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淮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2022-07-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述往事,而思未来

淮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新世纪,当今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描绘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是中国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主题,建筑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特别是近时期的支柱产业,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提升建筑管理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是放在我们每个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年,是全国推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20周年,伴随着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工程质量监督制度也经历了从逐步推行到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述往事,而思来者”,回顾20年来我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检阅我们经历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阶段,对促使我市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与时俱进不无启迪。

一、创建起步阶段(1985—1992)

1983年5月7日《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条例(试行)》出台,政府正式实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标志着政府强化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1985年2月5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84]123号),制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暂行规定》。该项制度得以在全国正式实施。

为适应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健全我市建筑工程管理机构,1985年11月21日经市编委(淮编字[1985]068)批准,成立了“淮南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行使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权,

对内为市建管处内设科室。1992年根据市政府26号令,经市编委下文,“淮南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更名为“淮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1987年,凤台县成立“凤台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1988年,潘集区成立“淮南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潘集分站”。1985年,在市质监站建站的同时,成立了“淮南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中心试验室”,并于1995年2月从市质监站分离出来,成立了“淮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试验室”。至此淮南市工程质量监督网络已经形成。

淮南市质监站自1985年正式开展工作。建站之初,办公条件简陋,人员仅5人,质监员经常骑自行车奔波在全市各个工地上。由于国家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时间不长,整个基本建设领域大多对此项工作不了解,质监人员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宣传贯彻工作,终于使建筑行业各责任方基本能统一思想,主动服从政府质量监督,主动配合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

1986年结合全市具体情况,总结已有的监督经验,我市制定了《淮南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市政府淮府[1986]018号),质监站按照建筑工程“五不准”原则,开展了对设计、施工、构(配)件三个层次的监督和管理,严把“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地基和基础,重要结构和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等级验收验评”四个关口。监督工程按“五到位”(图纸会审,验槽,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竣工验收)原则进行质量监督,全市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监控。1991年12月我市出台了《淮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淮府[1991]68号文),进一步明确了监督范围、权限和责任,成为我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依据。

2

从1986年起每年组织一次全市工程质量大检查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同时对预制构件生产厂家进行监督管理。此外,88系列标准出台后,市质监站组织了多期培训班,培训了大量工程技术人员。该阶段工程质量监督以施工单位为主要监督对象,以“监、帮、促”的方式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及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合格率从1985年的60%,提高到1992年的90%,受监工程的合格率始终在95%以上,优良率10%左右。该阶段,质监站在每年度质量大检查时,除随机抽查各施工企业的竣工、在建工程实体质量外,还将各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在日常监督检查中核查其质量体系在项目中的运转情况,有效地促进了各施工企业质量体系的建立健全,全市各施工企业的质量、技术机构均是在这一阶段建立健全和发展的。

二、稳步发展阶段(1993—1999)

在这一阶段,质监站积极开展“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和“工程质量创优”活动。先后组织质监人员和部分施工单位人员到合肥琥珀山庄、马鞍山珍珠园小区、湖州白玉潭小区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施工工艺及管理方法,结合我市实际,在全市加以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1994年,凤台县在我市率先推出水电工程同步施工做法。在这一阶段还组织了多期施工员、质量检查员等培训班。1996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的规定》(市建管质字[1996]44号文),进一步对办理监督手续,“五到位”监督,建设、设计、施工单位职责予以规定。1997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淮南市工程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市建管质字[1997]07号文)和《关

3

于加强淮南市铝合金、塑料门窗施工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市建管质字[1997]101号文)两个地方性技术规定,较好地指导了全市施工单位完善施工操作,提高施工工艺,在治理工程质量通病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该阶段,全市工程质量状况稳中有升,每年度工程质量合格率均在97%上下浮动,受监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提升到30%左右。在施工企业已形成“创优比优”良好风气,在质监站的倡导下各施工企业积极参与创“无质量通病工程”、“用户放心工程”和“用户满意工程”活动;各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运转良好,质量监督站在工程质量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同时在创优工作中取得可喜成效,根据88系列标准优良等级的规定,我站采取鼓励引导的办法,市优工程观感分率从80%、83%到85%,逐步推动市优工程的创建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市优工程。同时,凤台县质监站在创优活动中也做了大量工作,从1996年“凤台县邮电局1#住宅楼”获市优以来至1999年有二十余项工程获市优。在此阶段,我市还积极推动创省级“优质工程”、“用户满意工程”和“科技示范工程”活动,在我市首次获省级奖的工程有:1993年“淮南师专教学楼”获“省优质工程”奖,实现了我市省优工程零的突破;1997年“市朝阳医院住院部”和“淮南矿院30#住宅楼”获“黄山杯”奖;1999年“柏园南村34#楼”等三项工程获省级“用户满意工程”奖;2000年“市邮电生产楼”获省级“科技示范工程”奖(也是全省第一个获此奖项工程)。

市质监站在狠抓质量监督管理的同时,也注重站内部建设,在上级领导关心下,逐步改善办公环境,改善交通条件,制定出台了详细的内部管理制度,编写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手册》,同时站内人员分批接受了

4

省厅组织的质监员培训。1998年首次配置了电脑,并开通了电子邮箱。1999年通过了省建设厅对我站的考核,考核成绩为优秀。市质监站还是能够锻炼和培养人才的,在这一阶段,我站共输出优秀人才十多人,有的任市建委总工,市建管处主任、副主任;有的任市建管处主要科室负责人等。

1997年随着住宅工程的商品化,市质监站开展了工程质量投诉受理工作。1997年市质监站开展了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并于1999年5月成立市政站(对内为市质监站市政室)。1998年我市实行“见证取样”制度。另外,1996年12月开始在我市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等级证书制度,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出台后,于2000年底停止核定工程质量等级,取消等级证书制度。

三、重大改革职能转变阶段(2000—今)

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出台,明确了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地位,标志着“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负责”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但也标志着质量监督工作性质、内容、方法、程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转变监督职能,根据建设部《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监督工作指南》、《监督导则》及省建设厅有关规范性文件,我站先后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监督站自身建设,继续坚持每周五下午的集中学习制度,组织质监员学习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200余部,并不断强化质监员职业道德教育。站内实行“两个确保,三个预防、五个不准”的规定。同时加强了站内业务管理,不断完善了书籍借阅制度,档案归档、微机管理及对质量监督人员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全站人员共同努力下,我站

5

每年编制一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文件汇编》,从2000年起已顺利完成四册的编制工作,为建设各方和质监站等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提供了方便。目前,我站人员有13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2.3%,工程师以上职称占62.9%,土建专业与安装专业的比例为8:3;办公用房260平方米;专用交通车辆1部、电脑3台、空调2台、检测仪器设备16台(件);标准规范320余册。2002年我站获得省级“优秀工程质量监督站”称号,三名同志获“省级优秀质监员”,其中黄涛同志还获建设部“全国先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荣誉。此外,2001年成立了淮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毛集区分站。

二是采取相关配套五项制度,即专项巡查制度、室主任项目监督负责制度、监督员监督抽查责任制度、竣工工程观感评定准确性复核制度、业务室审查竣工验收备案材料负责制度,并转发或制定了《关于实行建设工程验收报告制度的通知》(市建管质[2000]74号)等数份相关文件,使得我市对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监督和执法工作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程序。提高了监督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顺利实现监督工作全面转轨。我站先后配置了砼回弹仪、砂浆回弹仪等检测工具,并开始对监督工程结构进行监督检测工作。

三是继续开展“通病治理”防治和创优活动,保证全市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制定了《关于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若干规定》(市建管质字[2000]13号)、《砌体外墙渗漏等三项通病防治措施》(市建管质[2000]134号)、《淮南市住宅工程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市建委建管[2002]49号),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地方质量规定,对指导施工单位全面正确执行国家规范标准和防治质量通病,提高我市建设工程总体质量起到推动作用。及时出台

6

了《淮南市“舜耕杯”奖工程(市优质工程)评选暂行办法等建筑工程四项创建活动管理办法》(市建委建法[2000]79号),使得创“优质工程”、“用户满意工程”、“科技示范工程”等活动顺利进行,2003年又修订印发了《淮南市建设工程“舜耕杯”奖(市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市建委建管[2003]121号)。2002年结合“住宅质量年”和“质量监督站建设年”活动,在施工现场全面开展了“十个专项治理”工作,实行了施工、监理人员的胸卡制度和竣工工程标识制度。

凤台县质监站也很重视抓创优工作,经多次努力,2003年,“凤台县水利局1#住宅楼”获“省级用户满意工程”奖,实现了凤台县省级工程奖项零的突破。

四是为全面提高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新版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标准条文》的贯彻执行,我站除了组织参加部、省级培训班外,还在本市举办了多期培训班、答疑研讨会和座谈会,有力地推动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新版标准规范的贯彻执行。2003年4月,化三建在全省率先出台企业标准。

2000年以来,我站在实现监督制度改革、建设学习型监督站,树立监督人员信心、增强监督人员的危机感上做了许多工作,有效预防了工程质量的滑坡。但新时期出现以下一些新的问题需我们认真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是由于行政处罚程序的严密性与质量违法行为的时效性的矛盾,监督机构的执法性难得到具体体现。二是大部分中小型施工企业由于近年来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不能正常运转,企业质量控制有失控趋势。三是企业创优积极性差、精品工程越来越少。

7

四是监理队伍素质不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社会监理效果难以有效体现。五是室内环境检测、小区配套工程、装修工程、乡镇建设项目等监督弱区需采取相应机制加以解决。

述往事而思未来,回顾20年,我们看到了老一辈质量监督工作者们栉风沐雨,筚路篮缕的创业艰难,看到了中年质量监督工作者们所走过的曲折历程,也看到了年轻的新一代质量监督工作者的勃勃朝气。回顾20年,是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二十年,是硕果累累的二十年,是人才培养,推陈出新的二十年。20年来,我们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同志们始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责任心和加强监督的自觉性,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大意。20年来,我们全体质监工作人员始终遵循“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原则,兢兢业业地认真履行人民赋予我们的质量监督权力,忠实地担负起“质量卫士”的职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建立和构筑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程质量监督保证体制,将是我们今后工作和努力的方向。通过回顾历史,使我们了解了我市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历程,对新形势下的质监工作有了全面足够的思想认识,从而更激励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使我们能更忠实地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国家经济和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综观世界发展,可以说“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在这个大发展的背景下,在建筑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深感任重道远。我们每个质量监

8

督工作者只有知难而进,开动脑筋,发挥创新意识,才能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这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为振兴我市建筑业,提高我市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