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登飞来峰

2024-02-14 来源:客趣旅游网


登飞来峰

——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微课目标:通过品读课文重点语句,弄明白书为什么是“神奇”的。

微课内容

【课件呈现】登飞来峰

——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登飞来峰》这首古诗。看题目就知道作者登上了飞来峰,但是这首诗不光是写景,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诗人王安石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可以细细的品读每句诗,才能深入的理解。

【课件呈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点幻灯片)第一句诗写景,意思是: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就是说山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高。(点幻灯片)这里的“千寻”是说塔极高,古代八尺为一寻。诗人这样高的地方也登临了,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点幻灯片)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课件呈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点幻灯片)第二句诗依然写景,意思是:听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的辉煌景象。这是登高产生的联想,是巧妙的虚写,人在高处就视野开阔,目极万里,而且声闻遐迩,气势恢宏。(点幻灯片)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前两句诗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课件呈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点幻灯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在最高层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这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做抒情议论,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课件呈现】写作背景

这首七言绝句是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现浙江宁波)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路过杭州时写的。这一年王安石三十岁,当时王安石做参知政事推行变法。写此诗时,他初涉宦海,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借登飞来峰寄托壮怀。

【课件呈现】赏析

(点幻灯片)从“峰上”到“千寻塔”,再到“最高层”,贯穿全诗的就是登高及其感受,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与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

(点幻灯片)观景难免遇到浮云蔽日,施政也有小人当道的忧虑。古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气势夺人。

【课件呈现】这里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登高远望,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这是诗人雄心勃勃的自勉,也是引人向上的启示,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也是千古名句,告诉我们: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