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真实”的渐进——从艺术角度看西方现代电影观念的发展轨迹

2020-11-04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09年第1期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 ‘‘ 真实"昀渐进 从艺术角度看西方现代电影观念的发展轨迹 王 淼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本文从电影表现的艺术角度入手,以西方电影史上影响巨大的电影艺术创作为载体,将现代电影观 念对“真实”的不同表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现代电影观念的形成期、现代电影观念的日趋成熟期以及现代电 影观念的飞跃期,力求清晰描述战后西方现代电影观念的发展轨迹,从中洞见未来电影观念发展的趋向,也使人 们对电影本性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现代电影观念 生活真实 心理真实 中图文分类号:1235 文献标识码:A “人们在使用‘现代电影观念’这个概念时, 往往包涵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人又有各自不同的 真实生活的艺术作品,于是提出了“电影必须如 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口号,将目光对准了现实 生活O 理解。”谢飞先生在《电影观念我见》中指出, “追求真实是现代电影观念的一个重要宗旨”…一 语道破“真实”在现代电影观念中的核心地位。 笔者认为,西方现代电影观念的发展,就其表现的 在艺术技巧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强调电影的 纪实功能,提出了“把摄像机扛到大街上去”的 口号,在实际拍摄中运用了大量的段落镜头和景深 镜头,尽可能用段落进行描述,不赞成“切”,拒 绝采用“闪回”之类的手法,这样可以真实的再 艺术角度而言,是一个始终以“真实”作为宗旨, 最终实现对“美”的追求的过程。而从对“真实” 的不同表现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现代电影观念 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现生活,还生活以原貌。以德・西卡《偷自行车 、西方现代电影观念的形成期:关注生活真 的人》为例,影片中用了大量的段落镜头和景深 镜头来展现二战后意大利贫困的社会现实,将写实 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另外,新现实主义的影片一 反过去传统的叙述方式,力求从生活中挖掘事件的 戏剧性,将立足点放在普通人身上,并起用非职业 演员来扮演角色。结局也往往是开放式的,引导观 实 现代电影观念对“真实”的理解最初是落实 在对生活真实的追求上。笔者认为,所谓生活真 实,即是在题材选择、艺术技巧及表现形式上强调 电影的纪实性,力图最大可能的反映现实生活。 西方现代电影观念初具雏形是在战后的意大利 新现实主义运动中。意大利长期处于法西斯统治之 众去思考。这就构成了现代电影观念的最初特征。 二、西方现代电影观念的日趋成熟时期:从生 活真实到心理真实 下,二战结束后,意大利仍然笼罩在不正常的政治 气氛以及战争造成的满目废墟和经济萧条中。一大 批电影工作者认识到了当时人民最需要的就是反映 成熟期的现代电影观念对“真实”的理解逐 步由外在的生活真实深人到内在的心理真实。60 年代兴起的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就集中体现了挖掘 【收稿日期】2009—01—14 【作者简介】王淼(1981一),女,四川成都人,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 27 “真实”的渐进 内在心理之成熟期电影观所追求的艺术角度。笔者 认为,心理真实更侧重于探讨人的内心生活、内在 体验,多角度地透视人物的心理空间、层次。 电影纪实理论的开创者巴赞尽管推崇电影对生 究人内心的那个日益迷茫、困顿的精神世界。如安 东尼奥尼的《奇遇》、费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 尽管这些大师所反映的人物心理内容和表现手段各 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从人的心理和意识出发来设计 影片的,他们将心理真实的电影观念引人到了影片 中。一方面,它们都运用了主观观点,将镜头直接 对准人的内心和精神层面,而非单纯停留在一种表 活的客观再现,但是其谈论电影与文学时却表现出 了对文学表现人物内心的关注和恰当使用文学手段 在电影中表现人物心理的设想。而这种设想无疑由 他的学生新浪潮作者们变成了影片中的实事。 如果说巴赞的设想对新浪潮作者们只是一处不 太明显的提示,那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萨特 的存在主义学说则是他们创作的直接精神动力。弗 洛伊德学说的“梦运作”及“俄狄蒲斯构型”被 应用于经典叙事的情节模式中(观影主体即做梦 主体)。法国电影理论家让一路易・博德里也认 为,摄影机透镜成像与人的视觉的相似以及观影机 制与镜式情境的相似,都使银幕与也是作为被加框 的反射平面的镜子相似。“被电影戏拟的‘现实’ 因而首先是‘自我’的现实”。-2 而萨特的存在主 义主张个人第一性,社会第二性,社会整体来自个 人整体。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核心观念即为“虚 无”。因而,在新浪潮电影的作品中,很注重个人 的内心表现,深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梦境中的世 界、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的世界往往成为重点的描述 对象。无论是以特吕弗、戈达尔为代表的《电影 手册》派,还是以阿伦・雷乃为代表的左岸派, 他们的代表作《四百下》、《广岛之恋》等著名影 片都具备共同的创作特点。比如在当时被认为是世 界影坛上的“一颗精神原子弹”的《广岛之恋》。 整部影片没有一个中心事件,没有故事情节,展现 的过去和现在、未来和联系,全是女主角的“内 心独自”。这类影片更为注重表现自我,追寻心理 的真实,这大大充实了现代电影观念。 几乎同时,在意大利安东尼奥尼和费里尼也开 始了由外在现实向内在心理表现的转变。代表人物 安东尼奥尼曾说:“那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已经不 那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考察每个人本身,揭示他 的内心世界,从中看出他历经沧桑以后——包括战 争和战争结束后的局势,现实生活中一切足以给个 人和社会留下烙印的重大事件——在内心存留下来 的一切……它大致地预示了后来在我们的心理、情 感甚至道德观念上发生的变化。”可见安东尼奥尼 等已经将新现实主义面对外部生活的传统改变成探 28 层的真实;另一方面,在艺术技法上,采用了非情 节化结构和意识流的手法,力图还原人内心最大化 的真实。 因而,这个阶段现代电影观念的发展进入了一 个崭新的领域,开始由对生活现实的注重演进为对 心理真实的追寻。其一,从新现实主义对社会生活 的“真”的追求转变成了对内心世界真实的探寻, 注重表现“自我”眼中的真实,不再拘泥于追求 直观的真实,强调在心理层面反映和表现大千世 界。其二,将“意识流”的手法运用到电影中, 摆脱了单纯用情节之间的逻辑来叙事的结构,否定 传统艺术的逻辑思维,从而极大丰富和拓展了影片 容量,为现代电影实现艺术真实提供了更为丰富贴 切的表现手段。其三,从电影和观众的关系的角度 来看,这个阶段的电影延续了影片结局的开放式, 留给观众广阔的空间去品味和思考。 三、西方现代电影观念的飞跃时期:生活真实 与心理真实的并重 在西方电影史上出现了很多次影响深远的流派 和电影运动,他们的出现不断丰富了电影语言,张 扬了艺术表现力。但当它们一旦偏斜了艺术轨道, 背离了大众,那很快就会衰落。追求“真”固然 重要,但现代电影如果仅仅满足于反映生活真实或 单单沉溺于展现人的内心世界,只追求心理真实, 那么迟早会失去大众,电影这个“最强有力的文 化表现手段与最现代的艺术形式” 也就失去了它 本来的作用和艺术价值。 从2O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电影的主流向着 传统电影和现代电影合流的趋势发展,这为现代电 影观念注入了新的元素,这就是将生活真实与心理 真实相结合的艺术视角。它具体体现在新德国电影 运动和政治电影上。6o年代是西方世界经济回落 的年代,失业问题严重,社会矛盾冲突尖锐。这 时,德国新一代的电影工作者萌发了创造一种具有 独特风格的新的德国电影。这次新德国电影运动持 “真实”的渐进 续了2O多年。它和随后在世界各国兴起的政治电 文化多元化,西方电影更是各放异彩,多元并存。 影,把人们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了社会现实中。同 相当多的电影在追求双重“真实”的基础上越来 时把人物的心理放到了政治斗争、社会矛盾等更为 越注重对美的追求,强调独特的民族特色。因而, 广阔的背景中去刻画,将反映生活真实与心理真实 现代电影观念的内涵更为丰富成熟了。法国洛朗斯 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如新德国电影导演法斯 导演的《正常人没什么特殊》,将目光投向边缘人 宾德的《女性四部曲》、施隆多夫的《铁皮鼓》以 的生活,大胆置疑传统的道德准则,充满人情味地 及政治电影运动中加夫拉斯的《z》、佩特里的 刻画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德国著 《对一个不受怀疑公民的调查》。 名女导演特洛塔的《诺言》则反映了两德统一后 它们从反映的内容到艺术技巧都为现代电影观 的政治变革给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带来的各种影 念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不再将 响,并进行了严肃的反思;英国的《迷幻地铁》 目光仅仅锁定在表现社会现实而忽视对人物的塑造 一方面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表现影片主人公的心 和内心世界的探寻上,也不是只把关注点放在展现 理状态,另一方面,影片将传统电影观念的合理因 人的内心世界而轻视现实生活上。它将心理分析与 素溶人其中,影片有引人人胜的情节,并且强调视 社会分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现实生活去进行 觉冲击力,使影片的“美”和“真实”有机的融 心理分析,反映人的内心真实,而涉及的社会现实 为一体。还有俄罗斯的《死并不可怕》;美国的 也往往是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对现实性题材的选 《暖暖内含光》等众多影片都体现出了现代电影观 择也更为精细化。这就使得电影反映生活的视野扩 念的发展和娴熟。 大、深入了。另一方面,在艺术技巧上,克服了新 西方现代电影观念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本文关 浪潮电影排斥叙事的纯粹主观性特点,“从随意性 于西方现代电影观念的发展轨迹是从不同时期影片 结构转到了有机性结构”,“在严整的叙事结构中 表现的艺术角度上,对“真实”的不同理解进行 偶尔插入‘状态’镜头,以突出影片主题”, 同 把握的。从形成时期呈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到 时将蒙太奇、段落镜头、意识流等手法广泛的纳入 成熟时期对心理真实的探寻,再到今天的生活真实 进拍摄技法中,开始在影片生活真实与心理真实的 与心理真实的并重。从西方现代电影观念的发展轨 基础上,重视对“美”的追求。他们将传统电影 迹中,我们可以看到每次“真实”渐进都同社会、 中的叙事手法溶人到现代电影,形成了我中有你, 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息息相关。可见,不仅要 你中有我的局面。注重观赏性和思辩性的统一,重 把“电影作为一种受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 新确认了电影的大众性,从而电影的审美价值与大 方面制约的艺术来加以研究”,还应该将对现代电 众欣赏趋于和谐,这使得现代电影观念有了一个质 影观念的研究也置于其中加以认识和分析。唯有如 的飞跃。 此,现代电影观念才能循序向前发展,引导现代电 上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政治、经济、 影走向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谢飞.电影观念我见——在“电影导演艺术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EJI.电影艺术,1984(12) [2]让一路易・博德里.基本电影机器的意识形态效果[A].外国电影理论文选[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3]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徐昭,胡承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10). [4]罗慧生.现代电影思潮转变的几个问题[J].文艺研究,1983(3).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