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政策视角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

2022-12-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教育政策视角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全球化与教育全球化也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传统的制度化教育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创新型人才无疑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开展的一项伟大工程。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所以这一艰巨而伟大的使命自然就落在了教育身上。而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教育政策予以保障,同时,教育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对于教育实践活动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所以,大力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政策也就在这种呼唤声中应运而生。

教育政策因为教育问题而产生,也为了解决教育问题而制定。面对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迫不及待。然而,我国教育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所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更加离不相关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鼓励与引导。

一, 什么是创新性人才?

当今社会的各种教育改革中都非常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各国对创新人才的理解并不一致。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培养,但是国内对什么是创新型人才也未形成统一观点。

但是,国内外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还是有一些共同点,即都强调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

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具有可贵的创新品质,坚韧的创新意志,敏锐的创新观察,超前的创新思维,丰富的创新知识和科学的创新实践等方面的特征。

二, 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当今国际竞争具有决定性意义。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创建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人才培养。基于此,国家应制定、实施和完善各项教育政策,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进程。

三、我国目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一) 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

近几年来,虽然各地都在实施教学改革,但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实现根本性转变,大多数学校仍采用陈旧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

(二) 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 。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走出去,建立起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地反复实践 。社会实践是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学校和社会并未给大多数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参与社会时间的机会。

(三) 学校考核和评价制度不科学 。

目前 ,学校考核和评价制度的单一僵化是制约创新教育的瓶颈 。现行学校的评价方式仍然是计划经济下的考试方式,主要是书面考试 ,试卷答题 ,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 缺乏对口头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等进行检测 。几乎很少有学校对学生非智力因素 、人格情感因素的培养和考察 。

(四) 科研基础薄弱,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载体落后 。

许多学校教育规模偏小,新建高校基础相当薄弱,连续几年的扩招,使得办学条件严重不足 ,办学历史较长的高校基础设施老化严重 。

四,国家可以制定相关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将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确立了制度层面的保障,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作用,进而推动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步伐。

(一)通过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逐步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根据目前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制定各项教育政策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的交叉与综合,使得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学科和专业一旦设置 ,就难以破除或撤销的弊端,进而使其更加趋于合理化。

(2)利用教育政策的便利,加强不同阶段教师的培训与再教育,进而逐步转变其陈旧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从观念着手进而改变教育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教育政策的实施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 。在对于同一类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上 ,可根据当地具体实际, 实行不同的教育计划 , 从各个侧面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在同一领域不同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人才。

(二)通过教育政策规定的形式,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加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具体的说,可以在制定课程计划时,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其实际操作的能力,是理论只是与实践更加完美的结合,为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步入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进而在社会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和创新性,为社会进步增砖添瓦。

(三)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政策,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与评价制度,开展多样化的考核与评价。

在进行传统的书面考试的同时,增加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考察。另外,还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与考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和人格发展,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优秀创新型人才。

(四)加大对教育方面的经济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同时,扩大学校的自主性。

国家通过制定教育计划,增加在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力度,改善 学校办学条件和科研条件,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物质方面的保障。另外,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特点,立足学校实际进行办学,培养具有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创新型人才。

五,纵然教育政策对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要想更好的发挥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还应该注意教育政策与以下几个方面有机统一。

第一,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呼吁的是“合作文化”,它需要各方面人士对教育政策内容的正确的理解和深层次的解读。因而,要保证创新型人才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中包含正确的教育功能观、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多样化人才观,甚至是“全社会支持教育的系统工程观”等新的观念。

第二,教育政策的实施要合理处理其与各方面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落实贯彻必须合理协调好其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并呼唤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家庭教育是父母为了激励子女从活动中产生意识进而培养子女的意识导向的行为活动,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注重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政策制定与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评价机制、教学改革等各个环节的配套改革的支持。

教育政策的执行也有赖于法制、制度保障,需要教育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所以,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度、法规建设还有待加强。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本着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但作为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成为政府行为,社会各界要通力配合,共同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制定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政策措施,为其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活动才有望真正发挥其本来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力量和源泉,成为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龙!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0802班)

裴晓峰

2010年12月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