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今天。
全国又有多少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那四六级考场啊!
最为滑稽的是,今年的六级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关注学生忽视中文”。看到这个标题时,心中顿时有千言万语,可只恨自己无能为力呀。心想自己这么多次的考试,总觉得自己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英语,这个该死的东西!中国的教育体制,实在让我们很无奈。英语这个巨大的门槛,拦住了多少学子?偏偏意想不到的是,不但是英语这科没有学好,还牵连到中文的学习。这个大家自认为很是了解的中文,却有多少人会花时间在这个上面呢?很多人开始抱怨,全是因为英语的学习占去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弄得两门语言都没有学好。这也许是最为直接的原因吧。教育部门颁布的条例,大学生必须过英语四级,同时,在社会上,英语等级也开始成为找工作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了。是什么让英语突然变得这么重要?真的像国家主流舆论所讲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让我们这些个华夏儿女都不得不朝五晚五的学习那些二十六个字母组成的奇形怪状的毫无逻辑性的“文字”!但是我们在走出校门之后,又有多少人发现自己能够用到英语呢?除了一些专业部门,大部分的人只要熟悉几个常用的单词就可。像计算机专业的人,每天对着那些程序代码,可跳来跳去也不过几个常用的计算机英语,其他学科也差别不大。除了英语相关专业,我们要用到的少之又少!但却为何要以英语的等级划分学生的优良中差呢?
在考研中,常常将英语和政治作为两科文化课,文化课不及格的话,那么我们的专业课考得再好也无济于事。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他定下了所有必须的条条框框,将我们牢牢的束缚在那些个表格里。“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什么将这个至理明言演变成为当今的现状?难道就因为两科文化课的不及格,就可以说你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吗?或者换句话说,一棒子将你打死,说你不够格!那么我想问:这个资格是什么?谁有权利否定我们的努力?
现在的高考、四六级、考研,俨然变成了一个文化的产业。而且这个产业规模正在越来越扩大,扩大的让我们这些深处谜团的人找不到确切的方向。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的陈丹青教授就是因为不满这个体制或者说不愿意去适应这个体制而向清华大学请辞。我看了对他的采访,他愤慨的说道:英语等级的门槛侮辱了他所在的学科,侮辱了学这个学科的人,进而可以说侮辱了他所钟爱的艺术!一分之差,就将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拒之门外。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这个陈丹青教授两年没有招到一个研究生。这就是中国,中国的教育。当我们只知道分享在考试中获得的利益的时候,又有谁认真的关注过这个巨大利益背后的心酸呢?很多幼小的孩子,早早的带起了眼镜,口中念着充满稚气的英语。电视媒体上英语辅材广告随处可见,一派繁荣的景象。但我们冷静的分析下,英语固然重要,但至于重要到这个地步吗?
一次中文比赛上,中国学生却比不上外国留学生。这样的尴尬还要延续多久?社会上指出现在的学生忽视了中文的学习,但是我们想问那些政策的制定者,你们给了我们时间学习吗?现在的学校,大多重视的是英语的教育,对于语文,却再也没有以往的那么重视了。弄得现在许多的人,他们忘却了还有那么多美丽的唐诗佳句,宋词华章,记得更多的只有ABCD!
对于英语的追捧,以及对于中文的冷淡,直接导致了现在学生对于欧美的热衷,甚至对于那些非英语国家都羡慕不已。现在的学生,很少能够安静的坐在教室里,读读中文的典籍,更多的是愿意浏览明星海报,好莱坞,大片,名车,NBA,东方神起,SJ,卡哇伊,思密达……2010,是“哥、姐、门”的时代。当韩国人大肆的站在中国人的面前演示正确的吃粽子的方法时,我们除了愤怒还能有什么还击的能力?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了,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究竟爱护多少?
因材施教,远在孔圣人的时代就提出来了。但是现在我们究竟做到了吗?我们看到的是,所有的老师都是一样的对待学生,完全填鸭似的教育。他们不知道学生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学
习,却放肆的拿着自己手中的权利,对可怜的学生们进行所谓的“选拔”,最后,选中了他们心目中的合格者,皆大欢喜的结局。欢喜的是谁呢?除了几个幸运儿,只有那些在考试中得到利益的人了!当我们学到的东西完全没有用处的时候,我们为何要去花时间学习呢?为何不能够由学生自己的意志去决定自己的喜好呢?就算做不到这个,但求不要再以那些门科作为必须的条件!
四六级啊,明年又是怎样的结果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