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若干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2021-08-17 来源:客趣旅游网
智库时代 智库观察 关于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关 平

(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生思政课的开篇之课,也是与辅导员工作结合最紧密、联系最广泛的课程,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与辅导员工作相分离,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合力发挥作用不够明显。笔者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提出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若干思考,以期推动辅导员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关键词:辅导员;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49-0151-002

助教师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的束缚,构建沟通顺畅、轻松融洽的教学场域,进而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三是有利于因材施教,辅导员作为指导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性人物,他们更加了解学生也更容易受到学生的爱戴,让辅导员参与基础课教学是最好的方式,能够丰富基础课教学的内容,也能唤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二、辅导员参与基础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基础课是一门融入学教育、人生价值、理想信念、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道德实践、法治素养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辅导员工作具有较多的契合点,可以说是辅导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职责权威教材。这也为辅导员参与基础课教学提供了多种路径和方法。

(一)课前参与

目前基础课已经实现了教师的集体备课,但由于备课过程缺少辅导员的参与,教学内容未充分考虑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性不足,一些内容甚至会让学生感觉“假、大、空”。因此,辅导员参与基础课教学在课前主要体现为提供真实的学情分析状况,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基础课教师增加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向教师提出一些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做出回应,实现基础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的良性互动。

(二)课中参与

一方面是“中班授课、小班讨论”已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大班教学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笔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政课与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都承担着专门育“德”的重要任务,二者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统一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上。但在现实中,存在着思政课与辅导员相分离,思政课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思政课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脱节以及存在重复教育等问题。如何促进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参与辅导员工作,二者优势互补、同向同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合力,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应有之义。本文拟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探索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一、辅导员参与基础课教学的意义基础课作为大学生思政课的开篇之课,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第一项即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在笔者看来,基础课是思政课中与辅导员工作结合最紧密、联系最广泛的课程,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一体”是指铸魂育人,“两面”是指基础课注重理论层面,辅导员则注重实务层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方面,

二者各有优劣势,基础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高,但与理论优势相伴的是实务上的“短板”,即对大学生思想现状了解不足,教学中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往往依靠经验或主观判断;而辅导员的优势在于与学生“5+2”“白加黑”零距离接触,对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了解很多、很细致,但年纪轻、专业杂、理论储备不足,在科学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具体事务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职责发挥不够。任何将基础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割裂开的做法,都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参与到基础课教学中来,对于增强课程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阐述的辅导员参与基础课教学不是指辅导员专职或兼职从事基础课教学全过程,而是指辅导员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工作性质和特点参与到基础课的相关教学环节,与基础课教师取长补短、良性互动,达到课程教学与学生工作双赢的目的。

在笔者看来,辅导员参与基础课教学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角色设置,由“教师+学生”二元角色转变为“教师+学生+辅导员”三方主体,将突破传统课堂二元角色貌合神离的现实困境,充分发挥基础课第一课堂作用的同时,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无缝对接;二是辅导员的参与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能够帮

·151·

智库观察 者认为,辅导员在课中参与基础课教学,可以具体指导“小班讨论”的开展,也可以担任学生课堂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或评委,还可以适时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或方式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基础课教师。同时,辅导员对与自身工作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可以随班听课、评课,与基础课教师深度融合,相互配合,提高的课程的思想政治智库时代 人的路径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涉及学校多个部门,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全力支持。

三、推进辅导员有效参与思政课教学的建议

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均承担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大使命,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常常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各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比如可以在做好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等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双向兼职流通制度,即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又比如相关政策规定,高校辅导员和教育效果。

(三)课外实践环节参与

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精力有限,偏重于理论传授,与学生接触相对较少,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相对滞后,尤其是在课外实践环节组织上,更是分身乏术,这就为辅导员参与基础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笔者认为,辅导员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比思政课教师要多得多,交流更加频繁,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而辅导员参与实践环节教学时可以在基础课教师拟好的大纲的基础上进行,其组织管理职能大于理论教育职能,可谓是优势互补。就基础课而言,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演讲比赛、基于道德教育的公民社会公德状况调查等课外实践环节,都可以交由辅导员来主导开展。

(四)考核环节参与

辅导员参与基础课教学,必须赋予其一定的考核权限,否则其参与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可以探索将课程考核10%—20%的比重交由辅导员考核,考核指标可以包括大学生日常思想道德行为表现、课外实践环节成绩评定等。

(五)教学效果持续反馈和补强基础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绝不是通过一次期末考核就能检验的,这需要一个持续践行的过程。辅导员参与基础课教学还体现在对教学效果的持续反馈和补强方面,辅导员工作将贯穿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能够适时对基础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持续检验并反馈给教师,基础课教师可以在辅导员的安排下重返班级(具体方式可以包括参加主题班会、与学生座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等)补强基础课教学效果,配合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以上是笔者对辅导员参与基础课教学的一些思考,笔者认为,其他思政课教学也有许多辅导员参与的切入点,这需要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通力努力,寻找合力育·152·

自为政,甚至出现工作相互脱节的现象,这显然不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因此,探讨推进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体制机制建设,使辅导员真正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来,逐步形成辅导员协助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工作,进而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顶层设计科学,打破体制机制壁垒

立足于落实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学校层面出台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发挥“两支队伍”在育人领域的独特优势,共同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工作相互支撑、资源互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要具备底线思维,把握好“度”,即辅导员应当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参与思政课教学,要尊重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双主体意识,保证双方的利益,在课时计算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

(二)具体实施科学,打破课堂建设壁垒

应着力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界限,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第二课堂,即课外实践环节,以我校为例,可以探索由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共同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指导工作,同时,鼓励思政课教师参与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打造属于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双师课堂”。

(三)队伍建设科学,打破身份归属壁垒

*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建设的大格局中,“要拓展选拨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

思政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分别为1:200和1:350,可探索1名思政课教师与2名辅导员组建思政工作融合小组,在两支队伍之间搭建起协作沟通的平台,明确双方在高校思政工作大格局中的结合点和功能定位,致力于构建“大思政”格局,真正开创“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

[2]佘双好.关于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22-26+43.

[3]冯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18-23.

[4]彭国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关平(1982-),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研究。

【相关链接】

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不仅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思政课的授课艺术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一,思政课教师要有信仰和情怀。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讲授的内容高度认同,对倡导的理念执着坚定,对弘扬的价值切身躬行,才能投入真情实感,才能讲得情真意切,从而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二,思政课内容要有灵魂与血肉。思政课要有主题、有思想、有灵魂,要明辨大是非、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不能信马由缰、漫无目的,不能口无遮拦、漫无边际、漫不经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