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024-03-01 来源:客趣旅游网
长沙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王铮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第1期

文/ 王铮、周珊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75

【摘要】长沙市湘江风光带素有长沙“外滩”之称,其南起长沙黑石铺大桥,北至月亮岛大桥,单边总长约26 公里,是打造城市品牌,宣传城市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在通过对湘江风光带建设的调研之后,本文对风光带景观的建设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进而总结出了风光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湘江;风光带;问题分析

一、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沿江风光带的现状分析

目前,湘江两岸风光带总体建设大部分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根据桥梁将湘江划分为12 个区段。基本的评价因素为:自然景观、人工植被、景观小品、活动空间、人流使用、配套设施、亲水性、可达性。本次评价体系中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值均为1。

每一项因素设置总分为5 分:分数由5-1依次递减。最后的总分亦划分为五个区段并有相应评价(满分为40 分): 8—13 分为差;14—20 分为较差;21—26 分为一般;27—34 分为较好;35—40 分为好。分段实施建设情况综合评价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同一区段内的河西风光带的实施建设情况普遍比河东要好,六个区段

的总分之和河西(141)亦高于河东(122)。总体上而言,河西风光带的整体质量要高于河东。

本文选择得分高的和分数相对低的具有代表性的区段,进行对比分析:

1、猴子石大桥——橘子洲大桥( 河西)

该区段风光带的形式主要与河西大学城以及岳麓山景观遥相呼应,结合防洪堤岸布置,城市道路通过人工缓坡与风光带自然衔接,另一边则通过台阶、步道以及自然缓坡、驳岸等与水面相连。景观层次感强,视野通透,空间收放富有节奏。配套设施齐全,人气较足。

2、猴子石大桥——橘子洲大桥(河东)

该区段南半段以自然缓坡景观加人工亲水步道为主,宽度较小,与道路之间有一定高差。北半段以人工绿化为主,植被小品丰富,通过台阶与踏步制造高差,并结合人行道与滨江道路紧密相连,开敞空间丰富,使用者较多,但有的地方与水面保持一定高差,并边缘处设置围栏,亲水性较差。

3、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河东)

该区段从橘子洲大桥至象棋广场是河东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广场、步道、踏步、小品以及丰富的植被来营造景观特色。开敞空间充足,层次丰富多变,配套设施较齐全,人气较足。通过广场码头等形式与水面相连,提高了亲水性与空间品质。

4、银盆岭大桥——三汊矶大桥( 河东)

该区段绿化以草坪、灌木为主,适当搭配乔木。铺装、小品以及各类配套设施齐全,并建有一条崭新的自行车道。空间开敞明亮,人气略显不足。与城市道路之间被建筑及绿化隔开。

(二)城市家具的现状分析

整体上可将城市家具分为三大类型:标识系统、环境小品、城市雕塑。河东与河西已建成风光带区段的城市家具的建设情况较好,而未建成风光带区段的城市家具的建设情况较差;城市家具中的标识系统一类的建设情况总体上较好, 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应当注意城市雕塑的建设。

二、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地段景观过于单调,便民设施缺乏

湘江风光带作为室外活动空间,相应的便民设施却很是缺乏。除此之外,商业设施也较缺乏,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流动的,管理极为混乱;另一种是大型的茶馆、咖啡厅,虽然正规,但外观与周边的环境不够协调。

(二)风光带设计近水而不亲水

与湘江水体的联系不足,沿江区域能够下到湘江水边的设施寥寥无几。亲水设施缺乏还会降低风光带的安全系数。

(三)环境景观存在管理上的不足

许多不文明行为,给环境景观造成了破坏。部分市民将垃圾丢弃在风光带,有些草坪被毁得千疮百孔,为数不多的公厕无人看管,质量不高,整个风光带环境景观的管理还需加强。

三、湘江风光带景观建设的建议

(一)滨水风貌整体塑造

依据沿江不同地块的用地性质,区域的不同定位,统筹协调滨水景观的建设,在确保滨水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进行整体风貌的塑造。

(二)创造空间的多样化

规划与设计更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多种植被的搭配覆盖,开敞空间的收放布局,滨水廊道的自如伸缩都将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丰富空间体验。

(三)培养公众参与的意识

在设计规划阶段,要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这样才能将沿江空间的利用做到相对的合理化,这也是人性化设计的一大体现。建成维护阶段,要加大对公共设施、资源的监督与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