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寻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

2020-01-26 来源:客趣旅游网


探寻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

古诗不仅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蕴,还有多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小学生读古诗,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古诗能使审美者获取直观自身的情感愉悦,古诗所体现的美,可以从知、意、情不同的心理机制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古诗的审美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意义。通过审美教学,既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又能使他们具有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接受祖国灿烂文化的熏陶,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理结构。那么,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应该运用哪些手段来进行审美教学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四点看法。

一、运用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古诗本身就是一种最精炼、最美的语言,如柳宗元的《江雪》这样写道:“千山鸟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把自己的情趣,人生意义倾注于所描写的雪景之中。短短四句话所描写的现实的雪景,经过诗人的心灵再创造,赋予了自然以再生的灵魂,从中透露出人的理想,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如诗中“孤”、“独”二字,既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又跟“绝”、“灭”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更显得雪野空旷、寒冷和凄清。在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音把诗意表达出来,尽量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感。又如,在教学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对“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生紫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入美的境界。我对同学们说:“庐山那雄伟的山峰远远望去犹如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在清晨时分,冉冉腾起阵阵白雾,缥渺弥漫于苍天山川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云霞,在山顶盘旋缭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地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古诗很讲究语言文字的推敲,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对诗的语言文字的探讨,让学生从多种对比中明白:一个字用好了,整首诗也就美了。如,教学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启发学生对“绿”字进行探讨。让学生把“绿”换成“过”、“吹”等字,看看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用心探讨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最佳最美境界的过程,即用最美的语言文字表达最美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品析字词中,潜移默化地感知语言美,这样在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发掘了诗句中的语言美,引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在写作时遣词造句的能力,在语言表达上仔细推敲,选用最恰当的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让他们领悟了美的境界。

二、借助图画,再现美的情境

在教学古诗时,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或简笔画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苏轼曾称赞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能忽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我们不能只让学生理解了诗句字面上的意思,就认为把古诗教好了,

殊不知,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了一幅瑰丽的图景。教学时,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边画边想象,给画配上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再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图画中的美,与诗相互印证,以此获得美感的愉悦,进而欣赏画面美。再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边说,教师边用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出彩云、山、水、小船,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

三、用心诵读,感悟美的韵律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和很强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诗歌只有通过充分地读,才能让学生逐渐领会它的意境,同作者产生情感沟通,从而引起共鸣。因此,我在教学古诗中,经常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如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激昂兴奋地读,《蚕妇泪》这首诗就要悲愤地读。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诗中之意,并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了,即由认识世界进而体会了人生,更发挥了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审美作用。这样就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情感产生共鸣,活跃了思维,激发了情绪,并能借助声觉形象,再次步入诗的意境。

再如教学《绝句》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大声地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读中,学生知道了节奏和重音,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感悟了诗的韵律美。

四、渲染气氛,营造美的氛围

古诗由于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使它具有了音乐美、韵律美。《乐记》说:“凡声之起,由人心生世,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一首优美的乐曲,能感染人,愉悦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在古诗教学中自然融洽地引入音乐的手段,并使二者完美的结合,那么,它们就会用美来滋润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灵也因此得以美化。因此,在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接着,老师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

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古诗中的“美育”随处可见,俯拾即是。教学中从语言美到情感美,从悦目到悦耳再到悦心,从而达到了情感共鸣的意境。这样,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也高兴。当然,在古诗的审美教学中还要体现文、理、情统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学生在古诗的审美愉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激励他们为争取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