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
1.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紧密相联的,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蛋白质、核酸是生物大分子具有生物活性,所以它们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也参与了生命系统部分结构层次的构建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 下列有关科学实验与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预实验是为了获得精确的实验结果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D.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后,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项正确;为避免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验之前需进行预实验,B项错误;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C项正确;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用3H
标记的亮氨基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即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调节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 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都含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与特异性、生态系统的成分及代谢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 用含P标记的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下列结构以及化合物均有放射性的是
①脱氧核糖 ②核膜 ③细胞壁 ④核糖体 ⑤叶绿体 A.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答案】D
32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无机盐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B.叶绿体中能完成光合作用全过程 C.内质网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加工 D.有氧呼吸的全过程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项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完成光合作用全过程,B项正确;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C项正确;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第三阶段都在线粒体中进行,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 实验表明,性激素可进入细胞内与胞内受体结合,这主要与细胞的哪项结构或功能有关 A.膜表面的糖蛋白 B.膜内含有的相应载体多 C.膜的选择透过性 D.膜的骨架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膜表面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A项错误;膜内的载体与主动运输有关,B项错误;膜的选择透过性是膜的功能特性,体现的是膜的选择吸收,C项错误;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根据物质相似相溶原理,脂质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膜,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属于脂质,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7.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离不开酶,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相同,所以酶的种类一定相同 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缩短反应时间,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D.0℃左右时,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所以酶活性降低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8. 据交警反映,驾驶员若食用荔枝后,立即用酒精检测仪吹气检测,秒变“酒驾”。其原因是荔枝糖分含量较高,且荔枝果皮较厚,氧气不易进入造成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A.氧气很难进人荔枝果实中,造成荔枝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这一唯一的产物 B.因为荔枝进行无氧呼吸时无法产生,所以不能产生H20
C.荔枝在进行无氧呼吸时,糖类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只有少部分转移至ATP中储存,其余的都以热能释放
D.若要检测荔枝中是否含有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 脑缺氧、心缺血、急性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家淮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能够将细胞凋亡转换成细胞坏死,通过调控这种酶的合成,就可以调控细胞的死亡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坏死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一些细胞的坏死对人体也有益处,比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死亡 C.抑制RIP3的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急性胰腺炎起治疗、防御的作用 D.在人体的癌细胞中,也可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RIP3蛋白激酶能够将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可推知:细胞坏死过程中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A项正确;免疫系统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B项错误;急性胰腺炎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抑制RIP3的活性可以防止胰腺细胞坏死,从而对急性胰腺炎起治疗、防御的作用,C项正确;人体体细胞中所含基因相同,癌细胞中也可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0. 科学家发现,生物体成熟的特化细胞可借助“再编程”回到初始状态,进而可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与特化细胞相比,初始状态细胞的特点是
A.分裂分化能力增强 B.组成元素种类改变 C.染色体数量加倍 D.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1. 下图为正常情况下某种二倍体生物的一组细胞分裂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B.在上述5幅图中,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主要发生在图⑤时期 C.图②的间期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要大于图③
D.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④时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①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A项正确;上述①~⑤细胞所处的时期依次为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所以中心法则所示的生命活动主要过程(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发生在图⑤时期,B项正确;图②所示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其分裂的最终结果形成的是生殖细胞,图③所示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分裂的最终结果形成的是体细胞,所以图②的间期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要大于图③,C项正确;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②时期,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中心法则、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
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
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2.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细胞的基因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昆虫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一个b基因
C.该昆虫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 D.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aabbdd的异性个体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
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3.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中哪个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4. 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纯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将分别为
A.1:3,1:2:1和3:1 B.3:l,4:l^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F2的分离比9:7、9:6:1和15:1均为9:3:3:1的变式,说明F1为双杂合子,因此F1与纯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将分别为1:3、1:2:1和3:1,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 某动物的睾丸中,一个基因型为BbXY的精原细胞,产生一个基因型为BX的精子,则其它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A.BX
a
a
a
bY bY B.BX
a
BY bY C.bX
a
BY BY D.bX
a
BY bY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6. 下列关于基因、DNA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随着DNA的复制,染色体和基因的数目也会发生改变 B.基因即DNA的片段,所以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
C.基因只分布在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肯定与生物的性别无关 D.基因中储存着遗传信息,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间期随着DNA的复制,基因的数目会发生改变,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项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B项错误;真核细胞的基因除了分布在染色体上外,还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项错误;基因中储存着遗传信息,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DNA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 下列对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有关的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DMA放在含N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1/8,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将导致基因突变,乙图表示逆转录过程,图中显示有7种核苷酸 C.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甲图中(A+C)/(T+G)比例能表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D.丙图所示的过程可发生在细菌中,叶肉细胞中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D
15
15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基因突变、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8. 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B.C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相对应的密码子
D.信使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密码子的概念、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9. 世卫组织报道,在2016年夏季奥运会帆船、划艇等项目的比赛场地的海水中发现了“超级细菌”,人若被其感染致死率可达50%,目前绝大数的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超级细菌”侵入人体,患者因无法产生抗体,所以致死率高 B.“超级细菌”的产生可能是海水受到污染从而定向变异产生的
C.患者大量服用抗生素,会消灭大量普通细菌,反而使“超级细菌”获得生存优势 D.“超级细菌”侵人正常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其根本不起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超级细菌”侵入人体,可刺激患者体内产生特异性免疫,在此过程中,浆细胞会产生抗体,A项错误;“超级细菌”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对细菌产生的不定向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因目前绝大数的抗生素对“超级细菌”不起作用,而普通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所以患者大量服用抗生素,会消灭大量普通细菌,反而使“超级细菌”获得生存优势,C项正确;“超级细菌”侵人正常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其发挥作用,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0. 正常的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下可以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 B.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 C.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分解→血糖稳定 D.剧烈运动→乳酸增加→体液中的某些离子缓冲→pH相对稳定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1. 下图是某反射弧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在b点施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可在d点检测到电位变化 C.从a到d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是因为缺少效应器 D.牵拉骨骼肌时,c处一定可检测到兴奋性神经递质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2. “光照过度”(如夜间开灯睡觉),是诱发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光线会影响大脑中内分泌
器官的正常工作,从而影响机体时间生物效应,尤其是调控性发育功能的周期性活动。调节儿童性早熟活动
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
A.儿童性早熟活动是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 B.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该图示可以反映出体液调节中的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感受器在光的刺激下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进而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分泌相应的激素,因此儿童性早熟活动是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A、B项正确;激素甲为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项错误;图示中的丙为性激素,当丙的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所以该图示可以反映出体液调节中的反馈调节,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3. 如图所示,图甲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销生长的影响,如图甲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A.m<X<n B.X=i C.n<X<i D.X>i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4.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人体内的能量为m,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m,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m,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52%m
B.用于羊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16%m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36%m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一定为6.4%m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m—36%=64%m,A项错误;用于羊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64%m—48%m=16%m,B项正确;36%m为羊的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项错误;依题意无法判断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5. 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科研人员追踪了甘蔗蟾蜍在澳大利亚西部征服新领地时的数量变化。甘蔗蟾蜍能毒死其捕食者(泽巨撕),在5年的时间里,它们甚至进化成更厉害的入侵者,从而将当地一些物种赶尽杀绝。甘蔗蟾蜍消灭了约一半的泽巨蜥,这对赤胸星雀(泽巨撕的捕食对象)产生了连锁反应:幸存下来的雏鸟比例从55%增至8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甘蔗蟾蜍的种群密度 B.甘蔗蟾蜍和赤胸星雀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C.赤胸星雀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引人甘蔗蟾餘后,将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 (10分)下面是在25℃时对某植物进行的不同的探究实验。图甲所示为不同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乙所示为探究该植物叶片在一定的光照下,不同浓度的NaHC03溶液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假设NaHC03溶液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结果如图丙。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与C点相比,引起D点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由图中数据可知,在 条件下施肥效果最佳。若将该植物从D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突然降至B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和C5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
(2)实验乙中需要对圆叶片进行 处理后,再将叶片放人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该组实验过程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3)图丙中ab段,随NaHC03溶液浓度升髙,光合速率 (填“增大”或“减小”)。引起cd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计10分)
(1)土壤含水量 光照强度为800μmol▪m▪s 和土壤含水量为40%~60%(2分) 降低、降低
(2)抽气 NaHCO3溶液浓度 光合作用强度
(3)增大 NaHC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出现失水,降低光合作用强度。(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图甲中, C点与D点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但土壤含水量不同,因此与C点相比,引起D点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图甲显示:在光照强度为800μmol▪m▪s和土壤含水量为40%~60%条件下施肥效果最佳。从D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突然降至B点所处的光照强度,即光照强度突然降低,光反应减弱,生成的和ATP减少,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的含量降低;由于和ATP的含量降低,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减弱,生成的C5减少,而短时间内CO2和C5结合,继续形成C3,所以C5的含量降低。
-2
-1
-2
-1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7. (6分)正常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当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人膜内。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
+
+
+
+
+
+
+
(1)膜内外具有离子浓度差,与膜的 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
+
+
(2)在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 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
(3)比较图2和图3,将ADP合成ATP时需要 ,说明进行ADP、ATP之间的转化取决于 。
(4)神经细胞膜有大量Na/K—ATP酶,在兴奋的传导中起到重要的作用,Na/K—ATP酶对静息电位维持在稳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过程类似于 (填“图2”或“图3”)过程。
【答案】(每空1分,共6分)
(1)选择透过 主动运输 (2)空间结构
(3)当Na和K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 离子浓度差(或离子流动方同) (4)图3
+
+
+
+
+
+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静息电位形成的机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8. (9分)经研究发现有一品种月季的花色由三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和a、B和b、D和d)控制,其显色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红色物质和紫色物质混在一起显紫色
(1)由题意可知,控制月季花色的三对等位基因遵循 定律;
(2)开紫色花的月季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纯合的开红色花的月季植株的基因型 。
(3)若给基因型为AabbDd的月季植株授基因型为aaBbdd的月季植株的花粉,则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是紫色花的概率是 。若基因型为AaBbDd的紫色月季与白色花植株杂交,则子代中花色为白色的占 。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9分)
(1)(基因)自由组合(1分) (2)12
AABBdd (3)1/4 1/2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9. (6分)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与图②的变异类型的区别是 。
(2)图③的基因发生变化由 引起,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类型。
(3)某雌果蝇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联会,配对的三条染色体在相互分离时,任意两条拉向同一极。若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均相互分离且不丢失,则形成的配子可育,否则形成的配子不可育。该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是 。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6分)
(1)交叉互换是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体单体的片段交换,易位是染色体片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2分)
(2)碱基对的缺失 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 (3)6或8条 1/3
(3)该雌果蝇变异后有7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3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另一极,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6或8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均相互分离且不丢失,则形成的配子可育;只有新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Ⅰ和Ⅱ号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另一极时,形成可育配子,占1/3。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
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0. (10分)2016年3月份,我市发现一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者,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看,侵入人体的H7N9流感病毒属于 。
(2)感染了H7N9流感病毒后,患者出现发烧症状,从体温调节的角度解释: ;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 。
(3)某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能够产生下图中的免疫过程,其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填编号),该特异性免疫属于 过程。
(4)上图中细胞①是 ,其功能是 。细胞⑤是 ,其来源有 。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抗原 (2)产热大于散热
下丘脑 (3)②③④ 体液免疫
(4)吞噬细胞 吞噬、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2分) 浆细胞(效应B细胞) 抗原刺激B细胞分化或杭原刺激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4)上图中细胞①是吞噬细胞。在Ⅰ阶段,绝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
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所以细胞①的功能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细胞⑤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其来源有抗原刺激B细胞分化或杭原刺激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1. (9分)修建城市边坡及河床,初期常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材料、堤岸规划简单化一,使得河道内水体污浊,河道生态环境和景观单调。专家建议市政相关部门对一些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了改造,使市内河道生态系统发挥了应有的功能。结合自己所学生态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河底硬化被拆除、河底生态环境改善后,水生植被、岸坡植被逐渐恢复,河道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演替属于 。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 。常有少量生活污水排人河道,对河道生态系统来说,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有 。
(2)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轻度污染的条件下,河道内的生物的总量会增加,但是决不能向河道内大肆排放污水,否则必将破坏该生态系统,这是因为 。改造后的河道既能蓄洪防旱,岸边还兼有观光、休闲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为了更好的优化河道生态,植入一些挺水植物、水草,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该结构有利于 。
(4)植被恢复后,河道内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同时增加了河道生态系统的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 稳定性。 【答案】(每空1分,共9分)
(1)次生演替 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3)垂直 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4)生物种类(物种丰富度或生物多样性) 抵抗力 【解析】
试题分析:(1)河底硬化被拆除,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河道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由题意“常有少量生活污水排人河道”可知:对该河道生态系统来说,输入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能量。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其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