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物简史有感五篇
读万物简史有感1
今年暑假,我读了《万物简史》后,深有触动。此书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寥廓得空宇、第二部分:地球的大小、第三部分:进入新时代的黎明、第四部分:处境危险的行星、第五部分:生命本身、第六部分:人类的进化过程。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四部分的第一章《砰!》。这章主要讲了:艾奥瓦洲曼森下面的泥土有点怪。过了41年后,派了一支小组来到了那个地方,它是由远古火山的活动而造成的,可是其实是陨石撞击形成的。当时,人们都知道小行星是岩质的,但是当时有些人并不知道它的威力,终于在1994年7月16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留下了地球表面上大小不同的坑。可是我们没有必要凝视着太空寻找着灭绝性危险。因为地球就是一颗危险的行星。
这让我深受触动,我们人类实在太脆弱了,不能预测下一个灾难,也不能解决这种灾难。即使成功的把小行星炸成碎片,砸出来的很可能是一连串的岩石,会一个接着一个的砸过来。威力可想而知有多大,也不可能发射一飞船,警察为我们干这活儿,因为宇宙中还隐藏着看不见的暗物质,更不可能在地球上观测,除非有一个人正巧拿着天文望远镜看着它,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并且,你要知道,地球也是一个充满“安全隐患”的星球。这是随时随刻都会发生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等超强自然的灾害。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虚度光阴,别等到世界末日那天到来,这就后悔太晚了。因此,我们要保护环境,要保护那个适合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首先:我觉得不能过度开采矿物,那些数万年甚至数亿年形成的矿产资源,形成的周期非常的缓慢,可是不出几个年头就会被全部开采完了,那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其次:不能污染环境,最近日本福岛核电站,污染了许多吨的海水?从这些海水打捞上来的海产品,都是受污染的,不仅损失了一大笔美元,还污染了环境,后果非常严重。接着:不能乱坎乱伐,这样不仅森林其罕见,还会增添很多麻烦,就会受到大自然的的惩罚,增添洪水泛滥、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后果也是相当惨重的!最后不能乱捕猎,这样,我们的子孙后代以后吃什么?
所以我很喜欢《砰!》这一章。
读万物简史有感2
我读了《万物简史》这本书,使我的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增长了许多。全书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
它介绍了从宇宙大爆炸一直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有繁多妙趣横生的奇人趣事。对“我们从哪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等人们似懂非懂的问题都做了合理解释,让我体会到大千世界奥妙无穷。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比尔·布莱森,由北大校长许智宏教授亲笔提序。在6部30章近500页的内容里,我最喜欢阅读第三部中的《威力巨大的原子》。在19世纪,有些人正在搞懂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东西——-既微小又神秘的原子。听了这个故事,你再不会害怕死亡,因为如果某个物体死亡,原子就慢慢离开寄主,游荡四方,寻找其他原子结合,产生新物体。也就是说一条鱼、一张纸等都可能是你的组成部分。但是原子到底有多少多大呢?它们大量存在,多得我们无法想象,一切物体都由原子组成,比如在一块方糖大小
的空气中,就有4500亿个原子,世界要用多少方糖才能填满,再乘以4500亿!啊!真是多得要命,原子无处不在!更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寿命至少有10的35次方年,这数字真是巨大啊!
读万物简史有感3
以前听别人推荐过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机缘去读,近来有时间从网上下载到苹果IPAD上,一读,几乎令我不释手,太吸引人了,我还从未见过一部科普读物写得这么有趣,以前也曾读“科学史”之类的书,但现在都忘光了,连阅读体验都忘了。
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科学是这样的,原来人生是这样的,不必总抱着悲天悯人的心态去看那些科学家,仿佛他们的生活一团糟。国内许多科学史著作的基调是:科学很神圣,科学家也很神圣。我小时候读过《居里夫人传》,将居里夫人写得像神一样,我特别崇拜她。《万物简史》的作者在这本书里顺便提了一句:居里夫人没有被选入法国皇家学院,是因为她丈夫去世后,她的私生活有些不检点。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这个消息令我吃惊,《居里夫人传》里可没有提到这件事呀!
好像中国人特别善于造神,尤其是名人传记,一个个都是神。中国人尤其喜欢提的一句是某某献身于某某学科,这样就把某某神圣化了,其实,近代科学是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了产生一大批有钱又有闲的人,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了探索的兴趣,随着探索的深入,近代物理、化学、地质学逐步发展起来。近代科学家的最终结果客观上也许是献身于物理或其它某种科学,但从他们的主观上,他们并没有这种“献身”的意识,他们只为了探索未知世界,兴趣爱好远比主观“献身”重要的多。这种在近代科学家身上展现出来的鲜明的个性与独立的人生选择总是被我们忽视,而以“献身”以蔽之。
这种将事业与人物神圣化的本领大概是中国人特有的。在中国古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女子要有“三从四德”等等就有很强烈的献身精神。为君为父为夫而献身是被神化的第一个条件,例如屈原,为楚怀王为楚国而跳了汨罗江;例如曹娥,为了捞出父亲的尸体而跳了水,二十四孝里记下了她的事迹。古人的逻辑大概是事业是神圣的,为事业而“献身”的人也就是神圣的,忠君是神圣的,为忠君而死的人也就是神圣的,孝敬父母是神圣的,为了孝敬父母而死的人也就是神圣的。古代是这样,现代中国也能看出一些造神的痕迹,比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那么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人们就有被神化的可能,新中国家喻户晓的神就是雷锋,“雷锋”成了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的`代名词。
说句笑话,如果说我们的历史是神的历史大概也不过分,二十四史里记载的帝王将相出生之前总有一些祥端,什么日入腹中,龙入怀中之类的数不胜数。
我们的古人为什么要造神?想一想,一个像古代中国那样的泱泱大国,国家的最高长官——君主——是通过家族遗传而得来的,如果国君没有有异于常人的地方,他如何统治文武百官。也许有人会说,他有权力呀,可是武力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他可以像周厉王那样让人们道路以目,但不可能让人们敬他爱他,人们不敬他爱他,他的政权就不会稳固,因此他需要把自己变成神,以达到稳固政权的目的。
中国的君主持续了几千年,大概每个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都有渇望当神与造神的原动力,我以前不就把居里夫人当成神吗?最可笑的是,反封建最彻底的鲁迅先生现成也被当成神供了起来。
《万物简史》这本书令我这个生活在神的世界里的人觉得很新鲜,也给我了一个机会去检讨我潜意识里对神的认识。当今,21世纪,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还需不需要神,如果
需要,我们为什么需要,如果不需要,又为什么?
难以回答,回去好好思索。
读万物简史有感4
《万物简史》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作者比尔·布莱森把19~21世纪的科学发展进程记录了下来,让人们明白科学家以前的猜想和创造,更加深入的把大自然的几番不同的模样描述了一遍。全书分为六部分:寥廓的宇宙、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
正像《出版商周刊》说,阅读布莱森的作品,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他的故事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让我了解了爱因斯坦、牛顿、弗里茨?兹威基等科学家。知道原子、铅、细菌的组成、形成部分。可以说是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有些内容让我非常地震惊,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知识不知道。作为一个科学迷,必须精通各种科学奥秘,但这本书有些让我晕晕乎乎,有好多都是我看不懂的,我也没办法,只好囫囵吞枣,那些疯狂的科学家,为了荣誉而不择手段,甚至拿自己做实验,我也不敢相信牛顿也在内。毕竟这是全国著名的,特别是书背后的那些好评,让我有信心读下去,我想一生都看着这本书。买来时嫌它厚,没有图,但在看了它之后,我动心了,改变了主意,我要一辈子收藏。
其实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它能告诉我关于地球多大多重多老,它能抛开所谓的科学体系的划分甚至抛开科学这个概念大一统的说事儿,它还讲了很多科学家的趣事儿,他更加激发了我热爱科学的热情,让我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更加浓厚。虽然已经读过很
多的科普书,但我要说,《万物简史》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打动人的一本科普书。
放下手中厚重的书籍,却久久不能忘怀,是科学的神奇?还是对自身的探索?在这本被美国著名媒体纽约时报称为“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的书中,作者以一种区别于普通科普图书的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方式让我们折服。
读万物简史有感5
也许,万物是人类需要的第二要点了,人类需要食物、机械、服装、武器……都在于万物的原理。
这就是《万物简史》中的道理,我想象尼尤的艰难与困扰,正像爱迪生说的那样,真不愧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没有汗水,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就像袁隆平那样,他的一滴汗水就是一颗饭粒,想想他有多清苦吧!
彼得森是一名科学家,他曾经获得了不少称赞,享年75岁,他用了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他最令人敬佩的成就,他甚至占了点“最”。
《万物简史》就是这样,你可以模仿他,也可以继承它,因为它把世界上所有东西都聚集在这一点……《万物简史》在我的眼中,他实在是太完美了!可是,这其中成就的是什么,我也解释不了。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每个人喜欢看的书都有喜欢的原因,你的思想谁也不能一样。总之,书,是人生的真理,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我们啊!
书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万物简史》也是书种类中的一种,它会让你想到大自然中的奇妙,只要你去发现,它们都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知识,因为书是个虚拟大自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