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在瑞金的故事
作者:曹春荣
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19年第7期
朱德自1929年2月进入瑞金,到1934年10月离开瑞金,他在这里战斗、生活了6个年头。他朴实敦厚的性情,随和宽容的为人,爱民如父、爱兵如子的情怀,给苏区军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火夫就是朱德”
1929年2月7日,红四军军长朱德与党代表毛泽东一起,率领从井冈山下来的主力部队进入瑞金县境。第三天,部队由城西南乌石垅经黄柏去大柏地。国民党赣军第十五旅刘士毅部尾追而来,企图咬住并吃掉这支红军。朱德一路检查部队行军情况,走在队伍后头,他见一个炊事员吃力地挑着担子,就要接过去。炊事员见是朱军长,连连摇头不让。朱德一把接过担子挑了起来,两人便大步流星地赶部队去了。
刚到黄柏境内的荷树坳,敌军先头部队便追了上来。他们一窝蜂冲到朱德两人面前,用枪刺逼住他俩。一个管事模样的敌兵见朱德身穿对襟旧毛蓝衫,脚穿烂草鞋,头戴箬叶尖顶斗笠,挑一副破锅烂盆,活像个火夫;另一个红军战士也跟火夫差不多,只是满脸稚气。他歪头歪脑地问朱德:“喂!你是不是朱德?”
朱德不慌不忙,眯缝着眼笑了笑反问道:“朱德?听说那可是个大官呀!你看我像当大官的吗?”管事的咧嘴一声“哧”,露出一口大黄牙说:“谅你也不是。你知道朱德哪里去了?”
“我们是被抓来的,哪里晓得朱德的行踪哟。不过,听人说他刚过去两个时辰的样子。”朱德应道。管事的斜朱德一眼喝道:“少废话!回头再收拾你们。快追呀,弟兄们!抓住朱德,赏银两千!”
敌军过后,朱德拿出块木炭,在就近的土墙上嚓嚓写上几行大字:火夫就是朱德,朱德就是火夫。我就是朱德,可惜你认我不得。写完又撩开大步绕道赶队伍去了。
2月11日,朱德、毛泽东指挥红四军在大柏地痛歼尾追之敌。那个“管事的”乖乖做了俘虏。正当他瑟瑟发抖时,猛听得路旁传来“报告军长”的声音。他侧脸一看,既惊又悔——原来那个被称作军长的人,正是前天碰到的“火夫”呀!要是当日拿下了他,不就立大功了?
“你今天的任务是继续休息”
1931 年秋冬之际,红一方面军总部理发员小陈随总部由兴国水头庄转移到瑞金洋溪后,忽然病倒了。朱德总司令得知后,一大早放下饭碗就去看他。
小陈浑身发烫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只觉得有只厚实的大手在抚摸自己的额头。他慢慢睁开眼,看见那只大手原来是敬爱的朱总司令的,就想爬起来。朱德轻轻按下他,让他好好休息。看着总司令满头长发、满脸胡髭,小陈猛然想起这一两天该给总司令理发的。他喘着粗气对朱德说:“总司令,我这病病得真不是时候,都误了给你理发。”朱德握住他的手安慰道:“不要紧的,头发长点不妨事,你安心养病才好。”随后朱德吩咐总部卫生队的小罗,要他先给小陈敷上湿毛巾,再去取药给小陈服下。感受着总司令慈父般的关怀,小陈不由得热泪盈眶。
第二天,小陈自觉好多了,人也有精神,便拎起理发工具箱直奔朱总司令办公室兼宿舍。朱德正在伏案处理军情材料,听见小陈的“报告”声,高兴地问他:“这么快就好了,药都吃了?”小陈挺挺胸脯说:“总司令同志,我好了,现在来给你理发。”
朱德看着小陈还有些潮红的脸,听着他不太平稳的气息,严肃地对他说:“同志,你今天的任务是继续休息,理发的事以后再说。”小陈从未听到总司令用这样命令的口气和自己说话,知道拗不过,只好满怀感激地回应道:“是!我现在就回去休息,等病好净了再来给你理发。”
让饭
1934年1月初,朱德奉命离开前方回到瑞金,住在位于城西南6公里处乌石垅那儿的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机关。他虽任职中革军委主席,但苏区军民却习惯称他为“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
苏区粮食供应比较紧张,后方军事机关比前方部队的粮食供应定量更少。军委机关每人每顿2两多米(时为16两合1斤),放在一个蒲草编织的饭筲里煮着吃。为防止拿错,饭筲上还吊着写有各人名字的牌牌。
一天,伙房开饭时,几个搞勤务的年轻战士三口两口地就把一筲子饭“消灭了”。朱总司令见了便问他们这筲子饭够不够吃,大家咂咂嘴都说“够吃”。朱总司令笑了笑,说他们没讲真话,瞒得过他,瞒不过自己的肚子。战士们听了,摸摸肚子,哄笑起来。小彭承认饭是不太够,“不过还能对付过去”。朱德满意地说:“对的,我们要的就是这种精神!困难难不倒英雄汉,我们红军就是英雄汉!”接着他告诉战士们,自己年纪大些,饭量不比后生,两筲子饭够吃三餐,多出的一筲子饭可以让给他们吃,要他们去伙房领。
小伙子们信以为真,连着几天领吃朱总司令“多出的”那筲子饭。直到有一次小彭说起朱总司令近来特别爱喝水,跑茅房的次数也比往常多了,大家才一起去问常给朱总司令领饭的警卫员小唐:朱总司令饿没饿肚子?小唐说,哪能不饿,饿得不行就喝水。他是怕你们更饿,才有意要我少领一筲子饭的。
这以后,战士们再也不肯吃朱总司令让给他们的饭了。但是从此他们更加敬重朱总司令,懂得怎样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
刘才发姑会当家理事,在乌石垅是出了名的。可是她和家里人劳碌了半世,家里还是穷得时常揭不开锅。红军来了,分了田,她家生活才渐渐有了起色。不久,丈夫响应苏维埃政府号召自愿参加红军,家中百事就交付给刘才发姑。为补贴家用,刘才发姑除了耕种好自家田地,还在村口摆了个小摊,售卖自己做的豆腐干。
一天,朱德工作之余到村里走走,信步来到刘才发姑的小摊子前,买了几块豆腐干。他掏出上衣口袋里一张苏票给才发姑,才发姑一看,是抵得大洋一块的一元票,忙说:“角把钱的生意,我哪有钱找你哇。”朱德认识刘才发姑,晓得她是红军家属,回道:“算了,不用找。”转身就走了。
几天后,刘才发姑攒够了该找的钱,便来到中革军委主席办公室,要把钱还给朱德。朱德说:“这点钱留给你做本钱,回去多办点货,把生意做大些。”刘才发姑听了急得口吃起来:“那……那怎么做得?”朱德笑道:“怎么做不得?同志嫂,你丈夫参加红军了,就是我们的战友、兄弟。红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一家人帮来帮去还客气啥子嘛?”两人推推让让的,刘才发姑转念一想,只得道声“多谢”后回家。
刘才发姑想到什么了? 她想,也好,我就多买些豆子做豆腐、豆腐干卖,赚了钱,多做些布鞋送给红军。后来,刘才发姑评上了模范红属,光荣出席了在中央政府大礼堂召开的瑞金县红军家属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打禾的人
1934年7月的一天,正是天热禾熟时候,沙洲坝田野间一片金黄,村民们在陆陆续续开镰收割。朱德骑马路过一块稻田,看见一个老汉在弯腰割禾,割下的禾把已经摆得半块田里都是,禾桶却在一旁闲着。他翻身下马,亲切地问老汉:“老人家,你怎么一个人割禾呀?你的儿女呢?”老汉抬头答道:“两个儿子一个去当红军了,一个去忙公家事了。我割一坵是一坵,总不能挨到他们来做。”朱德忙接口说:“是的是的。这样好了,你在前头割禾,我在后头打禾。”“你会打禾?那就难为你了。”“试试看啰!”
朱德和老汉两人边干活边聊天,日落时分一坵田的稻谷收割完了,也打净了。朱德起身告辞,老汉才想到还不晓得他姓甚名谁,待要问清楚,朱德已骑马远去。回到家里,老汉说起这件事,儿子直埋怨父亲不该不问清帮忙打禾的人是谁。
在一次群众集会上,这位老汉发现在台上讲话的首长正是那天帮他打禾的人。他悄声问旁边的人:他是谁呀?人家告诉他,那是有名的朱总司令。“妈呀!朱总司令帮我打禾,我该怎样多谢他啊?”老汉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后来便常跟人说起这事,念着共产党的好。★
责任编辑/ 陈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