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研究
薛蛟,王佳琪
(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它悠久又底蕴流长,传承并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
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应义不容辞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
1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
1.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逐步演化而汇集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体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它教给了人们所需的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它是由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并传承下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古有孔孟对世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过去的荣耀无法用来面对如今社会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我们需要用一种成熟与辩证的态度,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只有这样它最终才能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才能保证我们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渊源流传。
1.2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传承性特点,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吸收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并间接指引了他们的具体行为。但由于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互相交融,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崇尚新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存在着排斥心理。1.2.1主流积极,汇聚向心力
当代大学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早形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中外的伟人都曾经对目标建立的重要性进行过重要的论述。纵观当代的大学生,从踏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就会接受各种各样关于人生规划内容的课程,在外界环境的笼罩下,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心中自觉或被动地树立起个人的人生目标。其实,《礼记·中庸》中就早已阐述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观点,这种传统文化早已渗透出了建立目标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小就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如今,他们初经传统的家庭教育,又历良好的学校培养之后,每个大学生的头脑中都或大或小地拥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1.2.2外在干扰,产生离心力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扬、重拾辉煌都取决于他们。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包含着很多落后因素,比如封建迷信观念等,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从侧面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另外由于世界的发展变化,许多外来文化都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崇洋媚外的思想时常可见。这些非主流文化从侧面冲击着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文化,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传承。2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偏颇
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是现实所需,在当代大学生中,也不乏有典型代表身体力行,扬正气。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就存在着落后消极的糟粕思想,再加之外来文化的不断传播,当代大学生无法秉持正确的态度,传承发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理解有失偏颇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它们足以让炎黄子孙引以为傲。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是在古代历史中形成的,以封建社会为背景,由于其历尽时间久远,历经每一个阶段都会丰富其内容,所以封建社会中的一些落后消极思想难免会留存其中。然而当代大学生也没有清醒、准确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存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对于一切的传统文化盲目崇拜,对其极尽溢美之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有失偏颇。2.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片面
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外界因素的不稳定加上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当代大学生很难形成完整定型的人生观、价值观,难免会存在一些偏激的想法。倘若问当今的大学生对《论语》的看法,他们恐怕只知道“子曰”,但是对于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却很少有人能够清晰说明。有的大学生时常会患得患失,既想努力学习,但又怕吃苦,既想把握住理想的就业机会,可又留恋美好的大学校园生活。中国传统文化告诉我们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传统文化的精髓告诉我们要坚持原则,懂得取舍。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在浮躁的环境中却很难真正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19日。270
2019年第11期
3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失之偏颇的原因3.1不良品质和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影响
当代大学生时有盲从、跟随大流、不深入剖析的表面肤浅心理;停留于想像、不去实践的惰性心理;意志力不坚定、摇摆不定的脆弱劣性心理等,在表面不健康心理的指引下,很多大学生对待任何事情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必然也就不会对事情进行深入思考,更不会将思考的结果付诸于实践的环节。如此这些不健康心理从源头上阻碍了当代大学生不能完整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3.2社会教育引导的机制尚未健全
正确的教育与引导,能够对当代大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给予更多的正能量。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能使一个人从小树立起自己独特的性格、价值观和人生观,但中国目前的传统家庭教育的现实状态是不足的,这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与接受上存在着漏洞。加之教育上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学与实践存在脱钩环节。这些也是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无法正确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3.3现代社会生活环境变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总会觉得枯燥乏味,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消耗,如今网上出现的快餐文化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的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亦发生了转变,逐渐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迷恋上了网络,喜欢快餐文化,不愿意再去花时间停留在传统文化的品鉴上。殊不知,在这过程中,接受的传统文化精髓只会越来越少,若不能以清醒的态度面对,恐怕只会使不良的意识形态越来越深。
4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4.1端正文化传承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们足以让后人为之敬仰。作为炎黄子孙,特别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之一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取其精华,祛除糟粕”虽为一句古话,但用在传承文化的态度上仍具有正确的现实意义。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当代大学生应该义不容辞地理解、消化,而且还要将其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使中国传统文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应该摒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4.2营造良好文化传承氛围
4.2.1创新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一直以来,它都是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基石,发挥着引导作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一如既往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要不断创新。首先,高校要利用自身条件开设更多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给学生,将其深入人心,进而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4.2.2丰富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活动
首先,因地制宜,努力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舆论空间,在可以利用的空间里设置标语、图片等载体,让大学生时刻处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其次,利用展览馆、公园等场所,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设施,使其成为高校学生的校外课堂和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场所;再次,广泛利用新媒体的作用,通过设专栏、办专刊等形式,不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最后,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形式,比如用讲座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这样生动形象,定然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如果稍做形式上的改变,形成一种现代化的形式,定会让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消化吸收。我们需要做的是不忘本质地将传统文化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学以致用,这才是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总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目前存在的现状中找出问题,创新传承理念,勇于探索,努力营造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形成长效机制,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转引http://baike.baidu.com/view/40254.htm.
[2]孟子著:«孟子»,中华书局,2006年9月第7版,14页.[3]孟子著:«孟子»,中华书局,2006年9月第7版,252页.
“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