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研究
一、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历程与回顾
自从1851年5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博览会(简称为世博会)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1年的历史,先后总共举办了40届[1]。尤其是第一届由维多利亚女王通过外交途径邀请10个国家参加、为期161天、630万观众参与的伦敦世博会,开创了自由贸易的先河,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它的所有展品代表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它的成功举办,为后来的历届世博会与奥运会几乎具有同等重要和全球规模盛会的地位奠定了基础,从此,世博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时至今日,先后举办过1853年纽约世博会、1855年巴黎世博会、1862年伦敦世博会……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及2005年即将举办的爱知世博会等。每一届世博会均展现着当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成就,同时也展示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也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反映人类历史进步的“台阶”。
中国政府自1982年开始先后参加过10次世博会,以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展览内容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不仅展示了不断进步发展的中国新形象,而且与各举办国、参展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综观世博会151年的举办历史发现,世博会这一巨大展示活动所需要的经济实力和设施要求决定了主办国始终是发达国家,而且一般都是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当今国际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世界博览会这一国际经济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除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要求举办世界博览会。于是,中国于1993年被国际展览局接纳为第46个成员国以后,中国政府在1999年正式宣布并全面启动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申办工作。我国在世纪之交的申博之路,是全面体现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决心、中国市场的魅力和前景、安全稳定的发展格局等的过程。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正是对中国和上海改革开放、文化进步、社会文明、竞争实力的直接体现,同时对世界博览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博会,其独特的感召效应,将吸引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
欢迎共阅
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世界博览业的影响力。而更为重要的是,对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创新局面。
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及长江三角州大都市圈的现实意义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是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有一次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将对全面提高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促进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会带来强大的推动力量,产生积极的直接和间接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为上海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加速器” 改革开放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连续13年保持高速增长,人均GDP已超过4500美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约3倍,已经步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地区行列”[2]。在高位上运行的上海亟需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大项目作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推动力,而世博会正好成为这一主要推动力。这是因为世博会是各国展示和交流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成果的盛会,是一个连接国内和世界的舞台和窗口,它能够全面推进中国、上海与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广泛接触与融合;可以扩大国际交往、提升国际地位、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促进上海熟悉国际惯例,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发挥上海品牌的积极效应;促进上海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获取商业机会和经济效益。例如有专家估算,在上海大都市范围内,世博会的建设、举行、会后三个阶段的经济效应将使上海的经济有可能争取10-20年平均两位数增长,实现2010年人均1万美元,2020年达到2-2.5万美元,从而进入较高层次世界级城市的经济行列[3]。因此,以世博会为动力,上海建设世界级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步伐将大大加快,也将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正如上海市市长陈良宇的话说,上海举办世博会无疑就像装了一个加速器。
2全面推动上海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得到了显着的提高。但是世博会举办期间必将对上海市的会展用房、接待游客的餐饮、住宿、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会对上海现有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成功圆满地举办世博会,必将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调整和再投资建设,也会更新和提高现代化管理的
欢迎共阅
科技水平。所有这些,必将成为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有助于上海城市功能优化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城市辐射能力、推动服务产品的系列化和标准化。
3、世博会能直接促进上海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化和层次化发展
一个地区现代经济和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准就是经济活动的人员、资金、物资和信息交流的频度和节奏,世博会期间世界各地政界、商界、文化传媒界等各界人士的汇聚,必将引起高密集的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所有这些与常态的经济活动流量相比就是一次难得的商机。具体而言,就是能够对上海的旅游业、商业、餐饮业、交通服务、传媒业、现代设计业和金融等服务产业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有助于获得规模化、高水平的新发展,进一步增强上海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
4、有助于形成亚洲地区经济繁荣、名副其实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直接促进上海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而且也是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契机,将给整个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乃至长江流域经济带产生显着的推动作用。正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带动了日本关西经济带持续10年的经济增长一样,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也将通过基础设施、观光旅游、城市发展、产业投资等区域性的经济活动产生显着的联动效应,推动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增长,从而促进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洲经济繁荣、名符其实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 三、?转轨时期的“行政区经济”——急需改变的现实挑战
上海成功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并且要保证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发挥出其最大的综合效应,这不仅要靠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的积极支持参与,作者以为,而当前更重要的应该是,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各成员城市全面弱化行政区划界线的分割作用,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机会,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加强相互支持和密切合作,构筑一个真正能够实现辐射、呼应的无疆界的一体化都市圈。只有这样,才能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成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界博览会,也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而恰恰相反,在当前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由于市场发育相对不成熟,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等原因,区域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行政区经济”运行态势[4],行政区划界线成为每个省、市、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与规划、生态环境治理等经济活动的最大范围,区域之间的恶性竞争大于理性化的合作。这在
欢迎共阅
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内,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行政和区域壁垒的弊端已经显得非常明显。
当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背后,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各成员城市之间仍存在着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体系、重复建设、市场分割、相互设置关卡、基础设施分割、政府行政保护、区内外区别对待、无序化争投资、争项目、争人才、生态环境分而治之等诸多“行政区经济”现象,人为地分割了原本具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严重制约了长三角都市圈所具有的城市群体效应,难以发挥整体性竞争优势。最为明显的表现在:2002年江苏与上海的汽车行业之争;为了吸引外资,一些城市政府已突破两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底线,暗地执行五免五减半,甚至十免十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价格的恶性竞争;目前长三角竞争手段单一而出现了严重的产业重构现象,15个城市中选择汽车的有11个,选择石化的有8个,选择通信产业的有12个,苏锡常三地前五位产业完全一样;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环保局各自为战,受各地政府牵制过多,长三角流域只有20%污水得到处理[5]。等等。最近几年,虽然长三角都市圈连续召开了数届关于成员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发展论坛,为实现大都市圈内部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寻求出路,但由于缺乏一些能够给大家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共同受益的建设项目,在实践当中普遍存在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务虚”状态,真正的一体化发展成效较小,合作积极性不是很高。我认为,当前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也对全面发挥2010年世博会的综合和扩散效应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当前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都市圈急需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四、空间整合、加强合作、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不仅为上海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共同发展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而更重要的则是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各成员城市之间的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和平台。为了全面发挥世博会直接和间接的集聚与辐射效应,作者以为,应当在离2010年的8年时间里,长三角都市圈各成员城市以世博会为契机,切实从都市圈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转变传统的各自为政观念,报以诚恳、平等的合作态度和整体、开放、互利的观念,弱化行政区划界限对城市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通过空间整合、加强合作和一体化发展,在机制、制度、政策、法规、市场、管理等方面确实构筑起一个统一的运作机制和操作平台,为今后长三
欢迎共阅
角都市圈市场经济的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世博会的带动效应、共享世博会利益创造条件。具体而言,近期内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从战略高度出发,上海应做好2010年世博会的全新规划工作
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而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场馆规划建设是获得成功的首要任务。对上海来说,应按照中央批准的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进一步开拓创新、扩大开放、坚持发展,朝着建设“四个中心”的目标迈进,搞好2010年世博会的基础设施、财政预算、展览计划、参观接待等的系统规划和筹办工作,为出色地、高水平地成功举办世博会夯实坚实的基础[6]。
2、转变观念,不要把省市行政界线当国界,树立市域观或区域观乃至全球观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不存在孤立的城市,并且竞争环境由内部竞争开始转向外部的国际竞争。世博会的举办就是我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体现,有助于提高长三角都市圈的对外竞争实力。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各级城市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发展战略时,不要把眼光只停留在自己行政所辖的那一块地方上,也不要把省市行政界线当国界,从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面加入WTO的新形势出发,尽快树立新型的市域观、区域观和全球观,从国家利益和大都市圈的整体利益出发,从长计议,取长补短,主动协调和配合举办世博会的相关事宜,主动接受世博会的辐射扩散效应,以此寻求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共赢共荣、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和政策环境。
3、统一规划和联合建设都市圈基础设施,努力构建互通互连、共建共享、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
快速便捷、高效安全、互连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实现长三角都市圈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博会参观游客进行跨区旅游考察的根本基础和保证。近期内,长三角都市圈成员城市从满足世博会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出发,在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中必须突破行政分割,树立大市场、大交通的指导思想,在统一规划和联合加强铁路、公路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充分挖掘水运、港口和航空潜力,建立各种运输方式联运的快速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还要特别注重都市圈内部信息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互通互联建设,以网络型光缆干线网为主,以数字微波通信网为辅,形
欢迎共阅
成宽带、高速、安全可靠的都市圈信息通道,全面提高大都市圈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能力。同时要积极寻求都市圈基础设施建设股份化投资新机制。
4、以市场原则实行跨行政区产业组织的重组,打破城乡分割、地区封锁格局,尽可能减少对市场运作的障碍,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完善和发展
?长三角都市圈各主要城市可实行工商联手,互设商场、市场、连锁店、专卖店,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交易会和定货会,加大商品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改善都市圈商贸流通体系,共同培育、建设并开放面向本区和全国的大型商品和物资市场。在此基础上,可成立省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协调处理省际之间的贸易争执,促进区域内乃至区域外城乡之间商品、资金、劳动力、技术和信息的相互交流和自由流动,实现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培育产权市场,促进企业跨地区的兼并、收购和联合,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区域性的、代表长三角都市圈走向国际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经营规模化、功能多元化、管理科学化、营运国际化,实现资本扩张和市场扩张[7]。在大企业集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型垂直分工和互补型集团分工,来推动整个都市圈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为世博会争得更多的商机做好准备。 5、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寻求区际利益平衡和共同受益的新机制 我国长三角都市圈内部出现的行政区经济现象,是在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背景下形成的过渡型区域经济类型,具有一定的惯性,难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难以在世博会举办前8年时间内得到全面彻底的解决,在一些跨区性重大建设项目上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为了寻求一种每个城市都能够受益的利益协调新机制,实现都市圈整体利益最大化,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根据当前长三角都市圈涉及三省、市的特征,借鉴国外大都市区的经验,建立相应的跨区管理机构,诸如“长三角都市圈建设委员会”、或“长三角都市圈城市联合委员会”、或“长三角都市圈联盟”、或“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促进委员会”等,并赋予相应的行政调控权,专门负责与举办世博会有关的跨行政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资源开发、跨区生产要素流动和生态恢复重建等工作,以减小内耗,增加认同。
6、加强城信重建工作,积极发挥第三部门力量,培育有利于大都市圈经济合作的区域新文化 加强诚信建设是获得世博会商机、加强合作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途径之一。为此,在长三角都市圈内要注意营造以上海市为首的诚实守信的大环境,建立包括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
欢迎共阅
人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探索和制定长三角都市圈《企业信用制度试点暂行办法》、《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和《城市政府信用制度条例》等规章和条例,规范信用数据的获取、信用评估及使用程序,保障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建立“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的惩罚机制,为在世博会上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创造条件。另外,要根据治理理论,大力培育和发展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具有跨界服务功能的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中间领域,这不仅有助于跨地域、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又能创造出一种相互谦逊、容忍、信任、合作的新区域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