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了小学语文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使语文教学收到实效,学生的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点亮;语文课堂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连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因为有了多媒体技术,使得语文课堂成为了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美丽的风景,有美丽的人物,有美丽的友情,有美丽的梦想……语文就是一个缤纷美丽的世界。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有声有色有光的综合性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优化,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使语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媒体,营造氛围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这样单一、呆板的教学,课文里的精彩内容无法体现,诗情画意更难表达出来, 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效率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手段,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学习不再枯燥和疲劳,反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因此,教师要运用课件、音乐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放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学习,从而实现课堂高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录像,给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让学生一下子就被“桂林山水”所吸引、着迷。接着用录像,让学生观察“漓江的水”,边观察边思考: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学生很容易就找到“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然后用同样的手段学习“桂林的山”部分,学生很快就知道“桂林的山”的特点。通过借用录像的手段,使学生兴趣大增,探求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而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杜威说,“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他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在教育中应该考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创设了情境,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进而达成教学目标。小学生年龄小,还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往往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微课把知识点和趣味性融合起来,使课本的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这样,鲜明的色彩,直观的形象,立体的动画,使小学生兴趣盎然;绘声绘色的微课,使课堂生动有趣。以情境教学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步入文学殿堂,饱览其间瑰丽奇异的景象,将知识的占有提升为对精神的追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这样,学生也就爱上语文了。
如在教授《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教师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将九寨沟的五彩池那秀丽风光描述出来,但是这么神奇而美丽的景色还是无法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若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图片、动画、视频,把课文的内容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一下子学生学习的兴趣来了,学习的灵性被激发了。课堂也“活起来”了,学生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会、去发现,这样的教学更具魅力,充满色彩。
三、巧用技术,优化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各类文体各有其特点,我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设计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文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1、提高学习生字的效率。如一年级学习生字时,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一方面提高学习生字的效率,一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会意字时,出示动感的画面,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生字。如“休”时,出示“靠着树歇息的人”的画面;学习“伐”字,出示“拿斧头砍树的人”的动感画面,学生一看就明白,学得很快。
2、突破教学重难点。如学习古诗《长征》,毛泽东是如何透过这 56 个字告诉我们远征难呢?你从哪里知道?这时播放长征途中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等画面,同时配音:“1934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 8.6 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充满荆棘的长征路。在这条路上, 虽然有巧渡金沙江的喜悦,但是更多的是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和翻越高海拔金山的严寒缺氧。在红军过草地时,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 饥寒交逼;还要面对恶劣的天气和环境——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等。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 这就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红军长征途中的“难”,课文的难点自然而然地突破了。又如教授《詹天佑》时,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的两
种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是教学必须突破的难点。若将难点解决了,学生也就认识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当然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要用多媒体展示“人字形”线路,先出示整个地形图像,随着汽笛长鸣,一列火车下山时前拉后推,上山时后拉前推驶向远方。这样,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并体会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和创新。这样,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语文知识。若没有多媒体,学生学习起来多费劲啊!
3、降低写作的难度。我们发现,学习语文有三怕:怕写作文、怕文言文、怕周树人。小学生也一样,写作文是他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因为多数学生都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或者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狗咬乌龟”,不知如何落笔。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找到写作素材,从而降低写作的难度,让学生觉得作文不再难。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因此,只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他们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至于“言之无物”。如布置“写一处美景”时,教师可通过视频让学生再次欣赏当地著名的“湖光岩”美景(写作之前学生已经到过那里旅游)。这样学生重新认识“湖光岩”,写作起来就非常顺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传统的抽象的教学与具体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结合,开拓学生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发展智力和培养情感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轻松起来,这是一种双赢的语文教学。
“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学生流连忘返;语文是惟妙惟肖的国画,让学生赏心悦目;语文是荡气回肠的音乐,让学生心旷神
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借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大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让学生徜徉在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语文乐园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芒吧!
参考文献:
1、《让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闪光》,《学术期刊库》. 2、《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术期刊库》 .
3、《巧借东风,事半功倍——给高中哲学课堂教学插上国学翅膀》,《互联网资源库》. 4、邢改萍《21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论坛》(中卷)[C].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8
如何写好一篇论文的几点体会
一、我们先说说论文的含义:
论文是用来探讨或论述某个问题的。正确理解论文的含义应把握以下四点:一是论文是一种提出主张的文体。然后运用逻辑思维形式,通过“说理”把自己的主张确立下来,让人信服并从中受到教益。二是论文的核心是议论。也就是探讨和论述问题。三是论文不只是高科研文章。它包括学术(科研)论文和工作(实务)论文两类。学术(科研)论文是对某一理论问题进行的探讨,处于理论阶段;工作(实务)论文是对实践工作中的某一关注度高、亟待解决的实务问题或现象而进行的探讨,处于实践阶段向理论过渡时期,是理论产生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讲工作(实务)论文显得更实用、更迫切、更重要。四是论点或问题提出的单一性。一篇论文只有一个论点,或者说只探讨、论述和解决一个问题,决不可同时提出两个或多个论点或者说是同时解决多个问题。
二、论文的基本特点:
论文的基本特点一般有五个方面:一是说理性。这是论文的基本特征。必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以理服人;二是创新性。一篇论文必须有新的见解或新的发现,不可人云亦云。如果一篇论文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观点,就失去了论文的意义,如果没有自己的主张,就犹如一个人
没有自己的灵魂;三是逻辑性。论文要言之有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切忌杂乱无章、语无伦次、自相矛盾;四是科学性。论文所论述的论点必须是科学的,这是议论文的生命,在选择写作题目时防止犯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五是格式要符合规范要求,即符合《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7713-1987)和《学位论文编写规范》(GB/T7713.1-2006)的基本要求。当然不同报刊书社对发表论文的格式要求也不尽一致,作者还要视发行要求格式来确定。
三、写好论文的关键:
就是要抓住论文的三个要素:一是论点。论点是作者提出并加以证明的观点和主张,论点是论文的“果”。论点一定是正确的——既科学又符合政策要求;论点一定是鲜明的,不摸棱两可、含糊不清;论点一定要有深度和高度;论点一定要新颖,同时这几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偏颇。二是论据。论据是以证
明论点成立的依据和材料,论据是论点的“因”。论据有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即客观事实;另一类是理论论据,即公理、一般原理。不论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论据必须是真实、可靠、准确的,特别是在引用法规、重要领导讲话时,要与原文相同;引用列举的典型要充分适当、有说服力。三是论证。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成立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是“因”与“果”转换过程的文字表述。论证过程逻辑必须要严密、条理清楚,论点与论据必须相统一。论证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1. 立论。立论是从正面论述,以“立”为主。运用典型而充足的论据,论证某一观点和见解的正确性。立论的具体方法有五种:①例证(通俗来说就是举例说明。即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摆事实。);②引证(就是引用被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作论据。包括文件、法规、规定,名言、警句,马、恩、列、思、毛主席等革命导师和领袖的有关论述都可作为理论依据。);③喻证
(就是打比方。毛主席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比喻为“洗脸扫地”;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不懂得实事求是的教条主义者比喻为“山间竹笋”,批评他们“嘴尖皮厚腹中空”。);④因果法(就是通过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来论证自己论点正确的方法);⑤反证法(就是先假设所反驳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推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从而说明自己的论点正确)。我们一般以立论为主。
2. 驳论。驳论是从反面论述,以“破”为主。运用典型而充分的论据,论证某一观点和见解的错误性。“破”的目的是为了“立”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驳论的具体方法有三种: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
当然在一篇论文中,各种论证方法的应用也不是孤立的,应当综合运用,灵活选用。只有这样,才能把论文写好。
四、论文的一般要求:
1.在内容上:通常在写作用于学术性期刊发表的工作(实务)交流性论文中,题目、作者署名、摘要与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学术(科研)、学位论文由于其篇幅较长,除有交流性论文必备的项目之外,还要有目录、附录和内容提要(比摘要详细一些)。平常我们以工作(实务)交流性论文为主。
论文题目:应恰当、准确的反应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其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个字;
作者署名:于题目下方,并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全称;
摘要与关键词:一是摘要:摘要是论文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与实践性的短文。它包括本论文的创新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二是关键词:关键词是提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工作(实务)性论文一般采用能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词汇。我们常
用论文的关键词是从其题目、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关键词一般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论文正文: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提出问题,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和结论(顺序是论点——论据、论证——结论)。
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要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2. 书写与装订
字数要求:摘要一般为300~400字;正文几千字或上万字不等。 书写要求:论文一律采用A4幅面的纸张打印,严格执行前面叙述的规范要求。
装订:顺序为:封皮→目录→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