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蚕蛾冷藏试验

2023-01-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31卷2011年第3期 9月 蚕蛾冷藏试验 郑章云 (重庆市三峡农业科学院蚕研所,重庆市万州甘宁蚕种场404003) 摘要 蚕种生产过程中,时交品种比例开差过大、发蛾不一致,或发蛾过于集中,劳动力供不 上,不能完成当日交配任务,就要对雌蛾雄蛾采取冷藏技术处理。为此开展对蚕雌蛾和雄蛾进行 不同温度冷藏试验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雌蛾雄蛾在低温条件下(5~lO℃)短期冷藏,对蚕种质 量和产量没有影响。 关键词 对交雌蛾雄蛾冷藏 我国是栽桑养蚕的故乡,蚕种生产历史悠久。蚕种为蚕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 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时间性强的工种。对交调节和交配环节是否顺利直接 关系到蚕种的质量和产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两对交品种在时间上发蛾不一致或数量 上不等、雌雄一方一日发蛾过于集中,都将造成雌雄蛾白白浪费,给生产企业带来损失。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就业渠道越来越多,劳动力缺乏日益表现,民工荒问题日益突出。蚕 种生产是一项季节性用工比较大的工作。蚕种生产经济可比性低,利润薄、风险大、时间短、用 工多的特点,在与其它工种竞争时处于劣势,不能有充足的劳动力来保证蚕种生产日工作量的 完成,临工的雇请已成为蚕种生产的瓶颈。 为了缓解雇工压力,生产单位采取分批饲养,分批制种的途径来减轻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但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两批次的同品种蚕种的雄不能合理调剂,得到有效利用。现在大部分 单位生产限性品种,4龄签别雌雄后,加大对雄的淘汰比例,争取单位效益的最大化,饲养过程 中重雌轻雄的思想依然存在,都为对交调节带来了难度。 雄蛾冷藏在生产中普遍应用,雌蛾一般不冷藏,部分生产单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又必须要 对雌蛾进行冷藏,但不同的蚕种生产单位对雌雄蛾的冷藏条件,冷藏期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 准。为了探讨雌蛾雄蛾合理的冷藏条件,更好地遏制生产成本的增加,揭示雌蛾雄峨冷藏的科 学性,做了蚕蛾冷藏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选用87l、872品种。 1.2供试方法 雄蛾冷藏分新鲜雄蛾和一交雄蛾,每区50蛾(做两个重复),在三种环境条件下冷藏:5~ 10 ̄C,通风,黑暗;18 ̄20℃,通风,昼明夜暗;18~20 ̄C,通风较差,黑暗。在不同的环境条件 下,调察雄蛾的生命率。 雌蛾分一日冷藏和不冷藏两种,每区5O蛾(做两个重复),同重量的蛾子在24 ̄C交配4h, * 资助项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编号:CARs一22--SYZ23)。 3期 郑章云:蚕蛾冷藏试验 产卵20h条件下,待蚕卵转为固有色后调查其产卵率,卵粒,卵重,不受精卵等指标。 2结果与分析 2.1新鲜雄蛾冷藏 通过新鲜雄蛾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冷藏结果表明(见表1),冷藏5日,一区雄蛾在5~ 10 ̄C、通风、黑暗中成活率100 ;二区雄蛾在18 ̄20 ̄C、通风、昼明夜暗条件下成活率8.0%; 三区雄蛾在18 ̄2O ̄C、通风较差、黑暗的条件下成活率2.o%。冷藏7日,一区雄蛾成活率仍 达92.o ,二区只有2.0 。 表1 新鲜雄蛾冷藏后成活率 2.2一交雄蛾冷藏 一交雄蛾冷藏结果见表2,冷藏3日,一区雄蛾在5~10 ̄C、通风、黑暗中成活率90.0%; 二区雄蛾在18~20 ̄C、通风、昼明夜暗条件下成活率18.0 ;三区雄蛾在18~2O℃、通风较 差、黑暗的条件下成活率4.0 。冷藏7日一区雄蛾成活率70.o A。o 表2一交雄蛾冷藏后成活率 2.3家蚕雌蛾冷藏 家蚕雌蛾冷藏结果见表3,871新鲜雌蛾单蛾产卵466粒,千粒重4.36g,不受精卵 2.09 ;1日冷藏雌蛾单蛾产卵465粒,千粒重4.39g,不受精卵3.91 ;872新鲜雌蛾单蛾产 卵440粒,千粒重4.05g,不受精卵6.58 9/6;1日冷藏雌蛾单蛾产卵452粒,千粒重4.01g,不受 精卵3.21 。结果表明:家蚕雌蛾:【日冷藏对生产影响较小,可以对雌蛾进行短期冷藏。 表3雌蛾冷藏试验结果 品种 类型 蛾数 交 问产 间 釜 不 卵 冷藏 5O 87l 不冷藏 5O 冷藏 5O 不冷藏 50 1O 蚕学通讯 31卷 3讨论 (1)在试验过程中,将低温冷藏7d雄蛾拿出来交配,从交配性能、不受精卵等与未经冷藏 雄蛾比较差异不大。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对蚕蛾的影响关系是温度>气流>光线。当日 多余新鲜雄蛾,可冷藏于5~IO ̄C的低温中以保持体力,备后使用,冷藏时间以4~5d为度。 在规模生产时,将一交雄蛾也用5~10℃低温保护,保护时间以l~2d为好。 (2)理论上雌蛾一般不冷藏。试验结果表明:雌蛾在5~1O℃中冷藏ld,对产卵率、卵粒重 没有多大影响,不受精卵虽有差异,可能存在个体、品种差异,与冷藏没有多大联系。冷藏的雌 蛾产卵速度明显快于未经冷藏的雌蛾。 (3)家蚕雌、雄蛾冷藏,因其品种、蚕蛾个体健康性对试验结果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雌蛾 发蛾后要及时捉蛾进行冷藏,时间过长雌蛾发育成熟,第二日交配过程中容易提前产卵,造成 损失。 ) 、 、 “201l微孢子虫与微孢子虫病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随着生物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孢子虫及微孢子虫病已经成为广大学者研究和探讨的 热点。为了加强国内外微孢子虫和微孢子虫病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微粒子病的研 究进程,2011年6月23~24日,由西南大学主办,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承办的“2Ol1微 孢子虫与微孢子虫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北碚海宇酒店成功召开。来自美国阿尔伯特.爱 因斯坦医学院、美国托莱多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 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广东蚕业 研究所、广西蚕业研究所、四川蚕业研究所等国内外3O多位专家学者齐聚重庆,围绕”微孢子 虫与微孢子虫病”进行了15场学术报告会。会议由蚕学所潘国庆博士主持,丁忠民副校长代 表西南大学致欢迎词,大会主席周泽扬教授致开幕辞。会议期间,l5位学者就微孢子虫数据 库、基因组进化、潜在的毒力因子、微粒子病的快速检测等做了精彩的报告,参会代表围绕报告 主题进行了积极生动的讨论,会场气氛热烈。6月24日上午,来自不同单位的学者进行了自 由交流讨论,知名蚕病学家、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郭锡杰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16省微粒子病 总体情况调查的报告,内容详实,意义重大,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各单位也分别介绍了各 自地区微粒子病的发生及检测情况,认真探讨了微粒子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宝贵的 意见和建议。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学生物学研究所,对蚕学所这些年来 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对蚕学所各方面的长足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感谢西 南大学为微孢子虫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次会议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微 孢子虫学术研讨会,不仅我国微粒子病研究的主要单位悉数到会,国际微孢子虫研究的三家主 要学术机构也均派代表出席,与会者交流和分享了国际微孢子虫和微孢子虫病研究的最新成 果,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大大推进了国内外微孢子虫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