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强化栏目策划 做活民生帮扶系列新闻——浅谈新时期新闻帮扶类节目的出路

2022-08-18 来源:客趣旅游网
广电视角

强化栏目策划  做活民生帮扶系列新闻

——浅谈新时期新闻帮扶类节目的出路

谢玉凤

(南宁电视台,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在现代化大众传媒事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闻帮扶类节目同样也需要重点加强栏目策划,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首先对新时期新闻帮扶类节目的特色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分析了新闻帮扶类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闻帮扶类节目的发展出路,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闻帮扶类节目;节目特色;民生实质;传播途径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0-0114-01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我国大众传媒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新闻帮扶类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等方面越来越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新闻帮扶类节目在创办和发展的不同阶段,集中反映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社会价值观和民众心理需求等。因此,如何在现代化大众传媒途径和手段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探寻出新闻帮扶类节目的出路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闻帮扶类节目的特色

作为一项贴近大众生活的服务类型节目,新闻帮扶类节目在创办和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征。新闻帮扶类节目占据了社会舆论发布的制高点,成为有效沟通国家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新闻帮扶类节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也体现了新闻媒体工作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与其他类型的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相比,新闻帮扶类节目最大的特色是“帮理不帮人”。这一特色在实际的节目策划和组织过程中集中体现为当市民群众有帮忙的需求,新闻帮扶类节目的主编和记者会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客观公正地判断,以理性的态度听取各方的意见,

[1]

从中寻找到矛盾存在的根源,并加以科学的解决。

三、新闻帮扶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新闻帮扶类节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社会公众解决了疑难问题,但是在其发展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一)加剧二元对立

民生新闻帮扶类节目的介入虽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使弱势群体的诉求得到满足,但分析实际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新闻帮扶类节目通过帮扶实现帮扶结果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公众的弱势感。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被帮扶的群体经过电视节目的曝光,在公众视野中成为弱势群体。并且,新闻帮扶类节目的曝光还会使公众对被帮扶对象处于弱地位,多种复杂情感相互叠加,会使社会环境

[2]

中的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产生对立和冲突。(二)缺少深度探寻

就目前我国新闻帮扶类节目的发展情况来看,新闻帮扶类节目习惯了从民众生活中的细微环节出发,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增强新闻事件内容的可信度,满足公众对于社会生活中贴近自身实际事件的了解需要。但是,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新闻媒体,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仅需要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还要积极地承担

114

起社会职责,要有能力透过社会现象发掘事物背后的

本质性内涵,并以此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发展意见。但是,从新闻帮扶类节目的实际组织和发展可以看出,国内新闻帮扶类节目仍旧缺少此类深度探寻的发展,使各项节目失去了对受众的吸引力。(三)遮蔽民生实质一般情况下,新闻帮扶类节目的工作重点都放在社会生活、市井民生群体,新闻线索的获取主要通过热线,新闻播报和帮扶的内容较为繁杂,主要表现在医保报销、装饰装修、物业水暖等方面。此类问题多为帮扶的重点领域,但是在实际的组织和工作中,此类问题的协调难度较大,并且在实际的运作环节中可能出现同质化和碎片化的现象。基于个体事件展开的点对点式的服务,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的目的十分明确,多个事件主体的共同介入会使新闻帮扶主体的话语权受到限制,并且在大多数的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个体化和公共性质的需求会产生矛盾冲突,为满足受众的市场需求,会弱化新闻帮扶类节目的表达能力。

四、新闻帮扶类节目的发展出路通过前文的分析能够了解到,新闻帮扶类节目在发展中面临着严峻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发展原则,谋求新闻帮扶类节目的新出路。(一)加强策划弘扬主旋律

在转型突破和创新发展的期间,新闻帮扶类节目的工作人员和社会媒体人不能遗忘初心,要始终摆正自己的定位,明确自身的职责。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地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积极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提升科学技术的应用效率,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扩大新闻帮扶类节目策划和发展的水平,为弘扬社会主旋律、深入贯彻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更加积极有益的指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新闻帮扶类节目中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发展理念等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党和政府的建设要求,而且也不符合社会群众对于新闻帮扶类节目的需求。对此,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要从节目的规划和设计环节出发,在坚守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同时,实现节目科学合理的转型,将党和政府的发展理念和管理制度等传播到基层群众当中。同时,做好群众发言的扩音器,选取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将人民群众的声音上传给党和政府,确保群众急需解决问题都可以得(下转第116页)

广电视角

综艺节目有着高复制、易复制的特点,文化类综艺节目虽然拥有当下最健康的节目形态,但是很难保障它不被复制。一旦出现大量的同质化节目,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节目形态将迅速瓦解。因此,对于该类型的综艺节目,我们应该在保持其优良的节目元素及机制不被改变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打造该类节目的品牌化差异,让该类节目形态更加丰满。另外,在坚守文化内涵的同时打造娱乐外壳,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在充满趣味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地传承文化,这样才能将此类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挥到极致,并有效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只有凭借开辟新语境的勇气,契合时代的精神内核,不盲目模仿,才能做出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综艺节目。

(二)深度挖掘节目的文化内涵

感官层次的快乐是片刻的精神愉悦,但那种引起共鸣的快乐、深层次思想交流的快乐,甚至创造、发明的快乐要比感官快乐的程度深得多,这正是当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缺乏的内容。虽然《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已经成为流量和口碑的大赢家,但优秀的综艺节目不仅可以借助本土文化的优势,利用观众熟悉的元素制作节目,还可以通过观众不熟悉的差异化内容和价值,赋予节目巨大的张力。

(三)摒弃浮夸烦琐的节目包装

一个节目包装得再精美也掩盖不了其节目的本质内容的缺憾。一个节目如果不具备优秀的内核,即使再奢华的包装也改变不了节目的本来面目。例如,在《朗读者》中,一个朗诵大师即便把电话号码本朗诵得声情并茂,人们也听不了多久;相反,如果一个严重口吃的患者声称“你们单位门口早上发生的恐怖袭击”,你一定会瞪大了眼睛从头听到尾。因此,像《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暂时的成(上接第114页)到全面解决,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培育

[3]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打造多样化传播途径

作为电视媒体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帮扶类节目在新的发展时期要结合新的传播媒介,以全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扩大节目的社会影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比如,我国某电视台的新闻帮扶类节目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节目内容和节目传播方式要有效结合,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品质更佳的节目。对此,该电视台的新闻帮扶类节目将内容的创新和传播途径的发展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借助现代化社交媒体当中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和官方客户端等,与传统的电视和PC终端形成了相互配合的发展模式。构建“平台+网络”的发展模式,快速地实现了与现代化信息社会的融合。通过多屏播放的方法,扩大了新闻帮扶类节目的覆盖面积,进而增强了新闻帮扶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三)开辟移动端播出路径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之外,在新的发展时期,新闻帮扶类节目还需要积极开发移动端播出路径,摆脱传统新闻媒体自说自话的发展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新闻媒体内部,参与到完善服务链的工作当中,以此提高公众对于新闻帮扶类节目的信任度,为迎接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我国某地区都市

116

功并不代表以后。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走红只是开始,

要想这类节目走得更远,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保证节目质量。观众接触传媒产品获得的感官冲击引发的是视觉停留,而继发的文化渴求则依赖产品的文化内涵。从传媒产品的营销角度来看,营造娱乐氛围是产品的“包装”,而后继的文化积淀才是“娱化”产品的营养成分。我们所说的内容,就是节目的营养成分,它能带给观众新体验、新知识、正能量,寓教于乐,让人们在趣味性极强的节目中感知真善美。

五、结语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本文通过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概述,探析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的原因、文化类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让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发展等,为致力于传播正能量的文化综艺走进平常百姓家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找到新的出口,促进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多元化发展。参考文献:

[1] 刘巽达.“春天”尚未到,文化节目更应放眼长线[DB/

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03-02.[2] 刘俊,胡智锋.多元类型的“井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

内容生产的新景观[J].中国电视,2015(02):22-25.[3] 过彤,张庆龙.《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

化探索[J].传媒评论,2017(3):33-35.[4] 孙晓.媒体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J].青年记者,2016

(13):63-64.[5] 素淡.文化类综艺节目:别止于“火一阵子”[N].中

国文化报,2017-02-24.作者简介:尹湘宁(1984—),女,浙江宁波人,助理编辑,就职于宁波广电集团总编室,主要从事收视率统计分析工作。

频道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并获得了一大批粉丝。通过在微信平台定时发布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新闻内容,提升了粉丝群体的活跃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电视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现金红包、奖品等方式提升互动频率,将电视节目观众转化为移动端的新闻媒体受众,拓宽了新闻帮扶类节目新闻内容的来源渠道,同时也扩大了新闻帮扶类节目的社会影响。

五、结语

新闻帮扶类节目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要在日常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深入、系统地分析新闻帮扶类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加强栏目策划,弘扬社会主旋律,打造多样化的传播和发展途径,开辟移动端播出路径,积极地扩大新闻帮扶类节目的社会影响,进而将新闻帮扶类节目打造成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参考文献:

[1] 高永亮.唱响时代主旋律 传递社会正能量——首届全国交通广播综合影响力发布会暨“帮扶类”节目分享会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1):124-125.[2] 邹文静,邹欢欢.电视调解帮扶类节目要践行和谐社会

主义价值观[J].新媒体研究,2016,2(17):189-190.[3] 卞海峰.社会转型中帮扶类节目的定位“校准”[J].

电视研究,2016(S1):155-1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