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丰镇中心小学
殷华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文重点:1—6自然段。 朗读训练点:1、2自然段。
读说结合点: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从这幅世界地图上找出南美洲 和非洲的位置,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那么,他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这个现象?他发现这个现象以后又做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展示成果: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2、(课件出示)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1.默读1、2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1、魏格纳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2、他又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3、“大陆漂移说”的内容是什么?(在课本中划出有关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1)1910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在家里养病。他漫不经心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很吻合。 先让学生读句子。 结合课件再读句子,理解“漫不经心”“突然”“发现”, 指导朗读,注意“漫不经心”“突然”“发现”几个词语的读法。 过渡:魏格纳发现现象以后又做了些什么? (2)“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魏格纳展开了进一步研究。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学生看课文读句子。 让学生看课件再品读句子谈感受。 思考: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在漫不经心的观察中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并提出了学说。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板书)。 我们再来回顾前面读过的句话。(课件出示) 让学生从句子中找一找能表现魏格纳与众不同的词语,怀着对魏格纳的敬佩再来读一读句子。 过渡:那么,大陆漂移说的内容是什么? (4)(课件出示)大陆漂移说: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原是一整块。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各大洲的分布。(结合课件理解“逐渐”一词)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假定的说明,没有事实依据的证明) 过渡: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默读4-7自然段。找一找科学工作者们进行了哪些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发现了一些什么重要的证据? 汇报交流:——长期艰苦的考察: 角色换位:假如你就是魏格纳,现在你已经有了足够有力的证据了,赶快向世人说一说吧。(同桌相互说一说) 教师扮演记者采访一下“魏格纳”。(再一次让学生说一说找到的证据)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两亿年前的南极洲并不在今天的位置上,也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样子,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2)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想想他们可能遇到的危险。
4.教师朗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你能说说原因吗?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限时作业:(课件出示练习题) 五、布置作业: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地 图 上 的 发 现 仔细观察 魏格纳 认真思考 反复论证 勇于探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