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2023-11-26 来源:客趣旅游网


动物学野外实习

总 结 报 告

姓 名:周熠 学 号:08110801019 班 级:毕节学院08生物班

指导老师:王延斌、赵海涛、葛传龙、梁琴

组 别:第一组

组 员:沈晓林、刘洋、吴厚宽、周熠、周林龙 徐文科、陈川、张威、刘彩芹、陈开萍

时 间:2010-05-23 至 2010-06-01 地 点:贵州梵净山

实习地区概况: 一、地形地貌简介:

1、地质:有砂岩、板岩、熔岩混合堆积构成的岩系。

2、地貌:梵净山为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的分水岭,去类有8条主要河流:西北部、北部包括:肖家河、淘金河、余家沟,属于乌江水系;西南部、南部、东部有牛尾河、凯土河、盘溪河、马槽河,属于沅江水系。 4、降水量:不低于1200毫米,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 5、气候:包括4个气候带:中亚热带气候带,海拔600(800)米以上;北亚热带,海拔600(800)米——1250(1400)米;1250(1400)米——1900(2000)米为中温带;1900(2000)米以上为温带。

6、土壤:有5个垂直带:500(600)米以下山地黄红壤;500(600)米——1400(1500)米为山地黄壤;1400(1500)——200(2100)米山地黄棕壤2000(2100)——2200(2300)米山地暗色矮林土;2200(2300)米以上山地灌丛草甸土。

7、植被:有5个垂直带:500——1300米为常绿阔叶林带;1300——1900米为常绿落叶混交林带;1900——21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2350——2572米为灌丛草甸带。

二、动物状况:

动物种类的多样, 梵净山区拥有东洋界的华中、华南和西南三个区系

成分的动物。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已初步记录在案的动物有800多种,其中兽类8目23科68种,占全国种类数的13.6%,鸟类16目39科191种,占全国的6.2%;爬行类3目9科41种,占全国的10.9%;两栖类2目8科34种,占全国的12.2%;鱼类4目9科48种,陆栖寡毛类2科21种;昆虫18目,目前已知400多种,尚有不断的新属新种报道。除此之外,梵净山尚有众多低等动物、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研究还未涉及。

梵净山有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黔金丝猴、熊猴、猕猴、云豹、林麝、毛冠鹿、苏门羚、穿山甲、鸳鸯、红腹角锥、

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大鲵等14种。其中最珍贵、最具科学价值的是黔金丝猴,是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区。

毒蛇有7种:五步蛇、竹叶青、菜花烙铁头、银环蛇、丽纹蛇、绞花林蛇。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对课本上的许多名词的解释我们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一些形态特征的描述,书上是这么写着,但世界上的生物是千变万化的,生物不会照书本上的特征生长,所谓世上不会有两张相同的树叶,为了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加深课,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1、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2、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4、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针插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5、对我们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情感教育、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环保意识的教育。

二、实习地点及路线:

1、实习地点:贵州梵净山。选择依据:自然条件优越,生境复杂,是世界上罕见的生物基因库,举世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 2、实习选点:印江、江口、永义乡、木黄乡、梵净山

3、实习路线:毕节——黔西——息烽——思南——印江——江口——铜仁——

贵阳——大风——毕节

三、实习生境:

1、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优势群落往往只有一种或数种作物;伴生生物为杂草、昆虫、土壤微生物、鼠、鸟及蛙等两栖类。

2、森林生态系统:繁生着众多的森林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主要的生物种类有藻类、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线形虫、环节动物、节足动物、哺乳动物等。

3、淡水生态系统:在淡水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动物种类主要有昆虫和各种鱼类,此外,虾、蟹、贝类等动物也较多。

四、实习的时间:2010-05-23 至 2010-06-01

实习日程安排及活动内容

实习时间 2010-05-23 2010-05-24 2010-05-25 2010-05-26 2010-05-27 2010-05-28 2010-05-29 2010-05-30 2010-05-31 2010-06-01 学校 毕节—遵义—印江 印江永义乡 印江木黄镇 梵净山南门 梵净山黑湾河 梵净山 梵净山—江口—铜仁 铜仁学院—贵阳 贵阳—大风—毕节 实习地点 活动内容 实习动员及准备 路途 采集、观察、记录、制作 采集、观察、记录、制作 采集、观察、记录、制作 采集、观察、记录、制作 观察、记录 采集、观察、记录、制作 观察、记录 参观金银花繁殖基地 五、实习人员及指导老师:

实习人员:2008级生物科学全班同学

我们组的组员:沈晓林、刘洋、吴厚宽、周熠、徐文科、陈川、张威、周林龙、陈开萍、刘彩芹

指导老师:王延斌、赵海涛、葛传龙、梁琴

五、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总的大至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无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

二是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

无脊椎动物的实习我们主要是制作昆虫标本,在实验室我们看到的标本非常漂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把这个标本制作好也是非常难的,下面说一下昆虫标本制作过程。

1.昆虫标本采集的前期准备工作 1.1昆虫采集工具

捕虫网:主要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蛾类、蜻蜓类等等。网的结构由网袋和网柄组成。 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如罗纱或蚊帐纱,也可用尼龙纱巾改制,目的是减少挥网时的阻力,利于昆虫入网并便于透视网内。

毒瓶:用于迅速毒杀昆虫。

其他工具:三角纸袋、棉层、镊子、剪刀、笔记本、笔、酒精 1.2昆虫采集法 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

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 ,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振落

▲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

▲方法: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的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 搜索

▲ 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 ▲ 隐蔽的地方: Ⅰ树皮下面、朽木中

采集法: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 Ⅱ砖头、石块下面,

采集法: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

采集种类:无翅亚纲的双尾目、弹尾目以及原尾目等 1.3昆虫标本制作工具

展翅板:这是用来展开昆虫翅的工具 三级板:这是针插虫体时所使用的工具。。

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2.昆虫标本采集、制作

以蝴蝶为例说明昆虫的采集过程和制作: 2.1蝴蝶的采集过程

①蝶类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边,或花草繁茂的地方,蝴蝶喜欢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所以一般它在昆虫都喜欢呆在森林的边缘,特别在水溪边。天气晴朗时一般在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是最佳的采集时间,可直接用网捕。

②根据蝴蝶的生活习性我们会选择在空旷的森林边缘或水溪边,飞翔中的蝴蝶,可以挥网捕捉,迎面飞来可以从容兜住;向前飞去的则须快速追扑;在它访花活动时可以从旁掠取,应当注意植物上有无刺棘,防止把网挂破。

③当蝴蝶进入网中,应当即将网袋的底部向上甩,或将网柄翻转,都能将网口封住,切忌从网口向里张看而让蝴蝶再从网口逃逸,只要运用自然,一定能够捉到。

④捉住以后,可以隔网用拇食二指捏住蝴蝶 ,依蝴蝶大小加不同的压力,使蝴蝶窒息,然后用镊子取出,包入三角纸袋中,每一三角纸袋只包一只。 如果蝴蝶停在地面,应一手拿网柄,一手提网底,对准罩下,等蝴蝶飞起进入网中,再将网底折转。不能扫捕,以避免泥土扫入网中,损坏蝶翅。 2.2蝴蝶标本的制作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 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 蝴蝶的腹部要与头胸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则可以把它放好以晾干。 ★注意:不同昆虫生活习性不同,它的采集地的选择有所不同,采集方法也有所不同,生活习性的不同在上面我以说了,下面我主要说不同的昆虫制作标本时的针插部位的不同:

● 直翅目昆虫针插在前胸背板后方偏右的后内角

● 蜻蜓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针插部位于中胸背部中部 ● 半翅目昆虫插在中胸小盾片中间稍偏右一侧

● 鞘翅目昆虫针插右鞘翅内前方,使针从中足和后足之间穿过

● 微小昆虫则用00号昆虫针孔入昆虫的腹部正中,再用一般的昆虫针穿过软木的左测

在针插时还特别注意:昆虫针插入一定要与虫体的长轴垂直。 3.标签的填写:采集标签要包括采集日期、采集人、采集地以及鉴定人 ★特别提醒:标签的大小规格要适当

4.标本的保存:昆虫完全干燥之后,放入昆虫盒中,在盒之中要放樟脑或其他防止虫蛀的药品,并时常不断加药。

脊椎动物的实习我们要学会制作鱼、蛙、蛇的侵制标本及鸟类的观察,记录。下面我着重介绍两栖类及爬行类侵制标本的制作及鸟类的观察。 两栖、爬行类浸制标本制作:

(1)整理姿态:把活的蛙、蜥蜴、蛇、龟等动物放入大小适宜的标本缸或厚塑料袋内,用脱脂棉浸透乙醚或氯仿放入其中,盖严缸盖或封紧袋口,使动物麻醉。待致死后,立即进行整形,按它们生活的姿态,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上。体形大的标本应事先在体内注射10%的福尔马林溶液。

(2)防腐固定:加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至浸没标本,作为临时固定,待其硬化后取出。

(3)贴内标签:以防外标签掉落。

(4)装瓶保存:用适当大小的标本瓶,将固定好的两栖类及爬行类标本,头朝下放入。然后,将10%福尔马林或90%的酒精倒入瓶内至满,盖严瓶盖。 (5)贴外标签:将注有科名、学名、中名、采集地、采集时间的标签贴于瓶口下方。标签贴好后,可在标签上用毛笔刷一层石蜡液,以防字迹褪色。 鸟类的观察:

选择一个较为开旷的地方,最好不要进入茂密的森林,选择在居民区最为适宜,通过近距离或使用望远镜观察。通过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巢的形状、身体外部形态及飞翔姿势,以及听们的鸣叫即可对它进行初步的鉴别。

六、实习成果:

1、采集标本名录(主要介绍脊椎动物标本名录) 脊椎动物标本名录

鱼纲:

马口鱼 Opsariicjthys bidens

纲: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属:马口鱼属

一种生活的溪流中的小型鱼类。体延长,侧扁,银灰带红色,具蓝色横纹。口大,上下颌边缘凹凸。雄鱼臀鳍鳍条延长,生殖季节色泽鲜艳。 头后隆起,尾柄较细,腹部圆。头大且圆。吻短,稍宽,端部略尖。口裂宽大,端位,向下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超过眼中部垂直线下方,下颌前端有1不显著的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上颔两侧边缘各有一个缺口,正好为下颔的突出物所嵌,形似马口,故名“马口鱼”。口角具1对短须。眼较小。鳞细密,侧线在胸鳍上方显著下弯,沿体侧下部向后延伸,于臀鳍之后逐渐回升到尾柄中部。背鳍短小,起点位于体中央稍后,且后于腹鳍起点;胸鳍长;腹鳍短小;臀鳍发达,可伸达尾鳍基;尾鳍深叉。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体中轴有蓝黑色纵纹,生殖期雄鱼头下侧、胸腹鳍及腹部均呈橙红色。雄鱼的头部,胸鳍及臀鳍上均具有珠星,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体色较为鲜艳。 栖居于河川较上游的河段,喜生活在水流清澈、水温较低的水体中。即使在同一条河川中,甚少有与其相近的鱲属鱼类。游动敏捷,善跳跃,性贪食,甚至可由此改变体型而极度肥胖。为小型杂食性鱼类。

马口鱼体重一般约50克,100-150克重的不常见,为小型鱼类,成鱼体长仅100~200毫米。体延长,侧扁,口大,下颌前端有一突起,两侧凹陷,恰与上颌相吻合;性成熟的雄性个体臀鳍条显著延长,吻部、胸鳍和臀鳍上具有发达的追星,分布于从黑龙江到珠江的亚洲东部诸流域。多生活在山溪流水之中。性凶猛、以昆虫、小鱼等为食,幼鱼嗜食浮游生物。在华东,性成熟早,1冬龄即可成熟。3~6月间繁殖。此时雄鱼的头部、胸鳍及臀鳍上出现白色珠星,体色也更加鲜艳。在某些山区种群数量较大,有一定经济价值。

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 纲:辐鳍亚纲 目:鲤形目 科:鲤科 属:麦穗鱼属

头尖,略平扁。口上位。无须。背鳍无硬刺。生殖时期雄鱼体色深黑,吻部、颊 部出现珠星。雄鱼个体大,雌鱼个体小,差别明显。为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常见的小型鱼类。生活在浅水区。杂食,主食浮游动物。产卵期4~6月。卵椭圆形,具粘叶.成串地粘附于石片、蚌壳等物体上,孵化期雄鱼有守护的习性。

黄鳝 Monopterus albus

纲:辐鳍亚纲 目:合鳃鱼目 科:合鳃鱼科 属:黄鳝属

体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呈“V”字形。鳃膜连于鳃峡。体表一般有润滑液体,方便逃逸,无鳞。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生活时体呈大多是黄

褐色、微黄或橙黄,有深灰色斑点,也有少许鳝鱼是白色,俗称"白鳝"黄鳝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除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区均有记录,特别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更是盛产黄鳝的地区。

两栖纲:

饰纹姬蛙 Microhyla ornata (Dumerit et Bibrom)

目:无尾目 科:姬蛙科 属:姬蛙属 别名 土地公蛙

成体体长约22毫米;头小体宽、体形略呈三角形。鼓膜不显。无犁骨齿。趾间蹼发达;指趾末端无吸盘也无纵沟。活体背面灰棕色,上面有两个黑棕色的“∧”形斑。第一个“∧”形斑较大,其前端起自两眼间,然后分叉斜达胯部(鼠蹊部)。第二个“∧”形斑较小,其前端与第一个“∧”形斑之分叉处连接或从背中线上开始;后端斜达后肢基部。雄性咽下具一外声囊,该处皮肤色深。栖息于沿海平地至千米高山的水田或旱地之泥窝、土穴、草丛中。4~9月间繁殖,一只雌蛙一年可产卵1~6次,每次产卵数百枚。主食蚁类、稻飞虱等小型昆虫。分布遍布全省。省外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粗皮姬蛙 Microhyla butleri boulenger 目:无尾目 科:姬蛙科 属:姬蛙属

雄蛙体长22毫米,雌蛙23毫米左右。头小,吻端钝尖,突出下唇;鼓膜不显;无犁骨齿;舌后端圆。背面皮肤粗糙,布满疣粒;背中线上的的疣长,多排列成纵行;腹面光滑。指间无蹼,第二、三指侧有缘膜;掌突3;指、趾端有吸盘,背面有纵沟;趾间具微蹼。生活时背面灰色或灰棕色,疣粒为红色,背部中央有镶黄边的黑酱色大斑;四肢背面具有黑横纹。雄蛙具单咽下外声囊;有雄性线。体背侧有呈“X”的斑纹。成蛙栖息于海拔100—900米靠山坡水田、水沟、水坑的土隙或草丛中。雄蛙发出“歪、歪、歪!”的鸣声,繁殖期5—6月。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香港。

小弧斑姬蛙 Microhyla heymonsi Vogt

目:无尾目 科:姬蛙科 属:姬蛙属

体小,略呈三角形,雄体长20毫米,雌体长23毫米左右。头小,吻端钝尖,鼓膜不显,无犁骨齿,舌后端无缺刻。背面皮肤光滑散有小痣粒。指端有吸盘和纵沟,掌突3;趾端具吸盘,背面纵沟显著,趾间具蹼迹。背面粉灰色或浅褐色,从吻端至肛部有一条黄色细脊线;

在背部脊线上有一对或两对黑色弧形斑;体两侧有纵行的深色纹;腹面白色。雄蛙具单咽下外声囊;有雄性线。成蛙栖息于山区靠近稻田、水坑和沼泽的泥窝、土穴或草丛中。雄蛙发出低而慢的“嘎—嘎—”鸣声。繁殖期5—6月。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香港。

泽蛙 Rana limnocharis

目:无尾目 科:蛙科 属:蛙属

外形似虎纹蛙而体形小,体长50~55毫米。趾间半蹼。吻部较尖,上下唇有6~8条黑纵纹;两眼间有“V”字形斑,肩部一般有“W”字形斑,有的还有宽窄不一的青绿色或浅黄色脊线纹。背面灰橄榄色、深灰色或棕褐色,有的杂以赭红、深绿色斑;无背侧褶,有许多分散排列、长短不一的纵肤棱。雄蛙有灰黑色单咽下外声囊,鸣声响亮,生活在稻田、沼泽、菜园附近。分布于河北、山东、西藏、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

黑斑侧褶蛙 Pelophylax nigromaculata

目:无尾目 科:蛙科 属:侧褶蛙属

雄蛙体长62毫米,雌蛙74毫米左右。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鼓膜大而明显,背面皮肤粗糙,背侧褶明显,其间有长短不一的肤棱。指、趾末端无横沟;后肢较短。生活时体色变异大,多为蓝绿、暗绿、黄绿、灰褐、酱褐色等有的个体脊中央有浅色的脊线或体背及体侧有黑斑点;四肢具横纹,股后侧有云斑。雄性有灰色婚垫,有一对颈侧外声囊,有雄性线。繁殖:3-6月均能产卵,卵呈块状。生 境:常栖息于池塘、水沟、稻田、水库、小河和沼泽地区。 分布:除新疆、西藏、云南、台湾、海南省外,广泛分布于各省。

沼水蛙 Hylarana(Hylarana) guentheri(boulenger)

目:无尾目 科:蛙科 属:水蛙属

体较大,体长71毫米左右。头长大于头宽。皮肤光滑,背侧褶明显,但不宽厚。指端顿圆,无横沟;趾端钝圆有横沟,除第四趾蹼远端关节下瘤外, 其余各趾具全蹼。背部棕色或灰棕色,后肢背面有深色横纹。雄性肱腺肾形,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体背侧有雄性线。繁殖:5—6月。生 境:常栖息于池塘、水沟、稻田、沼泽地区。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香港。

华西雨蛙 Hyla annectans Jerdon

别 名:上树怀、竹王、桑王、雨蛙 目:无尾目 科:雨蛙科 属:雨蛙属

体形小,雄蛙体长34-38毫米,雌蛙39-43毫米。吻宽圆而高,吻棱明显。颊部垂直;鼓膜圆。舌较圆厚,后端微有缺刻。犁骨齿两小团。指端有吸盘和马蹄形横沟;趾端形态同指。背面皮肤光滑,腹面遍布扁平疣。生活时背面绿色,头侧有紫灰及金黄条纹。股前后方及跗庶内侧具黑色斑点,1-5枚不等。腹面乳白色。 栖息于海拔750-2400米稻田地区。常在树叶上铺匐匐着,或白天隐避在树洞或草丛中。下雨夜晚大批外出活动有时百蛙齐鸣。繁殖季节在4-6月,卵小,成团,产于小坑塘内。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竹叶臭蛙 Odorrana versabilis (Liu and hu)

目:无尾目 科:蛙科 属:臭蛙属

雄体长74毫米,雌体长79毫米左右。头部扁平,吻长而宽扁呈盾形。皮肤光滑,背侧褶细而平直,指、趾间具吸盘及腹侧沟,趾间全蹼。背部棕色或绿色,散有稀松不规则的绿色斑点,四肢除上臂外均有横纹。雄性第一指为灰白色的小婚垫,具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无雄性线。习 性:常伏于溪边长满苔藓的岩石上,形似枯竹叶。生 境:栖息于海拔350-1260mm的山区溪流或瀑布附近。繁 殖:在贵州三月间产卵,在海南5月产卵,卵乳白色,卵径3-3.5mm。 分布: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龙胜臭蛙 Odorrana lungshengensis(Liu and hu)

目:无尾目 科:蛙科 属:臭蛙属

雄蛙体长62毫米,雌蛙81毫米左右。鼓膜小,与第三指吸盘几等大。体侧无背侧褶,指、趾具吸盘,纵径大于横径,腹侧沟均显著,趾间近全蹼。体背绿色,有十几个近圆形的棕色大斑点。雄蛙具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第一指背面有婚垫,背侧有雄性线。生活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溪内。成蛙长蹲于溪边的岩石上。繁殖期主要在6—7月。分布于贵州(印江、江口、雷山)、湖南(宜章)、广西(龙胜)。

斑腿树蛙 Rhacophorus megacephalus(Hallowell)

目:无尾目 科:树蛙科 属:树蛙属

体扁而窄长,雄蛙体长53毫米,雌蛙76毫米左右。鼓膜大而明显;犁骨齿列强。背面皮肤光滑,有细小痣粒。指间无蹼;指侧均有缘膜。指、趾吸盘背面可见“Y”形迹。背面多为浅棕色,一般有深色“X”形斑或为纵条纹,有的仅散有深色斑点;腹面乳白色,咽喉部有深色斑;股后有网状斑。雄蛙第一、二指基部有乳白色的婚垫,通常具有内声囊;有雄性线。生活在海拔80—1600米的丘陵及山区,常栖息于稻田、草丛、泥窝内。广泛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

昭觉林蛙 Rana chaochiaoensis 目:无尾目 科:蛙科 属:蛙属

·体 型:体中等大小,雄蛙体长56mm,雌蛙59mm。蝌蚪体全长52mm,头体长为18mm,尾长34mm,后肢芽18mm。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生 境:栖息于海拔1150-3340m的山岭地带近水域的草间或树林内。 ·繁 殖:3-8月为产卵季节,卵径1.7-1.9mm。 国内分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西。

爬行纲:

钩盲蛇 ramphotyphlops braminus

目:有鳞目(蛇亚目) 科:盲蛇科 属:钩盲蛇属 别名:盲蛇 [识别特征]

体长不超过20公分,呈圆筒状,形似蚯蚓,故又称“蚯蚓蛇”。头小呈半圆形,与颈不易区分,眼睛极小且退化成感光眼点呈黑点状。鼻鳞有一沟将鼻鳞分成前后两半。体鳞20列。尾部短而呈钝形。全身大致为黑褐色或褐色。 蛇目的一科,是世界上最小的蛇。无毒,体呈圆柱形,从头到尾粗细相似,尾短、周身被大小一致的、覆瓦状排列的圆鳞,没有腹鳞的分化。 [分布]

已知约3属160余种,广泛分布于中美、南美、西印度群岛、欧洲南部、非洲、亚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暖温带及热带地区。种类及分布:中国已知有4种:高雄盲蛇,仅见于台湾省;大盲蛇,见于云南金沙江边和海南岛,体内曾发现14个充分发育的胚胎;钩盲蛇,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已知最北纪录为宜昌和重庆。

[习性]

钩盲蛇生活在腐木石头下、落叶堆、垃圾堆和岩缝间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晚上及下雨过后会到地面上活动,行动敏捷。以白蚁、蚂蚁或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卵生,行孤雌生殖,没有雄性个体。在全省低海拔地区都有分布,数量尚可。产卵2~7枚,卵径12毫米×4毫米;白头钩盲蛇分布于香港。本科蛇类体型较小,最大的非洲巨盲蛇可达750毫米,一般种类全长在200毫米以下。吻端略扁。眼隐于眼鳞之下,口小,位于头部腹面。上颌骨横置,与头骨连结疏松,其上着生少数牙齿;前颌骨、腭骨和翼骨均无齿,少数种类的下颌齿骨前端尚有一枚牙齿。脊椎骨具椎弓突与椎弓凹。有残余的腰带,或仅为一棒状骨,或完全退化消失。仅有右侧的输卵管。大部分种类营穴居生活,或潜伏于砖石、缸□之下,雨后到地表活动。以蚯蚓、多足类、白蚁以及其他昆虫为食。卵生或卵胎生。

灰腹绿锦蛇 Elaphe frenata 目:有鳞目(蛇亚目) 科:游蛇科 属:锦蛇属 [识别特征]

全长1 m左右,体尾均较细长,尾长占全长的五分之二。通身背面翠绿色,腹面淡黄色,眼后有一条黑色纵纹。幼蛇背面浅褐色,部分鳞缘色黑,彼此缀连显示黑色网纹,头侧有一黑色纵纹穿过眼。吻较长,眼大,瞳孔圆形;没有颊鳞;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2(1)+3(2);上唇鳞8,2-3-3或3-2-3式;下唇鳞 10,前5枚切前颔片。背鳞19-19-15行;腹鳞具侧棱,200~227;肛鳞二分;尾下鳞亦具侧棱,120~149对。 [分布]

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国外分布于越南,印度。栖息于海拔200~1000 m左右的丘陵与低山的林中,树栖。以鸟、蜥蜴或小型哺乳动物为食物。卵生,8~9月产卵5枚左右。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武夷山(福建) 南岭 大瑶山水源林(广西) 赤水桫椤 雷公山 习水 梵净山 茂兰 鸡公山 宝天曼(内乡) 武夷山(江西) 清凉峰 天目山(浙江) 朱家山 南靖南亚热带雨林,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大别山 天目山 太行山 清凉峰 伏牛山

玉斑锦蛇 Elaphe mandarinus 目:有鳞目(蛇亚目) 科:游蛇科 属:锦蛇属 [识别特征]

全长1 m左右,尾长约为全长的五分之一。背面紫灰或灰褐色,正背有一行18~31+6~11个约等距排列的黑色大菱斑,菱斑中心黄色;腹面灰白色,散有长短不一,交互排列的黑斑。头背黄色,有典型的黑色倒\"V\"字型套叠斑纹。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2(1)+3(2);上唇鳞7,2-2-3式,或8,3-2-3或2-2-4式;下唇鳞9,前4枚切前颔片。背鳞23-23-19行,平滑;腹鳞181~238;肛鳞二分;尾下鳞53~75对。 [习性]

栖息于海拔300~1500米的平原山区林中、溪边、草丛,也常出没于居民区及其附近。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也有吃蜥蜴的报道。6~7月份产卵5~16枚,卵白色,椭圆形,卵径20~40 mm×13~17mm。 [分布]

玉斑锦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和中部,在此范围的附近省份也有少量分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它们栖息在海拔300~1500 m的开阔平原山区林中、溪边、草丛、岩石堆上的灌木丛中。最早以为它们仅生活在山地,但后来在山地的低海拔处,甚至在农田里也有发现。海拔300~1500 m的平原山区林中、溪边、草丛,也常出没于居民区及其附近。成熟和半成熟的野生个体常见于动物贸易,但这些野生玉斑锦蛇通常都有严重的寄生虫病和压伤或挤伤并且神经紧张。不要购买野生个体,你的金钱会助长它们的非法买卖,进而造成更多野生玉斑锦蛇的死亡。在美国和欧洲已经有足够数量的人工驯化个体供爱好者选购, 但在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

环纹华游蛇 Sinonatrix aequifasciata (Barbour)

别名:环纹游蛇

目:有鳞目(蛇亚目) 科:游蛇科 属:游蛇属 [识别特征]

大者全长约1米。背面棕黄或灰绿色;有棕黑色或黑色环纹,在体部17~21条,在尾部10~13条;腹面黄白色或灰白色。上唇鳞9,第五入眼,有时被眼下鳞隔开;颊鳞1;眼

前鳞1或2;眼后鳞3,个别2或4;眼下鳞缺,个别2或1;中段背鳞19行;腹鳞140~150;肛鳞二枚;尾下鳞68~78对。 [习性]

生活于平原及山区的河旁或溪边等处。捕食鱼类及蛙类等。 [分布]

遍布福建全省。国内还分布长江以南地区。

2、梵净山参观标本名录

纲 目 科 属 哺乳纲 灵长目 猴科 仰鼻猴属哺乳纲 食肉目 灵猫科 大灵猫属哺乳纲 食肉目 灵猫科 果子狸属哺乳纲 食肉目 熊科 熊属 哺乳纲

食肉目

猫科 云豹属

哺乳纲 鳞甲目 鳞鲤科 穿山甲属哺乳纲 食肉目 鼬科 鼬属 哺乳纲 偶蹄目 猪科 猪属

哺乳纲 偶蹄目 鹿科 毛冠鹿属 哺乳纲 啮齿目 松鼠科 鼯鼠属 哺乳纲 偶蹄目 鹿科 鬣羚属 鸟纲 隼形目 鹰科 鹰属 鸟纲 隼形目 鹰科 鹰属 爬行纲 蛇目 蝰科 尖吻蝮属爬行纲 蛇目 游蛇科 锦蛇属 爬行纲

蛇目

游蛇科

锦蛇属

3、铜仁学院参观标本名录

种 黔金丝猴 大灵猫 果子狸 黑熊 云豹

穿山甲 鼬貛 野猪

毛冠鹿 无斑小鼯鼠鬣羚 苍鹰 雀鹰 尖吻蝮 黑眉锦蛇 王锦蛇

拉丁名

Rhinopithecus brelichi Viverra zibetha Paguma larvata taivana(Swinhoe) Ursus thibetanus N. nebulosa Manis entadactyla;chinese pangolin Ermine Sus scrofa Elaphodus cephalophus;tufteddeer Petaurista elegans

Capricornissumatraensis Accipiter gentilis Linnaeus Accipiter nisus Deinagkistrodon acutus Elaphe taeniura Elaphe carinata

两栖纲动物标本名录 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两栖纲 纲

爬行纲

爬行纲 爬行纲 爬行纲 爬行纲 爬行纲 爬行纲 爬行纲 爬行纲 爬行纲

目 科 属 种 拉丁名

无尾目 蛙科 蛙属 沼蛙 Rana guentheri boulenger 无尾目 蛙科 侧褶蛙属 黑斑侧褶蛙 Pelophylax nigromaculata 无尾目 蛙科 蛙属 泽蛙

Rana limnocharis 无尾目 蛙科 水蛙属 沼水蛙

Hylarana(Hylarana)

guentheri(boulenger) 无尾目 蛙科 臭蛙属 竹叶臭蛙 Odorrana versabilis (Liu and hu) 无尾目 蛙科 臭蛙属 龙胜臭蛙 Odorrana lungshengensis(Liu and hu)无尾目 蛙科 湍蛙属 华南湍蛙 Amolops ricketti 无尾目 蛙科 林蛙属 镇海林蛙 Rana zhenhaiensis 无尾目 蛙科 棘蛙属 棘腹蛙 P.(P.) boulengeri 无尾目 蛙科 棘蛙属 棘侧蛙 P.(P.) shini 无尾目 蛙科 棘蛙属 棘胸蛙 P.(P.) spinosa

无尾目 蛙科 棘蛙属 双团棘胸蛙 P.(P.) yunnanensis 无尾目 蛙科 臭蛙属 花臭蛙 Rana schmackeri 无尾目 姬蛙科 姬蛙属 小弧斑姬蛙 Microhyla heymonsi Vogt 无尾目 姬蛙科 姬蛙属 粗皮姬蛙 Microhyla heymonsi Vogt 无尾目 姬蛙科 姬蛙属 饰纹姬蛙 Microhyla heymonsi Vogt 无尾目 雨蛙科 雨蛙属 华西雨蛙 Microhyla heymonsi Vogt 无尾目 树蛙科 树蛙属 大树蛙 Microhyla heymonsi Vogt 无尾目

树蛙科 树蛙属 斑腿树蛙 Microhyla heymonsi Vogt 无尾目 锄足蟾科 髭蟾属 峨眉髭蟾 Microhyla heymonsi Vogt 有尾目 隐鳃鲵科 大鲵属 中国大鲵

Microhyla heymonsi Vogt 爬行纲动物标本名录 目

科 属

拉丁名

蜥蜴

石龙子目

科 石龙子属 石龙子 Eumeces chinensis (Gray) 蛇目 游蛇科 练蛇属 赤练蛇 Dinodon rufozonatum rufozonatum 蛇目 游蛇科 乌梢蛇属 乌梢蛇

Zaocysdhumnades(Cantor)(Fam.Colubridae)蛇目 游蛇科 锦蛇属

黑眉锦

Elaphe taeniura 蛇目 游蛇科 锦蛇属 松花蛇 Elaphe schrenckii 蛇目 黄颌蛇科 翠青蛇属 翠青蛇 Cyclophiops major 蛇目 眼镜蛇科 环蛇属

银环蛇

Narrow-banded krait 蛇目 蝰科 竹叶青属 竹叶青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蛇目 蝰科 尖吻蝮属 尖吻蝮 DeinAgkistrodon acutus 蛇目 游蛇科

华游蛇属 华游蛇

Sinonatrix percarinata 4、观察到鸟类名录

1、 鹃形目 (Cuculiformes)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 Linnaeus) 2、鹦形目(Psittaciformes)

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es) 3、 鸽形目 (Colmbiformes)

家鸽 (Columba livia) 4、雀形目 (Passeriformes) (1)金腰燕(Hirundo daurica) (2) 鸦科 (Corvidae)

乌鸦 (Corvus)

(3)麻雀 (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4)大山雀 (Parus major)

(5)黑卷尾 (Dicrurus macrocercus) 5、鸡形目 (Galliformes;grouse)

家鸡 (Gallus gallus) 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pictus)

环颈雉 (Phasianus colchicus Linnaeus) 6、鹳形目

白鹭 (Egretta garzetta linnaeus)

七、参考文献

《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主编:安建梅 芦荣胜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中国两栖动物图鉴》 执行主编:费梁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爬行动物图鉴》 执行主编:费梁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四川两栖类原色图鉴》 主编:费梁 叶昌媛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八、实习心得:

1、通过这次的动物学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巩固所学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同学们把理论联系到实践,初步掌握一些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和经济意义等知识。学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认识了很多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纲的,我们采集和观察到的就有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蜚蠊目、蜻蜓目、直翅目、同翅目等昆虫,约100多种。并且掌握了昆虫针插标本的制作方法,如:蝴蝶标本的制作。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

( 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 体相垂直。( 蝴蝶的腹部要与头胸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木呈

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不同的昆虫制作标本时的针插部位的不同: 直翅目昆虫针插在前胸背板后方偏右的后内角

蜻蜓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针插部位于中胸背部中部 半翅目昆虫插在中胸小盾片中间稍偏右一侧

鞘翅目昆虫针插右鞘翅内前方,使针从中足和后足之间穿过

微小昆虫则用00号昆虫针孔入昆虫的腹部正中,再用一般的昆虫针穿过软木的左测 在针插时还特别注意:昆虫针插入一定要与虫体的长轴垂直。

此外,我们还采到了脊椎动物20余种,包括鱼类4种,两栖类10余种,爬行类5种,初步掌握这些动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和经济意义等知识。特别对两栖类蛙的鉴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

粗皮姬蛙:四肢背面具有黑横纹,雄蛙具单咽下外声囊,体背侧有呈“X”的斑纹。 饰纹姬蛙:背面灰棕色,上面有两个黑棕色的“∧”形斑。

小弧斑姬蛙:体小,略呈三角形,指端有吸盘和纵沟,趾间具蹼迹,背面皮肤光滑散有小痣粒。背面粉灰色或浅褐色,从吻端至肛部有一条黄色细脊线,在背部脊线上有一对或两对黑色弧形斑,体两侧有纵行的深色纹,腹面白色。

泽蛙:两眼间有“V”字形斑,肩部一般有“W”字形斑,有的还有宽窄不一的青

绿色或浅黄色脊线纹。

黑斑侧褶蛙: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鼓膜大而明显,背面皮肤粗糙,具有3条明显的背侧褶,其间有长短不一的肤棱。

沼水蛙:肤光滑,背侧褶明显,但不宽厚。指端顿圆,无横沟;趾端钝圆有横沟,除第四趾蹼远端关节下瘤外, 其余各趾具全蹼。背部棕色或灰棕色,后肢背面有深色横纹,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

斑腿树蛙: 背面多为浅棕色,一般有深色“X”形斑或为纵条纹,有的仅散有深色斑点;腹面乳白色,咽喉部有深色斑;股后有网状斑。

另外,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美丽的大好河山,从而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爱专业、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交际能力较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等。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马上就步入大三了,我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好好学习,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要把学习知识局限于课本上,争取做更好的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