳瑶黄泥鼓舞的基本动作比较简单,整个舞蹈的基 本动律突出“低”“稳”“颤”“跳”的特征。这种“低”“稳”“颤”“跳” 把整个表演连贯成一体。低,指屈膝半蹲低重心。稳,指舞步 要平稳有力。颤,指膝部上下颤动,强拍向下而弱拍向上,颤动 有力而富有弹性。跳起后转身,协调性更鲜明而弹跳力显著。 当公鼓围绕母鼓成圆时,第1轮按逆时针转动,共跳9圈,2 名歌师和2名歌妹依次入场,一位歌师双手持木叶吹奏,另一 位领唱黄泥鼓歌,歌妹双手持手绢,一边跳舞一边伴唱。 。 喃二更便进入跳第2轮。这一轮由公鼓带着母鼓跳 公鼓 手从相对变为并列,母鼓手与公鼓手位置相对,公鼓手’的舞步 稍变简单,脚步动作基本与上相同。这一轮也是9 圈, 跳完后 念二更愿 。 跳第3轮已经喃完三更后开始了。这一轮是众鼓合欢,舞 步重复第2轮。队伍回到第1轮形式和顺序,依次排成一排。 第5期 陈支越:坳瑶黄泥鼓舞的社会变迁关系探析 目前,外出打工的有近2O人,年龄基本在35岁以下。 打工,作为民族地区经济来源新兴的事情,不仅给大瑶山 依然以母鼓手为中心,公鼓由下往上反绕3个半圈,在母鼓的 带领下依次退场。师公唱三更愿,黄泥鼓舞的全部展演程序 结束。 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坳瑶人大开视野;但同时也给传 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冲击。走出去的年轻人普遍认为回到大 山已不太适应这里的生活,更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生产方式 的变迁导致生活方式的变迁,人们向往现代生活,传统的生活 由对现存的做盘王表演状况的分析知,这与瑶族的原始宗 教以及道教相互影响、相互混杂。做盘王中,黄泥鼓舞扮演了 与盘王同乐,取悦于神的角色,通过人们的肢体表现,以达到驱 邪除恶的目的。 3坳瑶黄泥鼓舞变迁分析 方式渐渐被淡化,这也导致传统文化出现衰退的趋势。目前下 古陈的黄泥鼓舞队平均年龄为47岁,最年长的达到70岁,几乎 看不到年轻人。调查中发现,年轻人对黄泥鼓舞文化持认同态 度;但由于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回来参与做盘王,更谈不上跳黄 泥鼓舞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人类文化学者一般认为,促使民族文化发生变迁的原因有 2点:一是由民族内部的变化而引起;一是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 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引起,如迁徙、与其他民族接触、政治制度的 改变等。当环境发生变化,社会的成员以新的方式对此作出反 应时,便开始发生变迁。而这种方式被这一民族有足够数量的 人接受,并成为它的特点后,就可以认为文化已发生了变迁_1 。 变迁是民族文化创新、继承、发展的过程。 3.1黄泥鼓舞与坳瑶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体育的产生与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关系极为密切。黄泥 鼓舞不仅极富民族特点,更是坳瑶人的精神食粮。它反映坳瑶 人日常生活和劳作,人们打猎时的激烈场景、种田收割时喜悦 的心情、起房子时人们之间的互助,都呈现在长鼓舞中。如贺 州瑶族的《做屋长鼓舞》有36套,生动地描述了瑶族起房子的 全过程。广东连南的《赶羊做鼓长鼓舞》有72套动作,动作复 杂多样,形象地再现了盘王从狩猎到遇难的情景。长鼓舞是瑶 族日常劳作、生活的缩影。 瑶族是个山地民族,受生态环境的制约,其农业经济主要 表现在山地农业。这种从以居山、耕山、迁徙不定的山地游耕 农业在瑶族社会中持续了很久,直到2O世纪中叶才逐渐消失。 这期间瑶族中的部分族群一直以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为主要 的生活方式。生活在下古陈的坳瑶人也是如此,在过上定居生 活后,他们依然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生活,随着时 代的发展,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水稻是下古陈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近20年来,农业科学 技术的不断进步,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下古陈人的 生活需要;但是,由于人口的增长而耕种面积又恒定不变,单一 的农业生产难以提高下古陈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出现了剩余 劳动力,于是,瑶人也开始贱农重商,多种经营,外出打工。尤 其近1O年,市场经济不断深化,交通条件改善,下古陈的农业 生产已不再是主要的经济来源,农业种植成了老年人的“主 业”,年轻人的“副业,,[”]。就年轻人而言,这种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的生活方式也已不再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方式,外出谋业的 收益远远大于种山吃山的劳作。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的理性行 为,转移了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因而农耕生产的规模也相对减 弱,农耕生产也就处于一种相对萎缩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 下古陈经济收入的减退。其他的种植成为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生姜种植、八角采摘、茶叶生产成为下古陈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下古陈家家户户种植八角。2011年干八角市场价格涨到3O 元/ ,部分农户仅八角的年收入就有两三万元。远闯他乡的 打工族也是下古陈经济的另一个来源。下古陈有38户人家, 3.2黄泥鼓舞与坳瑶人社会组织的变迁 大瑶山,山高林深,历代统治者鞭长莫及。瑶族为了对外 防御外族的入侵,对内维护族群稳定和社会秩序,共同立定条 规,并刻在石牌或抄写在木板公之于众,供大家共同遵守,并由 村民选举有名望的长老为“石牌头人”,主持处理各种大小纠 纷。这种原始的政治组织形式就是几百年来在大瑶山地区盛 行的“石牌制”。可以说“石牌制”是瑶族社会的“法规”,而“石 牌头人”则是瑶族社会的“法官”,共同维护着瑶族的社会秩序。 2O世纪中叶以前,瑶族社会的真正管理机构就是宗族组 织,管理者是宗族组织中的石牌头人和师公。在坳瑶人生活 中,师公是神灵和俗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中介和桥梁,在人们传 统观念中享有较高威望、受人尊重的圣人l1 。作为村落的管理 机构为下古陈各种大小事务、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组 织基础。同时,宗族组织负责村落内部的宗教仪式,黄泥鼓舞 作为下古陈做盘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聚集全村力量的集 体仪式活动也是由宗族组织来运作完成的。 民国期间,国民政府对大瑶山地区实行“开化”政策后,石 牌制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石牌头人被开化改 造后不同程度地担任了大小不一的行政职务。下古陈的石牌 头人盘公西被任命为副乡长l1 ,但此时的石头牌人已渐渐失去 昔日的权威了。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村落组织,法制社会、现代制度取 代传统的民间社会组织。国家权威力量逐渐深入民族地区。 村长由村民选举、政府任命而取代了石牌头人。村长在村民的 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负责传达政府政策、组织村民 建设村中公共工程、协调各种纠纷。处理传统文化时,由村长 与师公和宗族组织共同完成,筹办黄泥鼓做盘王等集体仪式活 动,但石牌头人并未完全退出村落的历史舞台。LFB是六巷乡 目前唯一的石牌头人和师公双重身份人物,老人今年95岁,在 村里德高望重,深受乡政府干部和村民的尊敬。由于老人年事 已高,一般小型活动就由其徒弟完成,有不懂之处向老人请教; 但村里的重大祭祀活动,如祭盘王,老人还需出来坐镇主持。 老人已经成为村落社会组织的一种权威和象征。当今的黄泥 鼓舞活动均由村长、师公和宗族组织共同筹办完成。 3.3黄泥鼓舞与坳瑶人精神文化的变迁 瑶族是一个崇拜多神的民族。远古时期,坳瑶先民对一切 自然现象都感到十分神秘,将自然界都看成有生命的灵魂,所 第Voli .25 No .5 /Sep 叽tem。墓ber喟2013圜_;_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25卷 以,每次生产、狩猎、采集之前举行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收 度上,祖先盘王已经被人们有意识地降格,成为一种人们为达 获之后同样也要举行祭祀仪式酬谢神灵的恩赐。这些生产劳 到目的的“手段”,有了这种“目的性”,人们对跳黄泥鼓舞做盘 动的祭祀活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为节庆活动E”],成 王就具有了高度参与的积极性l1 。即使是当今,下古陈的跳黄 为坳瑶人的精神食粮。如前所述,传统中的黄泥鼓舞是为祭盘 泥鼓舞做盘王基本完整地保持原始的祭祀程序,人们参与祭祀 王神愿而跳。从人们积极参与跳黄泥鼓舞做盘王仪式的情绪 的积极性不仅不会因社会的变迁而改变,相反,随着人们生活 和动机分析,参与者以主动的态度对待神灵,向神灵贡献各种 水平的提高,有了经济的保障,下古陈做盘王仪式有越来越隆 祭品,并通过身体舞动的方式,给神灵施加直接影响,希望神灵 重的趋势。2011年下古陈做盘王除了全村人参与外,还吸引了 满足自己的愿望,通过黄泥鼓舞呈现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 外村和各地的游客近400人参与。过去的跳黄泥鼓舞仅仅为 共同需求。 了祭盘王,当今,黄泥鼓舞还被运用到其他的祭祀仪式、政府、 表面上看坳瑶黄泥鼓舞做盘王仪式,参与的主体通过各种 旅游团体的表演。 中介(如神坛、法器、师公、祭品、黄泥鼓)来祭祀客体盘王;但这 目前下古陈黄泥鼓舞的动作和内容,基本保存了传统文化 种仪式的背后,主体存在一个很大的功利性目的,首先是敬祖 的完整性;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其功能和展演形式向多样性转 敬神,其次是希望祖先为主体“交换”一种“恩”。这样,某种程 变,见表1。 表1下古陈黄泥鼓舞队表演形式功能 从下古陈的黄泥鼓舞表演形式分析,第1种、第2种均为精 的精神依托。文化认同的连续性有利于缓解急剧的变革所引 神依托,只不过是一种集体行为,另一种是个体行为。第3种 发的社会震荡及由此造成的对于人们心灵的冲击。实质性传 是直接功利性的经济效益。黄泥鼓舞在坳瑶人的社会中具有 统、核心传统或民族精神的内在要素所固有的生命力很自然地 双重身份,即精神与物质。也就是说,文化是精神和物质的统 提供了文化的连续性l_1 。跳黄泥鼓舞活动可以极大地加强亲 一体,并存于精神与物质的相互渗透。 属、邻里,以及通婚地域范围内的互助与合作。跳黄泥鼓舞这 4坳瑶黄泥鼓舞社会功能分析 种集体活动,加强人们之间的接触交往、共同祭祀、共同娱乐, 4.1社会地位的象征 调节日常紧张的劳作和平淡的生活,增强了族群内部的互助合 随着黄泥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古陈黄泥鼓 作意识,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增强了民族内部的凝 舞队不断受到表演的邀请,通过媒体报道,在金秀一带越来越 聚力和团结力,对外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多的人认识下古陈的黄泥鼓舞队。盘振武是师公,也是舞队的 4.3健身功能 头人,因跳黄泥鼓舞上电视在金秀小有名气,他在日常生活中 瑶族长鼓舞是2008年6月7日被文化部确定的第2批国 被人们认出后,感到无比的自豪。PZW的三儿子今年2O岁,目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古陈的黄泥鼓因为舞动前用黄泥浆 前在村里拜师开始学习做黄泥鼓的手艺,他表示过些日子也要 糊鼓面,使鼓发出低沉洪亮的音质而得名,且分有公鼓和母鼓2 学习跳黄泥鼓舞了。这无疑给黄泥鼓舞文化传承带来新的活 种。母鼓手动作稳健,有深蹲转体、转鼓、旁吸腿击鼓等动作。 力。下古陈人以跳黄泥鼓舞为荣。人们认为会跳黄泥鼓舞的 公鼓手动作粗犷有力,跳跃转身幅度大,步伐有蹲步转跨转身、 倍受尊重,社会地位也随之而高。黄泥鼓舞使坳瑶人重新认识 吸腿跳、点步下蹲。整个舞以蹲点步、跳跃转身为主。黄泥鼓 自己,体现自我的社会价值,文化得到自觉传承。 舞的节奏明显、舞步有力、场面气氛热烈。下古陈黄泥鼓舞是 4.2凝聚与认同功能 一种集民间舞蹈、民间鼓乐和娱神于一体的民族体育文化体。 从古至今,作为集体记忆的坳瑶黄泥鼓舞都是以集体形式 客观地说,黄泥鼓舞对瑶民而言有着健身功能。在舞耍过程 共同完成的。20世纪7O年代以前,下古陈的经济以自给自足 中,通过击鼓的节奏将各种舞蹈动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变化多 的小农经济为主,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每个家庭 端的节奏中,舞者利用人体的各种姿态,将力量、耐力、弹跳、协 在生产生活中与其家族亲属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这一时期 调等糅合于舞蹈中,完成各种深蹲、跳跃、转身等高难度动作, 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下古陈每户家庭在种植劳动需要多种类 并且要跳上一整个晚上。这对体力和意志品质也有较高的要 型的互助合作,这样,家族亲属为每户家庭的互助和合作提供 求;因此,黄泥鼓舞是坳瑶人的一种很好的娱乐方式,同时,对 了制度保障。在生活上,每家每户在置办家庭大事时,如操办 观赏者而言也是一种审美、调节身心的方式。下古陈黄泥鼓舞 红白喜事、建房等,都离不开同族亲属、邻里和姻亲的互助与合 客观上产生了健身的效果,而在宗教祭祀中,这是瑶民祭祀仪 作。传统文化作为实质性传统,作为民族精神的内在要素,可 式中一种无意识健身功能。 以保证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可以为巨变中的人们提供文化调适 近年来,下古陈成立一个业余黄泥鼓舞队,除了祭神祭祖 囡 。 第5期 陈支越:坳瑶黄泥鼓舞的社会变迁关系探析 与生产方式是紧密联系的,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生活方式的一个方面。马克思认为:“物质 生活的生活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 程。”l18]过去,瑶族生活环境恶劣,生产方式落后,人们跳黄泥鼓 舞为的是取悦于神,求神的保护,以求人畜平安。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坳瑶人生活得到基本满足。生产方式的变 迁必定会促进旧传统观念的更新与变化,不断地将新的文化融入 传统文化之中,从而形成新的传统文化。 2)“权威多元”是传统文化承载的组织基础。在当下瑶族 村落建设中,除了村政府的权威处于社会的主流位置处理民间 纠纷和传统文化外,还有民间传统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权 外,还承接来自政府、旅游、企业、村落邀请的各种表演。这种 传统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地保存在集体的记忆中,舞者认为平时 不需要训练,只在表演前用两三个晚上集体复习。目前,就下 古陈人而言,黄泥鼓舞还仅是为功利性服务的一种工具,人们 主观上还没有健身的意愿。 4.4娱乐功能 几乎所有的民间体育的起源都与神有关,具有显著的宗教 文化内涵,多服务或附属于各种宗教仪式活动,具有浓郁的娱 神功能。黄泥鼓舞无疑也是通过做盘王祭祀仪式呈现出来,主 要为纪念盘王、取悦盘王、向盘王许愿和还愿而跳。人们有着 鲜明的情绪和动机。通过师公、歌师、鼓手等主体,黄泥鼓为中 介,在严密的组织结构、固定的流程,在形式和内容上呈现神圣 的祭祀盘王仪式中。民国时期以前,下古陈的黄泥鼓舞活动只 呈现在宗教仪式中,仅服务于神,并能保持完整的原始活动形 式,以驱兽逐邪、祈福还愿,完全取悦于神为目的。21世纪5O 年代到7O年代受政治运动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迷 信活动”遭到打击和封杀,此时的黄泥鼓舞基本上从坳瑶社会 生活中消失。 改革开放后,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政治环境的宽松,瑶族 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又得到重新尊重,各种民间习俗重新回到 瑶民社会生活中。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 入,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坳瑶与其他民族之间有更多的交往机 会,外界文化与族内文化的相互交融,以及受到文明社会的熏 陶,下古陈的黄泥鼓舞浓郁的宗教色彩渐渐减弱,娱神成分也 逐渐消弱,娱人成分逐渐增多。 过去做盘王跳黄泥鼓舞时,外人不能接近,更谈不上观赏了。 近一二十年来,黄泥鼓舞从庙宇的殿堂的祭神活动中分离出来, 成为瑶族节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古陈的黄泥鼓舞队,农闲 时如果有旅游观光团,舞队也会为观众表演,表演能给村民带来 一定的经济收入。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取悦于他人。总结上 述,传统的坳瑶黄泥鼓舞具有娱神娱己娱他的功能。 4.5经济功能 传统的黄泥鼓舞只能在农历十二月十五到正月十五这段 时间跳,因为这是农闲时期,众神才可以忙中偷闲看表演。如 果农忙时期跳黄泥鼓舞,扰乱看管庄家的众神,众神光顾着看 舞不管理庄稼,庄稼长得不好就没有好的收成。由于地理环境 的制约,下古陈水稻一年只能种一季,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足了, 跳黄泥鼓舞的时间不再被限制。如果人们在前一次跳黄泥鼓 舞向盘王许愿得到实现,必将在下一次做盘王时还愿。 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家庭收入不断增长,可以拿出 更多的钱做更大的祭祀仪式,以表感恩。此外,下古陈黄泥鼓 舞队承接其他的文化表演,也成为下古陈人的另一个经济来 源。2012上半年,黄泥鼓舞表演给PZW带来的个人收入有 2 000元。传统对经济的助益已经从根本上证明中国的传统可 以是中国现代化的巨大资源_1 。毫无疑问,传统文化作为少数 民族地区的特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和旅游资源。 5结束语 1)生产方式变迁是传统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生活方式 威多元”的社会格局。在民间原生的传统中,实行的是一种互 惠的交换,但随着民族国家力量的不断介入,乡土社会还加 进了另一种再分配的交换,以权力为基础要求在国家和地方 (包括社区的居民)之间建立一种正规的权利与义务关系_1 。 3)家庭经济、政府扶持、社会企业赞助是传统体育文化运 作的经济基础。2011年下古陈集体跳黄泥鼓舞做盘王,每家每 户出资200元左右。集体筹集资金主要用在买1头猪、1只鸡, 用于付给师傅、鼓手、唱歌、打扮(负责打杂工、烧香等工作)和 主持等人的报酬。此外,传统仪式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支持,广 西民族博物馆捐款2 000元,协助举办活动。上述三者是传统 文化得以较好运作的基本保障。 下古陈黄泥鼓舞个案告诉我们,一种地方性、民族性的传 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 性。即使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社会经济生活条件有了改变, 原有的传统文化却能在民间继续盛行。现代化不能忽视文化 机制和认知分类体系,传统文化要延续和发展,应走2条路线: 一是尊重民间信仰,保存原有的仪式文化。那些经过千百年世 代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化,是人们的精神依托,是根深蒂固的,是 文化自觉的核心动因。其二,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生存和繁衍, 还需要内部的传承和提升,需要与外界交流、吸取、传播和创 新,即开放、交流和融合是传统文化发展的规律,传统文化在新 的社会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广西金秀六巷乡副乡长苏金林同志、下古陈盘振武为本文 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郑国华.社会转型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ED].北京:北京体 育大学,2007. [2]汤立许.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 [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E3]邓括.社会转型时期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的嬗变与发展CDI.南宁:广 西师范大学,2008. E4]黄中伟.社会转型时期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ED3.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 [5]涂传飞.一个村落舞龙活动的变迁_J].体育科学,2010(7):81—96. E61季斌.从社会变迁视角探究村路民俗体育演变:以江苏省沐城镇为 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第Vo l 25 N .∞。月o.5 /Se ptemb er 2013固● 叠■ 酋韧怖育学院学报 [7]曾艳等.瑶族文化探骊:全国瑶族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M].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13. 第25卷 陈村为例[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7. [15]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8:211. E8]费孝通.费孝通学术论著自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603. [16]玉时阶.瑶族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02. [17]高丙中.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1997:50. [9]费孝通.简述我们民族研究的经历和思考口].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1-9. [1O]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I-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32. [11]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M].张祖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9:13. [1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19]王铭铭.走在乡土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69. 注释: [12]金秀瑶族自治县志编委会.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志[M].北京:中央 民族大学出版社,1992:556. [13]徐平.大瑶山七十年变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52. ①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对“看堂”中黄泥鼓舞展演进行描述。做盘 王仪式中的其他部分不再描述。 ②母鼓手1名,公鼓手6名或8名。 [14]刘佳家.坳瑶传统黄泥鼓舞蹈文化研究:以广西金秀县六巷乡上古 (上接第400页) 4.3“奥运会知识转让”的后续利用问题 nance,Corporate Services and Governance Committee.Retrieved 19th September,2004:2. “奥运会知识转让”的后续利用是基于主办城市对TOK再 开发成立的基础之上进而讨论的问题,主要涉及不同使用者 (筹办大型活动的机构、奥林匹克运动研究者、普通市民中的奥 林匹克爱好者)的使用途径、便捷性和效率。可以通过创设交 [2]朱晓敏,张润彤.知识管理 ̄[ivQ.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2. [3]张立中.《指南》同样能指导国内其他赛事[N].中国体育报,2006— 1O一3O. 互平台、提出申请、分级阅览进行资料获取。由后台设置阅读 和下载的权限,对使用者的申请进行审批,3类使用者权限由高 至低。围绕“人+文档”展开的知识管理,应树立对每位TOK 使用者的尊重意识,相信知识和智慧存在于普通人的观点,强 调用户产生内容、评价内容,利用内容、创造内容,强调交互平 台的作用。 5结束语 [4]IOc Debriefing transfers knowledge from Beijing to London[EB/ OL].[2013—06—27].http://www.olympic.org/uk/games/tori— no2006/presscenter/pressrelease_uk.asp?id=2871. Es]熊晓正,王润斌.对北京奥运会“独特遗产”的理解:实现“跟着讲”向 “接着讲”的跨越口].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3. [6]UNF ̄SCA).Transfering Knowledge from Games to Games:A Knowledge Management pr州ect at the IOCEEB/OL].[2013—06— 063.http://www.unesco.org/webworld/ica—sio/docs/28sessi— on/annex7.ppt. TOK是奥运会管理实践的智慧结晶,它的运作过程及价值 实现就是通过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显性,再从显性到隐性 的循环往复过程。当奥运会管理中产生新的隐性知识通过 TOK表达出来时,就被转化成了显性知识,并且与T0l(项目 参与者分享。通过TOK的再开发和后续利用,显性知识被迅 速分享,并使之内化,从而“用它来拓宽和重新构建自己的隐性 知识”[1 。至此为一个循环,螺旋上升,往复无穷。 参考文献: [1]Hennessy IVL Tender Evaluation Report:Melbourne Spring Fashion Week—Event Production[R].Melbourne:City of Melbourne Fi~ [7]Lessons From Beijing[EB/OL].[z013—06—213.http://Ⅵ .olym— pic.org/uk/games/be ̄ing/full s-tory_uk.asp?id=2864. [8]李志能.智力资本经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 [9]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6. [1o]德鲁克.知识管理[M].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25. El1]SOCOG.2000 Sydney Tok[R].SYDNEY:SOCOG,2000. [12]野中郁次郎.知识创新使公司成长[J].市场观察,1999(2):12 固 第2VoL5 2卷第55 NA 5期//Se2p0t1e ̄3nb年9er 2月 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