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地理必修_第一册_《水循环》合格性考试

2023-09-01 来源:客趣旅游网


水循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8·山东冬季学考)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下图为城市生物滞留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生物滞留池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降水减少 B.下渗减少 C.地表径流减少

D.水汽输送减少

( )

2.推广建设生物滞留池,对城市的影响是 ( ) A.减轻城市内涝 C.加剧热岛效应

B.降低地下水位 D.解决缺水问题

【解析】1选C, 2选A。第1题,从剖面图可以明确看出,生物滞留池增加了水循环的下渗环节。对降水和水汽输送没什么影响,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第2题,生物滞留池明显使得地表积水转入地下,减轻城市内涝,地下水位上升,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不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2018·广东1月学考)下图中甲方案为我国某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示意图,乙方案为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修改建议。读图完成3、4题。

3.甲方案中铺设路缘石的目的是 A.防止人为践踏 C.防止水土流失

( )

B.美化城市环境 D.减少建设成本

( )

4.乙方案中设计修改建议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的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

【解析】3选A,4选B。第3题,路缘石狭窄且明显高于路面,是为了防止人为践踏种植池。路缘石是对原来设计的改造,没有增加新的景观。路缘石在道路边缘且没有小孔不能阻挡雨水杂物,不能防止水土流失。从图中看,路缘石的高度、宽度没有变化,经过改造,成本不会降低。第4题,城市问题及解决措施。图中设计没有增加植被覆盖率,不能缓解热岛效应、不能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国大部分城市是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产生大面积积水,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排水和下渗。图中设计对城市道路没有影响,不能改变交通现状。 (2018·江苏学业水平)下图为“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a、b、c、d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B.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C.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下渗

6.影响水循环的人类活动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A.提高入海污水量比例 B.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C.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D.加强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解析】5选C,6选D。第5题,e从海洋出来,只能是蒸发环节,而a和e属于同一个环节。A、C中,下渗选项一样,即c是下渗,由c到d,d显然是地下径流。第6题,水资源是有限的,虽然可以循环再生,但在一定时间段的数量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需要节约使用、循环利用。 读图,完成7、8题。

( ) ( )

7.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8.下列情形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 C.光照强

D.气温高

( )

【解析】7选B,8选A。第7题,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自来水补充相当于径流环节;图示没有蒸发和植物蒸腾;该图对于大气降水地区都是适用的;该系统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第8题,空气的湿度大,大气处于接近饱和状态,水汽不容易被蒸发,将减少蒸发量。

下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所等。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C.蒸发

B.径流 D.水汽输送

( )

10.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发挥雨水收集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

A.长春 B.拉萨 D.广州

C.乌鲁木齐

【解析】9选B,10选D。第9题,雨水被收集利用,地表径流会减少。第10题,收集雨水时间最长就是指雨季最长的地方,广州在四个城市中雨季最长,降雨量最大。

(2019·云南高一检测)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减弱 C.c增强

B.b增强 D.d减弱

( )

1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 A.年径流量增大 C.丰水期水位上升

B.流速加快 D.枯水期水位上升

【解析】11选C,12选D。第11题,由图可知,a是蒸发、b是地表径流、c是下渗、d是地下径流。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的下渗增强,图中表示下渗的是c。第12题,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浅沟收集雨水,通过植被增加下渗,最终减少雨涝现象;同时枯水期,下渗的水能流入城市河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上升;修建植被浅沟,通过减少地表径流,河流年径流量减小;流速减慢。

(2019·北京高一检测)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日为阳精,光耀炎炽,一夜入水,所经憔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中代号最能解释文字中“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①-降水 B.②-蒸发 D.④-地表径流

C.③-水汽输送

14.下列地理现象,具有环节②作用的是 ( ) A.塔里木河水蒸发 C.高山冰川融化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D.跨流域调水工程

( )

15.文字描述中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有 A.大气运动和太阳辐射 B.水的三态变化和重力 C.太阳辐射和重力 D.大气运动和重力

【解析】13选D,14选B,15选C。第13题,图中代号最能解释文字中“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对应④;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第14题,选项中地理现象,具有环节②作用的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塔里木河水蒸发,属蒸发环节;高山冰川融化,形成径流;跨流域调水工程,属于地表径流环节。第15题,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有太阳辐射和重力。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__ 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什么?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_____ (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解析】第(1)题,判断为海陆间循环后,依据教材知识回答水循环的意义即可。第(2)题,图乙

所示为山区,水循环为该地区提供水及水能资源,而图丙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c环节体现的是地表径流,是淡水的主要来源环节。人们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善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1)海陆间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2)水 水能 流水沉积作用 (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17.(2019·武汉高一检测)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请将图中的线段标上箭头,表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6 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第(2)题,结合图中山脉的高度、湖泊、海洋等信息可判断出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第(3)题,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结合图中的植被可判断出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判断出河流的水文特征。第(4)题,植被的破坏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都会产生影响。 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上游侵蚀作用加剧,沟谷加宽加深,中下游沉积作用增强,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