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火灾

2022-03-24 来源:客趣旅游网
1、原发性灾害:由某次灾害直接造成的危害。入地政治界造成的灾害 2、次生灾害:非直接造成的灾害。如地震引起的海啸等。

3、由灾害原因的不同分三种:自然性灾害、条件性灾害和 行为性灾害。

自然性灾害:由自然界物质的内部运动而造成的灾害。如地震;条件性灾害:物质在运动中必须具备某种条件才能发生质的变化,并且由这种变化而造成的灾害称条件性灾害,如火灾;行为性灾害:人为造成的灾害,如战争。 一、起火原因和燃烧条件

1、火的三要素:存在燃烧的物质条件、有助燃的氧气或氧化剂、有能使可燃物燃烧的火源。

2、自燃:有些可燃物质受到空气、水、热、氧化剂或其他物质的作用时,虽未接触到火源,也要自行燃烧的形象称自燃。(自然点:由于温度逐渐提高而达到自己发焰燃烧的温度。) 3、闪燃:液体碰到高温,、散发出气体,气体一接触火焰即燃烧的现象称为闪燃。(出现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以45摄氏度为界,将闪点小于或等于45的液体化为易燃液体,大于45的划为可燃液体。) 二、火灾的发展与蔓延

1、火灾的发展过程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火灾起初阶段。燃烧是局部的,火势不稳定,室内平均温度不高。 第二阶段:火灾发展到猛烈燃烧阶段。燃烧蔓延到整个房间,室内温度升高到1000度左右,燃烧稳定,难扑灭。

第三阶段:衰减熄灭阶段。室内可以燃烧的物质基本烧光,燃烧向着自行熄灭的方向发展。

2、建筑防火就是和火灾发展过程的第一、二阶段发生关系,需要针对火灾的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限制火势发展或抵制火势直接威胁的种种措施。

火灾起初阶段5~~20分钟,争取早发现,把或是即使控制和消灭在起火点。(安装、配备灭火设备,提供及时发现和报警的条件,在可能发生火灾的上空设置排烟窗等)

火灾的第二阶段,火灾猛烈燃烧,这阶段的延续时间与起火原因无关,主要决定于燃烧物质的数量和通风条件。建筑设计任务就是要设置防火分隔物,把火限制在起火部位,使火势不能向外蔓延;并适时的选用耐火极限较长的建筑结构,式结构在猛烈地火焰作用下,保持其应有强度的稳定,直到消防人到达把火扑灭。而且要求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不会遭到致命的损害,便于修复继续使用。 火灾发展到第三阶段,防火已无意义。 3、火势蔓延途径(通过热的传播)

在起火的建筑中,火从起火房间转移到其他房间主要是靠可燃构建的直接延烧、热的传导、热辐射和热的对流进行过大蔓延的。 热传导: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热分子的运动,、把热传到另一端。 热辐射:热由热源以电磁波的形式直接辐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建筑物着火能把距离较近的建筑物内的可燃物质烤着燃烧)

热的对流:炽热的燃烧产生的物(烟气)与冷空气之间相互流动的现象。烟带有大量的热,以火舌的形式向外伸展出去。

研究火势蔓延的途径,是在建筑物中采用防火隔断,设置防火分隔的根据,也是灭火中采取“堵截包围、穿插分割”、最后扑灭火灾的需要。

火灾逃生自救方法:一、绳索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采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二、匍匐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三、毛巾捂鼻法: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因此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四、棉被护身法:用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五、毛毯隔火法:将毛毯等织物钉或夹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达到抑制火势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时间的目的。六、被单拧结法:把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或拧成麻花状,按绳索逃生的方式沿外墙爬下。七、跳楼求生法:火场切勿轻易跳楼!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住在低楼层的居民可采取跳楼的方法进行逃生。但要选择较低的地面作为落脚点,并将席梦思床垫、沙发垫、厚棉被等抛下做缓冲物。八、管线下滑法: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九、竹竿插地法:将结实的晾衣杆直接从阳台或窗台斜插到室外地面或下一层平台,两头固定好以后顺杆滑下。十、攀爬避火法:通过攀爬阳台、窗口的外沿及建筑周围的脚手架、雨棚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势。十一、楼梯转移法:当火势自下而上迅速蔓延而将楼梯封死时,住在上部楼层的居民可通过老虎窗、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顶,转移到另一家或另一单元的楼梯进行疏散。十二、卫生间避难法:当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但千万不要钻到床底、阁楼、大橱等处避难,因为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烟气。十三、火场求救法: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敲击金属物品或投掷软物品,白天应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或白布条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十四、逆风疏散法:应根据火灾发生时的风向来确定疏散方向,迅速逃到火场上风处躲避火焰和烟气。十五、“搭桥”逃生法:可在阳台、窗台、屋顶平台处用木板、竹竿等较坚固的物体搭在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过渡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