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课外阅读的需要,这一点对小学生尤为重要。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其实,培养学生读书的方法很重要,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各类出版物众多,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具体要注意下面几点:
1、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让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小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2、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据调查显示,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喜欢阅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而高年级学生则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男生与女生的阅读口味也不尽相同,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喜好,推荐课外读物时做到有的放矢。
3、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阅读量,这无疑是要我们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感受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信息,懂得用文字表达情感。在安排课外阅读教学时,可结合一些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的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根据学生已获取的资料,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学生可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阅读
作品;中年级学生安排一些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等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等。
(三)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创造多种条件,帮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首先,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产让深刻的印象,才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其次,学会做笔记。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