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陈杰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2期
[摘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大量的关于教育公平、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教育的目的等论述散见其中,重温和研究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分析当前教育公平问题,提出解决教育公平的方法,以及教育公平对创建和谐社会的作用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马恩的教育思想 教育公平 对策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2-0236-02
一、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来源及其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留下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但是他们的著作却不乏教育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同资产阶级的论战中,精辟地阐述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于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国家里,将“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最早提出了教育公平的主张。《共产党宣言》是他们教育思想确立的标志。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来源
首先,理论上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教育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亚当•斯密关于分工造成人的畸形发展,从而应该重视教育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整段引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明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个人差异,“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的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以此说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在消除分工上的作用。同时,他们也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的有关教育思想中积极的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开办国民学校,提出以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的主张与上述理论来源是紧密相连的。 其次,实践上来源于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虽然仅存72天,但是它进行了一系列的无产阶级的教育改革。马克思在《法兰西圣战》中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时,充分肯定了公社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些经验,他高度赞扬公社“一切学科对人民免费开放”,指出这样就可以使“学校教育人人都可以享受”。 (二)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教育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人们受教育的权利、内容,所有制关系决定教育的支配权,而且一定的教育都是同一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通过教育可以把一个非熟练劳动力培养成熟练劳动力,教育能够使人成为复杂和专门的劳动力,教育能够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正如恩格斯所说:“教育可使年轻人熟悉整个生产系统”,科学技术一旦被人所掌握,就可以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他们认为,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社会出现了分工,导致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人也就开始了片面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身心发展更加畸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达到了顶点。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灭旧的分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才能推动整个社会更快的向前发展。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质,就是通过教育这个纽带,使科学技术和从事生产的劳动相结合,促使科学这种没有物化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加速智力的物化,全面推动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从政治、经济以及人权等角度出发,通过对资产阶级教育平等的虚伪性进行批判,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教育公平观点,指出了教育公平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但同时也指出了教育公平只是基本的要求,而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平等的含义,主要指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平等。在他们看来,社会应该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最低权利,教育的基本权利是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基本教育以及平等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 二、我国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60年前,对社会和每个成员在受教育的公平问题上就有十分深刻的论述,指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实现教育公平的憧憬和理想。时至今日,在我国建国60年来,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的理想变成了现实。我国三代领导人,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创造性的实践和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体系,实现着教育公平的理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择校生、高考移民等一系列现象的出现,有关教育公平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造成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财力差别很大,造成了不同地区教育经费的巨大差异。由此,地区间的教育差距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中等教育时,西部贫困的地区尚未普及初等教育。 (二)招生体制上的差别造成的教育不平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实行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但录取学生采取的是分省定额、分别划线录取的办法。而各地招生定额并不是按考生数量分配的,而是以高教资源多少而定。因此,同一所大学,在各省录取分数线差别很大。那些生均教育资源比较高的大城市的录取分数线,要远远低于生均教育资源比较少的省份,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教育资源比较多的大城市,其分数线比湖北、四川、河南、山东等省要低几十分、甚至100多分。 (三)重点学校制度造成的教育不平等
我国教育专家杨东平认为,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选择了走培养“尖子”的精英教育路线。虽然重点学校制度在特定的时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培养出许多精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地区间、学校间差距拉大,造成了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差校”,从而人为地制造了教育机会不平等,成为阻碍教育公平实现的一道硬伤。重点学校绝大多数设在城市、城镇,从而有利于城镇学生的升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受教育的不平等。 三、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对策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的原则,提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部署。”我国政府在新时期关于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一)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均衡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城乡差距
我国教育专家熊丙齐认为,“政府最主要的工作,是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尤其是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大众化不因经费短缺而变质和走样。目前,全国已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1.5亿中小学生的家庭普遍减轻了经济负担,并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体系,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这将从根本上实现“农村教育农民办”向“农村教育政府办”的转变。 (二)完善高考制度,确保公民教育机会平等
如今,被视为“最公平”的统一高考制度有欠公正的主要方面是录取制度。应改变目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配置,逐步过渡到大致按照考生数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同时重点大学、名牌大学招生名额的地区分布,也应当改变过去向所在城市倾斜的做法。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根据各省人口基数、考虑生源质量、专业特色等因素制定学校分专业、分省生源计划”的招生改革,不失为一个积极的探索。
(三)关心弱势群体,确保公民教育权的平等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我国的教育不公,主要是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过去学生进大学主要看分数和能力,如今还要看经济实力。由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贫富差距。因此,政府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他们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和决策参与机制。尽管弱势群体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多数,但他们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声音太小、太弱,无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对他们的政策安排往往也是权势群体和强势群体的单边意愿,没有弱势群体政治上的民主平等,就不可能有他们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二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弱势群体之所以在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关键是缺乏经济基础,因此政府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给贫困阶层的子女以相应的物质补偿,同时加强贷、奖、助、补和减免等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三是帮助弱势群体增加收入。在农村,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引入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增产增收,并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在城市,要为下岗工人和下岗者创造就业平台,增加他们的经济来源,同时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使他们的子女能够享受到与权势、强势群体子女相同的教育机会与资源。
(四)拓展教育捐赠,解决经费问题
发展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同时也是生活于这个群体中的组织和个体的义务。通过教育捐赠,可以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再分配,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就高等学校而言,以下几个方面是有效吸纳教育捐赠的重要条件:一是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知名度。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知名度是吸引社会捐赠的重要因素,高校必须把提高自身的实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在长期办学实践中从每一件有利于高校综合实力的工作做起。二是高等院校可效仿美国的做法,制定出可行的筹款目标,在学校内部设立募款办公室,其工作人员职能专业化,并直接对校长负责,从而使募捐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重视校友资源的利用,吸引校友捐资,动员和鼓励校友为学校做出贡献。四是政府制定出对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办学实施优惠政策的具体办法,并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给予他们在免税方面的优惠,以此吸引更多的捐资人对教育事业的捐赠。随着教育捐赠的重要性日增,必然需要政府更多的参与。就政府在教育捐赠中扮演怎样角色而言,应服从于一个基本的理念,即教育捐赠是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分配的有效工具,政府应最大可能的促进教育捐赠。
2006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在会议上,他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的领域,教育公平属于社会公平的范畴,而社会公平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必须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