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一)细柳营
答案:一.1.c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签订合同(规定),军中严禁骑马宝马。4.亚夫治军严谨,军令气度,军纪勤政,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1.①已经②刚才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突袭而阵亡。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整体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犯罪行为的不能认知。4.①表示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相继受“非礼”,他不但没发龙威,勖周亚夫,反而“表示善者久之”,由此可见汉文帝就是个具备雄才大略,快乐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答案: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成。④哪里,哪一点。2.就是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答案:1、闻(曾经)之术(方法)过(少于)疵(弊病)
2、(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此指欧阳修)(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此指文章)
(3)多野扇Q1567A之(代词此所指缺点)3、欧阳修指出写下好作文的诀窍就是“刻苦读书加之多写文章”。
(四)墨池之上
答案:1.Plogastel善书;利用“三余”读经;评分表明:归纳大意,每空1分后,共2分后;语言简约、通顺1分后。
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请问:教授王盛君害怕墨池比较显著,于是写下了“晋王右军墨池”装设在门前的楹柱之间去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
4.请问:要点:擅于利用空闲时间去自学。(可以从相同角度谈论救赎,例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评分表明:存有救赎1分后;能够融合兴l而立,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后;语言通顺、完备1分后。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答案:1.回去:返回方:正欲:想还:回来2.(1)代老妪(2)代以前研习过的科学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铁杵磨针。只要存有决意,兹下功夫,无论多么容易的事情都会顺利。 (六)《扁鹊见蔡桓公》
答案:1、第一层:扁鹊见到蔡桓公??桓侯又恼怒。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第三层:居五日??桓侯遂死。 2、⑴b⑵a⑶a⑷d3、a
4、桓侯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以致疾病发展到不可医治的地步,终于死去。
5、用这个故事,劝说人们不容讳疾忌医,存有了缺点和错误必须拒绝接受忠告回去废止,否则就可以小错成大错,以致至不容挽回的地步。 (七)不食嗟来之食
答案:古时候齐国出现了大饥荒。有个叫做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叫卖:“喂食!去喝。”饥饿的人说道,我就是吃‘嗟来之食''才落在这个地步
的。终于不食而死去(载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具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后。故事描述大致完备得2分后,代普雷原文得1分后,成语意基本表述确切得1分后。) (八)锡饧不辨
答案:一、表示以下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迎求”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人。2.“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诧异。 二、区别以下各组加点词的相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叩其故(问)叩石垦壤(敲打)殊不知古方乃饧字(竟)殊不沾污(很;甚)
临煎加锡一块(在?之前,在即将?的时候)存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从高处往低处实地考察)
三、“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篇末点明中心:批评不学无术、不懂装懂之人。 (九)邹与鲁逗
答案:一,回答:穆公提的问题是:我的官员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杀了他们吧,无法杀尽;不杀吧,又恨他们看着自己的长官死难而不去救,怎么办才好呢?孟子的解答:“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从中可以看见“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时,死去其短矣。”――颁布仁政的主张 二:回答翻译“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回报你。”作用:强调,增强说服力和解释说明的作用三:解释词组
1.没一个兹效死的2.怎么办3.艰难困苦的岁月。。。4.没(把这件事)如实向上禀报
(十)卖柴翁殴宦者
答案1.表述加点的词,并表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之,代词,指柴)(2)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之,代词,指农夫)
(3)今以柴与汝(以,介词,把)(4)能识农夫以驴负柴(以,介词,用) (5)我有父母妻子(有,动词,表存在)(6)我有死而已(有,副词,只有)
2.先行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并使”(可以从两者的劫掠的程度手段及对人物的描绘方法方面分析)。
“宦者”和“宫使”对百姓都是残忍的掠夺,手法都是一样的,用没有什么用处的绢代替货币。对这两个人物,作者都是用行动描写的方法来加以刻画。
3.找到文中则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词语。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汝,尔。 (十一)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答案1.但是大户人家报酬对??深感怪异
2.d(表承接,译为“并且,而且”;其他三项表转折,译为“但是,可是”) 3.c(“去”,其他三项可译为“用”、“拎”)
4.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5.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十二)挂牛头卖马肉
答案一.原因就是:向外正式宣布严禁,而自己远不止,庶民当然稳步效仿,如东风气耳!救赎:(1)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2)任何事情都应以身作则
二.翻译(略)前者喻指在宫外不许女人穿男人的衣服,后者喻指齐灵公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齐灵公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人们把“悬牛首于门而求卖马肉”转化为“挂羊头卖狗肉”,用来比喻表里不一致的虚假作风,以好的名义做招牌)
三.b四、1.严禁2.王宫内3.??的人4.指国人纷纷责怪责备。 (十三)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丘司空集》)
答案1、c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飞进。3、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 4、c5、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十四)吉翁其短(《雪涛小说言无涯》) 答案1、从??以来;吃;去掉;想。2、d
3、第一个括号填上\"我\",第二个括号填上\"其,它\"(代词,代菱)
4、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5、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十五)蒲留仙写书(邹|《三筹钱庐笔谈》) 答案1、蒲松龄;《狼》《山市》
2、第一段:高度评价。第二段:生活状况。第三段:累积素材。第四段:成书时间。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4、①搜奇说道异②归属于而粉饰③持之以恒 (十六)螳螂捕蝉(《说苑》)
答案;1、南征(征讨)旦(天)子(指年轻人)延(弯曲)
2、(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字:句:()看不到加点的字无从回答(2)如是者三旦.字:句:()
3、(1)[螳螂]欲挑蝉,而[螳螂]无人知晓黄雀在其倚也.(2)[黄雀]欲鸽螳螂,而[黄雀]无人知晓弹丸在其下也.
4、(1)《螳螂捕蛇》写了螳螂和蛇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比喻只要摸清了敌人的短处,找到它的弱点,抓住要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够战胜强者(2)《螳螂捕蝉》写了蝉、螳螂和黄雀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不要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5、译者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看不出画线的地方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颜氏家训》)
答案1、(d)2、译者:自学,就是为了求出上入。可是我看见有人念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欺负和轻视长者,轻视同辈。这样,别人自然象对仇人那样怨他,象对鸱枭那样喜欢他。象这样以所谓自学侵害了自己,还不如不学呢。 (十八)蛛与蚕(《雪涛小说蛛蚕》)
答案1、在文中找到两个第二人称代词:尔饱食终日以至于旧、汝乃枵腹而营口。 2、口吐经纬(蚕丝)遂为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
3、(1)我所吐者,遂为文章(拎花纹的织品)(2)为人谋则为汝自谋(为自己急于)
4、(1)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它们)(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东施)
(3)或宣告之曰:“不为君子之道。”(偷鸡者)
5、(1)蛛:利己不利世(2)蚕:利世不利己
6、作者称赞蚕的无私,高尚和奉献精神,抨击蜘蛛的无情和凶残=从感慨社会上这种人太太少了可以窥见作者的态度[写作提示信息]本文以利世不利己的蚕和利己有利世的蜘蛛相对比,嘲讽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十九)回馈中书书(摘录)(陶弘景《陶归隐集》) 答案1、俱(都)沈(沉潜)竞(争相)复(再)2、(d)
3、晓雾将吴萸,猿鸟乱鹤。夕日欲无道,沈鳞竞跃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存有能够与其奇者。(二十)王充念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徙焉(搬迁到这里)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辄(就)遂(于是)
2、译者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建议王劝省略成分)。(王充)偏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缚。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d) (二十一)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道左上》)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①而置之其坐。(坐同座)②反归取之。(反同返) 2、以下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就是(d)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尺码)(2)何不试之以足(履)(3)至之市而忘操之(到)(尺码)缺少第四题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提示信息]这则寓言嘲讽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表明因循守旧,清静无为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二十二)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表述文中加点词的意义。为(制作)绣(装饰)饰演(装饰)还(归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存有买其珠于郑者(他的。代词)②郑人卖其椟而还其珠(他的)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这种行为。代词)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她的) 3、译者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可以说道,这个珠宝商人很擅于买盒子,而不擅于买珠宝吧。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楚人:不要过分崇尚形式而忽略内容。②郑人:必须存有眼光,不要权衡不当。 [提示]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二十三)齐庄公出猎
1、表述以下句中加线的词(1)不量力而轻敌:不估算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
(2)此为人:如果这虫子是人
2、与“其为虫也”中的“其”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就是(d)
3、翻译: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看见一只小小的虫子举起双臂阻挡车轮前进。 4、出自于本文的一个成语就是螳臂当车,现在常用这个成语去比喻搞力量搞没的事情,必然失利。(二十四)予产杀身成仁乡校
一、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是怎样的?用一个字归纳他们的做法。导/毁
二、表述加点的词。1.郑人神思乡校(消闲聚会)2.以议掌权之善否(去)3.吾言为国忠信以损怨(增加)4.譬之若防川也(阻塞)
三、翻译下列句子。1.何不毁乡校?为什么不把乡校毁了。2.是吾师也,如之何毁之?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3.吾闻而药之也。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四、子产在阐释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比喻用笔的方法,因而变得形象直白,浅显易懂。
(二十五)河中石兽 一、写作认知全文后填空题。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下游,依据是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湮于沙中,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水兵则判断其在上游,是因为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 二、对以下句子译者不当的一项就是(c)
三、分析最后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引人深思。
四、译者第三段。一个旧水手听到了RocoForex的话后,笑着说道:\"凡是掉进河里的石头,必须至上游方向去找.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而重,泥沙的特性吉而重,水流无法淹没石头,而C7998A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被以太风面的地方冲刷泥沙,构成陷坑,越高亢浅,浅至石头底部半边悬空时,石头必然好像入陷坑.像是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就再次向前翻转,如此一再跳跃不停,石头就可以逆水而上了.至下游回去找寻石兽,固然荒谬;在石兽沈入的深处回去找寻,不是更荒谬吗\" (二十六)良马对
一、选文中岳飞从哪两方面去表明马的好坏的?饮食/精力。他指出“兴邦之材”和“驽钝之材”的区别就是什么?受高而不苟挑,力裕而不图挟/寡取易盈,不好逞极易愁。 二、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c)
三、表述加点词的含义。1.然非精洁受(然而)2.若无事然。(的样子)3.意外相继以死去(而)
4.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用) (二十七)胸有成竹
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
1.而节叶具矣。(呀)(确实)2.岂复有竹乎(呢)(质问)3.太少四纵则逝矣(了)(感慨)
4.苛政猛于虎也(啊)(判断) 三、表述加点的词。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幼芽)2.岂复有竹乎(再)
3.今画者实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辛苦之(嵌入)(拼接)4.以追其所见(追缴) 四、胸中必须先有鲜活的形象,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造型。 (二十八)借书速还(宋濂《黄生借书说道》)
1、与“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2、给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挑选恰当的意义。
①余劝时即嗜学。(a)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③余因得遍观群书(c) 篇二:课外文言文写作技巧及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及训练
第一步:快速下载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融合注解Seille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写作问题设计存有三种类型,即为词语表述题、句子译者题和内容认知题。对于相同的题目则使用相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译者题:译者句子必须在意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表述出(意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下出(意译)。在译者句子时须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留存原样,不必译者。比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贬任巴陵郡(地名)”。可以把这个句子译作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贬谪了官,搞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当删掉。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中推论,并无义,应当删掉。可以把这个句子译作为:陈胜就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定句式(例如主谓消音、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译者时必须并作适度的调整。比如:“甚矣,汝之别列兹尼基(主谓消音)!”可以把这个句子译作为:你的不能精明也太轻微了。④所译者的句子若就是省略句,则必须把省略了的成份增选出。比如:“实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以把这个句子译作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贴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北人不晓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日:“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日:“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出生水而日土产,此挤②弱无人知晓以为言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4分)
(1)以下与“席上甲壳类菱”中的“甲壳类”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 a.衣食所安b谨食之,哩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以下与“欲以回去冷也”中的“回去”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 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回去d俸回去书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出生水而日土产,此坐强无人知晓以为言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2分)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离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者臣去臣:我b.方北面而抱持其驾为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之:往,去d.吾用多用:用处
2.译者“马虽荣,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2分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写下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救赎。(不少于30字,2分后)请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跑。虎无人知晓兽畏已而跑也,以为畏狐也。 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帝并使我长百兽。――上天使我为百兽之短。 b、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跑。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2、表述划线的字: 长()子()走()然() 3、写下这则寓言的寓意:. 好问
君子之学必好反问。反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门庭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始至事,辨其小矣,而或无人知晓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②而或不始至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④舍问,其奚决焉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门庭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皈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请问: 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死彘(猪)。”妻适市反华,曾子欲钓彘杀死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言也,等待父母而学者也,听到父母之教。今子欺之,就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有错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死彘反华:。同“抵” 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2.恳请把“今子欺之,就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译者为现代汉语。(2分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请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俱乘船暂避,存有一人欲依附于,歆则容易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败走,王欲舍发高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萨其自托,宁可以相弃鬼神?”遂偕同人乐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好坏。 华歆、王朗:都是东汉时人。
1.(3分后)译者文中划线:华歆、王朗俱乘船暂避,存有一人欲依附于,歆则容易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
2.(4分)读了上文你认为华歆、王朗哪一个做得对,并简要分析理由。 醉人击虎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1.以下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就是()项: a.必坐守之以俟其醒b.杖击之
c.之山下月暗处d.而气以盖之矣
2.“杖击之”中“杖”应解释为,下列句子中哪一项也有这种用法的词()。a.尉果笞广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弦而鼓之d.斗折蛇行,黄稠可知 3.给文中框出的语段注上标点。
有人夜自外归见存有物躺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为逸回去之山下月暗处则虎也就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4.如果将老虎看作邪恶势力的化身,以你对本文的理解,有什么启示: 王充念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篇三: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写作练 一、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闻乘间(2)以文字反问之。云:“并无它之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并作文字太少,又倔读书,每一篇出来,Loupe过人,如此鲜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斥责(5),多野扇Q1567A之。” 【注释】(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 (4)[患]毛病、弊端(是)。(5)[斥责]偏爱,抨击。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闻()之术()过()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闻乘间以文字反问之()(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3)多野扇Q1567A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请问:
二、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回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反问之,曰:“欲并作针。”太白美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存有武氏岩。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1、表述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还()去()方()欲()
2、表述以下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到之()(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4.用一个成语去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道说道本文给你的救赎。 三、螳螂捕蝉(《说苑》)
吴王欲南征荆(1),宣告其左右曰:“敢于存有谏者死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容丸操弹(3)于后园,茜粘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去,何苦区厄尚如此!”对曰:“园中存有一棵,其上加蝉,蝉高居暮,饮露,无人知晓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挑蝉,而无人知晓黄雀在其倚也;黄雀延颈,欲鸽螳螂,而无人知晓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罔顾其后之存有患上也。”吴王曰:“圣子!”实乃辞其兵。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5)[务欲]一心想要。(6)[前利]眼前的利益。 1.表述提括号的词。
1)如是三者(旦):2)(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3)无人知晓黄雀在(傍)也:4)黄雀(惹来)颈: 2.翻译下列句子。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容丸操弹于后园,茜粘其衣,如是者三旦。 答:
3.文中舍人给吴王将的哪个寓言故事劝服了吴王?
1
4。最后吴王罢了兵,是因为他想起了什么?(根据内容猜测) 5.还有一个寓言故事和这个相似,你知道是什么吗? 四、王充念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解】(1)[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知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就是他草创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徒矣()师事()辄()遂()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王充的“不好博览而违犯章句”就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自学内容、学习态度d、自学方法、自学范围 五、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大抵观书先须四书五经,并使其言皆自身利益吾之口。Quillebeuf精思,并使其意皆若自身利益吾之心,然后可以存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念得甜,则不待解说道,自晓其义也。余知言,读书存有三则,曰心至、眼至、口至。心无此此,则眼不看看认真,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背诵,绝不能记,录亦无法长也。三至之中,心到足矣(2).心既至矣,眼口岂没乎?注解:①漫浪:随随便便。②着急.:紧要。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存有得:②其义自见: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至”中,特别强调了_________的关键,这是因为(用原文短句负面提问)。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请问:
六、楚人学舟
楚①人存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到。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天下壮舟之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入,亟犯④大险,实乃四顾胆落,堕桨失掉柁⑤。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表述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后) (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 2.用现代汉语表述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后)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2 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解】(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精。(4)[患]毛病、弊端(是)。(5)[斥责]偏爱,抨击。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闻(曾经)之术(方法)过(少于)疵(弊病)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闻乘间以文字反问之(代词此所指欧阳修)(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此所指文章)
(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此指缺点) 3、欧阳修指出写下好作文的诀窍就是什么?
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写作提示信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阐释了作文的诀窍:一就是刻苦读书,二就是多动笔。今天念去,语带启迪。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解】(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顺利完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回去:(返回)方:(正)欲(想)还:(回来)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反问之,曰:\"欲并作针。\"(老妪)(2)研习而时习之(以前的科学知识)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3、译者文中横线的句子。
.答: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用一个成语去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道说道本文给你的救赎。 答:成语:持之以恒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写作提示信息】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顺利完成不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经一条小溪,看见一个老妇人在那里搓一根铁棒,(他深感怪异)于是就反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道:“必须把这根铁棒晒干针。”李白十分吃惊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来把自己的功课顺利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为姓氏武。现在那溪边除了一块武氏岩。 螳螂捕蝉(《说苑》)
吴王欲南征荆(1),宣告其左右曰:“敢于存有谏者死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容丸操弹(3)于后园,茜粘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去,何苦区厄尚如此!”对曰:“园中存有一棵,其上加蝉,蝉高居暮,饮露,无人知晓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挑蝉,而无人知晓黄雀在其倚也;黄雀延颈,欲鸽螳螂,而无人知晓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罔顾其后之存有患上也。”吴王曰:“圣子!”实乃辞其兵。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委身曲附]弯曲3
着身体,蒙着前肢。(5)[务欲]一心想必须。(6)[前利]眼前的利益。 1.解释加括号的词。
1)如是三者(旦):早晨2)(子)去,何苦区厄尚如此:,代指,你 3)不知黄雀在(傍)也:旁4)黄雀(引)颈:伸 2.译者以下句子。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请问:舍人中有个叫做太少孺子的想要劝谏又不敢,于是拿着弹弓和弹丸走进后园,鸿雁浸湿了衣服,这样一连三天.
3.文中舍人给吴王将的哪个寓言故事说服了吴王?(寓言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最后吴王罢了兵,是因为他想起了什么?(根据内容猜测)
吴王想到若攻打楚国,必然损耗国力,难保别的国家不会象黄雀伺蝉那样,在吴伐楚之时乘其便利,攻打吴国。
5.除了一个寓言故事和这个相近,你晓得就是什么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阅读提示】
本文通过年长的侍从官给吴王谈的这个故事,劝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无法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怀身后的祸患。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舍人名叫少孺子,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傍。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王充念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解】(1)[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知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就是他草创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徒矣()师事()辄()遂()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王充的“不好博览而违犯章句”就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自学内容、学习态度d、自学方法、自学范围 【阅读提示】
本文描述了王充念书的故事,其中的“不好博览而违犯章句”算是一种较好的自学方法。译文:王充字仲任,就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徒而去。王充小时候就丧失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赞扬。后来至京师,在太学念书,扶风人班彪(汉代知名史学家)搞了他的老师。王充讨厌广为的写作书籍而且不剥章死守句。由于家里愁,没4
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注解:①漫浪:随随便便。②着急.:紧要。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存有得:斩获②其义自见:同“现”,明白③自晓其文: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3.作者在“三至”中,特别强调恨意至的关键,这是因为心既至矣,眼口岂没乎。(用原文短句负面提问)。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请问读书必须四书五经精思,必须努力做到“三至”。
译文:一般情况下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解】①楚:古国名。②八折:掉头。旋:拐弯。③椎:用椎敲。古代登陆作战,行进时以奏乐为号。④欤:忽然。犯下:遇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始折旋疾徐(快)(2)实乃四顾胆落(看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遂以为天下壮舟之之术。
便以为全学全了驾船的技术。椎(同‘槌’)鼓速进:击鼓快进 (2)椎鼓径入,亟犯大险,实乃四顾胆落,堕桨失掉柁.
用椎敲鼓径直前进,突然碰到大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柁失去操控。 3.本文说人们的道理就是:学会一门科学知识或一种技术,都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刚入门就以为掌控了一切,这种见解就是大忌的。
“楚人学舟”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学东西,不能自以为是,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