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春末闲谈

2022-06-20 来源:客趣旅游网
表JX—2

淮海技师学院教案

编号:SHJD—508—14 版本号:A/0 流水号:

授课日期 班 级 课题: 《春末闲谈》

教学目的、要求: 1、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2. 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

3. 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

教学重点:形象化的说理。

教学难点: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

授课方法: 讲解法 讨论归纳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教学后记:

表JX—2 2

板 书 设 计

注:要求以一块黑板的版面来进行板书设计

春末闲谈 鲁迅 第一部分(1—3)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 第二部分(4—6)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讽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败。 第三部分(7—8)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因此,“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 人 物 细腰蜂 统治者 手 段 毒针 对 象 青虫 结 果 成了饲料 不断反抗 结 论 人民不可欺骗不可压制 愚民、高压 民众

表JX—3 3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学时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写作背景:《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

“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考的载体。既有“闲谈”,必有“正说”。一九二五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正是探究“正说”的目的。那么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请同学朗读课文。

简介写作背景, 导入情境。

第 一 课

二.作者简介

鲁 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 14篇)、《彷徨》(1926年 11篇),散文集《朝花夕拾》,《两地书》,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集》、《花边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而已集》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 8篇)

请同学介绍作时 者鲁迅及他的 主要作品。

三.把握基础,整体感知

(一)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果蠃(luǒ) 螟蛉(mínglíng) 螫针(shì) 绝祀(sì) 嘉猷(yóu)窠里(kē) 孵化(fū) 棘手(jí) 麻痹(bì) 中枢(zhōngshū) 中(zhòng)风 (二)总体感知

1、“细腰蜂的毒针”、“刑天”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毒针:统治者愚民的手段

刑天:誓死反抗不怕牺牲的民众

2、总结各自然段的段意,分析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闲话细腰蜂捕捉小青虫的趣事和细腰蜂毒针的神奇功能。

第一部分(4—6)由细腰蜂的毒针联想到旧时统治者的精神控制术,讽

刺其在理论和实效上的失败。

第一部分(7—8)治人者“无法禁止人们的思想”,因此,“阔人的天下

一时总怕难得太平的了”。

3 、试整理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在书本上画出 重点字词,请同 学上黑板注音。

自读课文,整体 感知,理清文章 的脉络。划分课

表JX—4 4

人 物 细腰蜂 统治者 手 段 毒针 对 象 青虫 结 果 成了饲料 不断反抗 结 论 文的层次结构, 愚民、高压 民众 人民不可欺骗不可并理清本文的压制 四、作业 “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考的载体。既有“闲谈”,必有“正说”。一九二五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正是探究“正说”的目的。在探究“正说”内涵的过程中,会获得一种再创作的审美享受。可设计三个切入点让学生思考: 1、鲁迅在一九二五年春末,“闲谈”范畴涉及哪些话题?(引导深入探究本文的素材内容和结构特点) 2、昆德拉说:“对存在进行深思”。鲁迅时在北京,正值北洋军阀实行恐怖政策统治时期,鲁迅为何在此时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读?文中每一处“闲谈”,与当时现实社会有何联系?(引导联系时代背景材料和鲁迅其他作品展开议论) 3、用自己的话概况鲁迅“闲谈”的实质,为“正说”命名。(引导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鲁迅讽刺幽默艺术的魅力) 论证思路。 思考教师提出 的问题,体会第 “正说”的内一 涵。 课 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朗读课文 三、探讨文本 问题1、思考:鲁迅在一九二五年春末,“闲谈”范畴涉及哪些话题?(引导深入探究本文的素材内容和结构特点) [提示]《春末闲谈》写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北京春末,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白色恐怖政策,所谓“特殊知识阶级”,鼓吹“特别国情”之时,鲁迅此时“闲谈”,从何处“开口”? [讨论](第一段)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蛙的“闲趣”,在“闲谈”中有何作用? [点拨]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达,看似信手拈来,似乎漫不经心,闲谈絮语之笔,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细腰蜂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揭露旧时统治阶级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 问题2、(第二段)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为什么“我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试分析有哪些原因? 参考:(1)古代的文献和前人的传说(封建迷信思想,传统保守观念)作怪;(2)不愿意相信,为了存留“天地间的美谈起见”;其作用是为下文批判统治者麻痹人民的卑鄙手段,进而揭示真相作铺垫。 问题3、(第三段)试体会“夷人究竟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一句的言下之意。 本句以统治者的口吻说话,讽刺和挖苦那些统治者们的愚民花招不过如此,表达了作者的鄙夷之情。

再次朗读课文。 认真分析课文 内容,通过小组 讨论合作探究 的形式把握文 章重点内容。 表JX—5 5

问题4、(第四段)3.俄国E君“忽然发愁”,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发愁的模样”?请分析“装”的含义。

之所以“装”,是因为早就知道。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揭示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们愚弄百姓的技俩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早有就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

问题5(.第四节)所谓“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这里“黄金世界的理想”指什么?这是什么人希望的世界?

[点拨]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封建礼教和迷惑人民的精神控制术。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总结:“闲谈”的范围近而扩大到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娓娓谈开,最后提升到“特殊知识阶级”的国民的“精神文明”的高度。鲁迅笔力犀利,入木三分,属于让读者“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铁笔。用郁达夫的话说:“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这里所谓的“精神文明”,正是“闲谈”要害!

[板书] 黄金世界的理想(第四节)、精神文明(第八节)

问题6(.第五、六节)为了达成这样的世界,有哪些圣贤们都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来?有怎样的结果? 遗老们-----------圣经贤传

学者--------------进研究室主义

文学家茶摊-----莫谈国事 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 教育家-----------四勿 留学生-----------特别发现

夷人--------------禁止集会,防说话

问题7(第6节)中,“要而言之,那大缺点就在虽有二大良法,还而缺其一”,“二大良法”是什么,“缺其一”之“一”又是什么? 防集会,防说话;禁止人们的思想。

问题8(.第七节)体会统治者们“三恨”的言下之意。 参考:

A.暴虐的统治最终会被推翻 B.手段终究无耻且有限 C.人民的思想不可禁止

这一节作者用反语讥讽了统治者企图长久控制人民,但没有学到细腰蜂的麻痹术。

问题9(.第八节)作者举刑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a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会采用极端卑劣的手段,甚至杀戮; b即使是杀戮也无法禁止人民的反抗

c“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

第 二

教师设疑,学生课 分小组讨论,合时 作探究教师提 出的问题,回答 后师生共同明 确。

表JX—6 6

也算不得什么难问题”,即杀戮也禁锢不了人民的思想

问题10(.第八节)作者引用陶潜“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有何意义? 表明人刑天无头仍有反抗的猛志,歌颂被统治者至死不屈、战斗不息的精神,也说明统治阶级麻痹术注定要失败。

问题11、鲁迅为何此时此刻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谈?为何不去大声疾呼?

[讨论]上述问题可分组讨论,畅所欲言。

[点拨]联系一九二五年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课文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语)。战士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促使鲁迅无法缄口。“闲谈”是鲁迅“对存在进行思考”的一种成熟的高级形式,坚持“韧”的战斗的有力武器。

问题12、用自己的话,概况鲁迅利用“闲谈”的形式,要真切表达的“正说”的含义。

[讨论和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去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况,陈述理由。

[示例]1“细腰蜂的神奇毒针”——封建统治阶级迷惑民众的精神控制术终难奏效!百姓不是“小青虫”!

2“中国妇女的境遇是极其平等的”——看看《祝福》祥林嫂的下场就明白了! (《祝福》这篇小说叙述了乡间妇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故事说,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逃至鲁四老爷家帮工,数月后被卫老二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他们婚后生子阿毛,本来一家人过得不错,可是,后来贺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佣。由于祥林嫂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人,深为主人嫌恶,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便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做替身,以赎‘罪孽’。到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祥林嫂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终于被鲁家撵出去,沦为乞丐。在一个除夕之夜,祥林嫂在爆竹声中倒毙在雪地里。)

3“礼失而求诸野”——思想是禁止不了的! 4“造物主可恨”——倒行逆施者,枉费心机。 5“刑天不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6“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封建礼教及其卫道者及其形形色色的精神麻痹术,必将遭到历史的唾弃!

[板书] 精神文明——精神麻痹术——历史唾弃(正说)

问题1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提示:对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统治目的所采用恶劣手段的揭露与辛辣嘲讽,对人民思想和行动上进行反抗的极大期待与赞颂。

教师设疑,学生第 分小组讨论,合二 作探究教师提课 出的问题,回答时 后师生共同明 确。

表JX—7 7

问题14、读下面三段话,找出作者所用的修辞手法(反语、仿词等),分析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文章的主旨和艺术手法。

四、总结:

一篇短文,以虫喻人,以“史”显“时”,援古证今,包容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揭示了如此深刻的革命哲理,读来却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使人爱不释手,何故?我以为这是作者善于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进行类比的结果。当作者把细腰蜂释毒为幼虫猎弭的生物竞生现象和中外反动派用各种精神毒品麻痹、奴役人民联系在一起时,小题便显出了“大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作者抓住一个“毒”字大做文章,一切从“毒”字派生,一切又归结为一个“毒”字。这样行文写作,不信题旨集中,条理井然,而且饶有风趣,洒脱自然。另外,就是以“闲谈”为文题材。既是闲谈,生物搏斗、阶级斗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天上地下,古今中外的事,都可漫无边际地扯在一起。而当这些材料都和本文揭露问题和歌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时,“闲谈”的内容便变成了庄严的主题了。这就是喻庄于谐的艺术手法的魅力。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导练上的课后练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