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3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V01.35 No.3 2014年3月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Mar.2014 无人水下航行器近海底空间路径规划方法 严浙平,邓超,赵- ̄,-E,李本银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针对无人水下航行器(UUV)近海底空间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UUV近海底航行安全深度计算方法.同时,提出 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粒子进化过程中,根据代价函数的变化,调整粒子进化参数组合。UUV近海底空间路径 规划过程中,将最小安全航行深度作为UUV航行深度,在当前路径点,建立UUV路径规划代价函数,利用改进粒子群算 法求取代价函数最小点,作为下一路径点,从而逐步得到UUV近海底航行路径。仿真结果显示,利用所提方法,可以规 划出一条躲避地形威胁和障碍威胁,并近海底航行的有效路径,用于执行UUV近海底航行任务。 关键词:UUV;路径规划;近海底;粒子群优化算法;避障;测试函数 doi:10.3969/j.issn.1006-7043.20130304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3.1390.U.20140318.1024.001.html 中图分类号:TP301.6;TP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043(2014)04-0307—06 Path planning method for UUV near sea bottom rAN Zheping,DENG Chao,ZHAO Yufei,LI Benyin (College of Automation,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For the purpose of path planning for UUV near sea bottom,a safety depth calculation method for UUV near sea bottom was proposed.Concurrently,a nove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algorithm was proposed, which adjust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article evolution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le ev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cost function.During the process of UUV path planning,the minimum depth of safe navigation was taken as the UUV navigation depth;at the current path point,a UUV path planning cost function was estab— lished.By using the novel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the minimum point of the cost function was attained and taken as the next path point,thus acquiring the navigation path for the UUV near sea bottom step by step.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y applying the proposed method,an effective path is planned for the UUV near sea bottom, which can keep any terrain threats and obstacles at a distance,allowing the UUV to perform the seafloor navigation task. Keywords:UUV;path planning;near sea bottom;PSO;avoid obstacles;test function 近年来无人水下航行器(unmanned underwater 随机数、Voronoi图以及各种优化算法等获得了广泛 vehicle,UUV)作为海洋探测与开发的有力工具越 的研究与应用 引。然而,在一些特殊的侦查和探 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UUV路径规划作为保障 测任务中,UUV在回避障碍威胁的同时,还需要实 UUV安全、高效完成作业任务的重要功能,具有重 现对地形的跟随。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使用单纯朝 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众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 向目标的规划方法,而要对地形威胁进行约束,使 量研究,提出了很多有效规划算法,取得了丰富的 UUV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现近海底航行。 究成果,如人工势场、A 算法、可视图法、快速扩展 优化算法本身具有较强的寻优能力,而路径规划 更多的是需要得到一个较优化的路径,因此,将优化 收稿日期:2013.03—17. 网络出版时间:2014—3—18 10:24:09 算法用于路径规划问题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9038);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一10-0053). 为仿生智能优化算法的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 作者简介:严浙平(1972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具有概念简单、参数调 通信作者:严浙平,E—mail:yanzheping@hrbeu.edu.cn. 节方便、较强的寻优能力等特点,一经提出便受到了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第35卷 广泛的关注 J。本文考虑地形威胁约束,结合UUV 自身性能,计算UUV近海底航行安全深度。将UUV 近海底航行安全深度作为UUV航行深度,提出UUV 躲避障碍和趋近目标代价函数,最终得到UUV近海 底航行路径规划代价函数。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 算法,将其用于路径规划代价函数寻优,以实现UUV 近海底航行路径规划。 1 UUV近海底航行安全深度 由于海底地形起伏分布有着很大的差异,再加 上UUV航行性能和航行速度的不同,在UUV穿越 区域内不同方向,UUV安全航行深度有所不同。这 就需要计算UUV当前点航行方向上的最大安全深 度。假设UUV当前路径点为P点,计算UUV路径 点P的安全深度,围绕P点沿着UUV前进方向,向 外扩展一定区域,如图1所示,通过计算该区域的安 全度,得到P的安全深度。首先将采样计算区域网 格化,然后计算网格点的均方差 ,利用均方差6表 达地形的起伏度,从而确定UUV的安全航行深度。 尸 图1安全深度采样计算区域 Fig.1 Sampling calculation of safety depth area 则UUV最小离地高度为 30,d<10 h1= 30+丁d-10,10≤d<50(1) 50.d≥50 UUV航行时受自身机动性能限制,需要满足纵 倾角与纵倾角速度约束,取纵倾角0,最大纵倾角 0 ,纵倾角速度q,最大纵倾角速度q 则有 1 0 l≤0…,I q l≤g 图2所示,为纵倾角约束下最小离地高度示意 图,路径点在采样计算区域中,UUV纵倾角约束下 UUV最小离地高度h 为使最大仰艏前行曲线在采 样计算区域中海底地形上方30 m的路径点高度。 受水密性、材料、耐压性能的影响,UUV具有一 定的下潜深度约束D ,若P点垂面内海洋深度为 ,则下潜深度约束下最小离地高度为 h =l 一D l (2) 综合以上约束,得到UUV近海底航行路径点最 小离地高度为 图2 纵倾角约束下最小离地高度示意图 Fig.2 Pitch angle constraints under the minimum height 2 UUV路径规划方法 UUV规划起始点坐标为P。( 。,Y。, ),路径点 坐标为P ( ,Y , ),其中i=1,2,…, ,终点坐标 为p ( ,Y , )。为简化问题,规划过程中,步长S 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为定值。这样每一步搜索只需要 寻找最优的前进角度 、0即可。每步规划中,首先 建立UUV路径规划代价函数,然后利用粒子群算法 在搜索空间寻找具有最优代价函数路径点,从而得 到下一个路径点。 2.1躲避障碍代价函数 海洋环境中存在海底山脉、礁岩、暗桩等固定障 碍。如图3所示,为实现对固定障碍的有效规避,需 要建立UUV躲避障碍代价函数。 图3 UUV路径规划示意图 Fig.3 UUV path planning schematic UUV在前行方向上距障碍物越远,代价函数越 大,反之代价函数越小。如图3所示,当前点P 在 规划下一点候选点P + 方向上到障碍物的直线距离 为L( ,0 ),步长为s,从而躲避障碍代价函数为 . . :j 候选点未遭遇障碍 (4) I 候选点遭遇障碍 式中, 是一较大数值,如果候选点遭遇障碍,则 代价函数等于较大数值,UUV前行过程中始终寻找 . 小的点,从而实现对固定障碍物的规避。 利用之前所述的UUV最小离地高度,可以计算 第3期 严浙平,等:无人水下航行器近海底空间路径规划方法 出确定艏向角 时,下一路径点处UUV最小离地高 度,进而计算出该路径点的纵倾角0,即有 0=h( ) (5) 从而躲避障碍代价函数为自变量为 的一维 代价函数,式(4)也可化为 = (6) 2.2趋近目标代价函数 为实现UUV朝向目标运动,需要建立趋近目标 代价函数。如图4所示。 图4 趋近目标示意图 Fig.4 Schematic of reaching the target 当前点P 与终点P 连线的角度为( ,0 ), 候选点P + 的角度为( ,0 ),UUV朝向目标点运 动,即有( ,0 )与(沙 ,0 )越相近时趋近目标代价 函数越大,( ,0 )与( :,0 )差值越大,趋近目标 代价函数越小。从而有趋近目标代价函数: =去唧卜 一 ]㈩ 2-3 UUV路径规划总代价函数 UUV路径规划总代价函数为躲避障碍代价函 数与趋近目标代价函数的叠加。从而有 厂= 一 (8) 式中:k 为权重系数(k >0)。UUV在当前点规划 路径时,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寻找代价函数小的 点,将找到的点作为下一时刻UUV航行路径。 3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概念和参数调节都比较简单,易 于实现,具有较强的寻优能力。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 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提出了很多改进策略,以提高算法的性能。典型的改 进算法有BPSO、LWPSO、EPSO、TVAC等 。 。 1)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bas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PSO): (k+1)=6D (k)+c1r1[P (k)一 (k)]+ c r:[p (k)一 (k)】 (9) (k+1): (k)+ (k+1) (1O) 式中: (k)表示第k次迭代中的第i个粒子第d维 的进化速度,C (i=1,2)表示学习因子, (i=1,2) 是[0,1]的随机数,P (k)表示第k次迭代后第i粒 子历史最优位置第d维坐标;P (k)表示第k次迭 代后种群最优粒子第d维坐标。 2)线性时变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1inearly varying inertia weigh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LW— PSO): 一 =( ax一 i )( — )+ccJ i (11) 即在BPSO基础上,采用式(11)的惯性权重。 搜索初期惯性权重比较大,随着搜索的进行,惯性权 重线性下降,搜索后期惯性权重较小。其中 表 示最大惯性权重, i 表示最小惯性权重, 表示 最大迭代次数。 3)指数时变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exponen— tial inertia weight particle swarlTl optimization,EPSO): M 2 =∞ i +( 一∞ i )exp{一[ /(÷)]} 叶 (12) 在BPSO的基础上采用式(12)随着迭代的进行 惯性权重成指数下降。其中 为最大迭代次数,k 是当前迭代次数。 4)具有时变加速因子的自组织粒子群优化算 法(time—varying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TVAC): c1=(c 一c i ) +c i (13) 』V/ c =(c…一c一) +c (14) 即在BPSO基础上搜索初期c >c:提高搜索初 期的全局搜索能力,搜索后期c <c:有利于粒子收 敛于全局最优解。其中C 。 表示最大学习因子,c i 表示最小学习因子。 影响粒子群搜索性能的因素主要有自身陨性速 度,自身历史最优位置,以及群体历史最优位置3种 因素。为有效利用这些因素,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 粒子群优化算法(novel particle swarIn optimization, NPSO),将群体中粒子编号,每次迭代,按粒子序号 顺序计算子粒子代价函数。粒子初始进化时,应具 有较大的惯性权重,粒子更侧重于自身经验的搜索, 以增强全局搜索能力。所有粒子均取参数组合1: 较大的惯性权重 = ,较大的自身经验学习因 子c =c ,较小的群体经验学习因子c:=c mi 。如 果粒子代价函数较上次迭代的代价函数更优,则继 续采用参数组合1。若粒子代价函数并不比上次迭 代的历史最优代价函数更优,则说明粒子接近较优 点,此时,应采用较小的惯性权重,加强局部搜索,而 且粒子进化侧重于群体经验,粒子向群体最优点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第35卷 动。故从下个粒子进化开始采用参数组合2:较小 的惯性权重 = i ,较小的自身经验学习因子C。= ( )=∑(∑ ) ,一100< <100 3)Rosenbrock函数: C i ,较大的群体经验学习因子C =c 。如果粒子 代价函数较上次迭代的代价函数更优,则采用参数 组合1。如果粒子最优代价函数始终不变,则粒子 可能进入局部最优点,应再次加大自身经验的比重。 因此参数组合2改为:较小的惯性权重 = i ,学 习因子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变化,有 c1=(C…一C i )g(k)+C i c2=(c i 一C )g( )+C 其中: g k ( )=∑[100( …一 ) +( 一1) 】, 一100< <100 4)Rastrigin函数: (15) (16) ( )=∑Ix 一10cos(2-rrx )+10】, 一100< <100 5)Gfiewank函数: ) 一()=j{-k 6、 、 (17) 【 1 g(k)>1 一 100< cos( )+1, <100 式中,k表示当前迭代次数,k。表示采用参数组合2 时的迭代次数,Ⅳ为常系数。 仿真时,对于NPSO、BPSO、LWPSO、EPSO、 TVAC取种群粒子个数为n=30。学习因子取C = 4算法性能分析 为衡量算法的性能,采用不同的测试函数对算 法进行测试,并将NPSO与BPSO、LWPSO、EPSO、 TVAC性能进行比较 ]。 采用的测试函数为 C:=2.0,自变量维数D=10,惯性因子 设为0.7, …设为0.9,∞ i 设为O.4,C…=2.5,C i =O.5,Ⅳ: 1)sphere函数: l0,最大迭代次数为1 000。搜索空间 ∈ [一100,100],速度变量 ∈[一100,100】,搜索 过程中,如果粒子位置超出边界,则此时边界坐标设 为粒子位置坐标,并将速度设为零。如果速度超出 边界,则将速度边界值设为速度值。为了获得更加 准确的仿真结果,对每个函数的优化都重复100次, 每次都迭代1 000次,对得到的100个结果求取平 均数和标准差,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 )=∑ 2—100< <100 =1 2)Rotated hyper—ellipsoid函数: 表1 BPSO、LWPSO、EPSO、TVAC和NPSO对比结果 Table 1 Comparison results of BPSO,LWPSO。EPSO。TVAC and NPSO 注:表中数据为均值±标准差 由表1可以看出,对于单模态函数,搜索精度和 稳定性由低到高依次为BPSO、LWPSO、EPSO、 TVAC、NPSO,唯独对于高度多模态Rastrigin函数 NPSO搜索效果并不理想。Rosenbrock函数. 和 Griewank函数 进化过程中的平均适应度变化如图 5所示。由图5中可以看出,搜索速度由快到慢依 次为TVAC、NPSO、EPSO、LWPSO、BPSO。其中 NPSO与TVAC的搜索速度相当。 为验证算法在不同维数下的性能,对测试函数, 维数从l0维增加到100维,分别计算了4种算法作 用下结果的均值和标准差。表2给出了Rosenbrock 函数由10维增加到100维的部分实验数据。由表2 可知,随着测试函数维数的增加各搜索算法的搜索精 度和稳定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总体来看 TVAC与NPSO算法的搜索精度和稳定性要优于其他 算法 第3期 严浙平,等:无人水下航行器近海底空间路径规划方法 O O 趔0 0 0 0 迭代次数 (b) 图5平均适应度变化曲线图 Fig.5 Curves of average fitness 表2 Rosenbrock函数不同维数下BPSO和GHEPSO对比结果 Table 2 Comparison results of BPSO and GHEPSO on Rosenbrock function under the different dimensions 注:表中数据为均值±标准差 5 UUV路径规划仿真 纵倾角约束为1 0 l≤60。,艏向角约束为l△ I≤ 建立UUV航行过程中近海底代价函数,将 =60。,其中△ 为相邻2个路径段之间艏向角 NPSO用于寻找代价函数小的点,将找到的点作为 的变化,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以看出, 下一时刻UUV航行路径。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 UUV可以很好地规避障碍威胁,在安全航行高度近 验证。 海底航行,得到了有效地近海底航行路径。 6 结束语 为实现UUV近海底航行,综合考虑地形约束以 及UUV自身性能约束,提出了UUV近海底航行安 0 全深度计算方法,同时,将基本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 器 进,然后利用几个典型的测试函数对NPSO的性能 O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单模态函数NPSO在 搜索精度、稳定性和搜索速度上均优于BPSO、LwP— SO、EPSO、TVAC,对于多模态函数NPSO性能与 BPSO相当。在UUV近海底空间路径规划过程中, 15 O 结合UUV近海底安全航行高度建立UUV近海底路 图6 唧路径规划仿真图 径规划代价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对代价函数寻优, Fig.6 UUV path planning simulation 找到较优的路径点。仿真结果显示,UUV可以在近 选取海底三维地形图的一部分{[0,14],[0, 海底安全航行高度上实现对地形威胁和障碍威胁的 17],[0,一0.3]}km作为规划空间。取起始点为 规避,并朝向目标点航行,最终得到安全有效的近海 (2,2,一0.17)km,目标点为(11,15,一0.125)km。 底航行路径。 ・312・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第35卷 参考文献: [1]LIU Liqiang,DAI Yuntao.3D space path planning of com— plex environmental underwater vehicle[C]//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nd Optimiza— tion.Sanya,China,2009:204—209. [2]郝燕玲,张京娟.基于遗传算法的AUV三维海底路径规 划[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56.60. HAO Yanling,ZHANG Jingjuan.AUV path planning in 3D seabed environment using genetic algorithm[J].Engineering Science,2003,5(11):56-60. [3]NATHAN E B.Three—dimensional route planner using A al— goirthm application to autonomous undewrater vehicles[R]. 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2008. [4]武善杰,郑征,蔡开元.基于行为协同和虚拟目标相结合 的无人机实时航路规划[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28 (1):131—136. WU Shanjie,ZHENG Zheng,CAI Kaiyuan.Real—time path planning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ing behavior coordi— nation and virtual goal[J].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 tions,2011,28(1):131—136. [5]朱毅,张涛,宋靖雁.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的人工势场法路 径规划[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24(2):154—161. ZHU Yi,ZHANG Tao,SONG Jingyan.Path planning for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using artiifcial potentical field method[J].Control Theoyr and Application,2010,24(2): 154—161. [6]MONDAL D,CHAKRABARTI A,SENGUPTA A.Optimal placement and parameter setting of SVC and TCSC using PSO to mitigate small signal stability problem[J].Interna— 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2012,42(1):334・340. [7]ISHAQUE K,SALAM Z,AMJAD M,et a1.An improved particle swa/m optimization(PSO)一based MPPT for PV with reduced steady.state oscillation 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2,27(8):3627—3638. [8]MOHAMMADI—IVATLOO B,RABIEE A,SOROUDI A,et a1.Iteration PSO with time varying acceleration coefifcients for solving non—convex economic dispatch problems[J].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Energy Systems. 2012,42(1):508—516. [9]张顶学,关治洪,刘新芝.一种动态改变惯性权重的自适 应粒子群算法[J].控制与决策,2008,23(11):1253— 1257. ZHANG Dingxue,GUAN Zhihong,LIU Xinzhi.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ith dynamically chan— ging inertia weight[J].Control and Decision,2008,23 (11):1253—1257. 10 l RATNAWEERA A,HALGAMUGE S K,WATSON H C. Self-organizing hierarchic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with time—vayring acceleration coeifcients[J].IEEE Transac— 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2004,8(3):240—255. [11]SHI Y,EBERHART R.A modiifed particle swarm optimi— zer[C]//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Proceedings.Anchor- age,USA,1998:69—73. [12]CHEN G,HUANG X,JIA J,et a1.Naturla exponential inertia weight strategy in particle swarnl optimization [c]//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Dalian,China, 2006:3672.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