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季”诗

2022-05-28 来源:客趣旅游网
2010往 殷都学刊 49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季’’诗 刘桂华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获得巨大发展。那时的中国,一年四季,四季分明,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 气候特点、物候特征。众多诗人感应着四季不同的物候变化,感物兴思,诗情勃发,创作了大量季节特点鲜明的 “四季”诗。相较而言,春秋二季,气温变化最明显,物候变化最显著,人们的情思也最活跃,所以成为诗歌创作 的丰收季节。而夏冬二季,气候炎热或冷寒,人们的思维活动受限,情思也就较为单一,诗歌创作也就稍逊许 多。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四季”诗题材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10)02—0049—06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获得巨大发展。 春季,气温由寒转暖,阳气生发,气候温和,万 五言腾踊,七言滋荣,“永明体”成为古、近体诗的 转折点。然而,不论是何种诗歌创作,都是诗人在 特定的情境中、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创作完成的, 具体来说,也即作于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节时间 段。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不同的 季节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物候特征。那时,广大 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华夏的 核心,大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这种气候特点,正如当时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 物萌生;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大自然一 派生机。所以诗人也感应着这种气候特点、物候 变化而春心萌动,放声歌唱。“春可乐兮乐东作 之良时。嘉新田之启莱,悦中畴之发蕾,桑冉冉以 奋条,麦遂遂以扬秀,泽苗医渚,原卉耀阜。春可 乐兮乐崇陆之可娱。登夷冈以回眺,超矫驾乎山 隅。春可乐兮缀杂华以为盖。集繁蕤以饰裳,散 风衣之馥气,纳戢怀之潜芳。鹦交交以弄音,翠翱 翱以轻翔。招君子以偕乐,携叔人以微行。”晋代 《齐民要术》中所指出的,是各地物候南北有差 异,东西有分别; 而且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 诗人夏侯湛的《春可乐》诗歌唱大自然生机勃勃, 春色娱人,春花飘香,春鸟好音,信可乐也。鲍泉 的《奉和湘东王春日诗》则让人处处感受到春天 的“新”气息:“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新花满 新树,新月丽新辉。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新 水新绿浮,新禽新听好。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 攀。”田园诗人陶渊明则把对春天的喜悦融化进 与新燕的款款情话中:“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 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 人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 候之感诸诗者也。” 2 众多诗人感应着四季不同 的物候变化,感物兴思,诗情勃发,创作了大量季 节特点鲜明的“四季”诗。本文即试图探讨这个 时期的“四季”诗创作及其题材特点。 一、春季诗 《周易.系辞下》总结我国古代年岁的形成及 其变化时说:“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 推而岁成焉。”“寒暑”恰好揭示了一年四季中冬 夏二季的气候特点,而春、秋二季则处于不寒不暑 之间。温带大陆性气候不仅四季分明,而且寒暑 温差大。而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气温变化、物候 特征对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收稿日期]2010—05—04 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春雨润 物,春雷声声,动物惊骇,草木萌发。尤其是双双 新燕,重人旧居,好似旧友重逢。而春夜美好,春 风和煦,诗人乐在其中。 春天美好的物、事、景、情都能够激发诗人澎 [作者简介]刘桂华(1963~),男,湖北鄂州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诗词及其理论的研究。 50 殷都学刊 2010钲 湃的诗情。何逊《咏春风诗》云:“可闻不可见,能 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馀声。”王德《春 词》云:“春花绮绣色,春鸟弦歌声。春风复荡漾, 春女亦多情。——”谢燮《早梅诗》咏春梅:“迎春 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 看。”江总《燕燕于飞》咏春燕:“二月春晖晖,双燕 理毛衣。衔花弄藿蘼,拂叶隐芳菲。或在堂问戏, 多从幕上飞。若作仙人履,终向日南归。”在自然 界众多草木中,柳树是报春的信使,故受到众多诗 人的另眼相待。萧纲《咏柳诗》云:“垂阴满上路, 结草早知春。花絮时随鸟,风枝屡拂尘。欲散依 依采,时要歌吹人。”陆琼《咏柳诗》云:“驰道藏乌 日,郁郁正翻风。抽翠争连影,飞绵乱上空。高叶 临胡塞,长枝拂汉宫。欲验伤攀折,三春横笛 中。” 春目送别,杨柳依依,折柳赠别,已成习俗,其 情可哀。江总《折杨柳》云:“万里音尘绝,千条杨 柳结。不悟倡园花,遥同羌岭雪。春心自浩荡,春 树聊攀折。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刘邈《折 杨柳》云:“高楼十载别,杨柳擢丝枝。摘叶惊开 驶,攀条恨久离。年年阻音息,月月减容仪。春来 谁不望,相思君自知。”由春“柳”意象艺术家又创 作出《折杨柳》的著名笛曲,以寄托抒发两地相 思。岑之敬《折杨柳》云:“将军始见知,细柳绕营 垂。悬丝拂城转,飞絮上宫吹。塞门交度叶,谷口 暗横枝。曲成攀折处,唯言怨别离。”萧纲《折杨 柳》:“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 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曲中无别 意,并是为相思。” 春日多美好!春日郊游乃赏心乐事。谢灵 运《悲哉行》云:“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差池 燕始飞,天袅桃始荣。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 生。松茑欢蔓延,樱葛欣蘩萦。眇然游宦子,晤言 时未并。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佑傺岂徒然, 澶漫绝音形。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诗人春 郊逸游,沉浸在大自然的无限春色中,感受着自然 万物欣欣向荣,但乐极哀来,感物情伤,情不能禁。 张公庭《春游诗》云:“——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 荣。鸠鹊与鹂黄,问关相和呜。莱萍覆灵沼,香花 扬芳馨。春游诚可乐,感此日日倾。休否有终极, 落叶思本茎。临川悲游者,节变动中情。”诗人徜 徉于明丽的春色中,感受着春游之乐趣,但不知不 觉日落将至,不南乐极哀来。 春13多佳节。每年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 节”。是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节时,人们于曲 水旁举行集体祓禊活动,以求幸福吉祥。青年男 女借此良辰美景谈情说爱,奔者不禁。这一节日, 在此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垂青。阮修《上巳会诗》 记:“三春之季,岁惟嘉时。灵雨既零,风以散之。 英华扇耀,翔鸟群嬉。澄澄绿水,澹澹其波。修岸 逶迤,长川相过。聊且逍遥,其乐如何?坐此修 筵,临彼素流。嘉肴既设,举爵献酬。弹筝弄琴, 新声上浮。不有七德,知者所娱。清濑混淆,菱葭 芬敷。沈此芳钩,引彼潜鱼。委饵芳美,君子戒 诸。”而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的“上巳日”,王 羲之、谢安、孙绰等42位名士聚会会稽兰亭,行修 禊之事,曲水流觞,赋诗吟咏,更使这一节日名声 大噪。 此后,文人墨客于此日举行曲水流觞的 诗歌吟咏活动,不绝于缕。 春天是四季之始,也是一年中各种人事活动 的开始,故春日多别离,而离别乃人生悲痛之事。 范云的《送别诗》就写到有情人伤别,临别之际对 他日聚首满怀期盼:“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 霜。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何逊的《与沈助 教同宿湓口夜别诗》写身在异乡与友人沈助教别 时的凄恻情怀:“我为浔阳客,戒旦乃西游。君随 春水驶,鸡呜亦动舟。共泛湓之浦,旅泊次城楼。 华烛已消半,更人数唱筹。行人从此别,去去不淹 留。”萧子显的《春别诗》四首写尽有情人离别相 思之悲愁。 春天,人的生命力旺盛,情绪高涨,情思纷繁, 尤其是妇女的闺情相思如泉涌地,情不能已。南 朝乐府民歌反复歌唱妇女的春情相思:“妖冶颜 荡骀,景色复多媚。温风人南牖,织妇怀春意。” “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那能闺中绣,独无怀 春情。…‘新燕弄初调,杜鹃竞晨呜。画眉忘注口, 游步散春情。”“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 不相思,独在机中织。…‘自从别欢后,叹昔不绝 响。黄蘖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文人墨客也创 作了大量反映妇女春日情思的作品,范云《闺思 诗》云:“春草醉春炯,深闺人独眠。积恨颜将老, 相思心欲燃。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沈约 《春咏诗》:“杨柳乱如丝,绮罗不自持。春草黄复 绿,客心伤ItLH, ̄。青苔已结洧,碧水复盈淇。日华 照赵瑟,风色动燕姬。襟前万行泪,故是一相 思。”吴均的《春咏诗》:“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 第2期 刘桂华: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季”诗 51 梅。云障青琐闼,风吹承露台。美人隔千里,罗帏 闭不开。无由得共语,空对相思杯。”王僧孺的 《春闺有怨诗》:“愁来不理鬓,春至更攒眉。悲看 蛱蝶粉,泣望蜘蛛丝。月映寒蛩褥,风吹翡翠帷。 飞鳞难托意,驶翼不衔辞。”萧子晖的《春宵诗》: “夜夜妾偏栖,百花含露低。虫声绕春岸,月色思 空闺。传语长安驿,辛苦寄辽西。”类似吟唱,不 绝于耳。在绵绵春日、悠悠长夜,不知道有多少离 人思妇饱受离别之苦、相思之痛的煎熬。 二、夏季诗 夏季,气候炎热,万物茂盛,但闷热潮湿,易使 人情绪烦躁不安,思维容易倦怠懒散,所以诗人夏 季创作的诗歌明显减少。 夏Et炎炎似火烧,故诗人侧重写气温变化的 暑热感受。人们为“暑热”所苦而抱怨不迭。任 唠《苦热诗》云:“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倾光 望转蕙,斜日照西垣。既卷蕉梧叶,复倾葵藿根。 重簟无冷气,挟石似怀温。”何逊《苦热诗》云:“昔 闻草木焦,今窥沙石烂。噎噎风逾静,瞳瞳Et渐 旰。习静团衣巾,读书烦几案。卧思清露泡,坐待 高星灿。蝙蝠户中飞,蠛蠓窗问乱。实无河朔饮, 空有临淄汗。遗金不自拾,恶木宁无干。愿以三 伏晨,催促九秋换。”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光照 时间长,酷热难耐,所以搅得人神思倦怠,心绪全 无。 炎炎夏El,虽酷热难耐,但人们总会想法避暑 降温,让身体舒适、心情舒畅。曹丕的《夏日诗》 就写到宾朋尽情享受避暑纳凉之乐。有时,一树 浓荫、一阵好风、一场急雨、一声惊雷都会给人带 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阮籍《咏怀诗》第十三首写 到:“阳精炎赫,卉木萧森。谷风扇暑,密云重阴。 激电震光,迅雷遗音。零雨降集,飘溢北林。泛泛 轻舟,载浮载沉。感往悼来,怀古伤今。生年有 命,时过虑深。何用写思,啸歌长吟。谁能秉志, 如玉如金。处哀不伤,在乐不淫。恭承明训,以慰 我心。”诗人在享受夏El凉风好雨之时兴起了怀 古伤今之情,感悟到人生处世的中庸之道。陶渊 明的《和胡西曹示顾贼曹诗》云:“蕤宾五月中,清 朝起南飚。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重云蔽白 日,闲雨纷微微。流目视西园,哗晔荣紫葵。於今 甚可爱,奈何当复衰。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 悲。”诗人惬意于夏El的凉风、重云、闲雨,有感于 紫葵的荣枯,光阴的荏苒,兴起了愿及时行乐、却 恨无酒可饮的感伤。 夏天情事比较单一,不外采桑养蚕采莲,而采 莲更受诗人瞩目。青年男女泛舟采莲,谈情说爱; 或两情相悦,誓结同心,表达对爱情的执着坚贞。 南朝乐府民歌就反复歌唱:“开春初元欢,秋冬更 增凄。共戏炎暑月,还觉两情谐。”“春别犹春恋, 夏还情更久。罗帐为谁褰,双枕何时有。”“朝登 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风采芙蓉,夜夜得莲 子。”“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 心欲怀莲。”“春倾桑叶尽,夏开蚕务毕。昼夜理 机丝,知欲早成匹。”“盛暑非游节,百虑相缠绵。 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问。” 当时的文人受民歌 的影响启发,也创作了许多《采莲曲》,如吴均《采 莲曲》:“江风当夏清,桂楫逐流萦。初疑京兆剑, 复似汉冠名。荷香带风远,莲影向根生。叶卷珠 难溜,花舒红易倾。El暮凫舟满,归来度锦城。” 刘缓《江南可采莲》:“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楫小宜回迳,船轻好人 丛。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江南少许地,年年 情不穷。”这些作品已明显烙上文人的印记,但还 保持着清新自然、质朴明快的民歌神韵。 三、秋季诗 秋季是由热趋寒的过渡季节。气温由暑转 凉,万物结实,气候干燥;秋风乍起,草枯叶落、候 鸟南飞、动物入蛰等都可让人触景生情,引起无尽 的思绪。所以,诗人秋季“感物”最为敏锐,情绪也 特别丰富复杂,诗章也就绚烂多姿。 秋季天气清新爽朗,风景这时独好。玄言诗 人孙绰也感物吟志:“萧瑟仲秋月,飓戾风云高。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 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菌悲先落,攀松 羡后凋。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澹然古怀心, 濠上岂伊遥。” 诗人感时兴思,先悲后乐,决意 远离市朝,垂纶林野,效古贤作濠上逍遥之游,岂 不快哉!田园诗人陶渊明也乐在其中。其《和郭 主簿诗》云:“和泽同三春,清凉华秋节。露凝无 游氛,天高风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 菊开林耀,青松冠严列。怀此真秀姿,卓为霜下 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不获展,厌厌 竟良月。”《饮酒诗二十首》中云:“秋菊有佳色, 裒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 独进,杯尽壶自倾。日人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 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诗人尽情享受着秋日天 高气清、黄菊飘香、青松茂盛的美景;啸傲田园,松 52 殷都学刊 菊为友,采菊饮酒,独饮独乐,感悟自然真谛。 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 衰。” 6 宋玉悲秋,千古同慨,万古同悲。魏明帝 曹睿就感慨“静夜不能寐,耳听众禽鸣。——中 心感时物,抚剑下前庭。——哀彼失群燕,丧偶独 茕茕。单心谁与侣,造房孰与成。徒然喟有和,悲 惨伤人情。余情偏易感,怀往增愤盈。吐吟音不 彻,泣涕沾罗缨。” 身为帝王,却夜长难寐,徘徊 彷徨,激愤填膺,泪下沾裳,是那样孤独无助、无奈 悲凉!而身处魏晋之际的阮籍也有着类似的孤独 悲伤:“开秋兆凉气,蟠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 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微风吹 罗袂,明月耀清晖。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 归。”_8 这种身处末世孤独无助、无可告语的悲凉 情绪,任何清醒者都无法幸免。秋可哀,秋夕哀。 “欣莫欣兮春日,悲莫悲兮秋夜。伊秋夜之可悲, 增沉怀于远情。叹授衣之豳诗,感萧瑟于宋生。 天寥廓兮高褰,气凄肃兮厉清。燕沂阴兮归飞,雁 怀伤兮寒呜。霜盈条兮璀璀,露沾叶兮泠泠。” 可见悲秋并非宋玉一人之专利,乃是大众的情感 共鸣。 秋高马肥,边塞多事,战端不息。由此引起的 征人久戍思亲、征人思妇两地相思,成为文学的永 恒主题,也成为秋天最凄美的情事。刘桢《赠五 官中郎将诗》感慨:“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 叹。——四节相推斥,岁月忽已殚。壮士远出征, 戎事将独难。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萧衍 《边戍诗》描写边塞月下相思:“秋月出中天,远近 无偏异。共照一光辉,各怀离别思。”萧纲《陇西 行》感叹:“边秋胡马肥,云中惊寇人。勇气特无 侣,轻兵救边急。沙平不见虏,嶂峻还相及。出塞 岂成歌,经川未遑汲。乌孙涂更阻,康居路犹涩。 月晕抱龙城,星流照马邑。长安路远书不还,宁知 征人独伫立。”秋高马肥,强寇入侵,征人久戍思 亲,而闺中思妇对月怀人,也是Et思夜想:“深闺 久离别,积怨转生愁。徒思裂帛雁,空上望归楼。 看花忆塞草,对月想边秋。相思日日度,泪脸年年 流。” 1 0_“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 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 见,谁为抱腰看。”… 正与“古诗”所叹“相去日已 远,衣带El以缓”异曲同奏,哀痛至极。 秋日最凄美、最伤感的情事,还有游子思乡、 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曹丕《杂诗》云:“漫漫秋 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 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 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 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 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游子滞 留他乡,思亲怀乡,肝肠寸断;思妇独守空闺,长夜 漫漫,情怀萧索,怨思不竭。而曹丕的七言古诗 《燕歌行》堪为秋日相思曲的绝唱,凄艳感人。 这个时期,还产生了表现妇女思亲的独特作 品——捣衣诗。捣衣,又称捣练、捣帛、捣流黄,是 将练帛铺在石砧上,用木杵叩捣,使之柔软平整。 经过这道工序,练帛方可用来裁剪、缝制衣裳。这 个时期,由于战争频仍,将士久戍难归,而秋冬之 时,气候凉寒,家人就要为远方亲人赶制寒衣,寄 送寒衣。所以,家家户户都忙着捣衣制衣,而妇女 们在捣衣制衣的过程中心怀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 念,由此产生了大量捣衣诗。东晋诗人曹毗、南北 朝诗人谢惠连、萧衍、柳恽、费昶、王僧孺、庾信、温 子升等人,都曾以“捣衣”为题创作了妇女思亲的 凄美诗篇。 征人思亲、游子思乡、思妇思亲可歌可泣,而 秋日怀友也是可钦可敬,因为朋友是古代文人士 大夫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或遇知遇之恩,或为人 生知己,情同手足,却不意分离,故逢萧瑟凄凉之 秋,总会兴起绵绵相思。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 云:“秋云静晚天,寒夜方绵绵。闻君吹急管,相 思杂采莲。别离未几日,高月三成弦。蹀叠黄河 浪,嘶喝陇头蝉。寄君蘼芜叶,插着丛台边。”王 僧孺《寄何记室诗》云:“思君不得见,望望独长 嗟。夜风人寒水,晚露拂秋花。何由假日御,暂得 寄风车。”刘显《发新林浦赠同省诗》云:“回首望 归途,山川邈离异。落日悬秋浦,归鸟飞相次。感 物伤我情,惆怅怀亲懿。”庾信《重别周尚书诗》 云:“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 来南向飞。”众多诗人感事怀友,感物伤怀,情真 意切,惆怅呜咽,凄恻动人。 自古清秋伤离别。秋风萧瑟,草木摇落,北雁 南飞,寒蝉凄切,举目荒凉,能不怅然!故秋季离 别的悲情远甚春日。徐干《於清河见挽船士新婚 与妻别诗》写新婚夫妇之别,凄婉缠绵:“与君结 新婚,宿昔当别离。凉风动秋草,蟋蟀呜相随。冽 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 移。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岁月无穷极,会合 安可知。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范云《送 沈记室夜别诗》:“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秋 第2期 刘桂华: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季”诗 53 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 闻。扪萝忽遗我,折桂方思君。”诗人表达了对挚 语,河汉渐汤汤。”这些“七夕”诗,皆为牛郎织女 “七夕”相会、旋即分离的爱情悲剧而惋惜悲伤。 四、冬季诗 友别后的绵绵相思。何逊的《别沈助教诗》:“可 怜玉匣剑,复此飞凫舄。未觉爱生憎,忽见双成 只。一朝别笑语,万事成畴昔。道遒若波澜,人生 异金石。愿君深自爱,共念悲无益。”诗人坦然面 冬季给人的强烈感受就是“寒”。气候干燥 寒冷,寒风凛冽,天寒地冻,万物潜藏。曹操《步 出夏门行》就描绘:“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 对与故友的离别,劝友励己,情绪乐观爽朗。徐陵 的《新亭送别应令诗》写新亭送别,无限感伤:“风 吹临伊水,时驾出河梁。野燎村田黑,江秋岸荻 黄。隔城闻上鼓,回舟隐去樯。神襟爱远别,流睇 极清漳。”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万方多难, 处此乱世,前路莫测,离别甚至意味着永别,所以 离别乃成为人生一大悲痛事件,备受人们格外珍 视,故送别的吟唱不绝于耳。 秋日多佳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 “乃赏菊登高的好时节。陶渊明就自述“闲居爱 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 怀於言”而创作了《九日闲居》诗:“世短意恒多, 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 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酒 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 倾。尘爵耻虚基,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 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重阳佳节有 菊无酒,殊为叹息;然穷而深情缅怀,诗人自信多 娱有成。“重阳节”在此时似乎没有象后代那样 受到文人的重视和追捧。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 “七夕”节,则是秋季妇女们的盛大节日。“七夕” 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 事有关。据南朝梁殷芸《小说》载:“天河之东有 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又时 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亦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 女聚会之夜。”故牛郎织女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受到诗人的盛情关注,反复歌咏。王僧达《七夕 月下诗》云:“远山敛氛程,广庭扬月波。气往风 集隙,秋还露泫柯。节期既已孱,中宵振绮罗。来 欢讵终夕,收泪泣分河。”萧衍《七夕诗》云:“白露 月下团,秋风枝上鲜。瑶台含碧雾,罗幕生紫烟。 妙会非绮节,佳期乃凉年。玉壶承夜急,兰膏依晓 煎。昔悲汉难越,今伤河易旋。怨咽双断念,凄悼 两情悬。”何逊《七夕诗》云:“仙车驻七襄,风驾出 天潢。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来欢暂巧笑,还 泪已沾裳。依稀如洛油,倏忽似高唐。别离未得 肃清,繁霜霏霏。鸥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 藏,熊罴窟栖。钱铸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 以通贾商。”而且“冬十月,乡土不同。河朔隆寒,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萱籁深奥,水竭 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 怨,戚戚多悲。”谢惠连《咏冬诗》描绘冬日:“履霜 冰弥坚,积寒风愈切。繁云起重阴,回飙流轻雪。 园林粲斐皓,庭除秀皎洁。墀琐有凝污,逵衢无通 辙。”鲍照《学刘公干体诗》就描绘:“胡风吹朔雪, 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兹晨自 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寒风凛冽,寒气逼人,寒冰弥坚,回风舞雪,轻盈皎 洁,这是冬季的独特风景。 冬季野外冷寒,户外行动不便,但人们的情思 仍很活跃,尤其是青年男女的恋情相思。爱情不 分季节,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温暖如春,因为人们 期盼美好的爱情,坚守坚贞不渝的爱情。乐府民 歌就反复同唱一首恋曲:“天寒岁欲暮,朔风舞飞 雪。怀人重衾寝,故有三夏热。…‘朔风洒霰雨,绿 池莲水结。愿欢攘皓腕,共弄初落雪。”“何处结 同心,西陵柏树下。晃荡无四壁,严霜冻杀 我。”E4]《月节折杨柳歌》之《十二月歌》云:“天寒 岁欲暮,春秋及冬夏。苦心停欲度,折杨柳。沉乱 枕席间,缠绵不觉久。”爱情多美好!相思苦也 甜。冬季的相思与秋季的相思一样坚贞执着。 《吴声歌曲》中的《子夜四时歌》《冬歌》就反复吟 唱:“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 情复何似。”“途涩无人行,冒寒往相觅。若不信 侬时,但看雪上迹。”“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 为欢憔悴尽,那得好颜容。”“果欲结金兰,但看松 柏林。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 4 爱情总是一 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条件多么恶劣。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年有四季,四季分 明,不同季节的气候及物候特点迥然有别,人们的 生活及情思亦随季节而不断变化。相对而言,春、 秋二季,气温变化最明显,物候变化最显著,人们 的情思也最活跃。而夏、冬二季,由于气候炎热或 冷寒,因此人们的思维活动受限,人们的情思也就 54 殷都学刊 2010拒 较为单一。所以,春、秋二季是人们思维活动最活 [5]秋日诗[A].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跃、智识水平最高的季节,也是诗歌创作的丰收季 (晋诗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3.9Ol—902. 节。而夏、冬二季,诗歌创作也就逊色许多了。 [6]九辩[A].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3.182. [参考文献] [7]长歌行[A].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 [I]竺可桢.天道与人文[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魏诗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83.415. [8]咏怀诗八十二首[A].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 132—142. [2]钟嵘.诗品序[A].郭绍虞主编[A].中国历代文论 朝诗[M](魏诗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83.499. 选[M](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09. [9]何瑾.悲秋夜[A].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 [3]王羲之.兰亭集序[A].唐・房玄龄等撰.晋书[M] 诗[M](晋诗卷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3.948. (卷八十).北京:中华书局,1974.2099. [1O]张正见.有所思[A].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 [4]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J].逯钦 朝诗[M](陈诗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3.2477. 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晋诗卷十九).北 [11]徐陵.长相思[A].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 京:中华书局,1983.1043--1048. 诗[M](陈诗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83.2528. on the Poems of“Four Seasons”in the Period 0f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LIU GUi—hua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the poetry developed tremendously. At that time of China,different seasons had different climatic and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any poets re— acted with regard to the changes of different phenological seasons and created a lot of poems of”four seasons” with seasonal features.Relatively speaking,people,s sentiments and thoughts were very active in spring and autumn because of obvious temperature and phenological change,and SO the two seasons could be called as the harvest season of poem creation.In the summer and winter seasons,due to hot or cold weather,people,S thinking was limited and the mood was also simple,and SO the poem creation was therefore inferior. Key words:Wei;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poems of“four seasons";topic features [责任编辑:w]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