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4.1.1圆的标准方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021-12-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4.1.1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普通高中课程人教A版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四章4﹒1节圆与方程。本节主要研究圆的标准方程,判教材分析 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运用 难点: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条件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根据方程写出圆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2)会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来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实际问题引入,师生共同探讨。 (2)探究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兴趣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中数学 《4.1.1圆的标准方程》 高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具备一定探究与研究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周全和灵活

性,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备启发式和思考性的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在课上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索,推理,想象,分析和总结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高考发展的趋势看,高考越来重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学策略选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回忆所学知择与设计 识,采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选择最佳方案来解决问题。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初步了解了圆的有关知识,那么哪一位同学来回答圆的概念? 1、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圆的半径。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 教学过程 2、圆的标准方程: 现在我们求以C(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方程 首先我们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设点M(x,y)是圆上任意一点,那点M在圆上的条件是|MC|=r,那么由我们已经学过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所说条件可以转化

为方程表示: 将上式两边平方得: (1) 显然,圆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x,y)适合方程(1);如果平面上一点M的坐标(x,y)适合方程(1),可得|MC|=r,则点M在圆上。 所以方程(1)是以C(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那同学们观察一下圆的标准方程形式有什么特点?思考一下当圆心在原点时,x轴上,y轴上时,圆的方程是什么? 这是二元二次方程,展开后没有xy项,括号内变数x,y的系数都是1.点(a,b)、r分别表示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且当圆心在原点即C(0,0)时,方程为圆心在轴上时: 圆心在轴上时: 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从而确定了圆,所以,只要a,b,r三个量确定了且r>0,圆的方程就给定了.这就是说要确定圆的方程,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注意,确定a、b、r,可以根据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决.

口头练习: 1、说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 (1);(2); (3) 总结:已知圆的标准方程,要能够熟练地求出它的圆心和半径. 2、说出下列圆的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2)圆心在点C(3,-4),半径为7. (3)圆心在点C(3,,0).且与y轴相切。 总结:根据圆心坐标、半径长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点M。(x。,y。)在圆外,则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r,即 如果点M。(x。,y。)在圆内,则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r,即 二、例题讲解 例1、写出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并判断点M(5,-7),是否在这个圆上。 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 (1)圆心在点C(-2,1),并过点A(2,-2)的圆。

(2)圆心在点C(1,3),并与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三、随堂巩固: 1、已知两点P1(4,9)P2(6,3),求以线段P1P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6,9)在圆上、在圆内、还是在圆外? 2、已知ΔAOB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4,0),B(0,3),O(0,0),求ΔAOB外接圆的方程。 四、课堂小结:求圆的方程的方法 1、定义法: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待定系数法:步骤是 (1)设圆的标准方程为: (2)由条件列方程(组)解之得的值 (3)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圆是最简单的曲线之一,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直线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熟悉曲线和方程的理论为后继学习作好准备。同时有关圆的问题,特别是直线与圆的位置问题,也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课例研究综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圆锥曲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述 思想方法。 因此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这单元的知识和方法。 本课是单元的第一课,和直线方程一样,教学中先

设计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观察圆上点在运动时,不变的是什么,抓住圆的本质,突破难点。 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活动。教师应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其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