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丽华
课 时 计 划
授课班级 课 题 18机械一 教学课时 2课时 刀具材料和切削用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第1、2课 讲授法 认 知 掌握车刀切削部分应具备的性能、常用材料及切削用量的三要素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技 能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培养学生专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重 点 切削用量的三要素 难 点 三要素的定义及公式 关 键 三要素的定义及公式 车刀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1、车刀的组成 2、车刀的角度 一、车刀切削部分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学生活动 时间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新授内容 1、较高的硬度 2、较高的耐磨性 2
3、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4、较高的耐热性 5、较好的导热性 6、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 二、车刀切削部分的常用材料 1、高速钢:耐高温为600℃ 2、硬质合金:耐热性可达800—1000℃ 二、切削用量三要素 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1、切削速度: 在切削加工时,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称为切削速度,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工件或刀具沿主运动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 2、进给量: 是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可用刀具或工件每转或第行程的位移量来表述或度量。 3、背吃刀量: 是指主刀刃工作长度沿垂直于进给运动方向上的投影值。对于外圆车削,背吃刀量等于工件的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又叫切削深度。 3
认真听讲 阅读教材 掌握重点内容 试说出切削用量的三要素都有哪些? 板书设计课题 一、具备的性能 二、切削用量三要素 教 学 总 结
授课班级 课 题 课 时 计 划
18机械一 教学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第3、4课 讲授法 切削过程与控制 4
认 知 掌握切削力的分成与分解,了解切屑的形成及种类。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技 能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切削类力的分解、切屑种类 切屑种类 区别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车刀性能及八个角度 一、切削力F: 1、可分解为:主切削力FC 背向力(切深抗力)FP 进给力(进给抗力)FF 其大小:F=FC+FP+FF 2、影响因素: 1)工件材料; 2)主偏角KR; 3)前角 2 22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新授内容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认真听讲 时间 5
4)背吃力量 二、切屑: 1、形成: 在切屑过程中,刀具推挤工件,首先使工件上的一层金属产生弹性变形,刀具继续进给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当塑性变形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金属就从工件上短裂下来成为切屑。 理解 2、种类: 带状切屑、管状切屑、盘旋状切 练习 屑、环行螺旋状切屑、弧形切屑、单元切屑、针形切屑。 阅读教材,理解课堂内容。 掌握切屑的种类及切削力的相关知识。 6
总结 作业 P22:20 板书设计一、切削力:1、大小 2、影响因素 二、切屑:1、形成 2、种类 教 学 总 结 学生理解掌握较好,要强调实际应用。 授课班级 课 题 课 时 计 划
18机械一 教学课时 切削液 1 课型 新授课 第5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认 知 了解切削液的分类,掌握切削液的作用。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技 能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切削液的作用 分类 区别 7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新授内容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认真听讲 时间 切屑的种类及切削力的分解 一、切屑液的作用: 1、冷却作用 2、润滑作用 3、清洗作用 4、防锈作用 二、切削液的分类: 1、水溶性切削液: 水溶液 乳化液 合成切削液 2、油溶性切削液:切削油 极压切削油 三、使用切削液时的注意事项: 1、油状乳化油必须用水稀释后才能使用。 2、切削液必须浇注在切削区域内,因为该区域是切削热源。 8
3、用硬质合金车刀切削时,一般不加切削液。 4、控制好切削液的流量。 5、加注切削液可采用浇注法和高压冷却法 练习 总结 作业 一般用于半封闭加工或车削难加工材料。 阅读教材,巩固课堂内容。 掌握重点内容 P22:22 9
课题 板书设计一、切削液的作用 二、切削液的分类 三、使用切削液时注意的事项 教 学 总 结 授课班级 课 题 课 时 计 划
18机械一 教学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第6课 总结提问法 车削的基本知识小节 教学方法 认 知 检查学生对车削及车刀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技 能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车刀角度、切削用量 角度区分 定义 车刀实物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一、车削运动: 1、主运动:主轴带动工件的旋转运动。 10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总结 学生活动 时间 2、进给运动:切除多余材料的运动:横向、纵向。 思考回答 二、工件上的形成表面: 已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待加工表面。 三、常用车刀种类: 90度、45度、75度车刀,切断刀、内孔车 3、正交平面:过切削刃选定点,同进垂直基 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 六、车刀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1、6个基本角度 2、2个派生角度 七、切屑的种类 带状,管状,盘旋状,环形螺旋状,锥形 刀、圆头车刀、螺纹车刀。 四、刀头的组成部分: “三面两刃一尖”即:前刀面、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 五、测量车刀角度的三个基准平面 1、基面: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轴的瞬时速度的平面。 2、切削平面:过切削刃选定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认真听讲 11
总结 作业 螺旋状,弧形,单元,针形切屑等。 板书设计课题 车削运动 车刀形成表面 教 学 总 结 课 时 计 划
12
授课班级 课 题 18机械一 教学课时 1 课型 习题课 第7课 车削基本知识习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认 知 巩固学生对车削运动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技 能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 情 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重 点 辅助平面、角度、切削用量三要素 难 点 角度区分 关 键 定义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车削基础知识总结的相关知识 一、填空: 1、切削用量是表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力小的参数,其三要素为切削深度、进给量和切 习题 削速度 2、切削液又叫冷却润滑液,其作用有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 3、车刀的6个基本角度是: 2个派生角为 ,其关系式分别为: 4、工件在加工过程的形成的表面有已加工表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 时间 10’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 13
面、过渡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5、确定刀具角度的三个辅助平面有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 6、车刀是由刀前沿和刀柄两部分组成。 二、简答 1、车刀角度的辅助平面有哪些?它们是如何 3、背吃刀量: 是指主刀刃工作长度沿垂直于进给运14
思考 回答 定义的?其相互关系又是怎样的? 2、画出表示车刀的6个基本角度和2个派生角。 3、说出切削用量的三要素,并用关系式表示。 二、切削用量三要素 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1、切削速度: 在切削加工时,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称为切削速度,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工件或刀具沿主运动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 2、进给量: 是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可用刀具或工件每转或第行程的位移量来表述或度量。 总结 作业 动方向上的投影值。对于外圆车削,背吃刀量等于工件的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又叫切削深度。 板书设计课 题 一、填空 二、简答 教 学 总 结
课 时 计 划
授课班级 18机械一 教学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第7、8课 课 题 轴类工件用车刀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认 知 了解没同车刀的种类,并掌握轴类工件车刀的选择原则。 教学目标 技 能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15
重 点 粗车和精车车刀的选择原则 教材分析 难 点 区别粗车和精车的原理 关 键 掌握原理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1.车削过程中工件形成的三个表面 2.车刀的8个角度 3.车刀的组成及其性能 4.切削用量的三要素 轴是机器中最常用的零件之一,一般由外圆面、端面、台阶、倒角、过渡圆角、沟槽 一、粗车刀 1、特点: 吃刀深,进给快 2、选择原则: 1)主偏角不宜太小,否则车削时容易引起振 动。 和中心孔等结构要素组成。车削轴类工件一般可分为粗车和精车两个阶段。粗车的作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快将毛坯上的余量车;而精车的作用是使用工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认真听讲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时间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新授内容 16
2)为了增加刀头强度,前角和后角应选得小一些。 3)粗车刀一般选取刃倾角为了3—0,以增加 二、精车刀 1、特点: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 2、选择原则: 1)为减小粗糙度,就也较小的副偏听偏角 2)前角一般应大些,以使车刀 3)后角应大些,以减少车刀和工件间的摩擦。 4)为使切屑排向待加工表面,刃倾角应大于零。 5)精车塑性金属时,为保证排屑顺利,前面应磨出相应的断屑槽。 习题册 刀头强度。 4)为了增加切削刃的强度,主切削刃上应磨有倒棱。 5)为了增加刀头强度,改善散热条件,使车刀耐用,刀尖处应磨有过渡刃。 6)粗车塑性材料时,为使切屑能自行折断,应在车刀前面上磨有断屑槽。 17
总结 作业 板书设计课题 一、粗车刀 二、精车刀 教 学 总 结 授课班级 课 题 课 时 计 划
18机械一 教学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第9、10课 车轴类工件用车刀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认 知 掌握车轴类工件车刀的种类及其选择范围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技 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重 点 车刀种类 难 点 区分 关 键 用途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车削的基本知识 学生活动 时间 5’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18
复习 一、对车刀的要求: 1、粗车刀的选择原则 1)主偏角不宜太小,否则易引起振动 思考回答 2)为增强刀头强度,前角应选小 认真听讲 新授内容 一些 3)粗车时,刃倾角小于零以增加刀头 4)主切削刃应磨有倒棱,以啬切削刃强度 5)为增加刀尖强度,刀尖处应磨有过渡刃 10’ 6)车塑必材料时应磨有断屑槽 2、精车刀的选择原则: 1)为减小粗糙度,应取较小的副 5)车塑性材料时,前面应磨出断屑槽 二、车外圆、颊和台阶的车刀 19
偏角 2)前角应大一些,以使车刀锋利 3)后角也应大一此支减小车刀和工件的摩擦 4)为使切悄排向待加工表面,应选正的 练习 小结 作业 90°,45°,75°车刀及其使用 三、切断刀和车槽刀 1、切断刀;2、车槽刀 阅读教材,理解重点内容 掌握各种车刀及其选用原则 P44: 1 联系实际 理解记忆 10’ 6’ 2’ 15’ 1’ 1’ 板书设计习 题 一、车刀选择原则 二、车刀的选择 三、切断刀和车槽刀 20
教 学 总 结
课 时 计 划
授课班级 18机械一班 教学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第11、12课 讲授法 课 题 轴类工件的装夹 教学方法 认 知 掌握轴类工件的几各装夹方法及使用范围 教学目标 技 能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窨想象能力 情 感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重 点 装夹方法 教材分析难 点 区别 关 键 夹具的特点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车轴类工件的选择原则 一、自定心卡盘(三爪) 夹较长工件时需找正,装夹工件方便省力时,但夹紧力没有单动(四 21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 新授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时间 5’ 3’ 爪)卡盘大,帮适用于装夹外观规则新授内容 练习 小结 作业 的中、小型工件。 二、单动卡盘(四爪) 工件装夹时必须将加工部分的旋转中心找正到与车床主轴旋转中心重合才可车削。 三、用两顶尖装夹 1、须先在工件端面钻出中心孔。 2、注意事项: 1)主轴线应在前后顶尖的连线上 2)星卒套筒应尽量伸出短些,以增加刚性 3)中心孔形状应正确,要小 4)在工件中心孔内加润滑油,减少摩擦 5)两顶尖与中心孔的配合必须松紧合适 四、一夹一顶装夹 装夹方法比较安全,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切削力,因此应用广泛。 阅读教材,比较理解装夹方法 掌握各工件的适用的装夹方法,比较记忆 3’ 比较理解 10’ 3’ 19’ 1’ 1’ 22
P44:8 课 题 板书设计 一、自定心卡盘 三、用两顶尖装夹 二、单动卡盘 四、一夹一顶装夹 教 学 总 结 授课班级 课 时 计 划
18机械一班 教学课时 23
2 课型 新授课 第13、14课 课 题 轴类工件的检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认 知 让学生掌握测量轴类工件的量具及其方法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技 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重 点 量具的使用 难 点 读数 关 键 掌握方法 游标卡尺、千分尺、卡规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轴类工件的装夹方法 一、长度单位 我国法定长度单位是米(MM)。但在机械工程图样上所标的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如 新授 100即100: 毫米和英寸的转换。 二、游标卡尺 1、结构: 由上量爪、下量爪、尺身、游标和紧固螺钉组成。 2、读数方法: 1)读整数:读出心身上游村“O”线左边的整 关系转换 根据实物 学会读数 5’ 10’ 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 时间 5’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 24
练习 小结 数毫米值,尺身上每格为1毫米。 2)读小数 用与尺身上某刻线对齐的游标上的刻线格数,乘以游标卡尺的游标读数值,得到小数毫米值。 3)整数加小数: 例:2-2 3、电子数显尺 阅读教材 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5’ 18’ 2’ 25
板书设计课 题 一、长度单位 二、游标卡尺 教 学 总 结 授课班级 课 题 课 时 计 划
18机械一班 教学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第15、16课 轴类工件的检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认 知 让学生掌握测量轴类工件的量具的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 技 能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 感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析教重 点 量具的使用 材分难 点 读数 26
关 键 使用方法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 新授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游标卡尺的使用及其读数方法 一、千分尺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时间 5’ 10’ 3’ 1、结构:由尺架、固测砧、没徽螺杆、固熟悉结构 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构成。 2、读数: 1)读出固定套管上露出刻线的整毫米数和半毫米数; 2)读出与固定套管基准线对准的微分筒上的络线; 3)两顶读数相加 例2-3:图2-32所示为25~50毫米千分27
思考作图 尺,试读出其数值。 3、数显千分尺 四、二卡规 1)最大极限尺寸,在测量时应通过被测量的外圆,称为通端厂; 2’ 22’ 1’ 2’ 2)最小极限尺寸,在测量时不应通过 练习 小结 作业 总结 作业 被测量的外圆,称为上端区。 阅读教材:P44: 11.12 P45: 13.14 掌握检测轴类工件的各种量具及使用。 用游标卡尺表示出30.22毫米 用千分尺表示出26.14毫米 28
板书设计课 题 一、千分尺 二、卡规 教 学 总 结
授课班级 课 题 课 时 计 划
18机械一 教学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第17课 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教学方法 新授法 认 知 掌握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及其及其示例分析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技 能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工艺分析 工艺流程 工艺分析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轴类工件量具的使用 一、轴类工件车削工艺分析 学生活动 时间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新授 29
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用两顶尖装夹车削轴类工件,至少要装夹3次; 2、车短小的工件,一般先车某一端面,这样 总结 便于确定长度方向的尺寸。 3、轴类工件的定位基准通常选用中心孔。 4、台阶轴先车大端,以避免降低工件刚度。 5、车槽时一般在粗车或半精车之后 ,精车之前。 6、车螺纹一般安排在半精车之后。 7、车后还需磨削时,只需精车或半精车,并注意留有磨削余量。 二、轴类工件车削工艺分析示例:P40 1、车削工艺分析: 1)选材;2)毛坯进行调质处理 3)各主要轴颈必须经过磨削 4)工件用一夹一顶装夹 5)较小,同轴度要求较高 2、机械加工工艺卡 阅读教材 P45:18 30 作业 课 题 板书设计一、轴类工件车削工艺分析 二、轴类工件车削工艺分析示例 教 学 总 结 课 时 计 划
31
授课班级 课 题 18机械一 教学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第18课 轴类工件的车削质量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认 知 掌握车削质量分析及其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的方法。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技 能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 感 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的方法。 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一、轴类工件的车削质量分析 废品种类: 1、尺寸精度达不到要求 2、产生锥度 3、圆度超差 4、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 二、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的方法: 1、减小残留面积高度 1)减小主偏角和副偏角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讨论分析 时间 5’ 4’ 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 新授 32
练习 小结 2)增大刀尖圆弧半径 3)减小进给量 2、避免工件表面产生毛刺 3、避免磨损亮斑 4、防止切屑拉毛已加工表面 5、防止和减小振纹 1)机床方面 2)刀具方面 3)工件方面 4)切削用量方面 6、合理透用切削液,能够保证充分冷却润滑 阅读教材 掌握车削质量分析和减小工件粗糙度值的方法。 与实践相结合总结 12’ 22’ 2’ 33
课 题 一、轴类工件的车削质量分析 二、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的方法 板书设计教 学 总 结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