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古代诗歌多种多样,如果要按内容分类要怎么分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一)
1. 怀古诗
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 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对现实不满或批判,借古讽今。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乌衣巷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 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咏——)
内容: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写景诗
内容范围:一般是山水田园诗和其他写景诗。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山水田园诗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 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对大漠壮丽风光的赞美。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 行旅(羁旅)思乡诗
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
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的诗歌。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二)
6.送别诗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思想情感:
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
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 例:《别董大》
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 例:《芙蓉楼送辛渐》
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
谢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恋别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
和牵挂。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三)
【高考示例—2008安徽】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
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答(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答(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忧国伤时诗”的特点与鉴赏】
【鉴赏示例5】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张元幹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难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这首词借送别表达了对“卖国有功,爱国有罪”的政治现实的无比愤慨,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正义感。请深入体会,细作分析。
【参考答案】
提示:上片先描绘了在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之下的中原大地的荒凉景象和无穷灾难;然后将责任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正义感和大无畏的精神。下片主要写送别,借送别既表达对游人被迫害的同情和对迫害者的严正控诉,也以超脱达观的气度和襟怀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