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
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
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
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或问屈突通尽忠于隋而功立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何也答云若立纯诚遇明主一心可事百君宁限于两国尔!
(《新唐书·列传十四》节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命覆陇西牧簿 覆:回复 .B.通每向必持重 向:从前 .C.通兵关中兵击之,次安定 次:依次 .D.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简:选拔 .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朕不明,乃至是 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 .. B. 陛下以至仁育四海 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 ..C. 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 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 .. D. 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 其训勉士卒必流涕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屈突通“善战”和“忠诚”的一组是( )
A.①与宇文述共破杨率 ②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 B.①通发关中兵击之 ②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C.①通侯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 ②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D.①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②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即使在军无斗志的情况下,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即使在隋朝政事混乱时也从无叛心,后兵败被俘,虽未殉节而死,但其忠心依然为唐高祖所称道。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26分)
9.翻译和断句。(10分)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或问屈突通尽忠于隋而功立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何也答云若立纯诚遇明主一心可事百君宁限于两国尔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 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3分)
② “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4分)
答案:
5.D (覆:复核、复查;向:经过、到达;次:驻扎、驻营。)
6. D代词 他(A 竟然/于是,就 ;B 介词 用/介词 因为;C 那么/表判断,是,就是) 7.A(B项①言其奉命发兵,并非显其“善战”;C项②言其为官刚正,非见其“忠心”;D项②言其被唐高祖授予官职,并不能表明其“忠心”。) 8.C(“仍然能大获全胜,一生从无败绩”分析有误。) 9.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或问/屈突通尽忠于隋而功立于唐/事两国而名愈彰/何也/答云/若立纯诚/遇明主/一心可事百君/宁限于两国尔(共4分,错两处1分,错、漏,多断均算错)
⑵①屈突通假意说要撤军,(其实)却悄悄进入上郡。(“阳”,假意、表面;“旋”,撤回;“潜”,悄悄的,各1分)
②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 “家”动词,家住;“动”,动词,向东去;各1分。)
译文:
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迁居长安。出仕隋朝虎贲郎将。隋文帝命人复核陇西牧的文簿,查出隐匿的两万匹马。文帝大怒,收捕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吏共一千五百人,准备全部斩首。屈突通对文帝说:“人命至关重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政令抚育天下,难道容许因为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杀戮一千五百人?”帝叱责他,屈突通上前叩头说:“我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众人的死罪。”文帝醒悟了,说:“我不明此理,竟然到这个地步。现在应当免除慕荣悉达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全部按照减刑论处。后擢升为左武卫将军。上任后为官刚正,有人犯法时,即使是亲朋也不放纵。 隋炀帝即位后,派他带着诏书去召见汉王杨谅。在这之前,文帝与杨谅约定,如果有玺书召,验看敕字加点,还要与玉麟符相合,那么就能上路。待到这时,验看诏书没有点,杨谅觉得事情有变,责问屈突通,屈突通随口对答,毫无破绽,最终得以返回长安。大业年间,与宇文述一起击败杨玄感,因功升迁为左骁大将军。秦、陇等地群盗兴起,(屈突通)被授任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拥兵十余万盘踞在雕阴。屈突通调发关中军队进击敌军,驻扎安定,起初不与敌军交战,军中人都猜想他胆怯。屈突通假意说要撤军,(其实)却悄悄进入上郡。贼军未能发觉,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屈突通乘敌军毫无防备,夜晚选择精锐士兵偷袭打败敌军,斩杀刘迦论连同其他贼人共万余首级,埋在上郡南山封土做成高冢,俘虏老弱数万人。后来隋朝政治更加混乱,盗贼越来越多,(朝廷)军士毫无斗志,诸将大多沦陷。屈突通所到之处非常谨慎,虽无大胜,也未打过败仗。
高祖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交战后久攻不下,高祖于是留下兵部分力包围河东。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 时常自己抚摸着脖颈说:“应当为国家受人一刀!”他训导勉励士兵时必定流下热泪,所以士兵们力气虽然用尽,但人们还是被他的精神激励。皇帝派他的家僮前往招降,屈突通催令斩杀家僮。不久听说京城平定,家人全都沦陷,于是留下桑显和保卫潼关,自己率兵将前往洛阳。刘文静派遣窦琮、段志玄率精锐骑兵追至稠桑,屈突通列阵抵抗他们。窦琮让他的儿子屈突寿前往劝降,屈突通大喊到:“往昔与你是父子,现在就是仇敌了!”命令身边人射杀屈突寿。桑显和对他的军兵大声喊道:“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众人全都丢掉兵器。屈突通知道无法解脱,于是下马面向东南,连连叩拜哭喊到:“我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于是被俘,押送到长安。皇帝慰劳他说:“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屈突通哭着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皇帝说:“这是隋朝的忠臣哪!”释放了他,授职为兵部尚书、蒋国公,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有人问:屈突通对隋竭尽忠诚,为唐立下功劳,侍奉两国君主然而名声更加显著,为什么呢?回答说:如果为人正直,为臣忠诚,遇到圣明的君主,一心可侍奉多个君主,岂局限于两个国家!
二、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僭用玉器等物者,帝以久劳不问。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
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节自《明史·顾成传》,共676字)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群蛮叛服不常 常:长久 .B、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 仆:倒下 .C、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胶:搁浅 .D、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 罢:废除 .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被召至京也 燕王解其缚曰 ..B、诸蛮隶普定者悉平 仆持刀者,脱归 ..C、留成列栅以守 文其身以自异 ..D、成负舟而行 成斩所俘而纵其一 ..
7.下列句子都能够体现顾成“善谋画”的一项是( )(3分) ①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②成斩所俘而纵其一
③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 ④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 ⑤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8.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成长相魁梧,力大无穷,擅长骑马使长枪,但却始终不肯带兵。
B、顾成抵御燕师,被俘后投降了燕王,被重用。燕王即位后,封其为镇远侯。
C、顾成被召到京城,皇帝命他辅佐太子监国,顾成却婉言谢绝。
D、在贵州时,有人告发顾成受贿并逾越使用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玉器等物。但皇帝念其劳苦功高,未加追究。 9.断句和翻译(10分) (1)断句(4分)
时 群 小 谋 夺 嫡 太 子 不 自 安 成 入 辞 文 华 殿 因 曰 殿 下 但 当 竭 诚 孝 敬 孳 孳 恤 民 万 事 在 天 小 人 不 足 措 意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
②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
答案:
5、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B(仆:动词,使……倒下,击倒。)
6、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C(其: 人称代词,“他”;表领属的人称代词,“他的”。者: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人”。以: 连词:表目的。而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7、本题考查考生信息筛选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B(①④表示的是力大、勇猛。②③从正面,⑤从侧面,表现顾成的“善谋画”的军事才能。)
8、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A(“但却始终不肯带兵”错,原文是“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
9、断句。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一共断7处,错两处扣一分。) 翻译: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 ①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
顾成的祖父以操舟为业,(架船)在长江、淮河间往来谋生,于是就安家在江都。 (关键点:“业”名词意动,“以„为业”;“家”的名词活用动词,“安家”;句意,各1分。) ②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
太子仁厚聪明,诸大臣都很贤良,辅助引导太子的事不是我这样愚笨的人能够胜任的,我请求让我回到贵州去防备少数民族作乱” (关键点:及,归,判断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顾成,字景韶,祖籍湖南湘潭。顾成的祖父以操舟为业,架船在长江、淮河间往来谋生,于是就迁居在江都(江苏省今扬州地区)。顾成长相魁梧,力大无穷,擅长骑马使长枪,用文身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明太祖朱元璋渡江。顾成投军于太祖部下。因其勇猛,被选为太
祖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擎掌华盖。顾成有一次跟随太祖渡河,渡船被搁浅在沙滩上,顾成竟背船而行。
攻打镇江,顾成带十个勇士突击到城内,被敌人抓获。他带的十个人皆被杀,顾成却一跃而起,挣断绑绳,打翻拿刀要杀他的敌人,逃回城外。顾成引导部队攻城,把城攻下,因功授百户。大小数十战,顾成都立了功,于是升为坚城卫指挥佥事。攻打四川,攻罗江,捉获敌军元帅以下20余人,致使汉州敌军投降。四川平定后,顾成改任成都后卫。洪武六年,顾成擒获了重庆妖贼王元保。
洪武八年,顾成被调守贵州。当时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对中央时叛时服,顾成连年出兵,全部平定。后来,顾成作为先锋,又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征讨云南,首战就攻克了普定。傅友德命令顾成打好连接的木桩作屏障来守城。叛乱的少数民族数万军队攻城,顾成出营迎战,亲手杀敌近百人,敌人退走。但其余的敌军还在南城,顾成命令杀掉俘虏,只故意放走一个俘虏,对他说:‚我今夜二更就去杀你们‛。当夜二更,顾成命令吹号角放火炮,敌人全部吓跑,缴获敌军丢弃的武器衣甲无数。顾成被升为指挥使。普定地区叛乱的少数民族全部被平定。
洪武十七年,顾成又平定了阿黑、螺蛳等十余寨的少数民族叛乱。第二年,顾成给皇帝上书取消普定府,把普定府管辖的地方分为三州,由六位官员管理。顾成被升为贵州都指挥同知,这时有人告发顾成受贿并逾越使用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玉器等物。皇帝念其劳苦功高,未加追究。
建文帝元年,任左军都督,跟随耿炳文抵御燕王朱棣的军队,在真定作战时被燕王的军队俘虏。燕王解掉他的绑绳说:‚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啊!‛顾成投降了燕王,被送到北平帮助燕王的儿子守卫北平。建文帝的军队围城,守城部队的调度、防御都听从顾成的建议。燕王继位当了皇帝,论功行赏,封顾成为镇远候。年俸一千五百石,并颁给了世袭文书,命他仍然镇守贵州。
顾成生性忠厚谨慎,重视读书学习,开始到北平的时候,只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领兵与建文帝的军队作战,赐给兵器也不接受。第二次镇守贵州,屡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少数民族叛乱,威振南方,当地人给他立生祠祭拜他。他被召到京城,皇帝命他辅佐太子监国,顾成叩头回答皇帝:‚太子仁厚聪明,诸大臣都很贤良,辅助引导太子的事不是我这样愚笨的人能够胜任的,我请求让我回到贵州去防备少数民族作乱‛。当时有些奸臣阴谋改立太子,因此太子忧心忡忡。顾成到文华殿向太子辞行,趁机劝太子说:‚殿下只该竭诚孝敬皇帝,兢兢业业为老百姓办事,万事在天,对那帮生事的小人不足费心‛。
永乐十二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死后被追封夏国公,谥号‚武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
①
‚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赃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此赃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②
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赦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删改)
[注]①掾:属官;属员。②缣:细绢。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诏部送徒诣河内 前往,到„„去 B.意屏人问状 使(人)退避
C.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赃千金,征还伏法 因犯„罪,触犯法律 D.帝怪而问其故 责怪,不满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 ②以资物簿入大司农 B.①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 ②意遂于道解徒桎梏 C.①县不得已与之 ②与克期俱至
D.①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 ②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3分)
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②遂令建进药而死 ③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 ④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⑤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⑥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大司徒侯霸公府时,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当时正值寒冬,钟离意就动员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县里不得已照办了。
B.面对服罪的檀建,钟离意没有处罚他,而是力排众议放他回去休长假。檀建回家后,父亲认为儿子的罪过应当以命相抵,就让他服药而死。
C.钟离意接受班赐之物后不拜谢,皇帝觉得他很清正,不但不怪罪,反而加赏他库钱三十万作为奖励。
D.防广吃官司坐牢,其间母亲病亡,防广哭泣不食。钟离意被他的孝心感动,就把他放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最终也被免除了死罪。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②此赃秽之宝,诚不敢拜。
【参考译文】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
建武十四年,会稽瘟疫大爆发,病死的人以万计数,钟离意只身(赴疫区)亲自抚恤(难民),筹集分发医药,所管辖地区的百姓多因他才得以保全并渡过难关。
钟离意被举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应召到大司徒侯霸公府供职。朝廷下令让大司徒府派属下押送囚犯到河内府,时值冬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便传下文书让县里替囚徒制作衣服,县里不得已给囚徒制作了衣服,但上书朝廷奏明此事。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皇帝。光武帝见到奏章后,拿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属下怎么如此尽心仁义呢?这个人的确是良吏。‛钟离意最终又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任凭他们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但与囚徒约定)在规定的日期都要到达(目的地),(结果)没有人违约。
后来,钟离意被授职任瑕丘县令。有个叫檀建的县吏,偷窃县衙里的东西,钟离意屏退左右悄悄地询问,檀建叩头服罪,钟离意不忍心施以刑罚,钟离意不忍施加刑罚,就让他长期休假。檀建的父亲了解(真相后),为檀建安排了酒席,对他说:‚我听说无道之君用刀杀人,有道之君用义罚人。你(在他手下)犯这样的罪,这是命啊!‛于是让檀建服药而死。建武二十五年,钟离意调任堂邑县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吃了官司坐牢,他的母亲病亡,防广哭泣不食。钟离意哀怜他,于是(打算)放防广回家,使他能为母亲办丧事。属下都规谏钟离意,钟离意说:‚如果获罪,由我一人承担;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大家。‛于是就把防广放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敛,通‚殓‛),果然回来坐牢。钟离意暗中将此事上报,防广最终被免除死罪。
显宗即位,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这时交趾太守张恢因贪赃千金,被追究押回京师伏法。(贪贿的)钱物等记录在案没收,交予大司农。朝廷下诏将这些财物分赐给群臣。钟离意得到珠宝,将它们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接受赏赐。显宗感到奇怪,便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钟离意回答说:‚我听说孔子厌恶‘盗泉’的名称,在盗泉边宁可忍耐干渴也不喝泉水。这些东西是贪赃受贿得到的宝物,(我)确实不敢接受。‛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真清正啊!‛于是改将库钱三十万赐给钟离意。调任他做尚书仆射。
当时,皇帝下诏赐予投降的胡人后代细绢,负责文案的尚书把细绢数量的十误写为百,皇帝看到司农呈上的文案,大怒,召来尚书郎,准备杖打他,钟离意于是进来叩头说:‚失误,常人都能够容忍,如果把懒散大意当作过失,那么我的职位高,罪责应较重;尚书郎职位低,罪责应轻一些,错误全在我一人,我应当首先被判罪。‛于是脱去衣服准备接受杖责。皇帝怒意消除,让钟离意戴好帽子并赦免了尚书郎。
钟离意做官五年,用仁爱恩德感化人,百姓多富足,后因长期卧病死于任职期间。 5.(3分)*D.【故:觉得奇怪】
6.(3分)*B.【A用;把。B.都是“介词,在”。C.动词,交给;介词,和、同。D.副词,竟然(如此);连词,于是,就。】
7.(3分)*C.【②是“间接”表现。⑤说的是钟离意不受贪赃之物,表现其清正。】 8.(3分)*D.【A.不是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而是皇帝命令大司徒属下。B.“力排众议”无中生有。C.“委地”表示不接受班赐;不是“加赏”,而是“改为赏赐”。】
9.(10分)【(1)(4分)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每错2处扣1分)(2)(6分)①如果获罪,由我一人承担;我坚守信义,决不连累大家。(译对“归”、“义”、句意各1分)②这些东西是贪赃受贿得到的宝物,(我)确实不敢接受。(“此赃秽之宝”译为判断句得1分,译对“诚”“拜”各得1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元晖,字景袭。少沉敏,颇涉文史。宣武即位,为给事黄门侍郎。
初,孝文迁洛,旧贵皆难移,时欲和众情,遂许冬则居南,夏便居北。宣武颇惑于左右.之言,外人遂有还北之闻,至乃牖卖田宅,不安其居。晖乃请间言事,具奏所闻,曰:‚先.
皇移都以百姓恋土故发冬夏二居之诏权宁物意耳乃是当时之言实非先皇深意且比来迁人安居岁久公私计立无复还情。伏愿陛下终高祖既定之业,勿信邪臣不然之说。‛帝纳之。 .再迁侍中,领右卫将军,虽无补益,而深被亲宠。凡在禁中要密之事,晖别奉旨,藏之.于柜,唯晖入乃开,其余侍中、黄门莫有知者。时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彪.将军,饥鹰侍中‛。迁吏部尚书。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官职各有差,天下号曰市曹。出为冀州刺史。下州之日,连车载物,发信都至汤阴间,首尾相属,道路不断。其聚敛无极,百姓患之。 .明帝初,征拜尚书左仆射,诏摄吏部选事。晖上书论政要:其一曰:御史之职,务使得贤。必得其人,不拘阶秩,久于其事,责其成功。其二曰:安人宁边,观时而动。顷来边将..亡远大之略,贪万一之功,斯乃庸人所为,锐于奸利之所致也。愚谓数年以来,唯宜静边,
①
息召役,安人劝农,惠此中夏。请严敕边将,自今有戍贼求内附者,不听辄遣援接,皆须表闻。违者虽有功,请以违诏书论。其三曰:国之资储,唯籍河北。饥馑积年,户口逃散,..生长奸诈,因生隐藏,出缩老小,妄注死失,收人租调,割入于己。人困于下,官损于上。.
自非更主权制,善加检括,损耗之来,方在未已。请求其议,明宣条格。帝纳之。
晖雅好文学,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以类相从,名为《科录》,凡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迄于晋,几十四代。晖疾笃,表上之。卒,谥曰文宪。
——节选自《北史》卷一五 【注释】①中夏:中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伏愿陛下终高祖既定之业 终:终结 .
B. 首尾相属,道路不断 属:隶属 .C. 久于其事,责其成功 责:责备 .D. 国之资储,唯籍河北 籍:依靠 .
6.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宣武颇惑于左右之言 收人租调,割入于己 .. B.至乃牖卖田宅,不安其居 藏之于柜,唯晖入乃开 ..C.虽无补益,而深被亲宠 安人宁边,观时而动 ..
D.违者虽有功,请以违诏书论 以类相从,名为《科录》 ..
7.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旧贵)欲和众情 B. 时侍中卢农亦蒙(元晖)恩眄 C. (卢昶)迁吏部尚书 D.(边将)皆须表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给事黄门侍郎时,元晖极力劝阻宣武帝,叫他不要将都城迁回北边,不要相信奸
臣的胡说。
B.任吏部尚书时,元晖卖官鬻爵,官大价高,而且他无休无止地聚敛财物,使百姓不
得安宁。
C.元晖上书朝廷,主张不拘限于官阶品秩让贤臣担任御史的职务,并可让他们长期任
职,宣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针对地方上利用各种奸诈方法收敛百姓的租税归入私囊的现象,元晖主张设立规定,
严加检查控制。
9.断句与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先皇移都以百姓恋土故发冬夏二居之诏权宁物意耳乃是当时之言实非先皇深意且比来迁人安居岁久公私计立无复还情 ⑵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顷来边将亡远大之略,贪万一之功,斯乃庸人所为。(3分) ②息召役,安人劝农,惠此中夏。(3分)
5.D(A.终:完成 B.属:连接 C.责:要求) 6.D(以:都是介词,“按”。A.于:介词,表被动;介词,“给”。B.乃:副词,“竟”;
副词,“才”。C.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 7.D(A.为“孝文帝”,B.为“宣武帝”C.为“元晖”) 8.B(“无休止地聚敛财物,使得百姓忧虑不安”应是“出任冀州刺史”时) 9.(1)先皇移都/以百姓恋土/故发冬夏二居之诏/权宁物意耳/乃是当时之言/实非先皇深意/且比来迁人/安居岁久/公私计立/无复还情。
[4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近来边境守将没有宏图大略,只是贪图一点点的(侥幸的)利益,这是庸人的作法。
[3分,“亡”“万一”“斯乃”,错一个扣1分]
②停止征发兵役,安定民心,劝勉百姓从事农桑,使中原地区受惠。 [3分,“息”“劝”“惠”,错一个扣1分] 附译文:
元晖字景袭,自小深沉敏锐,多涉猎文史。宣武帝即位,他出任给事黄门侍郎。 起初,孝文帝迁都洛阳,旧臣权贵都不愿迁徙,当时想要平和诸人的抵触情绪,于是允许他们冬天在南边居住,夏天再回北边居住。宣武帝被左右近臣迁回北方的意见所迷惑,因此,外面人就有了将都城迁回北边的传说,甚至有人出卖田宅,不安心居住。于是元晖请求单独见宣武帝谈论政事,他把所听到的都奏报给宣武帝,说:‚先帝迁都,由于百姓怀恋故土,因此发布冬夏居于两地的诏令,以暂时安定百姓的情绪。这是出于当时情况而说的,实在不是先帝的本意。而且近来迁到洛阳的人,安居时间已久,公私事业都已建立起来,不再有返回的想法。我愿陛下能完成先帝已确定下来的事业,不要相信邪臣不合情理的胡说。‛宣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他又迁任侍中,领右卫将军。虽然他在职没有多少补益,但深受宣武帝宠信。凡在宫禁中机要秘密的事情,元晖另外奉旨,收藏在柜中,只有无晖进来才打开,其余的侍中、给事黄门侍郎都不知道。侍中卢昶也受到宣武帝的思宠,因此,当时人称他们为‚饿彪将军,饥鹰侍中‛。他迁任吏部尚书,大收贿赂,任用官员,都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官职的价钱各有不同,因此,天下人将吏部称为市曹。元晖出任冀州刺史,到冀州赴任时,动用大批车辆装载物品,从信都到汤阴之间的道路上,他的车辆首尾相接,络绎不绝。他没有休止地聚敛财物,使得百姓忧虑不安。
明帝初,征召他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又下诏让他掌管吏部选用官吏事务。
元晖上书论政要:第一点说:‚御史的职务,一定要让贤臣担任。如果才干合宜,不必拘限于官阶品秩,可让他长期担任此职,以求能作出成效。‛第二点说:‚安定民心,使边境宁静,要观察时势而动。近来边境守将没有宏图大略,只是贪图一点点小的利益,这只是庸人的作法,是只看重虏掠的利益而引起的。臣认为数年以来,只宜于使边境保持安宁,停止征发兵役,安定民心,劝课农桑,使中原地区富庶起来。请陛下严厉敕告边防将领,自今以后,有敌方边戍贼人请求内附者,不许擅自派军去接应,都必须上表奏报朝廷。违反者虽有功劳,请按违抗诏书论罪。‛第三点说:‚国家的资源储备,只依靠黄河以北。但饥荒连年,户口逃散,因此,产生隐匿户口,增减年龄,随意乱注死亡流失等各种奸诈方法,收敛百姓的租调,归入私囊。这样,百姓饥困于下,官府损失于上。假如不再设立临时规定,详细加以检括,这样的损耗情况,还会变本加厉地延续下去。请求议定此事,明确颁布法令条文。‛明帝采纳了元晖的建议。
元晖一向喜好文学,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按类编排,取名为《科录》,共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下到晋朝,共十四代。元晖病势危重时,上表将此书献上。元晖去世后,朝廷赐给谥号称文宪。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09年广一模)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 ‚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极。有土垤魂碣,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
②
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因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
离开 治理 裂开 体会
(3分)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辛丑秋,将之江阴 .
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 .
B. 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 ..C.取径之南,益露奇境 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 ..D. 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 ..
(3分)
7.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
①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②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③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⑤龈腭摩天,崭绝中断
④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⑥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
D.③⑤⑥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
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
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
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
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
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答案:5.C 6.B
7.C
8.D
9【断句与翻译】(9分)
(1)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
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4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若断为“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 “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亦可。]
(2)①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3分。大意1分, “潜”1分, “名”1分。]
②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 探访游历过。
[3分。大意2分, “之”1分。]
参考译文:
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叉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 ‚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住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没什么可阻止我的。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赶上石径.就可攀登到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承是谁妁墓一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非常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龈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对着张开,像那打开的大门,又像那直立的刀刃,这就是刽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了很久,不敢移动,但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漉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一片留片刻。而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同的愿望。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一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唉!这哪里只是游山寻
胜才有的呢!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
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
①
秦穆公执晋侯,晋吕甥主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日:“晋国.和乎?”对日:“不和。小人日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日:“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 “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
继乞以少子补黑衣②之缺。后日:“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日:“恣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日:“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日:“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因己以说,谬日:“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天、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
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日:“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③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其所谓刷④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选自《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
注:①吕甥:人名。②黑衣:指宫廷中的黑衣卫士。③茅焦:人名。④蒯:m6,切削。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秦穆公执晋侯 捉拿 .B.秦遂归晋侯 .
放回
醒悟
C.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众口之辩,吾皆摧之 .
促使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 (3分) A. 而死于说难 B. 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
甚于妇人 .
C. 雎知泽欲困己以说 .
后盛气而胥之人 .
D. 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蚤 .
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
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 .
7.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谏说之难”的一组是
(3分)
①韩非作《说难》 ②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③后盛气而胥之入 ④杀身成名,何为不可 ⑤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 ⑥王召镬将烹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⑨⑥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昕籼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甥借用了晋国国内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说法,在会盟中极力劝谏秦穆公
要注重两国关系,道理正当充足,最终使晋侯平安归国。
B.触龙利用父母关爱子女的人之常情,巧妙导人,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
赵太后,使她同意派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保全了赵国。
C.蔡泽先以保全性命、名声之说打动范雎,再拿范雎艰难的处境与商鞅、
吴起和文种的情况进行比较,使范雎立刻让出秦国相位。
D.茅焦不惧秦王汤镬之刑的恐吓,通过援引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来
劝谏秦王,终于促使秦王收回成命,与母亲和好如初。 9. 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②雎竦然失其宿怒,敬受命,延人为上客。
答案: 5.D 6.C
7.D 8.C
9.【断句与翻译】 (9分)
(1)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蒯虎牙者矣/范雎
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3分。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如断为‚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
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蒯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
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不扣分。l
(2)①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吧。 [2分。 ‚为‛1分, ‚秦不其然‛大意1分。]
②范雎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请(他)人府做上宾。
[4分。‚竦然‛l分,‚宿‛1分,‚敬受命‛大意1分, ‚延‛1分。]
参考译文:
韩非写了《说难》,自己却死在谏说的艰难上,大概谏说的艰难:自古都是这样的。至于那种知道谏说者想要谏说的内容,接见他却不准备接纳他的意见,但最终还是言听计从的,这又是艰难而又值得欣喜的事了。
秦穆公俘虏了晋侯,晋国吕甥前往会盟,他替晋侯去游说是毫无疑义的。秦穆公问: ‚晋国和谐吗?‛ (吕甥)回答说: ‚不和谐。小人说一定要报仇,君子说一定要报恩。‛秦穆公问: ‚晋人认为国君命运会怎样?‛ (吕甥)答: ‚小人认为他不会被赦免,君子认为他一定会回来。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吧!‛泰国就放回了晋侯。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太后不肯,说: ‚(如果有人)再说(这事)的,老妇我一定要向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他进来,知道他一定因这件事而来。左师慢慢坐下后,询问太后身体有无病痛,接着请求让(自己的)小儿子补充宫廷中黑衣卫士的空缺。太后问: ‚大丈夫也疼爱小儿子吗?‛ (触龙)答: ‚比妇人更厉害。‛后来谈到太后的女##儿燕后,接着大谈赵玉三代以来没有功劳而被封侯的那些子孙,被灾祸累及自身(的事例)。太后幡然醒悟, (触龙)又说: ‚长安君凭什么把自己托付给赵国?‛于是太后说: ‚任凭您安排他吧!‛长安君就被送出国作人质。范雎在秦国渐受疏远,蔡泽来到秦国,让人散布言论激怒范雎,说: ‚燕国客卿蔡泽是天下善辩的人。他只要一见到秦王,一定会夺取范雎的相位。‛范难说: ‚诸子百家的学说,我已经通晓了,众人的论辩,我都挫败过他们,这又怎能夺取我的相位呢?‛ (范雎)派人召来蔡泽,对他说: ‚您扬言要取代我的相位,有这事吗?‛ (蔡泽)
答道: ‚有。‛ (接着)就引用商鞅、吴起、 (越国)大夫文种(被杀)的事例(劝说他)。范雎知道蔡泽想要用这些说法为难自己,就假意说: ‚牺牲性命,成就名声,为什么不可以?‛蔡泽用生命和名声都要保全的道理诱导他,用闳天、周公的忠贞圣明为他树立榜样。 (忠告他)当今秦王在不背弃功臣方面,比不上秦孝公、楚王、越王,范雎的功劳比不上商鞅等三人。规劝他交出相印, (把相位)让给贤者。范雎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请(他)入府做上宾。后来取代范雎成为秦国相国的就是蔡泽。秦始皇放逐他的母亲,下令: ‚胆敢用太后的事来劝谏的,就杀他。‛被杀的有二十七人了。茅焦请求入谏,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煮死他。茅焦用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来责备(秦王),话还没有说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
吕甥的言论出自正义,左师的计谋源自爱心,蔡泽的劝说发于情理,像茅焦这样的,真可以说是虎口拔牙的人了。范雎亲自让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为什么一下子就比不上蔡泽了呢?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