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起布鲁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2020-12-17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一起布鲁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刘胜萍

【摘 要】目的 了解布鲁菌病暴发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方法 对患者及密切接触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布鲁菌病血清学检测,开展病例诊断、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结果 共调查38例,12例确诊为布鲁菌病,罹患率为31.6%.结论 因引进未经检疫的外地奶牛,而相关接触人员缺少有效防护,导致本次布鲁菌病暴发疫情.因此应提高对布鲁菌病防治工作的认识,从源头控制布鲁菌病的输入,做好人畜间布鲁菌病疫情监测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 【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46)007 【总页数】2页(P705-706)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健康教育 【作 者】刘胜萍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职业病科,合肥,230022;合肥市职业病防治院,合肥,23002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16.7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属于布氏菌属的小型革兰氏阴性球菌引起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我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后,

布病疫情有回升的趋势,北方局部地区出现疫情暴发和流行[1]。安徽省是布病的非流行区,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安徽省每年都有大量从外地引进的牲畜良种,如果未经有效检疫,可导致传染源的输入,从而可能导致人布病的局部暴发。2009年5~6月,安徽省某市一乳业公司的部分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大关节痛(或)和腰背痛、睾丸痛以及头痛、头晕等症状,被确诊为布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一起布病暴发。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1.1 一般资料 该公司共有员工38例,其中兽医7例、挤奶员20例、行政勤杂人员11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6~67岁,平均42岁。

1.1.2 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发热、乏力、大关节痛、腰背痛等,其中大关节痛或腰背痛11例、乏力10例、头痛头晕7例、发热(不规则低热为主)6例。所有患者发病期间均未出现过充血性皮疹、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仅1人有浅表淋巴结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8例男性患者中7例有睾丸(或)和附睾的慢性病变,有6例伴有精索静脉曲张,还有4例同时伴有鞘膜积液;4例女性中有1例附件有囊肿同时伴盆腔静脉曲张。

1.2 方法 对患者住院病史记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集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血液标本,由黑龙江农垦总医院和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布病试管凝集试验检测血清布病抗体。检测试剂、方法及诊断参照WS269-2007布鲁菌病诊断标准[2]。 2 结果

2.1 疫情基本情况 安徽省某市一乳业公司为示范奶牛养殖场,2008年下半年因生产经营需要,从西部地区引进100多头奶牛,企业奶牛总数达800头。2008年

底养殖场怀孕奶牛流产率明显增高,有关技术人员采取多种方案进行治疗都无明显效果,2009年初经专家建议进行布病检测,检测结果为奶牛感染布病。2009年4~5月,该公司按照有关规定逐步开始采取宰杀、焚烧等方法无害化处理病牛和可疑病牛及相关受污染物品。2009年5~6月陆续有员工出现发热、头痛、头晕、大关节痛(或)和腰背痛、睾丸痛等布病症状,公司组织所有员工到淮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将12例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的人员又送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查,这12例患者后来送黑龙江农垦总医院接受正规的抗布病治疗,最后又来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检查及职业病诊断。布病患者12例,均有感染奶牛接触史;其中男8例,女4例;兽医3例、挤奶员6例、行政勤杂人员3例,有3对是夫妻。 2.2 实验室检测 共采集了38例血样进行检测,其中26例试管凝集试验阴性,10例试管凝集试验为1∶100~1∶400,2例试管凝集试验为1∶50,之后复查试管凝集试验上升为1∶200,且B超等辅助检查显示有睾丸附睾炎及精索静脉曲张。12例中曾有3例出现一过性肝功能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轻度增高,白细胞<4.0×109/L的有2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者1例,血沉加快1例。 2.3 其他检查 心电图ST段压低2例,X线胸片检查全部正常。

2.4 治疗 所有12例患者经诊断后都接受了规范化的抗布病治疗,采用多西环素(200 mg/d)联合喹诺酮类或利福平(600~900 mg/d)或半合成青霉素类治疗6周,同时辅以胸腺肽、金水宝和复方丹参滴丸等增强免疫力和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经过积极治疗12例患者中,5例痊愈无任何慢性病变,7例还存在睾丸(或)和附睾及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的慢性病变。

2.5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该公司引进未经布病检疫的病牛感染了公司原有的奶牛,奶牛感染布鲁菌后发病、流产,兽医、挤奶员及其他人员因接触感染布鲁菌的奶牛而发病。12例患者均有感染奶牛接触史,其中3对为夫妻,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奶牛及其排泄物,也可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3],从而造成此次人布病的

暴发。 3 讨论

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在流产和分娩时大量病原菌随胎儿和分泌物排出,也可经乳汁及其乳制品进行传播[2]。近年随着农牧业的发展及经营方式的转变,国内外本病发病率明显上升[4],2009年我国职业性布病共报道190例。由于传染源的种类、病原菌的种型、毒力和人群的免疫力水平不同,而表现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潜伏期一般为1~3周,最短仅3 d,最长可达1年。主要症状有发热、多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乏力、头痛等。主要体征在急性期有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2]。

安徽省为布病非流行区,以前从未诊断过职业性布病。本起疫情发生的某乳业公司,该公司以前从未有过奶牛感染布鲁菌病史,此次为牛种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也符合“牛种菌毒力较弱,对人致病较轻”的特点[2]。从奶牛出现明显的布病的临床表现到人出现布病的临床表现,有近半年的时间,即潜伏期可能长达半年。但本起疫情涉及的12例患者中8例具有慢性生殖系统病变,表明牛种布病虽然毒力较弱,但对生殖系统的慢性损伤尤其是对男性患者来说应引起高度重视。 造成此次人感染布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把好对引进奶牛的检疫关,未能及时诊断出奶牛所患的疾病,以及从业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措施。本次布病暴发疫情警示布病对人畜的危害仍然存在。安徽是农业大省,随着商品流通和农业结构加快调整,外地牲畜大量流入将成为常态,要切实加强布病的防控工作。布病的防治是社会系统工程,需领导重视,多部门密切配合协调才能进行。防治的重点:一是要加强畜间检疫、免疫工作,杜绝传染源输入,从源头控制布病病畜及其相关产品的接触及使用;二是要加大防病宣传力度,普及一些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的常

识,教育从业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5],提高患者及时就诊的意识;三是要加强包括兽医在内的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诊断能力;四是可以对从事高危职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五是要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加强卫生、动物疫病防控等部门之间合作,提高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卫生部布氏菌病专家咨询组.卫生部布氏菌病专家咨询组会议纪要[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4,19(4):255-6.

[2]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布鲁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S]. [3]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27-9.

[4]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其他职业病及诊断鉴定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50-5.

[5]戴艳丽,田建国.上海市青浦区一起布鲁菌病疫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10):799 -8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