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教学个性 凸显文本特色
作者:蒋英东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03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是“一种让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语文教师在语文讲读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以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而定。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寻求一种能突破单一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深刻体会到,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特色,立足于高中语文教材文本特色的语文教学要能够常教常新,充满创新的活力。 一、根据文本特色设计的个性化教学使课堂多姿多彩
高中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典型的文本范例,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不同的风格,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特色鲜明的历代名篇佳作。如果教师能从传统的语文教学程式中解放出来,注重教材文本的研读,切实做到依本教学,定能使高中语文教学特色鲜明,课堂异彩纷呈。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多数语文课走的都是介绍时代背景、讲解文学常识、落实基础知识、分段讲读、归纳主旨、赏析写作特点的路子。十多年来的程式化教学已经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新鲜感,产生厌倦情绪。根据文本特色采用个性化教学,意在凸显文本特色,使语文教学多姿多彩。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语文课中的许多环节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课堂教学中的适当留白,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
依文本设计教学程式的个性化教学注重对文本的研读,是一种阅读欣赏性的教学,可使教师的教学更富于创造性。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是一种令人厌烦的重复性劳动,扼杀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是滋生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罪魁祸首。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非技术。即使是备课,也应着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质疑精神的体现以及对文本的深切感悟的交流,更应体现教师对文本的思考与理解,这就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随着教学阅历的丰富,思维视角的拓宽,每一次对文本的解读都是一次欣赏,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必然有新的体悟和提升,它使教师从内心升腾起一种职业生命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更加自信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二、以彰显文本特色为主的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例谈 1.《师说》的个性化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说》是一篇议论文,这篇议论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论证严密,正反对比,说理深刻。根据文本的这一特色,结合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指导思路,我将教学的重心定位于梳理思路,体会文章特色。这是一篇文言文,第一课时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和教师点拨,基本扫清文字障碍。接下来引导学生梳理思路,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论证从师的必要性是“解惑”,这是围绕中心论点论证“为什么”;从师的原则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是围绕中心论点论证“怎么样”。到此,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议论文中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为什么”“怎么样”都已解决,作者为什么还要继续往下写?
学生理解到第二段从反面论证是为了在上文的基础上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透彻。第二段中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使道理更加透彻;再者,这一段中的“众人”“自身”“士大夫”都是列出生活中的现象,足见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说的道理在当时的深刻性也可见一斑。到此,我又抛出一个问题:第二段作者再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论证,道理已经说清楚了,第三段为什么还要进行论证?
第三段作者用“圣人无常师”和“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典型的例子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同时进一步展开论证,使观点再进一步得到论证。
第四段既是交代写作的缘由,又是以李蟠为例为世人树立榜样。 论证过程板书如下: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材文本思路严密和说理深刻的特点展开,让学生对文章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将其作为学习写作议论文的范本。 2.《阿房宫赋》的个性化教学
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围绕汉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大量运用排比、夸张手法的特点,向学生提问:时至唐朝末期,汉赋这种在两汉四百多年间广为流行的文体已走向衰落,为什么杜牧还要选择这种文体来写阿房宫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了解到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夸张手法来突出阿房宫的雄伟壮观、珍宝之多、美人之众,以此突出秦王的骄奢淫逸,达到劝谕唐朝统治者戒奢爱民的目的。赋这种文体铺采摛文,最适合表现阿房宫的特点,运用排比和夸张手法表现秦王的骄奢淫逸达到了极点。结尾两段,一段告诫统治者要戒奢,一段告诫统治者要爱民,正体现了赋体物写志的特点。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紧紧扣住文本的特点进行教学,赋的特点和《阿房宫赋》的特色在学生的脑海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也学习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3.《滕王阁序》的个性化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在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这样的一篇千古美文如果用习惯上的讲古文的方法进行翻译串解,一定是乏味之极,单调透顶。
根据文本的特点,我采用“朗读+点拨”的教学方法,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琅琅的书声。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文本的朗读中感受到滕王阁的恢宏气势,体会到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王勃的横溢才华和凌云壮志。
高中语文教材文本的多样性,决定高中语文课堂模式的多样性;高中语文教材中名篇的常读常新,决定高中语文课的常教常新。这样,高中语文教学便有了源头活水,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学生也就不再觉得语文课重复呆板了,对每一篇课文就会有鲜明深刻的审美印象。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