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

2023-03-13 来源:客趣旅游网
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有什么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供你参考.

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一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须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我

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训练题型如下: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的:28+_=41.41-_=29 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书写顺序根据41-_=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_,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 28+_-_=29 ,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号.特别注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1)90-_=77,77+23=1_

(2)6

5=30,30+28=58

(3)7

7=49,49-27=_

(4)7

9=63,70-63=7 (5)_+42=58,6 7=42

列出的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的:28+_=40,90-40=50 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顺序怎么写,这是个关键.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根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 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90-28+_,但是根据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须在加法算式上加一个小括号,来改变计算顺序.如果不加小

括号的话,90-28+_,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计算顺序,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题的计算顺序.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例如:27-_=8,73+8=81 ;_+_=31,38+31=71; _-5=9,9 6=54; 5+3=8,8 4=32.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二

第一单元>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使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教学例2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资源,〝学生购买面包〞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小括号,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通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吸引学生看图搜集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上通过提问〝你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你又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在列综合算式,利用现实情境加强分步与综合之间的联系,同时强调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励和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

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三

我执教的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在实际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发展题.发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平均分为3组.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2. 学习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整节课,我有点小小的遗憾,时间分配不是恰到好处,拖了3分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