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海省发展熟悉普惠金融法探讨

2024-02-26 来源:客趣旅游网
青海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海东市中心支行青年研究兴趣小组 摘 要:数字技术是目前全球,厶\认的普惠金融实践路径,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解决普惠金 融在编远地区遭遇的难题县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青海省为例,分析西部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 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贴近实际的角度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在欠发达地区推广的可行路径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数字技术 普惠金融 【中图兮娄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1X一2018(1)一0018-05 农村互联刚普及的“存风”,我国中曲部地 数 普忠金融 发展迅速,充分 示…J 互联网、数字技术 捕;动 惠金融 发展上的绝对优势。 itt心 融的服务埘象调;}jI订属住地偏远、抵押资广:少、 曩’ 川I 、r价难瞍离l n特点, 融机构埘这些小微 、伙广1的 2005年 2013年 2015年 j 舞 2016钲  ’’。l { l } 凋 成本高. 浊做…白效的信用评价和风险定价,而 r 融『 场IT,J“ 八” 伴,发腱普惠金融『丽临极大的 挑r 心命 随西 联 、 弹、人数据技术曰臻成熟,数亨普 辽 _牛.“科技+金融”使会融服务突破H寸 和李 的限制,将觇帧化、移动式的令融服务覆盖剑l 、微介=、l,l 联合国“2005 2013年11月国际小额信贷12日.第 年”宣传中提届三中全会通出:普惠金融过《中共中央是能有效、金关于全面深化方位地为社会改革若干重大所有阶层和群问题的决定》, 体提供服务的正式提出“发金融体系。 展普惠金融, 融的币 ^¨}毒务人群,成为传统金融服务的有效补充 上 靳、离效的办 弋促进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 、 教 也金融陡定义为依赖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l卡f_云 钾 的创新性 联『叫命融,以可负担的成本为{l 会各阶层 群体, 典足小徽 I】,及经营者、贫 、低收入等特殊群 2015年《政府工作 2016年,国务院出I  报告》将普惠金融 台《推进普惠金融{的概念准确定义为: 发展的规划(2016一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 2020年)》,并在当  机会平等要求和商 年9月举行的杭州} 业可持续原则,通 G20第t一次围际: 过加大政策引导扶 峰会上通过了《G20 l持,加强金融体系 数字普惠金融高级} 原则》,在《G2()} 建设.健全金融基 鼓励金融创新,础设施,以可负担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丰富金融市场的成本为有金融服 升级版中增加r数  层次和产品”。 务需求的社会各阶 字普惠金融的新指;层和群体提供适当 标 这是困际社会i 的、有效的金融服 首次在该领域推出;  务,并确定农民、 的高级别指引性文I小微企业、城镇低 件,是全球普惠金 收入人群和残疾人、 融发展的熏要里程} 碑。 老年人等其他特殊 群体为普惠金融服 务对象。 体,提供可 件 i4' ̄tt1]K务, 有成本低、速度快、覆盖广的 优骋 截至2016 q 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 f 率53 2()%. 村 .【 到全部网民的27.4%,规模达2.01 二、青海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青海省基本情况 亿.年增k率2.07'Y,,.农村地区互联刚普及率33.1%。 ’借助 18{f谚i强201 8 1 普惠金鬲虫 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面积72.1O万平 国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前十名基本被东部城市包揽,西部欠 方公里,辖2个地级市和6个民族自治州,共48个县级行 政单位,其中15个县为国定贫困县,属典型的西部欠发达 地区。截至2016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593.46万人,其中 乡村常住人口287.06万人,占比48.37%。经核定,全省年 末实有贫困人口4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8%。 (二)青海省数字设备及互联网普及情况 截至2016年底,青海省固定电话用户102.07万户,在 发达地区如青海、新疆、西藏排名倒数,青海省数字普惠 金融总指数为222.40,低于全国指数42.3%,在31个省市 区中排名第30位,其中省内指数排名从高到低分别为西宁 (291.20)、海西(276.48)、玉树(195.17)、海南(168.02)、 果洛(162.92)、海北(156.87)、黄南(154.22)、海东(111.13)。 而在数字服务支持度(某地区移动支付的普及水平和贷款成 本的指数)榜单上,青海省内果洛藏族自治州排名第一,海 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29位;移动电话用户539.76万户,其 中4G移动电话用户279.30万户,排名第30位,仅高于西藏。 电话普及率109.07部/百人。移动互联网用户434.57万户, 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9.66万户,其中城市宽带接入用 户87.9万户,农村宽带接入用户11.76万户。2016年,青海 省互联网用户数量为320万,互联网普及率54.5%(全国普 及率53.2%),网民规模增速0.8%,排名第11位。 (三)青海省普惠金融服务推进情况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青海省落实普惠金 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全面 推进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 普惠金融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省设立惠农金融服务点 4808个(较2011年推广初期增长了50倍),其中整合农村 电子商务功能相关金融知识、精准扶贫等金融政策宣传教育 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体验区的服务中心31个,具备综合服 务功能的服务站59个,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的惠农金融服 务点90个,服务点覆盖3062个行政村,实现了全省有条件 村级服务点全覆盖,彻底结束了青海省偏远地区农牧民取款 难的历史。截至2016年底,累计业务金额达17亿元,为百 姓节约出行等费用超百万元。此外,还积极推动“移动金融 +金融Ic卡”,实现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式金融Ic卡 服务,截至2016年9月末,青海省金融Ic卡发卡量达到 1279万张,占银行卡总发卡量的58.2%;POS终端非接受理 率达到94%;手机银行交易笔数、交易金额分别较2015年 同期增长172%、99%。 (四)青海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5)显示,全 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东市排位第八和第十,辖内8个市、 州中3个市、州进入榜单前十,数字服务支持度高。 总体来看,虽然青海省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 融指数总体低于中东部地区,但受益于青海省经济和交通的 迅猛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移动支付端在快速 追赶,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更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享 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青海省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一)数字普惠金融需求盛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青海省经济基础薄弱,地域面积 辽阔,农村人口占比高,物理金融资源、服务水平均大幅低 于全国人均水平,推进普惠金融面临成本高、效率低等方面 的问题,而小微企业、偏远地区居民、农民自有资产少,可 抵押物少,难以获得贷款支持。且由于金融机构网点少,偏 远地区农户难以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对于方便、快捷、高 效的数字金融服务的需求强烈。 (二)数字普惠金融潜力大 从“肯尼亚”移动支付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金融欠发 达地区能够为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提供良好的“培育土壤”, 数字金融在经济发展越落后的地区发展速度越快。近年来, 移动支付渗透率最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等西部地 区,青海省内部分地区数字普惠支持度比东部地区还高,非 常适宜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在西部欠发达地区 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三)数字普惠金融前景广 2018 1膏澎奢 19■一E量熏萤屠 普惠金禽 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低成本、广覆盖和可持续的普惠金 融的重要模式,具有更好的地理穿透性,形成更强的地区覆 盖度,能够规避欠发达地区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劣势,使 得偏远落后地区也可以享受到相对更多的低成本金融服务, 为经济落后地区实现普惠金融赶超发达地区提供了可能,能 够使普惠金融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用,发展前景广阔。 四、青海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法律规范制定滞后 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在青海省还处于自然发展和常规引导 阶段,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青海省在建立相应政策法规方 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还没有建立任何专门针对数字普 惠金融的法规及监管措施,也没有出台关于推进数字普惠金 融的专门优惠政策,没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目标,致使 青海省数字普惠金融自由“散… 慢”发展,应当从法规政 策层面进一步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二)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 目前,青海省推进普惠金融的职责相对比较分散,缺乏 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推进以及监管没 有成立专门的部门或指定专门的负责单位,对数字普惠金融 的重视不够。政府相关部门、金融办、一行三局都在自己的职 权范围内开展普惠金融工作,而数字普惠金融涉及的部门、行 业多且监管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容易出现“多头监管”或“监 管真空”、“监管无力”的现象,容易出现职责不明晰、相互推 诿的情况,将严重影响政策传导效率及相关工作开展效率。 (三)通信设备和互联网普及率低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16年 我国城镇互联网普及率69.1%,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有 33.1%,非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60.1%。虽然目前青海省内部 分区域数字服务支持度排在全国前列,但作为西部欠发达地 区,其数字硬件设备覆盖、互联网络环境与发达地区仍有差 距,偏远农村地区智能设备普及率与互联网接入率较低,部 分农村人口因没有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或当地未覆盖通信 网络设施而无法享受数字普惠金融,缺乏实现数字普惠金融 —■20膏每奎 2018.1 的基础载体。而且对比国外及发达地区,青海省互联网和移 动通讯网络使用费偏高,限制了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在低收入 群体中的普及速度。 (四)农户互联网风险防范能力差 伴随青海省移动上网基础设施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逐 渐覆盖,省内数字金融消费者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可能 面临诈骗电话、钓鱼信息、木马病毒导致的网络借贷欺诈、 账户密码被盗、账户资金遭转移、用户隐私遭泄露等安全问 题,而偏远地区的农村用户数字技术知识储备、风险识别和 防范能力较差,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一旦出现风险事件, 扩散速度极快,会对数字金融的推广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与 此同时,由于担心遭受资金损失,偏远地区部分农户对于通 过数字设备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较为排斥,更倾向于接受传 统金融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五)农户文化水平限制以及上网技能缺失 目前,青海省数字金融服务的主要使用群体集中在城镇 人口和年轻农村务工人员之中,其他人群使用率较低,而普 惠金融主要受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阻碍了数字普惠金融 的推广应用。此外,青海省内生活着藏族、回族、蒙古族、 土族、撒拉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远离 城镇,生活在脑山、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因不懂汉字、电脑和网络知识而无法使用数字设备终端,无 法享受便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六)农户接触互联网服务单一 据调查,目前农村地区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 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等方面,而在移动支付、网 络消费、网络销售及互联网理财、互联网借贷、互联网保险 等方面的使用率较低,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接触仅局限于单一 的余额查询、转账汇款功能,没有完全体验到互联网金融带 来的好处。 五、青海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行路径建议 (一)强化监管,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法规政策 建议基于《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建立适合青海 普惠金鬲虫 省实际情况的数字普惠金融地方法律监管框架,出台省内数 三是结合少数民族区域特点,推出具有少数民族语言提示功 能的ATM和网银、手机支付业务及新型金融产品;四是设 字普惠金融领域的风险预警防控具体办法。此外,联合各方 力量,给予金融、财政等优惠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财 立青海省数字金融服务发展基金,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 个人创业者、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数字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推动“互联网+生态农业”、“互联网+农村电商”、“互联网 政补贴+金融优惠”双落地,有效提高农户接受数字普惠金 融的积极性,边规范边鼓励,推广应用和风险防控并行,维 护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金融稳定发展,以数字普惠金融推 +生态旅游”等互联网产业发展,助推农村产业火起来、农 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全面发展。 (二)高度重视,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工作组 建议从省级层面集聚专家、技术人员作为中坚力量,专 门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工作。抽调政府部门、司法部门、一行 三局、金融机构及移动通信等相关部门的骨干人才,成立青 海省数字普惠金融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 推动省内数字普惠金融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 细化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明确青海省数字普惠金融 发展的长远目标,并且负责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监管、风险防 控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具体工作,构建“全覆盖、低成本、 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 (三)惠农到家,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 服务补偿机制的要求,通过财政补贴、公开招标、价格管制 等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力度,鼓励通信业重点向农 村和偏远地区延伸信息通信服务,扩大通信、光纤网、宽带 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二是加大智能数字终端普及力度,参 考“家电下乡”工程,推进“数字网络终端设备下乡”,使 偏远地区用户以优惠价格买到或免费领到电脑、智能手机等 智能数字终端;三是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费用减免,降低 农户使用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的费用,减少农户享受数字 普惠金融的成本负担,增强中低收入群体触网能力。 (四)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的特色“青海 模式” 一是将数字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对接,以数字 普惠金融提高精准扶贫水平,以精准扶贫引导数字普惠金融 渗透,促进扶贫贷款线上审批、即时到账;二是结合地域特 色,统筹兼顾优势地区的示范效应和劣势地区的改革效应, 在省内开展数字普惠金融试点,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示范区; 村产品走出去。 (五)多方联动,提高农户知识技能素养和自身权益保 护能力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帮助偏远地区 农户理解数字金融服务的特征、好处、风险和成本,增强风 险防范意识;二是依托精准扶贫工作,加强地方政府部门、 驻村工作组、涉农金融机构、(党)团组织协调合作,对偏 远地区的群众进行金融基础知识培训教育,提升他们对金融 本质的认识,熟悉金融工具使用,为做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通过惠农金融服务点的手机银行、 网上银行体验功能为民众做出实际操作示范,发挥宣传效 应,培养中低收入群体和偏远地区居民使用移动金融工具的 习惯;四是积极探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模式,加强隐私保护、 安全保护、交易公平性保护,同时,建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 制,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诉讼“绿色通道”,提升弱势 群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五是探索建立贫困人口因金融欺诈或 金融安全风险造成损失的救助机制或保险机制,实现快速理 赔、快速救助,尽可能降低利益损失,增强农户对数字金融 业务的安全感。 (六)鼓励创新,不断提高数字金融服务渗透率 一是支持和鼓励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互联网化,向偏远地 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易用、便捷、高效、安全的数字金融服务, 并拓展数字金融服务领域,实现银行卡与互联网消费、医疗、 纳税、缴费、保险理赔、公共服务等事项的全面融合,提高 农牧区银行卡使用率;二是联系线上互联网金融机构发挥开 拓、灵活和创新的优势,针对青海省民族区域特殊情况开发 适合农村需求的人性化“特色”支付产品或服务;三是依托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整合金融机构、司法、工商、税务、公 用事业单位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实现所有普惠金融对象 2018.1 jf渗lJ‘|21■● 晋惠'目熏壶焉壶 ̄I融I 虫 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许卫星张萍 (中国人民银行黄南州中心支行青海黄南81 1399) 摘要:本文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实况为依据,介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黄南州 的实践和成效,并对现今普惠金融发展形势下黄南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推 进和落实信用奖惩制度、完善多种主体信用等级评定机制、分层管理和完善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1X一2018(1)一0022—04 有效完善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生态环 一(镇)、信用县创评和信用培育、修 复工作。截至2016年底,创评信用户 17825户,占农户总数的37.55%;创评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 境、市场环境、健全农村金融运行机 制。在农牧户信用评价的基础上,结 合黄南州扶贫和农牧等部门开展“整 黄南州的实践 (一)持续推进信用评定 信用村150个,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 57.47%;创评信用乡(镇)20个,占 乡镇总数的62.5%;创评信用县1个, 占县域总数的25%。信用户贷款余额 村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 活动,以村级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 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 涉农金融机构建立完善农户信 用评价方法体系,运用信用评定机制 信息的电子化动态管理,搭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金 [3]孔祖根、叶银龙:《数字普惠金融的丽水实践》U】,《中国金融》, 2016 22。 融服务各类信息的整合、分类、分析和共享,使数字金融服 务提供者和数字金融服务使用者均能使用征信平台,从而有 效防控风险。 【4】姚金楼、王承萍、张宇:《“三农”领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调研与 思考——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o】,金融纵横,2016 6。 参考文献: [1]GPFI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EB/OL],http://www pbc gov cn/, 2016-09-14。 课题组组长:赵艳芳 课题组成员:王希解嫡梁彩兰马小芳 [2]吕瑛春、余良、姬明琦:《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SWOT分析—— 责任编辑:汪金祥 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Ⅱ】,青海金融,2016.11。 校 对:WJX ■一22膏移童 201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