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数字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最新)
数字社会是《深化数字X建设实施方案》指明的三大数字化转型领域之一,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统领,用数字技术打通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壁垒。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信息经济繁盛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同样彰显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数字化实践。
数字社会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说,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源于亿万人民积极性的发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处处想着人民,处处靠着人民。数字社会建设就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更新理念、更新手段、更新内容、更新主体。数字技术是人民的创造,把人民的创造应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为了让人民更好地享受技术的红利、分享发展的成果,让人民更多地融入自我管理的进程、参与自我服务的过程。X改革发展的动力孕育于人民,X大地数字社会的实践始终为了人民、紧紧依托人民。离开人民的数字社会是孤芳自赏、自娱自乐,拥抱人民的数字社会才会一派生机、欣欣向荣。
数字社会建设是X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实践。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包括“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就是突出“共建共治共享”中的“共”。凝聚的精华在于“共”,面临的难点也在于“共”,数字社会破解的症结就在于“共”。数字社会体现X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拥抱新时代、新技术、新方式,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破解党委政府、市场、社会多种主体在协同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以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方式书写“共建共治共享”的X答卷。
数字社会建设是面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转型实践。传统单位在社会领域承担两大职能,即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实施社会管理。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样面临这两大职能。数字社会建设,就是数字技术扮演核心角色、发挥核心作用的历史转换。为此,X省政府提出了“公共服务智能化”和“社会治理
集成化”的总体要求,并进一步细分为城市、教育、医疗、交通、文旅、就业、扶贫、养老、公共安全和乡村服务等十大应用场景。归根结底,新型城镇化中的数字社会建设,不是用新形式取代旧组织的机械更迭,而是用新技术取代旧机制的历史跨越。
用数字技术打通壁垒
推进新型城镇化,X主动求变,探索数字社会建设。攻坚克难的核心要义在于,以勇往直前的改革精神打破体制性壁垒,用数字技术赋予X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的技术支撑。数字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数字技术是打通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诸多壁垒的金钥匙。
打通政府和市场、社会的资源壁垒。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型城镇化,基础是硬件,硬件投入必然巨大。打破政府“一肩挑”式的大包大揽,拓宽投入渠道,向市场和社会要资源,就是要让信息转为数字,让数字变成资源,让资源产生效益,让效益反馈社区,即社区数据资源市场化。例如,利用数字技术管理社区停车设施,闲时通过APP向社会有偿开放,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换资源,以资源促社区;利用社区门禁系统产生的数据,为面向老人、儿童、流动人口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践行共建共享原则,群众和企业既是受益主体,也是投入主体。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城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应统一安装数字设施。
打通政府和政府、政府和企业间的组织壁垒。数字技术的核心在于“大”,“大”的关键在于“通”,“通”的数据才能用。新型城镇化中的数字社会建设,要打通政府和政府间的“数字隔阂”。系统梳理党委、政府、群团现有数据资源,以安全为原则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级,明确“信息孤岛”的数量、类型、特征。对数据进行跨部门整合,“修桥架路”,贯通“孤岛”。新型城镇化中的数字社会建设,还要打通政府和企业间的“数字隔阂”。积极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工具,打通政府和软件开发企业间的壁垒:明确数据管理权和所有权的边界;明确分类数据各自的边界;明确源代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确立政府应用数据的责任,规范政府使用数据的行为,保护企业开发数据产品的合法权益。
打通社区内外的职能壁垒。X在城市治理、流动人口管理等焦点领域,数字技术应用已有良好基础。X各地也在城市和农村社区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工作。新型城镇化中的数字社会建设,应打破社区边界,根本上要突破基层条块间的职能壁垒。就是用数字技术贯通社区内外,统一谋划、统筹推进,形成社区内外一盘棋的城镇化格局。就是“以条带块,以块推条”,利用条线部门的成熟经验和优质资源带动社区治理,把社区内的有生力量调动起来配合条线部门。数字技术是手段,根本还在于人。数字技术连接条块,连接社区内外,促成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相融相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