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正数和负数(一)
教学目标
1.熟练区分正数和负数。
2.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难点:熟练区分正数和负数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课前铺垫:我们小学已经学过哪些数,请举例说明。 二、探究新知
知识点一: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1.自学课本1—2页,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引言中表示温度、净胜球数和产品增长率时用到了哪些数?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像2, 0.2,
11等 数叫做 数;像-4, 23, -6.25这样74在正数前面加 号的数叫做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你认为: 叫做非负数。 针对性练习
141.已知下列各数: ,5,0,-4, ,其中正数的个数是( )
37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112. 有下列六个数:-5,0, 3,-0.3,+ ,,其中负数的个数是( )
234 A.1 B.2 C.3 D.4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零是正数; ②零是负数; ③零是偶数; ④零是奇数; A.0个 B.1个 C.2个
34. 已知下列各数:-8,50.9, , 0.3,其中非负数的个数是( )
5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
知识点二:认识正数和负数具体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 1.自学课本第3页,并结合以上问题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其实正数和负数是表示生活中具有 意义的量。
(2)列举自己见到的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量 2.尝试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下面的一些量。
(1)温度是零上10℃表示为 ,零下5℃表示为 。 (2)收入500元表示为 ,支出237元表示为 。
(3)水位升高1.2米表示为 ,下降0.7米表示为 。 针对性练习
1.规定正常水位为0m,高于正常水位0.2m时记做+0.2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于正常水位1.5m记做+1.5m B.低于正常水位0.5m记做-0.5m C.-1m表示比正常水位低1m D.+2m表示水深2m
2.规定电梯上升为“+”,那么电梯上升-10m表示( )
A.电梯下降10m B.电梯上升10m C.电梯上升0m D.电梯没有动
3.温度计液面在0℃以上第五个刻度处,表示的温度是零上5℃,记做+5℃; 温度计液面在0℃以下第五个刻度处,表示的温度是零下5℃,记做 ,它是 数。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3页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第二课时 正数和负数(二)
教学目标
1.熟练区分正数和负数。
2.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课前铺垫 1.下列各数中
15,-6.25,49%,+3.14,0,-2,+308,。正数是: 7负数是: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 。
2.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表示 的量。 二、探究新知
1.自学课本4页,回答以下问题。
(1)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向东和 、零上和 、 收入和 、升高和 、买进和 ,增长和 都具有相反的意义.再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
2. 例(1)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 , 德国增长1.3% ,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 意大利增长0.2% , 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2) 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量。
尝试练习
1.1990~1995年下列国家年平均森林面积(单位:千米2)的变化情况是: 中国减少866, 印度增长72, 韩国减少130, 新西兰增长434, 泰国减少3247, 孟加拉减少88.
3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六国1990---1995年平均森林面积的增长量; 2. 支出100元记作-100元,收入300元记作 元。 3. 伸长10cm记作+10cm,缩短5cm记作 cm。 4.“温度上升-3℃”的实际意义是 。
5.如果向南走3km记做+3km,那么- 6km 的意义是 ; 向北走4km 记做 。
6.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20±0.4(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 是 mm,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mm,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 mm。 7、课本第5页1—8题。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1. 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各量:
(1)零上24℃表示为 ,零下3.5℃表示为 。 (2)足球比赛,赢2球可记作 球,输1球可记作 球。 (3)如果自行车链条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mm,记作+2mm,那么比标准长度短1.5mm,
记作 mm。
2.某仓库运进面粉6.2吨记做+6.2吨,那么运出3.6吨记做 。 3.排球比赛中,如果胜两局记做+2,那么-3表示 。
4. 在一次机器零件检查中, 如果超出标准质量2g 记做+ 2g, 那么- 1g 表示 。
5.说明下列语句的实际意义:
(1)温度上升3℃ (2)运进200吨化肥 (3)向东走了60米 (4)盈利15000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
第三课时 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理数的概念。
2.会按“二分”法或“三分”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正确对有理数分类。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探究新知
1.自学课本第7页,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举出例子:正整数: ;负整数: 。 正分数: ; 负分数: 。 小结: 统称有理数 (2) 有理数按整数和分数来分,如何分类? 0如何划分?
(3) 有理数按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来分, 如何分类? 0如何划分?
二、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第8页练习。
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4,0.001,0,-1.7,15,3. 2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3.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1)若一个数是有理数,则这个数一定是正数;(2)若一个数是有理数,则这个数一
5
定是负数;
(3)若一个数是有理数,则这个数一定是整数;(4)若一个数是整数,则这个数一定是有理数。
4.判断正误
(1)0是整数 ( ) (2)自然数一定是整数 ( ) (3)0是正整数 ( ) (4)整数一定是自然数 ( ) 5.已知下列各数:-8,2.01,
2,3,0,-0.75,-60.1,其中非负数的个数是( ) 9 A. 2个 B. 3个 C.4个 D.5个 6.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2.5,3.14,-2,+72,-0.6,0.618,
22,0,-0.101。 7正数集合:{ …}; 非负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呢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1121.下列各数, +7,-5,7 ,,79,0.67,1,+5.1,0,-8,6,3.14
236整数有 ;分数有 ; 正数有 ;负数有 ; 负整数有 ;负分数有 ; 负有理数有 ; 偶数有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
第四课时 数 轴
教学目标
1.知道数轴的概念,会正确地画出数轴。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能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对应的有理数。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能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对应的有理数。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分别有一棵槐树和电线杆,试画图表示柳树、杨树、槐树、电线杆、汽车站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学习
1.如果我们确定汽车站位置为0点,向右规定为正方向,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
2.规定了 、 、 的一条直线叫做数轴。 3.你认为通过哪些步骤可以画出一个数轴?
4.总结:数轴的三要素: 、 、 。 三、尝试练习
1.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2.画一数轴在数轴上标出下列数:2,-2, 0.5, 0, -3.5, 个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7
3,-1.4,+0.8说出每2
3.观察数轴,请同学们议一议:数轴上原点左边的数都是 数,越往左越 ;数轴上原点右边的数都是 数,越往右越 。
四、达标练习
1.给出的数轴画得正确的是( )
A. B.
-1 0 1 -2 -1 C. D. -1 -2 0 1 E.
-1 0 1
2.完成课本第10页练习。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1 0 1 3121.在数轴上,表示数-3, 2.6, , 0, 4, 2, -1。
533
2.如图所示, 在下面的数轴上分别指出A,B,C,D,E,F,G,H,O,J,I表示的各数。
A-5-4FHG-3-2DC-1OOBJ12E34I56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
第五课时 相反数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认识相反数。 2.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3.初步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难点: 相反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前置铺垫:画数轴,分别用A、B、C、D、E、F、G在数轴上依次标出对应的下列各数:
1、2.5、3、0、-1、-2.5、-3。
二、探究新知
1.结合前置铺垫所画数轴,观察A和E、B和F、C和G与原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到原点的距离 有什么关系?
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 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 。 3.相反数的概念:只有 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 。 4.概念的理解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 的两旁,且到 的距离 。 (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 。
(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 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3的相反数,所 以 ,-a是a的相反数, 所以 。
(4)相反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指一个种类。如:“-3是一个
9
相反数”这句话是不对的。
三、针对性练习
1.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a(1)-5 ; (2) ; (3)0 ; (4) ; (5)-2b ;
23
2.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1(1)(2); (2)-(+5); (3)(7) ;
3
四.达标练习
1.完成课本第11页练习1、2、3。 2.判断正误
(1)-2是相反数 ( ); (2)-3和+3都是相反数( ); (3)-3是3的相反数( )
(4)-3与+3互为相反数( );(5)+3是-3的相反数( ); (6)一个数的相反数不可能是它本身( )。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1.(1)-5的相反数是 ; (2)0的相反数是 ; (3) 是-100的相反数; (4)8.2和 互为相反数; (5)-的相反数是 ; (6) 的相反数是-1.1。 2. 化简下列各数中的符号。
(1)-(+4); (2)-(-3); (3)-〔-(-2)〕; (4)-〔-(+2)〕;
板书设计
10
第六课时 绝 对 值(1)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认识绝对值的概念。 2.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重点:掌握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求用字母表示的数的绝对值。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探究学习
(一)自学课本第11---12页,完成以下问题:
1.读出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A B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和 ,他们互为 , 他们到原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
2.绝对值的意义: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 ,就是数a的绝对值, 记为: 如:10和-10的绝对值都是 ,即︱10︱= , 即︱-10︱= 。
3. 0的绝对值都是 , 即︱0︱= 。 4.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正数的绝对值是 ;负数的绝对值是 ;0的绝对值是 。
aa0即
a(二)尝试练习
(a0)(a0) (a0)例1 说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并用式子表示。
11
(1)5 (2)_
1 (3)0 21的绝对值是 , 2解: (1) 5的绝对值是 ,即︱5︱= , (2)_即 。
(3)0的绝对值是 , 即 。 二、达标练习
1. 完成课本第12页练习1、2。
2. 绝对值是9的数有 个,是 。
13.数轴上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
311 A.- B. C.-3 D.3
3314.|-|的相反数是( )
311A. B.- C.3 D.-3
335.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1. │-8│= , │22.计算。
(1)│-8│+│-6│; (2)│-33.(1)如果│a│=2,则a= ; (2)如果│a│=8,且a>0,则a= ; 4.如果│x-3│=0,则│x+2│= 。
23│+│-2│。 773│= 。 7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2
第七课时 绝 对 值(2)
教学目标
1.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认识︱a︱≥0这一性质。
3.通过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前置练习:结合数轴比较下列各数大小。
515.7 4 ; 3 ; 2 0 ; 0 ;
850结论: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 到 的顺序,
即 的数小于 的数.则正数 0,负数 0,正数 负数。 二、探究学习
(一)知识点一: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1.把下列各数-6 、4 、0 、2 、-3 、-5用数轴上的点标出来。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2.把这6个数用“<”号连接: 。 3.结论: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由于 │-6│ │-2│,则 -6 -2 即两个负数,绝对值 的反而 。
4.例题示范: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注意书写格式)
53(1)-11和-23 ; (2)-和- ; (3)-(-6)和-(+5) ;
87
(二)知识点一:绝对值的非负性
1.典例:已知│a-2│+│c-4│=0, 计算2a+c的值。
13
2.对应练习
(1)│a│+│b│=0.求a和b的值; (2)│3a-2│+│b-2│=0,求│6a-b│。
三、针对性练习
1.完成课本第14页练习。 2.比较大小: (1)
(4)-5 -16; (5)- -3.14; (5)-│-5│ 5;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1
2.把下列各数用“> ”连接起来。
15,22,0.7,4.2,0,33 4141与- (2)-与-0.3; 2331 -0.9; (2)0 -0.1; (3)-8 -4; 50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4
第八课时 有理数负数----绝对值练习
一、填空题
1.支出100元记作-100元,收入300元记作_________元。 2.伸长10cm记作+10cm,缩短5cm记作_________cm。 3.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各量。
(1)零上24℃表示为_________,零下3.5℃表示为_________ 。 (2)足球比赛,赢2球可记作_________球,输1球可记作_________球。 (3)如果自行车链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mm,记作+2mm,那么比标准长度 短1.5mm,记作_________mm。
4.“温度上升-3℃”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
325.12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反数是2; -的绝对值是 。
43
216.82 =_______; 3.73= ; 。 。= ; 19= 。.;
737.数轴的三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2.3x31,则x的整数值有_________个。
29.相反数大于-3的自然数有 。
10.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1和1,则数轴上与A、B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
22表示的数是_________。
11.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有 。
12.绝对值大于2而小于5的所有负整数有 。 二、选择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最大的负数,没有最小的正数; B. 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C. 有最大的非负数,没有最小的非负数; D. 有最小的负数,没有最大正数
14.下列说法中:①的相反数为 ; ②符号相反的数为相反数; ③(38.)的相反数为3.8; ④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不可能相等;
15
⑤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⑤
C. ②③
D. ①④
15.如图所示,点M表示的数是( )
A. 2.5
D. 1.5
. B. 15
. C. 2516.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负数
D. 非正数
17.在数轴上表示2,0,6.3,1的点中,在原点右边的点有( ) 5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B. 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有理数;
C. 23与2.75都是11的相反数; D. 0没有相反数
44三、解答题
19.(1)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数: -2,1.5,0,7,-3.5,5. (2)求出(1)中各数的相反数;(3)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
20.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2,12,15.,0,43
21.已知│3a-6│+│b-5│+│2c-1│=0,求2a+2c-b的值。
22.教室高2.8米,课桌高0.6米,如果把课桌面记作0米,则教室的顶部和地面分别记作什么?教室中天花板与地面的距离是多少?如果以天花板为0米,那么桌面高度和地面各记作什么?
16
第九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认识并熟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法则的运用。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温度由-4°C上升7°C,如何用算式表示? 二、探究新知
(一)自学课本第16---18页,完成以下问题 1. 正数+正数
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2米,即 米,再向东走4米,即 米, 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 即 米, 用算式表示就是: + = 。
2. 负数+负数
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即 米,再向西走4米,即 米,两次共向西走了 米,即 米. 用算式表示就是: + = 。
总结: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 3. 负数+正数
(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即 米,再向东走4米,即 米,两次运动后,相当于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 米,即 米,写成算式就是 + = 。
(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4米,即 米,再向东走2米,即 米,两次运动后,相当于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 米,即 米,写成算式就是 + = 。
17
(3)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4米,即 米,再向东走4米,即 米,两次运动后,相当于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 米,即 米,写成算式就是 + = 。
总结: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
4. 0+ 负数或正数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如:5+0= ,(—5)+0= 总结: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二)尝试练习 计算
(1)(-13)+(-18); (2)20+(-14); (3)(-8)+8; (4)2.3 + (-3.1);
总结: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应先定 ,再算 三、达标练习
1. 完成课本第18页练习。 2. 填空:
(1)(-3)+(-5)= ; (2)3+(-5)= ; (3)5+(-3)= ; (4)7+(-7)= ; (5)8+(-1)= ; (6)(-8)+1 = ; (7)(-6)+0 = ; (8)0+(-2) = ;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8
第十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二)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会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会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会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探究新知
(一)自学课本第19页例题4前,并对照课本尝试完成下面问题 1.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请你计算 3 +(-2)= ,(-2)+3= . (-4)+(-5)= .(-5)+(-4)= .
通过计算,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 律,即:两个数相加, 加数的位置,和 . 用式子表示为: 加法交换律:a + b = 2.再请你计算一下,[ 8 +(-5)] +(-4)= , 8 + [(-5)+(-4)]= . 通过计算,,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结合律,
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 用式子表示为: 加法结合律:(a + b)+ c = (二)尝试练习
1.计算:13+(-12)+17+(-18). 2.计算: 6+(-13)+(-6)+(-7) 解: 解:
19
通过以上尝试练习,你在运用运算律时的小窍门是: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20页练习。
2.完成课本25页第2题。
三、课堂小结: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四、作业布置 1.计算
(1)(-7)+ 11 + 3 +(-2); (2)3 +(-5)+ 12 +(-1)+(-9);
(3)12 +(-22)+ 23 +(-15); (4)5.6+(-0.9)+4.4+(-8.1)+(-1);
12511(5)(-0.3)+ 1.3 +(-0.6)+(-3.1)+ 0.2; (6)()()().
43643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
第十一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三)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会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回顾练习
快速准确进行加法计算
1. 12+(-18)+(-7)+15 2. 5.6+(-0.9)+4.4+(-8.1) +(-0.1)
12123.(-13)+(+12)+(-7)+(+38) 4.3321
4343
二、探究新知
例1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
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解:
21
三、巩固练习
1.某班10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以90分为标准,超过的分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分数
记为负数,记录如下:-7,-10,+9,+2,-1,+5,-8,+10,+4,+9 ,求他们的平均成绩。
2. 检修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 到收工时,行走记录为(单位:千米):+8、-9、+4、+7、-2、-10、+18、-3、+7、+5. 回答下列问题:
(1)收工时汽车在A地的哪边? 距A地多少千米?
(2)若每千米耗油0.3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四、课堂小结: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26页8、9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2
第十二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记住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探究新知
(一)自学课本第 21--22页,完成下面问题: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探究:
(1)试计算: 9-8=___, 9+(- 8)=____; 15-7=___, 15+(-7)=____。 (2)___ + (―2) = 3 ,因为减法是与加法逆的运算,3 ― (―2) = 5…① 加数 加数 和 和 加数 加数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 3 +(+2)=5…………………② 由①②有 3―(―2)= 3 +(+2)……………③ (3)完成下面各题,观察如何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0―(+2)=___ 1―(―2)=___ ―5―(―2)=___ 0+(-2)=___ 1+(+2)=____ ―5+(+2)=___
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 用式子可以表示成 a-b= 2.尝试运用 计算
11(1) (-3)―(―5); (2)0-7; (3) 7.2―(―4.8); (4)-35.
24
(二)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
23
2. 计算:
(1)3-(-5); (2)3-5 ; (3)5-(-3);
(4)7-(-7) (5)8-(-1); (6)(-8)-1 ;
(7)(-6)-0; (8)0-(-2);
3.计算:
(1)(-13)-(-18); (2)20-(-14);
(3)1.7 -2.8 ; (4)2.3 - (-3.1);
121(5)(-)-(-); (6)1-(-1.5);
332
★4.计算:
(1)(-6-6)-7; (2)(1-5)-(2-8).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计算
(1)(-37)-(-47); (2)(-53)-16; (3)(-210)-87; (4)1.3-(-2.7); (5)(-2.7)-3.7; (6)(-2
31)-(-1); 42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4
第十三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回顾练习 1. 填空
(1)(-7)+(-5)= ; (2)1+(-5)= ; (3)4+(-4)= ; (4)8+(-1.9)= ; 2. 计算:(1)3-(-2); (2)4.8-(-5.5); (3)2.6-(-2);
二、探究学习
1.自学课本第23--24 页,对照完成以下问题: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通常也会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它写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形式。
例如: (+2)-(-3)-(+4)+(-5) 可以写成 (+2)+( )+( )+(-5) 将上面这个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即为:
(+2)+(+3)+(-4)+(-5)=
对于这个式子,有两种读法:①读作“ ”; ②读作“ ”. 2、尝试运用
例1 计算:(-21)+(+13)-(-4)-(+8).
25
171例2 计算:-4.4-(-4)-(+2)+(-2)+12.4
5102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课本第 24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计算
(1)(-5)-(-2)+(-3); (2)(-4
(3)-5.27+3.8-(-1.2)+(-0.5)-0.73;
(4)-7.2-0.9-5.6+11;
11116(5)-20-(-5)+3-5+12.
347477111)-(-5)+(-4)-(+3); 8248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6
第十四课时 有理数加减法练习
一、课堂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
1.(-10)+(+7) 2.(-8)+6
3. 90-(-3) 4.
5. (+7)+(-6)+(-7)+(+6) 6.
7. 5.6-0.9+4.4+(-8.2) -0.3 8. 9.
12(23)(45)(112)(3) 10.
-7-1510; -(-18)+(-7)-15 (+163)-(+63)+(-259)+(-41)-312+-219+3.5+-8
927
7121 12.1353210 11. 43269696
121213.3321
4343
二、作业布置 计算
1. ( -2.6)-3.4+(+2.3)-(-1.5)+(-2.3);
2. -13+12-7+38;
3. -0.5-(-3)+2.75-(+7) 4. 1
28
141222431(0.6)(3) 3535
第十五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1)
教学目标
1.记住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知道倒数的概念,会求一个非零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导。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探究学习
(一)知识点一:有理数的乘法
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点O上。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看看它以相同速度沿不同方向运动后的情况吧!
(1)正数正数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O点右侧 厘米处。 用算式表示为 。 (2)负数正数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 3分钟后它在O点左侧 厘米处。 用算式表示为 . (3)正数负数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 3分钟前它在O点左侧 厘米处。 用算式表示为 . (4)负数负数
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 3分钟前它在O点左侧 厘米处。 用算式表示为 . 2.观察(1)——(4)中的算式,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 数;正数乘负数积为 数;负数乘正数积为 数;负数乘负数积为 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
29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 3.尝试练习:课本第30页练习第1题。 (二)知识点二:非零数的倒数 1.计算:(-2)×(-1114)= ;(-3)×(-)= ;(2)×()= 。 2349【归纳】乘积为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尝试练习:课本第30页练习第3题。 二、巩固练习 1.计算
(1)(-3)×(-9); (2)(-
(4)0.9×8 (5)5×(—3) (6)(—4)×6 2.判断题
(1)-2×7=-14. ( ) (2)-2×(-7)=-14. ( ) (3)-1×(-5)=-5.( ) (4)0×(-3)=-3. ( ) (5)一有理数和它的相反数之积一定大于零.( )
(6)积大于任一因数 ( ) (7) 同号两数相乘,符号不变。 ( )
113.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若a,b互为倒数,则ab= 。
3511)×. (3)(—7)×(—9) 234.若ab0,则a与b的符号 ;若x0,且xy0,则y 0。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38页第3题。
教学反思
30
第十六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2)
教学目标
1.记住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2.会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符号的确定。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
一、探究学习
(一)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 (×4)×(-5), (-2) ×(-3) ×(-4) ×(-5).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归纳】(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
(2)几个数相乘,若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 。 (二)尝试练习 计算
9141(1)(-3)×5×-×(-); (2)(-5)×6×(-)×;
54546(3)7.8×(-8.1)×0×(-19.6)
小结: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确定 ,在计算 。 二、达标练习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31
C.为零 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C.0×(-2)×(-3) D.(-7)-(-15)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1 A.(-2)×(-3)=6 B. (6)3
2 C.(-5)×(-2)×(-4)=-40 D.(-3)×(-2)×(-4)=-24 5.完成课本第32练习。 6. 计算
11(1)(-7.6)×0.5; (2)32
23
1111113 (3) 8(4); (4)111111;
2345674
7.50个有理数相乘的积为零,那么 ( ) A.每一个因数都是零 B.每一个因数都不为零 C.最多有一个因数不为零 D.至少有一个因数为零 8.三个数的积为正数,那么这三个数中 ( ) A.至少有一个正数 B. 至少有两个正数 C.都是正数 D.不一定存在负数 9.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P38第7题 (1)(2)(3)(6)
教学反思
32
第十七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记住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2、会运用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和分数的化简。
教学重点:会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有关运算。 教学难点:会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有关运算。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设计
一、前置练习
1-4的倒数是 、3的倒数是 、-2的倒数是 、1的倒数是 、
31的倒数是 、0.253的倒数是 。 7二、探究学习
(一)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由(-2)×(-4)= ,得8÷(-4)= , 同时8×(一
1)= , 41∴ 8÷(-4) 8×(一)(填 >、=、<)
455512.由×(-2)= ,得(一)÷(一2)= ,同时(一)×(一)
8442= 。
∴(一
551)÷(一2) (-)×(一)(填 >、=、<) 4423.由以上可得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 (2)ab b0
(3)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相 ,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 (二)尝试练习
33
1.运用法则计算
11(1)(-15)÷(-3); (2)(-12)÷(一); (3)o2
362.化简下列分数 (1)
三、达标练习 1.计算
6346 (2) (3)
282820213(1)13 (2)20.25 (3)00.75
554
11(4)21 (5)(-18)÷(-9)
39
2. 化简下列分数: (1)
3.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商等于0,则( ) A.两个数中有一个数为0; B.两数都为0;
C.被除数为0,除数不为0; D.被除数不为0,除数为0 ★4.课本第39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课本第38页第4题(2)(4)(6),第6题(2)(4)。
63428 (2) (3) 7127教学反思
34
第十八课时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会正确进行有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设计
一、前置练习
回顾乘除法法则并练习
1111(1)20050; (2); (3)1;
2424
(4)(-8)÷(一 二、范例 例1.计算
551(1)1255 (2)2.5
7841211); (5) o2 (6)13
3554
总结:有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 ,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三、尝试练习: 计算
141(1)263 (2)272
493 35
11(3)205 (4)(—0.1)÷×(—100)
25
四、达标练习: 1.计算
11(1)22 (2)15
25
(3)-1÷9×
7111161(5)2.4 (6)
2475411 (4)(—0.2)÷×(—100) 92
2. 课本第36页练习第2题做在下面空白处。
3.一个非 0的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商是 ( ) A.-1 B.1 C.0 D.无法确定
114两个因数的积为,其中一个因数是3,那么另一个因数是
225.如果两个数的商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 )
A.同号 B.和为负数 C.和是负数 D.异号 6.若2x63y0,则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38页第7题的(1)(3)(5)(7)。
y x教学反思
36
第十九课时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会进行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符号的确定。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设计
一、前置练习 (一) 计算
1.(12)(3) 2.(32)(11) 3.(1)(2) 4. 35
111355.(6)(7) 6.(1)() 7.(4) 8.(5)
23448
(二) 小学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二、探究学习
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 ,再算 ;如果有括号应先算 ,再算 。
三、范例 例1 计算
311131 (1)25(25)25() (2)3.50.5 424672
四、达标练习 计算
37
1.84(2) 2.3(4)(28)7
21113.(7)(5)90(15) 4. ()()(2)
5.30(79561112)36(5) 6.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1)1(1)04(4)(1)
(3)(48)(1316412) (4) 教学反思
3329123124554927 138(4)42(2313)(4)(4)
(117114121836)362(13)
38
第二十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1)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有关概念。 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重点:会计算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难点:幂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设计
一、探究学习
(一)自学课本第41--42页内容,然后再完成下面的问题:
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可以表示为 ;棱长为a的正方形的体积是 ,可以表示为
2. 叫乘方, 叫做幂,在式子a中,a叫做 , n叫做 。
na3.式子表示的意义是 。
n(二)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并计算出结果 1.(3)(3) = 2.(3)(3)(3) = 3.(2)(2)(2)(2) = 4. 2.3×2.3×2.3×2.3×2.3 =
44445. × × × = = 6.0×0×0×0×0×0= =
3333(三)【规律】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数,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 0的任何次幂都是 .
二、尝试应用
计算:(1)(4)3 (2)(2)4 (3)24 (4)(-3)3 (5)-33
39
讨论:(a) 和a的区别和联系? 三、达标练习 1.118表示( )
A、11个8连乘 B、11乘以8 C、8个11连乘 D、8个别1相加 2.(2)3中底数是 ,指数是 ,它表示有 个(-2)相 ,
读作 。
3.在-23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 4.32的值是( )
A、-9 B、9 C、-6 D、6
5.如果一个有理数的正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 非负数 D、任何有理数
6.一个数的15次幂是负数,那么这个数的2009次幂是 ; 7.式子(-1)2007+(-1)2008的值为【 】
A.-1 B.-2 C.0 D.1 8.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32与 -23 B、-23与 (2)3 C、32与(3)2 D、(32)2与-322 9.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32与-23 B.-23与(-2)3 C.-32与(-3)2 D.(-3×2)2与23×(-3) ★10.下列各式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 】
A.(-2)410 B.(1-2)410 C.(1-24)10 D.2008-(3×5)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课本第42页练习1.
nn
教学反思
40
第二十一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2)
教学目标
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符号的确定。 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符号的确定。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设计
一、回顾练习
计算 :1.(3)3= , 2.(-2)4=
1 3.-23= , 4.-23()
2二、探究学习
1.阅读课本第43页内容,完成以下空白,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 (1)、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2)、同级运算,从 到 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范例讲解 例1计算
22(1)2(3)34(3)15 (2)(2)3(3)(4)2(3)(2)
三、尝试练习 课本44页练习
41
四、达标练习 计算:1.323
2.(—1)10×2+(—2)3÷4
53. ()(4)20.25(5)(4)3
8
4.(3)2()4242()
22142322213
★5.计算(-1)2n+1+(-1)2n+(-1)2n-1(n为自然数)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 计算下列各式
1.23102
233222.0.2524(1)2010
333.22221210 41324.20.528
2教学反思
42
第二十二课时 有理数混合运算练习
一、填空题:
121.计算:222= 2.计算:19 。
93. 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则(ab)33(cd)3 。 4.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 5. 已知a3(b2)0,则(a+b)的值为 .
220066. ①-23与32 ;②(-2)3与-23 ;③ 3与-32 ;④ 32与-322 .上述四对数中
22数值相等的有 。(填序号) 二、计算题
1111. -2-(1-×0.2)÷(-2)3 2. 3224
5322
3
7511123()36(5)3. 14(10.5) 4. 30 10(2)(1)96123
338117111()2(1)(4)5.21 6. ()2() 4214121836363
43
23121227. (3)210.23 8. (3)2422
25
9.4+3×(-2)+3
11.30÷(115-6) 12.
13.用简便方法计算 (1) 991718(9)
433.6431558 (-18)÷214×49÷(-16)
(2) .369119 44
10
第二十三课时 科学记数法
教学目标:
1.利用10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2.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不计算结果,写表达过程:102 103 104 二、设置问题情景:
太阳的半径约为:696 000 000米 光的速度约为:300 000 000 米/秒 目前全球有2000000000人用不上电 。
近10年来,全球消失的森林总面积达到94000000公顷。 全球有1100000000人未能用上安全饮用水 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59000000公顷。
目前,我国草地退化面积已达1000000000亩,仍以每年20000000亩速度退化。 三、探求新知:
1.有什么办法计数使之更加便于读、写?带着这个问题大家阅读课本内容。 2.讨论:科学计数法的形式是怎样的?其中a、n满足什么条件?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水星的半径是244000米 本星的赤道半径约为71400000米 地球上陆地面积约为149000000千米2 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361000000千米2 4.讨论:如何得到n 的大小? 四、巩固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写出下列各数:
10 000 = 800 000= 56 000 000= 7 400 000=
45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写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 1×107= 4×103= 8.5×106= 7.04×105= 3.96×104= 五、拓展练习: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69000000= (2)2005.925= (3)-3005000=
2.分别写出下列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 (1)-3×107 = (2)-9.08×109 = (3)6.28×105 =
3.判断下列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正确吗?不正确的请改正。 (1)3240000 = 32.4×105 ( ) (2)-52000= 5.2×104 ( ) (3)8600000=8.6×105 ( )
4.(1)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为:400000平方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2)一个国庆长假下来,被游人“吐”了600000粒口香糖残渣。假如每人吐了3粒,那么有多少人在天安门广场吐了口香糖残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3)某一个寄宿制中学约有3000学生,如果每天每人随地吐1粒口香糖残渣,那么一个月(30天)之后地上会有多少口香糖残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4)这个学校有300亩,每亩地有多少口香糖残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5)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刚刚揭晓,肯尼亚环保主义者玛塔因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获此殊荣。她也是首位获得和平奖的非洲妇女。玛塔领导了“绿色带运动”,这一运动在非洲栽下了30000000棵树。如果玛塔15年栽下这30000000棵树,那么平均每年她组织栽下多少棵树?(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六、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46
第二十四课时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 2.能准确说出一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3.会按要求取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会按有效数字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设计
一、前置练习
(一)说出下列各问题中的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1.初一(4)班有42名同学( ); 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 )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 4.王强的体重是约49千克.( ) (二)小结:我们把上面的像42、3都是与实际相符的数叫做 ,把像约为960万、49这些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 。
二、探究学习
(一)知识点一:精确度
我们都知道,3.14159···,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
1.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法则应为 ,就叫做精确到 位; 2.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则应为 ,就叫做精确到 位(或叫精确到0.1); 3.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则应为 ,就叫做精确到 位(或叫精确到 ); 4.如果结果取4位小数,则应为 ,就叫做精确到 位(或叫精确到 ); (二)知识点二:有效数字
1.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起,到 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尝试练习
(1)3.142为近似数,它精确到 位(即精确到 ),共有 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
47
(2)0.102为近似数,它精确到 位(即精确到 ),共有 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
(3)1.007为近似数,它精确到 位(即精确到 ),共有 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
(4)0.0203为近似数,它精确到 位(即精确到 ),共有 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
(三)知识点三:按要求取近似数
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15 8(精确到0.001) (2)304.35(保留3个有效数字) (3)1.793(保留2个有效数字) (4)1.804(保留3个有效数字) 解:(1)0.015 8≈ , (2)30 435≈ (3)1.793≈ ; (4)1.804≈ 三、巩固练习
1.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1)132.4; (2)0.0572; (3)0.00204:; (4)0.060 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内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9541(精确到十分位) (2)2.5978(精确到0.01) (3)49.95(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四、达标练习
1.完成课本第46页练习(做在下面空白处)。
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32; (2)0.084; (3)7.250; (4)2.004; 3.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65148 (精确到千分位); (2)1.5673 (精确到0.01); (3)0.03097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789.35 (2)4.020 (3)0.1010
教学反思
48
第二十五课时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教学目标
1.能表示一个较大数的近似数,
2.会确定一个较大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和精确的位数。
教学重难点
能表示一个较大数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设计
一、前置练习
1.把下列各数还原成原来的数
(1)36.8万 (2)0.45亿 (5)1.35×104 (6)5.075×106 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70164 (精确到千分位); (2)4.5779 (精确到0.01); (3)0.06496 (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3.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1)132.4; (2)0.0572; (3)2.40; (4)5.0608; (5)40600; (6)0.00890。 二、探究学习 尝试练习一
1.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20470 (保留一个有效数字); (2)7083000 (保留二个有效数字). (3)746921 (精确到万位); (4)2392100000 (精确到亿位) 对应练习: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45619 (保留一个有效数字); (2)342180000 (保留二个有效数字). (3)453789(精确到万位); (4)3062100000 (精确到亿位) 尝试练习二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1)7.80万; (2)0.27亿; (3)7.40×106 (4)6.071×107
49
对应练习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1)4.90万; (2)4.89亿 ; (3)6.20×106 ;;;; (4)5.096×106
三、达标练习
1.2010年5月,湖州市第11届房交会总成交金额约2.781亿元。近似数2.781亿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是( )。
A.1 B. 2 C. 3 D. 4 2.近似数1.60万精确到( )
A.万位 B.千位 C. 百位 D.百分位
3.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8.8×10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精确到十分位,有2个有效数字 B.精确到个位,有2个有效数字 C.精确到百位,有2个有效数字 D.精确到千位,有4个有效数字 4.近似数2.580×104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 5.近似数13.020亿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 6.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1)247.5; (2)0.0567; (3)9.50万; (4)0.54亿 ; (5) 6.30×104 (6)5.034×107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近似数7.40万精确到( )
A.万位 B.千位 C. 百位 D.百分位 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13529 (保留一个有效数字); (2)4063000 (保留二个有效数字). (3)142611 (精确到万位); (4)3422120000 (精确到亿位) 3.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1)953.2; (2)0.0741; (3)5.30万; (4)6.7亿; (5)2.40×105 (6)3.621×106
教学反思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