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5-20T04:54:00.71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4期 作者: 姚凌元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广大教师重视。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深入分析了当前地理学习过程中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关建议。姚凌元
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学 351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广大教师重视。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深入分析了当前地理学习过程中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力;
中学地理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育学生动手的实践力,提高学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出台的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概念,即“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个理念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合理科学地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现行的高考考试标准明确提出:命题素材应联系生产生活,彰显学科应用价值。
一、联系生活是提高地理实践力的基础
每节课前,教师总需找些好的素材进行导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中。素材的导入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导入新课是我们所要思考的,笔者认为,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案例最为有效。
例如,在讲授《大气环境污染》一课时,联系到我国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气严重,教师首先提问:“这段时间你们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雾霾。”然后教师继续追问:“是的,那么你们知道它的危害和成因吗?为什么这段时间特别严重?我们应该怎样防治呢?”同时,配合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了讨论。
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导课素材和有针对性的案例作为新课程的引导,以《热力环流》一课为例,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播放《军港之夜》歌曲,或者设置“你们在篝火晚会上注意到火堆里的纸屑类物质的运动方向了吗?”的设问,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海风吹拂的感受,然后提出“军港夜晚是吹海风吗?”这一问题,在学生思考问题后引入新课。再如,在讲授《水循环》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学生思考水的流向和循环问题,然后设置“水循环”的相关问题。
二、围绕实践力,构建高效课堂
当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被动接受的,主要是由学习主体主动参与学习形成的,通过知识传授者的讲解,学生自己经过吸收消化构建自己知识的主体架构,这一行为使学生带有一定的主动性。在我国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围绕实践力的培养展开教学,通过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地理实践中大胆尝试,主动参与地理实践,从而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氛围。
【案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片段
师:当我们走在城乡接合地区,你们感觉到的风向是从城市吹来,还是从乡村吹来呢? 师:你们知道这样的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吗?
师:那么为什么城市的温度总比乡村要高一些呢?这样的情况在白天和夜间何时更明显呢?
师总结:风由乡村吹向城市是由于热力环流所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的气温较高,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风由气压较高的乡村近地面吹向城市,高空则风向相反。
其实,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片段很多,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善于发现身边的生活地理素材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地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并积极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力。
三、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实践力的培育,延伸地理课堂
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具象地感知地理知识,感知地理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收集地理资源的习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资源比比皆是,只要用心去发现,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衣食住行中的地理知识。在“衣”方面,服饰的变化与地理中的季节息息相关,随着春、夏、秋、冬的交替,人们的衣服也随之变化。在“食”方面,随着南北地理方面的差异,北方人与南方人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南方因为地理光照充足的原因,主食中的农作物主要是米;北方主要是麦子,因此北方的主食就是面。在“住”这一方面,受限于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北方人与南方人的住宅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住宅材料方面也有一定的不同。
其次,从新闻媒体中获得地理知识。新闻媒体中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海啸、泥石流;眼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中国最美湿地的颁奖典礼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地理,认识自然环境的素材。我国的嫦娥飞船、长征火箭等航天新闻材料可以提升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对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有较大的帮助。另外,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如《2012》《地心末日》《超级火山》《大海啸》等为我们学习地理、认识地理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中央台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边疆行》《东非草原动物大迁徙》等纪录片,以及电影《超强台风》等,都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素材。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地理兴趣小组,绘制中国、世界地图,开展学具制作,定期制作地理板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作为开放性作业布置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力。 结语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学校教育应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展利用校内外一切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地理教学必须贴近生活,教师应从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讲起,并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学生生活中。生活中不缺乏地理,缺乏的是发现地理的眼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实践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去感知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培养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