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美学角度谈论声乐艺术

2020-07-1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学教育 嘲 鲴 从美学角度谈论声乐艺术 回于鑫平 (成都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摘成都610106) 要】 音乐美学重点在研究声乐的审美和本质,任何声乐作品都是建立在自成一体的声乐美学基础 上,这个基础决定了声乐创作的美学品质与风格,美学观念不但决定了声乐作品的审美选择,对声乐教学的 观念与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当前对声乐艺术的美学探讨越来越成为众多音乐创作者与音乐教育教学 工作者特别关注的焦点之一。文本笔者简单从美学角度谈论声乐艺术的内容和特征。 [关键词】声乐技术:美学角度:音乐美学:审美:鉴赏 音乐美学重在研究声乐的审美和 本质,任何声乐作品都是建立在自成 体的声乐美学基础上,这个基础决 定了声乐创作的美学品质与风格,而 且,美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声 乐表演者与创作者的艺术高度与深度。 从一个鉴赏者的角度来看,不但决定 了声乐作品的审美选择,对声乐教学 的观念与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 当前对声乐艺术的美学探讨越来越成 为众多音乐创作者与音乐教育教学工 作者特别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美学角度介绍声乐艺术的 内容 歌词的意境美。在声乐艺术中,创 作者与演奏者主要是为了传递一种情 感,将自己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这 种情感主要就凝聚在歌词、歌曲、歌 声当中。其中,“词”是用来表达情感 的重要核心部分。艺术工作者在创作 歌词时,就是要在其中寄托一种感情, 作词者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演 奏者用肢体动作和声音语言体现出来, 传达给提到歌曲的人群,让更多的人 群能够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情感。这个 作词的过程就是词作者对客观事物的 反馈及自身内心情感的描述。特别是 我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随着声调 的变化,高低起伏,有利于我们表达 情感。再加上歌词的诗化语言,为听 者构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从而形成 了良好的意境美。 歌曲的旋律美。“曲”作为声乐艺 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作曲者通过使用 常见的音乐元素,例如配乐、节拍、旋 律、和声、复调、曲式等,对提供的 歌词进行整体的包装设计,再结合表 演者的情感表达,形成一个有机的体 系,将声乐作品的艺术情感更加充分 的表达出来。音乐本身的重要特征就 是旋律,旋律是音乐的骨架,将歌词 具体的音乐化,可以说,没有旋律就 一一、完不成声乐作品,歌词的表达需要依 附旋律的支撑。所以,旋律也是声乐 艺术的重要本质特征,它为声乐艺术 的美学探讨提供了直观的线索。 歌声的声腔美。“声”是音乐审美 的客观因素,是歌唱者在顺应词情与 曲情的基础上,通过歌唱与配乐,将 音符转变为一种艺术形式,将词、曲、 声中蕴含的情感抒发出来,让听者能 够受到感染气氛,与之产生共鸣。声乐 需要依靠人才能表达,其最终目的就是 依靠演唱者的声腔条件将词曲表达给观 众,而演唱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声腔, 才能将歌词、歌曲、歌吊实现协调,表 现其美感,声乐美离不开人的声腔美, 所以说,人的声腔美也是音乐美学的重 要部分,一个歌唱者,只有具备良好的 嗓音,才能成为声乐艺术中的主角,才 能实现声乐的艺术美。 二、从美学角度分析声乐艺术的 本质特征 1、声乐艺术的核心是人。音乐是 人类创造出来作为享受的艺术品,其 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入的再创造力,人 是声乐艺术的核心领域,所以,具备 良好声腔的演唱者比一般人演唱的音 乐更容易被人喜欢喝传递。 2、声乐艺术源于民间。声乐作品 的创作、演唱与传送都要依赖于民间 音乐艺术,很多声乐作品都是来源于 民谣、民歌 这些民歌、民谣凝聚了 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经过很多人的 美化,逐渐上升为声乐作品,随之声 乐作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内容形式 更加丰富。 3、声乐艺术与文学密切相关。很 多声乐作品就是将各种语言诗化,使其 能将声乐内涵更准确、更明朗的表现出 来,让听者能够很容易体会到这种艺术 内涵,给听音乐的人提供更多想象的广 阔空间。而诗歌是文学的重要分支,吟 唱的基础就是歌词的韵律,两者之间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可以说,是声乐 美化了文学,文学又扶持了声乐。 三、结论 声乐艺术与美学是密切相关的,可 以说声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美学艺术 的支持,而音乐美学的观念对声乐作 品的风格与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也 是对声乐艺术工作者的音乐修养和艺 术素养的重要表现。作为艺术教育者 和艺术爱好者,要重视声乐艺术的系 统性、科学性研究,提升自身的审美 标准,深刻研究音乐美学,对声乐艺 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l】黄薇.美学视域中的声乐艺术[J]. 学术论坛.2011年o4期. [2]张建军.美学视域中的声乐艺术【J】_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05期. 【3】薛丽春.论声乐及其艺术表演中的 情与声【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o4). …马鑫明.声乐艺术表演的心理历程 及趋势[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O1). [5】宋春燕.声乐美学学科中的应时之 作——读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有感[J]. 人民音乐.201l(o4). [6】冯长春.哲学美学与音乐分析的融 会——茅原先生音乐美学研究特色管窥[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4).0 【71方建军.当代音乐美学学科建设的 新成就——《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 卷)》评介【J].人民音乐.2004(08). 【8】陈龙.美学视域下的当代中国民族 声乐艺术【J].群文天地.2012(o4). 作者简介:于鑫平(1983一),女,山 东青岛人,硕士,助教,成都大学音乐舞蹈 系教师,担任成都大学长笛专业教师教学工 作、成都大学乐团助理,四川音乐学院管弦 系长笛专业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毕业,师从 四Jll音乐学院朱骥教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