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认识论)-试卷1 (总分62,考试时间9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 )
A.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B.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 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2.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没有体现的哲理有( ) A.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 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获的
D.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条件出发
3. 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 )
A. 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 B. 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 C.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D.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4.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 A. 选择论 B. 反映论 C. 建构论 D. 创造论
5. 古人云:“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这表明( ) A. 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D. 人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
6. 我国古代发达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吕氏春秋》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事物的联系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C.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7. 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 A. 错误判断 B. 错误的世界观 C. 客观世界 D. 落后思想
8.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 A. 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识能力 B. 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C. 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D. 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9. “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 )
A.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B. 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 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 理论和实践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10.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 ) A. 物质 B. 意识 C. 实践 D. 认识
11. 对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他抹杀自然、历史、精神的世界的多样性
B. 他意识到世界都是处在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中 C. 他忽视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的差异性 D. 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2.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B. 客观真理论 C. 主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13. 真理的一元性是由( ) A. 真理的主观性决定的 B.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的 C. 真理的多样性决定的 D. 真理的相对性决定的
14.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从真理观的角度看是( ) A. 形式主义的表现 B. 绝对主义的表现 C. 相对主义的表现 D. 经验主义的表现
15. 逻辑证明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因此它( ) A. 与实践标准一起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B. 是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C.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代替实践标准 D. 是检验真理的主观标准
16.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 ) A.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B. 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 C. 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 D. 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17. 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认识论都没有正确解释清楚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其根本原因是( ) A. 不懂得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 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 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8. 王夫之:“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他的这一观点是( ) A. 主张知易行难 B. 以行为基础的知行统一 C. 主张知之明也,因知进行 D. 主张行先知后
19. 认为“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这一观点( ) A.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B.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阶段
C. 否认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发展、飞跃
D. 否认了感性认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 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
A.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C. 客观规律作用是无条件的
D.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2. 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 ) A. 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 B. 绝对真理是永远不存在的
C.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D. 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3. 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 ) A.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坚持辩证法
4.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说明( ) A. 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随时可以进行转化 B. 真理与谬误在同一范围内不能转化 C. 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 D. 谬误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真理
5.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说明( ) A. 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 B. 有用的就是真理
C. 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
D. 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 6. 成语“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 A. 教条主义 B. 理论脱离实际 C. 形而上学 D. 本本主义
7. 从古希腊到今天,人们关于物质组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古代的原子论到近代的原
子论,到现代的物质结构理论多次的演变,但仍然没有达到对物质最终结构的认识,这表明( )
A. 事物的某些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B. 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C. 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D. 认识必须经过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8. 恩培多克勒认为,在所有的生物中都有流射物存在,当这些流射物与感观相接触而进入感观时,感觉就产生了。德谟克利特受恩培多克勒“流射说”的影响,提出了“影像说”。他认为,当影像从外面进入时,感觉和思想就产生,相反,若无影像对感官的撞击,就没有什么能够产生。对他们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 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B. 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生物性的自然存在 C. 仅仅从客体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 D. 把人的认识过程简单化了
9. 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 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 B. 他没有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C. 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D. 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10. 天体物理学家对日偏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 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