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岩溶地层隧道施工中典型溶洞的处理技术与措施
摘要 结合以往的岩溶隧道施工处理实践经验,在分析岩溶与隧道工程的关系及其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对不同大小的典型溶洞的施工处理措施及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岩溶地层隧道施工中预报与合理施工相结合的重要性。
关键词 隧道施工;岩溶;溶洞处理;施工预报
中图分类号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155-02 0 引言
在岩溶地层中进行隧道施工,由于地下水和溶洞的存在,大大增加了隧道施工的风险和难度,容易引发工程事故甚至地质灾害;另一方面,由于岩溶地质的复杂性、差异性及高风险性,岩溶地层的隧道施工始终是隧道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岩溶地层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岩溶类别和规模、岩溶水发育情况、溶洞围岩的稳定性,以及溶洞与隧道的位置关系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1 岩溶与隧道工程的关系及其影响分析
岩溶的发育一般是不规则的,其与隧道工程线路的关系一般可简化为三种典型类型:嵌套型、相交型、环绕型。嵌套型岩溶溶洞,当其发育规模较小时,且其完全在隧道设计断面内,这种溶洞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可以忽略;当岩溶为发育规模较大的填充型溶洞,且
整个隧道在岩溶中穿过时,施工难度将非常大,必须根据填充物性质以及岩溶水发育情况采用相应的综合处理措施。相交型岩溶是指隧道与溶洞部分相交,溶洞分布在隧道周围,应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才能开挖施工。环绕型岩溶是指岩溶与隧道不相交,溶洞普遍分布在隧道周围,岩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岩溶与隧道的净距、岩溶规模以及溶洞的稳定性。
岩溶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洞、岩溶水、溶洞填充物以及溶洞坍塌、洞顶地表塌陷等方面。当隧道线路需穿越岩溶地层时,隧道施工技术的设计处理会相对复杂,应根据岩溶地层中溶洞的具体情况,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溶洞处理措施进行科学分析。
2 不同岩溶的处理措施及方法 2.1 岩溶处理原则
1)当岩溶溶洞规模较大且较深时,不宜直接采用堵填封闭的处理方法,或当回填的地基土体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隧道结构承载要求时,可采用梁、拱结构进行跨越设计,跨越的梁端或拱座应设置于稳定性较高的岩层上,必要时可设置相应的灌注混凝土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当隧道线路需穿越特大溶洞时,也可采用相应的明洞结构形式进行处理;条件允许时,可采用锚索结构对溶洞内壁与隧道结构的连接缝进行加固处理;
2)对于已经停止发育且规模相对不大的干溶洞,可直接采用混
凝土、浆砌块石或干砌片石进行封堵填充;
3)当隧道线路必须穿越岩溶地层的溶洞填充物地段时,可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隧道结构底部的岩溶填充地基承载力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通过换填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等措施来提高隧道结构底部的承载力。
2.2 典型岩溶的处理措施及方法 2.2.1 小型溶洞的处理
1)浆砌封闭,回填压实:当隧道侧墙必须穿过溶洞时,经过调查确定溶洞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可忽略时,隧道施工时可采用浆砌封闭,回填压实的方式进行处理。实际施工时,在隧道底部应采用片石混凝土回填密实,靠边墙一定范围内应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密实,范围外可采用石渣回填,在石渣空隙中采用相应的水泥砂浆压注吹砂密实,如图1所示;
2)隧底回填,顶部护拱防护:当隧道必须穿越垂直且已停止发育的溶洞时,如果溶洞内部无填充物、干燥、洞壁有较大的溶蚀裂隙时,可在隧道底部结构以下区域采用块石、碎石等回填密实,当距隧底距离较近时,应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密实。在隧道拱顶上部,浆砌片石护拱结构层厚度以1m为宜,上部区域内应回填一定厚度的干砌片石或碎石块,以在溶洞内有石块掉落时起到缓冲防护作用;
3)换填片石,加强衬砌:当隧道施工时需要处理的溶洞规模较
小,且沿裂隙发育的溶洞内部有充填物时,在隧道拱部及侧墙结构上的溶洞在衬砌隧道外缘时,应设置相应厚度的浆砌片石层;对于隧道底部的溶洞,应向溶洞方向扩挖相应的深度,再采用浆砌片石进行回填,其上再铺筑至少50cm厚度的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内设置p43钢轨;
4)隧道底板梁处理:当隧道底部为充填物或可不进行处理的小型溶洞,可采用底板梁加强衬砌的方式穿越通过。将隧道铺底或仰拱设计为平板型结构,在浇筑隧道底板及侧墙时在其下部加设相应的钢筋,再整体进行钢筋混凝土灌注施工,形成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底板梁结构。
2.2.2 大型溶洞的处理
1)支承墙加固:先清除溶洞内的充填物,采用浆砌片石墙支顶加固处理溶洞顶板;在溶洞底部地下水流处设置相应的小涵洞以引流排泄溶洞水;在隧道侧墙施工时应预留相应的检查孔,增加防护链或栅栏等结构防护设施,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行安全;
2)支承柱加固:根据大型溶洞的具体形态和特点,采用支承柱嵌补加固溶洞薄弱或不稳定的顶板区域,回填密实并压浆加固柱底基础。实际施工中,采用支承柱间隔加强溶洞顶板,可有效减少顶板的悬空跨度,增强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对于支承柱的柱间间距,应根据溶洞顶板的厚度,节理、溶缝发育情况,综合考虑顶板结构的稳定性及受力条件进行分析、验算。对溶洞采取混凝土基础的浆
砌片石柱子,应在支承柱支顶加固施工完成后进行隧道施工; 3)拱桥支顶加固:对于因岩溶地层中溶洞填充物松散,不宜采用支承墙、支承柱进行支顶加固的溶洞,单独采用注浆处理方式时工程费用相对较高,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拱进行支顶加固; 4)挖孔桩支顶加固:对于深度较大的溶洞,应采用挖孔桩进行支顶加固施工,桩底端部应嵌入基岩内足够深度,桩顶钢筋应伸入到隧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内并与底板钢筋搭接,使其连成一体。在隧道范围内,也可采用钢管桩注浆技术进行加固,形成相应的复合基础;
5)边墙拱跨越:即采用拱脚下边墙部位设置相应的混凝土拱结构跨越。在拱结构内部,为防止堆积物内挤应另外增设相应的挡墙支挡,填充物可采取混凝土注浆进行加固处理。
对于其他特殊情况,应根据溶洞具体条件采用从结构上跨越溶洞的措施,如简支梁跨越、拱桥跨越、封闭式衬砌整体浮放等。 3 结论
岩溶地层隧道在勘察阶段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在设计阶段应提出具体的溶洞处理加固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隧道施工方案,在施工阶段首先提前做好地质预测和预报工作,制定相应的施工应急处理预案,遵循预加固、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监测、衬砌紧跟的原则进行隧道施工。 参考文献
[1]崔大龙,王琪.溶洞地层盾构施工技术探讨[j].施工技术,2008.
[2]罗琼.岩溶隧道施工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