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思考

2020-08-17 来源:客趣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l卷第8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2l No.08 2008年8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neces Au ̄ust 2008 ●大学教学与研究●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思考 徐秉国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政法学院理论课部,武汉430079) 摘要:2006年秋季开始,由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整合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门课程已经在学校进入实施阶段。这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于社 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呈现出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综合性 和应用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课堂教学和操行实践相结合和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的要求。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87(2008)08—0039—03 1998年我国在设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作为思 制观念。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自律的道德精神,没 想品德课的基本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 有良好的法制观念,没有和谐统一的人格,是无法实现社 两门分立的必修课,规定了相应的学时。2005年中宣部、 会和谐的。高等学校育人为本,德教为先,“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 与法律基础”课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 论课的意见》中将其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是我们构 作为四门必修课之一,率先于2006年秋开始在全国高校 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必然要求。 大学新生中开设。经过两年的建设和试行,该课程完成了 2.学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成人、成才 起好步、开好头、首战必胜的任务。回顾总结其中的经验, 愿望,渴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使我们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的必要性和 人。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可能性、基本特点和教学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所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置的 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 、必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 1.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历 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 史发展新阶段之际,我们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 会,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地看到,现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 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 影响,既有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有社会主义市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全 经济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 体社会成员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良好的精 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 神心理状态,能够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全体社 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 会成员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体现。 佳等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因此,我们要构建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 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 主义法制观念,使之成为现代社会合格的社会公民,是思 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 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收稿日期:2008—06—23 作者简介:徐秉国(1968一),男,湖北浠水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理论课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 学与研究. ・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1卷第8期 2008年8月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l aScinces eVl0121 No.08 3,学科发展的需要。传统上“思想道德修养”被认为 是属于伦理学学科,侧重伦理学教育,“法律基础”被认为 是属于法学学科,侧重法学知识教育。二者的分离造成了 同属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构成部分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法制观念在培养过程中的分离,也造成了同属于思想政 治教育学科的两门课程分属于不同学科的情形。这既不 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随着马克思 主义一级学科的设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经 过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也作为 其五个二级学科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 分,既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的发展。… 这种整合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是因为道德 和法律是两种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两者在调节人们的 行为、调整社会关系上,分别起着不可替代而又不可分割 的作用。道德与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是相互支 撑的。正由于此,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就不能人为地割 裂,而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挥道德教育之于法 制教育的先行、奠基和前导作用,法制教育之于道德教育 的强制和规范作用。而且,道德观和法制观都是思想教育 的重要内容,加强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 养成自觉遵守道德要求、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把两门课 合并为-N课,更符合思想教育的整体要求,更符合其内 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能够增强思想教育的系统性和有 效性。 二、正确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程特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新课程,与传 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与其它思想政治 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相比较,有其基本特点。 一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是由原来“98”课程设置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 和“法律基础”合并而成的,按照“O5”方案的精神,它的功 能是通过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 制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大学生成长成 才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所以,它合理继承了原来两门课 程的基本成份,充分吸收了原来两门课程的丰富成果。同 时。又基于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目的的需要,紧密联系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 际,收纳了最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一些 创新成果,比较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 成果在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比较充分反映了党领 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比 ・4O・ Au ̄lst 2008 较充分地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课程内容有 了新的丰富和新的阐释,像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 念”、“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弘扬 法治精神”等章节,集中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二是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统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改变了传统的两门课程分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法 学的格局,统整于马克思主义学科之下,综合地运用马克 思主义理论和其它多学科的知识,对大学生在思想、道德 和法制方面所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有针对 性的解答,它突破了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 础”简单叠加的思维,把思想道德和法律两部分的内容有 机地统一起来,力求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力求把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提高 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力求把提高思想道 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其成长成才当中所遇到的价值取向、 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生活中的法律等问题,像在“遵守社 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等 章节比较明显,集中体现了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三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不是中学伦理道德常识和法律常识的简单重复,不 是只满足于简单地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做,满足于学生“知 其然”,而是强调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严密的理性思考, 使学生理解“如何做”的道理,由低层次的“知其然”要求 上升到更高要求的“知其所以然”,无论是教学要求还是 教材编写起点高,立意深,富有理论魅力和逻辑力量,强调 以理服人。特别是法制教育突出了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 治精神的弘扬,着重进行法理教育,改变了原来的重在法 律常识的倾向。同时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行的统 一,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的时候,更要践行,做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他律到自 律的转化,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三、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教学要求、教材编写完成以后,如何采取适当的方 式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达到本课程的目的 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中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为此,在教学 要坚持: 一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相比较 而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使学生成人,成为社 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承担的任务更 直接和明确,在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方向的指引、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组织上 教师要来按照《意见》的要求来设计和决定;教师在整个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l卷第8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l2l No.08 2008年8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August 2008 教学活动中要起着指挥、控制作用;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 试成绩和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情况给综合的考核。如 法律基础”也是一门修身课,学生作为修养的主体,既要接 有违法违纪甚至犯罪,该课程成绩应为不及格。 受修养的方向和知识,还要转化为道德行为和法律行为, 三是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思想道 并要升华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充分发挥学生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区别在于它是建 自己学习的主体性、修养的自觉性。两种作用有机结合发 立在理论知识传授上的一门怡情、养性和导行的课程,充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满了强烈的情结绪感染和人文关怀要求,“思想道德修养 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 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要通过析理、正己和富有感染力的语 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 言和践行活动去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在教学中要 挥,就越能保证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越是能 采用传统的“言传手写”方式,发挥教师的理论逻辑魅力、 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 人格激励魅力、言语感染魅力,在做好知识传授“经师”的 导作用。 同时做好学生引路人的“人师”;同时也要积极适应现代 二是课堂教学与操行实践相结合。《意见》指出要 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开发多媒体网络课件,利用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 音像资料图文并茂的特点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特点和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多媒体只是辅 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和“三贴近” 助性的教学工具,正确处理好老师的主体性和多媒体的辅 (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原则,紧密结合学生的 助性关系,既要避免教师“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本教案、 思想实际,紧紧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编排和组织 一张甜嘴”唱独角戏,又要避免教学中只见“冷冰冰屏幕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 不见活生生教师”的局面。【2 地结合起来,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又 参考文献: 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思想道德修养 [1]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 与法律基础”课还是一门实践课、操行课。学生思想道德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素质和法制观念的好坏,主要不是分数的高低,而是他们 [2] 何士青.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结合[J].湖北大学成人教 的日常生活操守如何,必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 育学院学报,2000,0). 表里如一而不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他们的考 【责任编辑:吴云汉】 (上接第33页)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理体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学科优势,扬长避短,以实现 4.社会化战略。作为专业硕士的教育项目,MBA教 建成国内一流MBA教育大学的战略目标。 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学环节应增加 参考文献: 实践的课程,邀请更多的实业界人士参与MBA教育的教 [1] 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MBA教育实践 学工作;结合市场的需求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鼓励MBA 与探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教师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了解学生 [2]宋国涛.MBA十日谈[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7. 的需要,完善课堂教学。学校应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加强 [3] 王方华,陈德智.中国MBA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03) 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及时关注企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以便 [R].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2003. 更好地指导和规划MBA专业的发展方向。 [4]俞国梅.上海交通大学MBA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南大的MBA教育发展 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机会与挑战并存,且机会大于挑战。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 【责任编辑:李军强】 环境,中南大MBA教育应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完善管 ・4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